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6-中国医籍考-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固以心而传。而昔贤之心。非书又无以衍其传。况自开禧以来。其书散漫。戴刘二公之心传。几不复见。予生二 
公之后。而欲默契乎二公之心。早岁师事宜甫。于兹有年。面命心传。领会多矣。但念一宗医书。方论诗诀。岁 
月浸远。卷帙不齐。设有危难。未易检阅。吁。得其心者。敢不究其心哉。明窗昼熏。短檠夜雨。因就其遗书。 
而精加编次。繁者删之。缺者补之。书非可用不敢录。方非已效弗敢收。脱凶遗漏。存十一于千百。上探三皇前 
哲之遗意。下探克臣茂先之用心。实则吾心固有之理。旁求当代明医之论。亦姑为活幼之一助云尔。遂名其书。 
曰活幼心书。书成。客或难予曰。医者意也。但观形切脉。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何必一切求诸书。而且以心书 
名之哉。予曰。不然。余非有心于着述。而求异于人也。不过推展刘氏数传之真心。以求契夫戴氏之初心耳。朱 
文公有言。意者。心之所发也。书之所述。岂非心之流行发见者乎。客唯而退。于是乎书。至元甲午菊节。衡阳 
后学育溪曾世荣德显识。 
昊刚中序曰。人得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则当视天地万 
物为一体。痒 疾痛。举切吾身。仁者事也。先儒谓医家以四肢痿痹为不仁。斯言善状仁字。盖手足痹。则气脉 
不相通。痛痒无所觉。心之生道息矣。乌得仁。况医家之于婴孩。语言未足辨。脉理未足凭。必能以心体之。然 
后可以察其痒 疾痛之所在。非有志于仁者。其能若是乎。丞西曾君德显儒而为医。幼从乡先生李月山。固已得 
儒学于心授。长从世医刘氏。又能得医学于心传。精读医经。详味药性。参前辈之奥议。伸自己之独见。有求必 
应。不倦于贫。集其平时论证与方。名曰活幼心书。将与同志共之。夫作书以述其心之所用。而克广其传。亦庶 
乎仁者之用心矣。尝观其书。则审证施剂。信有异乎人者。五苓散在诸家。止用之解伤寒温湿。暑毒霍乱。而德 
显于惊风痰搐疮疹等疾。通四时而用之。前同知衡州府事胡省斋因其子惊风得愈。问之曰。五苓散何以愈斯疾乎。 
德显曰。此剂内用茯苓。可以安此心之神。用泽泻导小便。小肠利而心气通。未得桂而枯。足能抑肝之气。而风 
自止。所以能疗惊风。施之他证。亦皆有说。省斋深然之。此其善用五苓散也。小儿惊风搐掣。医者视为一病。 
辄以金石脑麝蜈蚕蛇蝎等剂投之。非徒无益。及激他证。德显则谓有因惊风而搐者。有因气郁而搐者。惊属心。 
风属肝。而郁于气者。亦有搐。陈氏所谓。蓄气而成搐者。是也。未着其方。余于惊风。则随证施治。若气郁而 
搐者。则用宽气饮治之。只以枳壳枳实为主。尝患搐者。仓卒求药。教服铺家枳壳散。而搐亦止。病者深感之。 
此又治搐之特见也。其他紧证。俱能究心。用药之奇。成效之速。有未易缕述者。寄寓予家。将十年。二孙藉其 
调护。每识证于微眇。制疾于萌芽。其用心之溥。非特于吾辈为然。盖其笃志于仁。重义轻利。亦自读书中来。 
非可与庸俗例视也。读其方论。因叙数语于篇端。识者傥察予言。必有知其用心者。 
杨仲叔序略曰。予曩职衡邑庠。识曾公于三十载前。兹宦游过石鼓。握手倾倒。既寿且康。蒙出示其书。曰活 
幼心书。诸老师序之甚详。予启诵。而喜其用心之宏矣。越翌日。衡遭回禄。连薨巨栋。数千室俱煨烬。是书板 
置诸 中。逃难奔走不暇顾。劫灰未冷。亟视之。则遇好事者。纳诸方池中无恙。吁。金珠玉帛。人不能全。 
讵能顾此书乎。己力已不逮。尚安能期诸人乎。今是书之存。是不存诸人。而存诸天地。以吾方示之天。而证诸 
天心之天。予以是知□心中之天矣。 
亡名氏序曰。活幼心书。衡士曾君德显所自着也。德显儒而业于医。早有声誉。其所着书。切脉观证。用药 
