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6-中国医籍考-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而闲素。笃好文籍。太祖宠爱殊常。为立第于鸡笼山。尽山水之美。建平国职。高他国一阶。二十四年。为中 
护军。领石头戍事。出为征虏将军。江州刺史。二十八年。征为中书令。领骁骑将军。元凶杀立。以宏为左将军 
丹阳尹。又以为 
散骑常侍。镇军将军。江州刺史。世祖入讨邵。录宏殿内。世祖先尝以口手板与宏。宏遣左右亲信周法道。 手 
板诣世祖。事平。以为尚书左仆射。使奉迎太后。还加冠军将军。中书监。仆射如故。臧质为逆。宏以仗士五十 
人入六门。为人谦俭周慎。礼贤接士。明晓政事。上甚信杖之。转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将军如故。给鼓吹一部。 
寻进号卫将军。中书监尚书令如故。宏少而多病。大明二年。疾动。求解尚书令。以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如散骑 
常侍。中书监如故,未拜。其年薨。时年二十五。追赠侍中司徒。中书监如故。给班剑二十人。 
〔徐氏(叔向)杂疗方〕(旧唐志。作徐叔和撰。)隋志二十二卷 佚 
〔杂病方〕(旧唐志。作体疗杂病方。徐叔和撰。)七录六卷 佚 
〔疗脚弱杂方〕七录八卷 佚 
〔徐氏(悦)体疗杂病疾源〕七录三卷 佚 
〔徐氏(文伯)药方〕七录二卷(本朝现下书目。作一卷)佚 
〔徐大山试验方〕隋志二卷 佚 
〔巾箱方〕隋志三卷 佚 
〔堕年方〕(本朝现下书目。作随手方。)隋志二卷 佚 
〔徐氏(嗣伯)落年方〕隋志三卷 佚 
〔药方〕隋志五卷 佚 
〔杂病论〕旧唐志一卷 佚 
〔徐氏(装)要方〕七录一卷 佚 
隋志曰。无锡令徐装撰。 
〔徐氏(方伯)辨脚弱方〕七录一卷 佚 
〔徐氏(辨卿)药方〕隋志二十一卷 佚 
〔徐氏(阙名)杂方〕隋志一卷 佚 
〔效验方〕隋志三卷 佚 
〔秦氏(承祖)药方〕隋志四十卷见三卷(旧唐志。作十七卷。)佚 
〔胡氏(洽)百病方〕(新唐志。作治百病要方。)隋志二卷(唐志。作三卷。本朝现下书目同。)佚 
刘敬叔曰。胡道洽者。自云广陵人。好音乐医术之事。体有臊气。恒以名香自防。唯忌猛犬。自审死日。诫 
弟子曰。气绝便殡。勿令狗儿见我尸也。死于山阳。殓毕。觉棺空。即开看不见尸体。时人咸谓狐也。(异苑) 
张杲曰。胡洽道士。不知何许人。性尚虚静。心栖至道。以拯救为事。医术知名。(医说) 
〔释氏(僧深)药方〕(旧唐志。作集方。)七录三十卷 佚 
孙思邈曰。宋齐之间。有释门深师师道人。述法存等诸家旧方。为三十卷。其脚弱一方。近百余首。(千金 
方) 
又曰。深师述支法存所用。永平山敷师连范祖耀黄素等。诸脚弱方。凡八十余条。皆是精要。(同上) 
〔摩诃胡□□出胡国方〕七录十卷 佚 

卷四十一
方论(十九)
