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6-中国医籍考-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其音之不同。奚俟于聪。骅骝跛鳖。并驰不瞽者。识其步之迟速。奚俟于明。信兹集又宜也分也。乃若窃附管 
见。诚聋瞽之言也。因有感焉。复书诸卷尾。嘉靖己未岁孟春望日。四明高武识。 
〔万氏(全)痘疹世医心法〕十二卷(密斋全书析为三十二卷)存 
自序曰。家世业医方脉。悉有异传。吾奉先子之训。凡医者流。按图索骥。未免多歧亡羊也。吾乃本之素难。 
求之脉经。攻之本草。参之长沙河间东垣丹溪诸家之书。抽关启钥。探玄钩隐。颇得其趣。日录所见。积久成帙。 
如素问则有浅解。本草则有拾珠。脉诀则有的旨。伤寒则有蠡测。又如医门摘锦。保婴家秘。皆持井蛙之识。梧 
鼠之能。不敢自售以笑唉也。惟痘疹一科。钱氏用凉泻。阵氏用温补。立法不同。执偏门之说者。无以白二先生 
之心。先子为吾剖析发明。仲阳之用凉泻。因其烦躁大小便不通也。文中之用温补。因其泄泻手足冷也。虚则补 
之。实则泻之。所谓无伐天和。无翼其胜也。吾谨识之。但遇斑疹。如教施治。多所全活。乃叹古人立法之善。 
先子用法之精。非滞隅之能及。于是搜辑家教。汇成歌括。命曰世医心法。用寿诸梓。与天下后世共之。庶先子 
之仁术。与钱陈二家同芳。不徒泯泯已焉耳。先子讳筐。字恭叔。行三。菊轩号也。时嘉靖二十又八年岁己酉冬 
十二月既生魄。后学楚万全拜书。 
〔痘疹格致要论〕医藏目录五卷 存 
〔痘疹启微〕未见 
按上见于罗田县志。 
〔黄氏(廉)痘疹全书〕十卷 存 
自序曰。治痘之要。诸书载之已详。大抵临病应变。因时制宜,其用归于使人正气不损。邪气得解而已。后 
世不知古人立法。一以中和为贵。曲学偏见。滞于一隅。喜行温补者。既昧解毒之剂。专用凉药者。又失中和之 
旨。妄投药饵。幸得成功。设遇脉证乖异。时世差殊。惟束手待毙焉耳。其间实实虚虚。令人夭折。未必非医之 
咎也。予乃搜辑先哲诊视之法。又先君经验之方。汇成歌括。序次于后。铜壁山人黄廉序。 
高武曰。痘疹全书。多掇陈文中议论。而于每章之首。又讳前人之名。盖欲为己有也。武常见其别书论脉。 
谓左尺主肝。右尺主肾。又谓伤寒无传经。乃谒之。曰。九原可作。吾将杀长沙戮叔和。而族灭丹溪。然后快于 
心。武曰。何也。曰。其方书贼天下后世故也。其人盖刚愎自恃者。犹荀卿谓子思孟轲乱天下也。 
按医官池田柔行(晋)曰。尝读万密斋痘疹世医心法。而见其立论之精。知其治疗之工。后读黄廉秘传经验 
痘疹方。其说大似心法。又得吴师古所校万氏痘疹全书阅之。全与经验方同。最后为丁凤痘疹痘科玉函集。亦与 
经验方同。玉汝纶跋曰。巴蜀龙公湖楚黄公之遗册未 
备。既而得秣陵丁竹翁手纂之书。乃知其集黄龙之大成云。更得楚山人痘疹全书。而较诸从前数书。仅有篇目之 
异焉耳。陆稳序曰。(吴刻以陆序为万氏全书之序误。)得铜壁山人黄廉并其方书。授予刻之。保赤全书引其语。 
亦称秘传痘疹。然赵裕所校之书。有山人自序。而陆氏序。先于邢邦经验序五年。乃知赵氏所校全书者。山人之 
真本。而秘传经验者。邢氏之所改称也。呜呼。古人称山人如此。则万氏痘疹全书。似袭山人全书。然万氏全书。 
与世医心法符合。其出于一手无疑。且隆庆戊辰。万氏自书碎金赋后曰。嘉靖丙午。予手作小儿及痘疹赋西江月。 
以教豚犬。至己酉冬。又着痘疹心要。久藏于家。不知有交相传录者。更剽窃为已作刊之云。此言先于陆氏序。 
凡二十八年。而其赋及西江月。皆载于黄氏之书。则山人穷之者明矣。独陈飞霞幼幼集以为万氏之书。可谓具眼 
者也。加之山人自序者。亦窃万氏心法。总括论中之文。于是乎断为万氏真本矣。盖此书。嘉靖丙午万氏起稿本 
无题名。后自谓彼时见未定。信笔草草。不欲示人。故至己酉冬。而更改正。补其罅漏。题曰痘疹心要也。山人 
窃其稿本。而为己作。临清邢氏改名秘传经验痘疹方。新安吴氏编入痘疹大全中。为万氏所着。亦曰痘疹全书。 
鹤湄张氏编入密斋全书。名曰痘疹片玉。皆非万氏所题之名也。若传绍章校刻丹溪幼科快捷方式全书痘疹部。亦与 