之道靡不具。而身所着故。犹备录焉。夫非泛焉以语人也。非徒自KT 以祈人之知也。盖欲业于斯者。深信而根据仿 
之。庶几居襁褓者。不夭阏其生。而遂至于壮且强也。于是可见仁人之用心矣。余侨寓于衡。孩提之童。沐其刀 
圭之惠者非一。即是书读之。益知其用心之不诬。传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充是心也。不谓之仁人可乎。德显 
号育溪。时年今已八十。而康宁慈惠仁者寿者欤。至顺壬申良日。 
〔活幼口议〕国史经籍志二十卷 存 
〔冯氏(道玄)全婴简易方〕佚 
熊均曰。 
〔亡名氏三十六吊书〕文渊阁书目一部一册阙( 竹堂作□卷)未见 
〔朱氏(震亨)丹溪活幼心方〕医藏目录卷阙 未见 
按医藏目录。又有丹溪幼科全书四卷。是盖傅绍章所假托者。仍不着录。 
〔亡名氏养子直诀〕文渊阁书目一部一册阙( 竹堂作一卷)未见 
〔养子要言〕文渊阁书目一部一册阙 未见 

卷七十五
方论(五十三)
属性:〔徐氏(用宣)袖珍小儿方〕十卷 存 
自序曰。事莫难乎医。医莫难乎小儿。何也。盖小儿之证。惟在揣摩推测以得之。古人喻之。若草头之露。 
水上之泡耳。苟非烛理之明。曷能疗之哉。古今方书。非不多也。然往往得彼失此。不足以备检阅。予因暇日。 
窃搜辑小儿诸家方书。纂成一帙。分为十卷。以脉诀为首。方论针灸图形次之。名曰袖珍小儿方。总七十二门。 
共六百二十四方。以便出入之观览。非敢要誉于世。特为吾家子孙之业夫医者。有所循守而不忘也。噫。后之子 
孙。尚当宝藏而弗坠。庸书此以识云。 
潘琪序曰。袖珍小儿方一帙。首纹脉图。次形色图。又次命门部位图。又次则自初诞至痘疹。其间若吐泻惊 
疳。风痫疟痢。靡不以次具载。终则系以针灸形图。凡七十二门。六百二十四方。每门或断以歌诀。或详以论议。 
而赘经验方药于下。其于小儿证候。阴阳逆顺。源委明尽。传变补泻。条理秩然。一览间可得其旨趣。苟根据书疗 
理。奚啻庖丁于牛。肯綮迎刃而解矣。真活幼之良方也。然世无此书,永乐间三衢徐用宣氏始为之。用宣以世医。 
自少通儒书。究心医道。晚年贯通。得其要领。每叹世传小方脉。诸书浩瀚。多得此失彼。殊无旨归。于是究竟 
源流。参互己意。着为论 
议。择取良方。汇成此帙。珍藏出入。以备检阅。以善其术。以传其后。天顺间。今抚蜀都宪。贵溪丘公时为秋 
官。幼稚失调。适遇用宣之孙□□于京师。延以诊视。见其观色察脉。听声用药。殊异俗辈。且取效刻期。因询 
其故再三。□□感公勤恳。袖出此帙以观。乃用宣手录。细字大逾掌。浓仅盈寸耳。公读之。观其图形详究。论 
辨精确。方药简要。诚非世有之书也。遂礼求得之。根据方果诚。获效如神。信谓此书之足以活幼也审矣。乃今弘 
治庚戌春。公抚蜀之暇。始得授蜀藩大方伯文安邢公录梓以传。而命予序其端。予惟用宣竭心思。弊精神。而成 
此书。将珍藏以善其业。而传之子孙。俾其一邑一郡。及后世幼幼者。咸得蒙其惠。以活其幼。其术业可谓精。 
其用心可谓仁矣。惜未广也。若今都宪公与方伯公。梓以传世。则书之所及。泽之所及也。天下后世。其有不蒙 
其泽乎。其用心之仁。是岂直一邑一郡。及后世而已者乎。 
四库全书提要曰。袖珍小儿方十卷。明徐用宣撰。用宣。衢州人。艺文志稿。作徽州人。盖字形相近而讹。 
其书以脉诀为首。方论针灸图形次之总七十二门。六百二十四方。搜采颇备。惟论断多袭旧文。无所发明耳。是 
书作于永乐中。嘉靖十一年,赣抚钱宏重刊。以是书原本宋钱乙也。 
〔庄氏(应祺)补要袖珍小儿方〕十卷 存 
〔葛氏(哲)保婴集〕四卷 未见 
郑文康序曰。保婴集者。昆山葛哲明仲所辑也。明仲业传累世。于儒医二家之书无不读。于内外诸科之书无 
不究。窃谓婴孩之疾。语言不通。脉理未定。猝有所遇。无所措手。凭仗者惟声与色耳。汶阳钱仲阳汉东王镡之 
言。固无容议。若陈文中喜热而恶寒。喜补而恶解利。已不免丹溪朱氏之辨非。若张长沙伤寒方法。后世莫之违 
而可据也。爰是采取诸家已试获效之方。分门系论。以药随之。剂皆平和。而孟浪者弗录。集成奏进。宣宗皇帝 