属性:〔褚氏(澄)杂药方〕七录二十卷(唐志。作十二卷。)佚 
南齐书本传曰。褚澄。字彦道。初湛之尚始安公主。薨,纳侧室郭氏。生渊。后尚吴郡公主生澄。渊事公主 
孝谨。主爱之。湛之亡。主表渊为嫡。澄尚宋文帝女卢江公主。拜驸马都尉。历官清显。善医术。建元中。为吴 
郡太守。豫章王感疾。太祖召澄为治立愈。寻迁左民尚书。渊薨。澄以钱万十千。就招提寺。赎太祖所赐渊白貂 
坐褥。坏作裘及缨。又赎渊介帻犀导。及渊常所乘黄牛。永明元年。为御史中丞袁彖所奏。免官禁锢。见原。迁 
侍中。领右军将军。以勤谨见知。其年卒。澄女为东昏皇后。永元元年。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褚氏遗书〕宋志一卷 存 
萧渊序曰。黄巢造变。从乱群盗。发人冢墓。掘取金宝。遇大穴焉。方丈余。中环石十有八片。形制如椁。 
其盖六石。题曰有齐褚澄所归。启盖榨骨已蛇蚁所穴。环石内向。文本晓然。盗疑兵书。移置户外。视之弃去。 
先人偶见读彻。嘱邻乡慎护。明年具舟载归。欲送官以广其传。遭时兵革不息。先人亦不幸。遗命异物终当化去。 
神书理难久藏。其以褚石为吾棺椁之石。褚石隐则骸骨全。褚石或兴。吾名亦显。渊募能者调墨。治刻百本散之。 
余遵遗诫。先人 
讳广字叔常。清泰二年。五月十九日。古扬萧渊序。 
释义堪序曰。靖康初。金人犯顺。群盗乘间。在处有之。去扬城北二十五里。陈源桥。有萧家。世居其间。 
盖贫不能自振矣。守一冢甚勤。曰。吾十二世祖。葬父于此。吾家冢凡数百。世世惟守此耳。盗疑其起家者富而 
浓葬。日夕窥之。二家因语人曰。吾十二世祖。葬其父明经广叔常。用石刻秘经为椁。从治遗命也。已而不忍其 
柩有将废之兆。遂敕子孙世守之耳。窥者仍故。二家因会乡人启视之。漆棺如新。刻石十有九片。其一盖萧渊序 
也。乃移柩莽居侧。而举石于门外。有告萧得埋宝者。遂纳石。于今予时持钵。将为南岳之游。遇萧门结葬缘。 
适见其事。谩录诸策。以俟能者。二年结制前五日。卫国释义堪书。 
丁介跋曰。上褚澄遗书一卷。初得萧氏父子护其石。而其书始全。继得僧义堪笔之纸。而其书始全。今得刘 
继先锓之木。而其书始传。亦可谓多幸矣。澄子彦通。河南阳翟人。宋武帝之甥。尚书左仆射湛之之子。庐江公 
主之夫。齐太宰侍中录尚书公渊之弟。仕宋。自驸马都尉。遍历清显。仕齐。至侍中。领右军将军。永明元年卒。 
(南史云。永元元年卒。误也。)东昏侯立其女为皇后。追赠金紫光禄太夫。实永元元年。去其卒时。已七十年 
矣。遗书题其赠官。岂萧广得其椁石。考之史传。而附题于前乎。初齐高帝爱子豫章王嶷。自江陵赴都。得疾日 
臻。帝忧形于色。乃大赦天下。闻澄传杨淳秘方。召澄治立愈。帝喜甚。擢澄左民尚书以宠之。其守吴郡也。民 
有李道念以公事至郡。澄遥见谓曰。汝有奇疾。道念曰。某得冷疾五年矣。澄诊其脉曰。非冷也。由多食鸡子所 
致。可煮苏一斗服之。即吐物如升许。涎裹之动。抉涎出 
视。乃一鸡雏。翅距已具而能走。澄曰。未也。盍服其余药。从之。凡吐十三枚。疾乃瘳。其妙皆此类也。是书 