痘疹全书同。则其袭万氏之说。托之丹溪者可知矣。 
〔亡名氏增定痘疹宝鉴〕二卷 存 
〔许氏(兆祯)痘疹笔议〕未见 
按上见于昊秀医镜序。 
〔亡名氏痘纲目〕未见 
〔麻书〕未见 
按上二书。见于痘疹大全。 
〔俞氏(东皋)痘疹卮言〕未见 
按上见于痘疹心印。 
〔亡名氏痘疹一斑〕医藏目录卷阀 未见 
〔陈氏(渐)麻疹新书〕医藏目录一卷 未见 
〔亡名氏痘疹栏局〕未见 
〔穆氏(世锡)痧疹辨疑〕医藏目录一卷 未见 
〔吴氏(应汤)慈幼痘疹说问〕医藏目录十八卷 未见 
〔程氏(晨峰)经验痘疹治法〕医藏目录卷阙 存 
按余家藏明人钞本治痘方书三本。旧不分卷第。有嘉靖十八年己亥春望日新安程锐跋。称诸家之说。是非淆 
而取舍不定。后先紊而词义冗赘。有难备举行。予病其不便于施治。故纂次以梓之。用广我复仇之义。而启天下 
以丈人之师云。先子谓今味此旨趣。当定为晨峰之书。 

卷七十七
方论(五十五)
属性:〔徐氏(春甫)痘疹泄秘〕一卷 存 
〔匡氏(铎)痘疹方〕一卷 存 
王敬民序曰。昔人谓不为贤相。当作名医。医之道难言哉。乃幼科则尤难。而痘疹。则幼科之大关节也。 
余承乏大名之明年。适匡公来守是郡。政暇出所辑痘疹书视余。余庄阅已。喟然叹曰。仁哉公之为心乎。今天下 
父母之心。孰不欲仁寿其子。顾天于痘夭于疹。以伤天下父母之心,岂皆造物者之默运欤。实明医之希觏也。公 
刊定是书。流布天下。俾荒村僻 。咸得以对证选方用药。收奇效于万全。即在在皆明医矣。昔汉以父母召杜公。 
亦今天下之召杜乎。贤相名医。公当终兼之矣。公名铎。登乙丑进士。由左掖出守是郡云。万历甲戌岁孟春上浣 
之吉。赐进士直隶大名府推官西华王敬民书。 
〔支氏(秉中)痘疹玄机〕四卷 存 
小引曰。医家以小儿科为难。至于痘疹。号为尤难。盖其禀受之毒有浅深。则其所发之痘有顺逆。如顺者可 
必治。逆者不可治。惟介乎可否之间。兼之以他证者。则必藉药力以维持之。然昔之立法者。不偏于寒热。则偏 
于攻补。以致今之胶柱调瑟。不知合变者。惟执前人一定之方。以变化不测之证。往往陷人于虚虚实实之祸。非 
人不之知。虽彼亦不自知。余窃悲之。乃即痘之始终本末类次。为论随症。附以方药。盖惟因人之气血虚实寒热。 
痘之多寡轻重。相机施治。并录其所治者于后。以备参考。初未敢削规裂矩。别之枢轴。妄为臆说。以欺世误人 
也。录成。名之曰痘疹玄机。期与同志共之。因付诸梓。若曰良医不立方书。此则吹齑之谈。非仁者之用心也。 
览者幸相谅焉。是为引。万历甲戌孟冬日。改斋主人支秉中书于仁寿堂。 
〔汪氏(若源)痘疹大成〕一卷 存 
〔郭氏(子章)博集稀痘方论〕医藏目录二卷 存 
自序曰。昔秦越人入咸阳。闻咸阳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咸阳人无不称善。顾其自言曰。圣人豫知微。得 
早从事。则疾可已。又其对文侯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 
不出于闾。若越人者。 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夫医者理也。理者意也。意者发也。药者 
瀹也。瀹者养也。圣人无死地。非能长视区宇。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泉。如 然。独其防之者。豫莫得而死 
也。不待其发。而后意以药之。瀹而养之也。故曰。发乎不意。则全胜而无害。医如越人。犹不得于其长兄并 
者。越人治形。长兄治其未形。病未形而治之。即圣人之所谓豫也。若婴孩之病。惟痘最属邮不可不早豫者。脉 
者不得定。口莫能抒。一七少 。生死旋踵。防之不豫。待其发而后为之所。则虽起越人饮以池水。吾未必其万 
全。而矧其付之诸矫氏矣。予往往悲 焉。泛读方书。博咨国工。得一稀痘方论。遂为手录。久之成帙。间以饮 
未痘见。辄饮辄效。即未能置方书。蠲药裹。委诸空虚。顾用之未夭未乔之先。遏之始然始达之顷。亦庶几所谓 
豫且早者。夫痘者胎中之毒阳火也。诸家方论。言人人殊。总之解蕴毒。泻郁火。毒解则利。火泻则凉。脏亡停秽。 