亲览之。赐宴奖劳,明仲存其副于家。请言引首。噫。医仁术也。天下之术。莫有仁于医者。夫父母之于子。无 
所不至。不幸而有疾。计无所托。乃托之医。医无良方善药。将奚受其托哉。得其人则变危为安。苏死为生。非 
其人则患有不可言者。世系或至于莫续。宗祀或至于遂殄。矧万全之产乎。此明仲保婴集之所由辑也。明仲博学 
明脉。而有恒心。今为迪功佐郎楚府良医副云。(平桥稿) 
又致仕良医副葛明仲同配蔡氏合葬墓志略曰。吾昆多世医。若周若许若董若沈若吾郑。咸着工巧于前代。近 
时独葛氏。以术显而得官。葛氏数传。而至讳吉甫者。益弘其业。名出数家之上。吉甫生叔成。叔成娶张氏生浓可 
征矣。明仲自荆改梁。又改楚。持恒守道。历三府鲜有败事。府僚自长史而下。无不重其人。而神其术也。在医 
垣日。尝集保婴方论若干卷上进。在荆府日。尝授赐敕有式。克勤慎之。褒阶修职佐郎。公之配蔡氏讳净。同县 
思斋之女。公卒天顺五年四月二十一日。蔡卒腊月七日。公寿七十有三。蔡逾其一云。(平桥稿) 
〔寇氏(平)全幼心鉴〕十六卷(医藏目录作四卷)存 
自序曰。上古圣贤。尝百草作素问。肇为医药。蠲除 
瘥。跻斯民于寿域。历代医师。继志述事。立言立方。广乎功用。大抵以活人为心。而又分为十三科。俾专于一 
科。用志不分。必获十全之效。小儿科乃其一。然小儿号曰难治。何也。夫赤子之生。乳下弱质。神未全。气未 
充。言语未能。饮食不知节。寒暑不知谨。不可问切故也。专是科者。必明乎性命枢纽。荣卫根据附。脉络相因。 
以五脏之色见于面部。探疾病之根源。以药性温寒。为攻补缓急。然古方有效有不效。盖天地气运。古今不同。 
犹一岁有春夏秋冬之异。不知今日是何时。选古方效于今日者。汇成一书。前列察病法。后具用药方。名全幼心 
鉴。绣梓印行。快其心目。开卷易晓,兹又以是流布四方。其用心广。用心良。并书于端。为医学劝。 
〔钱氏(大用)活幼全书〕国史经籍志八卷 存 
吴志尹序曰。疾有大小不同。不相为用。疾之最难治者。莫过于小儿。小儿气体不全。不能语言。医之用药。 
多损其人。故汉之治幼者。有上虞陈氏之科。宋之治幼者。有新安钱氏之科元之治幼者。有衡阳曾世荣之科。 
书虽多而专门极少。用之者罔见其效。近世后学钱大用早游江浙。遇京师太院名公。讲明医道。师事老学明经之 
儒。采诸家治过小儿有验奇方。集为一部。名曰活幼全书。请予为序。予观大用所集新书。与诸书不同。试之累 
有神验。但文理驳杂。乱而不序。乃取方中最验可录者三百余条。编成次序。分为门类。作为歌赋论断。以列于 
前。复以巨细详略。以条于后。俾士之治小儿者。易于检阅。举其纲以见其目。某疾用某方。某方治某疾。理之 
谬者正之。传之讹者去之。繁者删之。略者详之。不疏不略。有条有伦。后之学医者。则而象也。用药者取而证 
之。不患药之不应。而疾之不愈矣。若夫集方以沽名。用药以利己。大用不为也。大用医得师传。存心仁浓。切 
于活幼。积方有年。今发之虽不责报。而天之报之者。自有默相之理。方岂云乎哉。是为序。 
〔薛氏(铠)保婴撮要〕明志二十卷 存 
薛己序曰。保婴提要一书。余先人所编集也。余所尝治验者。因类附焉。大参石山沈公见而嘉之。谓有益于 
民也。遂付诸枣。呜呼。先人之用心。于是乎不泯矣。昔先人之为是书也。其意甚勤。尝诲己曰。稚科惟洁古老 
人最精。若陈文中钱仲阳。则二大家也。文中未尝专用热剂。而后世宗陈者或失之。仲阳未尝专用凉剂。而后世 
宗钱者或失之。故有互相诋排。遂为二先生累者矣。而二先生之法。则岂端使然哉。又曰。小儿无补法。此俗说 
之误也。钱陈二先生之法无是也。然世之持是说以杀人者多矣。可不戒欤。又曰。大人小儿。其剂异制。所以然 
者。大人之肠胃大。其剂宜丰。小儿之肠胃小。其剂宜约。法固然也。且儿亦有大小。襁褓之儿。剂不可同于髫 
。髫 之儿。剂不可同于成童。□□胃之不堪。必有所伤。是以治者慎之也。□□攻伐之剂者。必审察其真。 
毋眩不足为有余。中病即止。徐而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