幽眇简切。多前人所未发。而岂徒哉。问子篇。称建平王。当是澄之妻之侄景素。其生子六。即延龄延年辈云。 
嘉泰元年日南至。甘泉寄士丁介跋。 
徐常吉曰。尊生秘经一卷。六朝时齐褚澄所着。唐末黄巢乱。发其冢之石刻。维扬人萧广手摹之。其书始传。 
(事玄要言) 
四库全书提要曰。褚氏遗书一卷。旧本题齐褚澄撰。澄字彦适。阳翟人。褚渊弟也。尚宋文帝女庐江公主。 
拜驸马都尉。入齐为吴郡太守。官至左民尚书。事迹具南齐书本传。是书分受形。本气。平脉。津润。分体。精 
血。除疾。审微。辨书。问子十篇。大旨发挥人身气血阴阳之奥。宋史始着于录。前有后唐清泰二年萧渊序。云。 
黄巢时。群盗发冢。得石刻弃之。先人偶见载归。后遗命即以褚石为椁。又有释义堪序。云。石刻得之萧氏冢中。 
凡十有九片。其一。即萧渊序也。又有嘉泰元年丁介跋。称此书得萧氏父子护其石。而始全。继得僧义堪笔之纸 
而始存。今得刘义。先锓之木。而始传云。考周密癸辛杂识。引其非女非男之身一条。则宋代已有此本。所谓刻 
于嘉泰中者。殆非虚语。其书于灵枢素问之理。颇有发明。李时珍王肯堂俱采用之。其论寡妇僧尼。必有异乎妻 
外家之疗。发前人所未发。而论吐血便血饮寒凉。百不一生。尤千古之龟鉴。疑宋时精医理者所着。而伪托澄以传。 
然其言可采。虽赝本不可废也。中颇论精血化生之理。所以辨病源戒保啬耳。高儒百川书志。列之房中类。则其 
误甚矣。 
按储泳祛疑说,称是书曰尊生秘经。故徐常吉从识其目。然近世传本。未有以此题签者也。 
〔亡名氏集略杂方〕隋志十卷 佚 
〔杂药方〕隋志一卷 佚 
〔杂药方〕七录四十六卷 佚 
〔杂药方〕隋志十卷 佚 
〔汤丸方〕隋志十卷 佚 
〔杂丸方〕隋志十卷 佚 
〔百病膏方〕七录十卷 佚 
〔杂汤丸散酒煎薄帖膏汤妇人少小方〕七录九卷 佚 
〔疗下汤丸散方〕七录十卷 佚 
〔医方论〕隋志七卷 佚 
〔孙中郎杂药方〕七录二十九卷 佚 
〔阳氏(眄)药方〕七录二十八卷 佚 
〔夏侯氏(阙名)药方〕七录七卷 佚 
〔王氏(季琰)药方〕七录一卷 佚 
〔亡名氏治卒病方〕七录一卷 佚 
〔辽东备急方〕七录三卷 佚 
七录曰。都尉臣广上。 
〔如意方〕隋志十卷 佚 
〔梁武帝所服杂药方〕隋志一卷 佚 
〔坐右方〕新唐志十卷 佚 
〔陶氏(弘景)方〕隋志三卷 佚 
陶弘景曰。余祖世以来。务敦讳方药。本有范汪方一部。斟酌详用。多护其故。内护家门。旁及亲族。其 
有虚心告请者。不限贵贱。皆摩踵救之。凡所救活数百千人。自余 
投缨宅岭。犹不忘此。日夜玩味。常觉欣欣。余亦撰方三卷。并效验方五卷。又补葛氏肘后方三卷。盖欲承嗣善 
业。令诸子侄。不敢失坠。可以补身济物者也。(本草序例) 
〔效验方〕隋志六卷梁五卷(旧唐志。作十二卷。)佚 
〔灵奇秘奥〕(本朝现下书目。作灵奇奥秘术。)宋志一卷 佚 
〔王氏(显)药方〕三十五卷(本朝现下书目。有中尉王荣杂药方一卷。)佚 
北魏书本传曰。王显。字世荣。阳平乐平人。自言本东海郯人。王朗之后也。祖父延和中南奔。居于鲁郊。 