痘恶从发。理有固然。亡足异者。予来泗上。苦淮水混混不可食。庖徒多方。告曰。投之桃之仁。曰。杂以绿小 
豆。又曰。沉之矾。如其言。顷焉清冽可鉴须眉。痘之可稀。大都类此。或谓治痘家无虑十数书。既晰且详。何 
弃其全。而仅录其半。噫乎欲火炽矣。贪水溢矣。其登彼岸。而脱火宅者。几何人矣。吾执其半。而早从事犹全 
也。非然。即全书具。亡足以为也。故曰。至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病而曰吾有古方书。挽矣。时 
万历丁丑孟秋既望。默逸拙者青螺郭子章书。 
朱彝尊曰。郭子章。字相奎。泰和人。隆庆辛未进士。历官都御史。巡抚贵州。进兵部尚书。(明诗综) 
〔吴氏(子扬)痘疹二证全书〕医藏目录四卷 未见 
朱一麟曰。吴东园。字子扬。泾上人。 
〔小儿痘疹要诀〕医藏目录四卷 未见 
〔李氏(实)痘疹渊源〕未见 
〔张氏(晴川)痘疹便览〕未见 
〔李氏(言闻)痘疹证治〕未见 
按上三书。见于本草纲目采用书目。 
〔龚氏(廷贤)痘疹辨疑全幼录〕三卷 未见 
〔胡氏(廷训)补遗痘疹辨疑全幼录〕四卷 存 
按是书。与陆道元补遣痘疹金镜录。全然不同。考陆序其书。在万历戊午。而朱仁斋锲行是书。在万历戊申。 
相溯十年。乃知胡书先陆而成焉。且所载诸论。多与龚廷贤诸书相符。自发热三朝生死。至结靥三朝生死五则。 
及麻疹附余章。见于古今医鉴。济世全书。颜色轻重篇。痘疹辨疑赋。见于寿世保元。论痘始终总要篇。见于普 
渡慈航。原书之出于廷贤者。亦可知焉。盖翁仲仁取龚说。而为己所撰。道元更袭胡补遗。以托名。后人不察。 
特奉全镜录。为痘科之章程。而是书殆废不行。江旭奇痘经大全。二书互引。孙一奎痘疹心印。特称翁说。其在 
当时。真假不辨若此。夫廷贤亦一代之名医。所着诸书。盛行于世。更岂为此狡侩之伎俩耶。仲仁麻疹心法。又 
与万氏世医心法相类。偶足以证其袭用之迹矣。是说闻之于医官他田柔行(晋)。精确可喜。盖其祖嵩山翁(正 
直)受治痘法于归化人。戴曼公(笠)。而戴在明。尝从云林龚氏而讲医术云。其学有所渊源。宜乎柔行之表章 
是书。以谂后世矣。 
〔孟氏(继孔)治痘详说〕一卷 存 
自序曰。古人云。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黄帝曰。吾不能察其幼小。是以小 
儿医为难也。而不知其所最难者。犹莫甚于婴儿之痘疹。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吉凶在反掌之间。生死在旦夕之 
内。可不慎欤。治痘者若不能表里虚实。气血寒温。毒势深浅。而施治焉。未有不为害者。于深慨夫治痘之医。 
或有拘于日数者。或有拘于方书者。当用升麻药保元汤。而强执不用。不当用者。则又妄用之。血不足矣。反补 
其气。里本实矣。反补其虚,热毒盛矣。反助其火。阳气脱矣。反解其毒。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 
者。非医杀之乎。病死不之知也。为人父兄者。亦不之知也。至于方书所载。又有偏于温补者。有偏于凉泻者。 
有先人之妙用则可。无先人妙用则误矣。岂应以当今粗率孟浪之见。滑诈嗜利之人为之哉。予素研穷于此。尚未 
得其奥旨。因被逮淹禁比部二载。遂将闻人氏钱氏陈氏蔡氏。及痘疹全书。玄机博爱心鉴等书。细加参详。将其 
已出未出,长发灌浆收靥。形色治法。肤浅易晓之 
说。采集及予素所经验者。编成一帙。名为治痘详说。不特宜于东南。虽西北之人。亦不越是矣。惟高明同志者 
校之。时万历癸巳夏后学孟继孔识。 
〔柳氏(樊邱)痘疹神应心书〕二卷 存 
谭起岩序曰。余家世南云。去和夷七千里而遥。戊戌夏。捧檄来游。维时母大人春秋高矣。儿才五龄。意犹 
豫不欲发。母大人 曰。而夙志谓何。何以吾为念。吾尚能与而俱西也。如虑此五龄儿。独难得一岐黄家乎。遂 
促装行。今年春之正月。儿偶发热。医不意痘也。药之。已而见点矣。又药之。转见昏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