又居彭城。伯父安上。刘义隆于板行馆陶县。世祖南讨。安上弃县归命。与父母俱徙平城。例叙阳都子。除广宁 
太守。显父安道。少与李亮同师。俱学医业。粗究其术。而不及亮也。安上还家乐平。颇参士流。显少历本州从 
事。虽以医术自通。而明敏有决断才用。初文昭太后之怀世宗也。梦为日所逐。化而为龙绕后。后寤而惊悸。遂 
成心疾。衣冠文物太后敕召徐骞及显等。为后诊脉。骞云。是微风入脏。宜进汤加针。显云。按三部脉。非有心疾。 
将是怀孕生男之象。果如显言。久之。召补侍御帅尚书仪曹郎。号称干事。世宗自幼有微疾。久未瘥愈。显摄疗 
有效。因是稍蒙盼识。又罢六补之初。显为领军千烈间通规策。颇有密功。累迁游击将军。拜廷尉少卿。仍在侍 
御。营进御药,出入禁内。乞临本州。世宗尝许之。积年未授。因是声闻传于远近。显每与人言。时旨已决。必 
为刺史。遂除平北将军。相州刺史。寻诏驰驿还京。复掌药。又遣还州。元愉作逆。显讨之不利。入除太府卿御 
史中尉。显前后历职。所在着称。纠折庶狱。究其奸回。出内惜慎。爱国如家。及领宪台。多所弹劾。百寮肃 
然。又以中尉属官。不悉称职。讽求更换。诏委改选。务尽才能。而显所举。或有请属。未皆得人。于是众口喧 
哗。声望致损。后世宗诏显撰药方三十五卷。班布天下。以疗诸疾。东宫既建。以为太子詹事。委任甚浓。世宗 
每幸东宫。显常近侍。出入禁中。仍奉医药赏赐。累加为立馆宇。宠振当时。延昌二年秋。以营疗之功。封卫南 
伯。四年正月。世宗夜崩。肃宗践阼。显奉玺策。随从临哭。微为忧惧。显即蒙任遇。兼为法官。恃势使威。为 
时所疾。朝宰托以侍疗无效。执之禁中。诏削爵位。临执呼冤。直阁以刀环撞其腑下。伤中吐血。至右卫府。一 
宿死。始显布衣为诸生。有沙门相显。后当富贵。诫其勿为吏官。吏官必败。由是世宗时。或欲其遂摄吏部。每 
殷勤避之。及世宗崩。肃宗夜即位。受玺册。于仪须兼太尉。及吏部。仓卒百官不具。以显兼吏部行事矣。 
〔王世荣单方〕隋志一卷 佚 
〔李氏(修)药方〕(旧唐志。作李思。)隋志。五十七卷。本百十卷。 佚 
北魏书本传曰。李修。字思祖。本阳平馆陶人。父亮。少学医术。兄元孙。随毕众敬。赴平城。亦遵父业而 
不及。以功赐爵义平子。拜奉朝请。修略与兄同晚入代京。历位中散令。以功赐爵。下蔡子。迁给事中。太和中。 
当在禁内。高祖衣冠文物太后时有不豫。修侍针药。治多有效。赏赐累加。车服第宅。号为鲜丽。集诸学士。及工书 
者。百余人。在东宫撰药方百余卷。皆行于世。先是咸阳公高允。虽年且百岁。而气力尚康。高祖衣冠文物太后时令 
修诊视之。一旦奏言。允脉竭气微。大命无远。未几果亡。迁洛。为前军将军。领 
太医令。后数年卒。赠威远将军。青州刺史。子大授袭汶阳令。医术又不逮父。 
〔亡名氏辨病形证〕隋志七卷 佚 
〔疟论并方〕隋志一卷 佚 
〔杂要方〕隋志一卷 佚 
〔范氏(世英)千金方〕隋志三卷 佚 
〔徐王方〕隋志五卷 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