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6-中国医籍考-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歙县鲍廷博又为重刊。其中间附考证。称 案者。乃魏之 所加也。之 字玉横。钱塘人也。 
〔魏氏(之 )续名医类案〕六十卷 未见 
杭世骏序曰。黄帝言不能起死人。而不杀生人。扁鹊述其言。是病已成。虽黄扁不能使之生明矣。其有本无 
病。或小有病。而误针之。误药之。以至于不可救。则粗工之罪也。然而病者之妻子父母。转诿之命与数。而粗 
工哓哓自解。且以为吾尝尽心于是。而不谓其人之不克承也。天下如此其大。岁月如此其悠且久。粗工遍满宇宙。 
如此其众。计其一日之中。方心毒手。所斩刈戕贼者。各列其姓氏。各存其医案。盖较之谳狱决囚之册。或相十 
佰。或相千万。而不可底止。幸矣。其各相抵讳闵默。而不以告人。故其案如飘风阴火。随时灭没。而世莫知也。 
一二上工。诊脉审。运针当。处方慎。又遇其人之福浓而算长者。会逢其适。而痿者立起。于是乎喜谈而乐道之。 
或以为得效。或以为经验。笔之为书。而立之为案。自宋迄今。凡几百家。传其术者。宝其方。神其术。鳃鳃焉 
转相告语。随随然帖耳而听受。杭子曰。嘻。甚矣。其沾沾自喜也。以阴阳而论人。有二十五生。是人即有是病。 
有是病即有是医。医者知其人。知其时。知其脉。因势而利导之。黄帝扁鹊去人不远也。不读黄帝扁鹊之书。而 
欲试黄帝扁鹊之术。死者不能使之生。而生者即可致之死。语云。学医人费。人之类多。至二十有五。而医之杀 
人则一。曰。不学而已。学之道何从。则读黄帝扁鹊之书而已。黄帝存乎。曰死矣。扁鹊存乎。曰死矣。类案 
具在。发明其书之旨也。类案传。虽谓黄帝扁鹊至今不死。可也。篁南江氏汇集前哲之案而刊之。吾友魏玉横氏 
又从而 
广之。粗工观之。则以为已陈之刍狗。而杭子观之。则医家之蒙求。何也。玉横氏能读黄帝扁鹊之书者也。合土 
者必有其范。伐柯者必有其则。以是为学医者之范与则。而思过半矣。医案云乎哉。(道古堂集) 
四库全书提要曰。续名医类案六十卷。国朝魏之 撰。之 既校刊江 名医类案。病其尚有未备。因续撰此 
编。杂取近代医书。及史传地志。文集说部之类。分门排纂。大抵明以来事为多。而古事为 书所遗者。亦间为补 
苴。故网罗繁富。细大不捐。如疫门。载神人教用香苏散一条,犹曰存其方也。至脚门。载张文定患脚疾。道人 
与绿豆两粒而愈一条。是断非常食之绿豆。岂可录以为案。又如金疮门。载薛衣道人。接已断之首。使人回生一 
条。无药无方。徒以语怪。更与医学无关。如斯之类。往往而是。殊不免芜杂。又虫兽伤门。于薛立斋虫入耳中 
一条。注曰。此案。耳门亦收之。非重出也。恐患此者不知是虫。便检阅耳云云。而腹疾门中。载金台男子。误 
服干姜理中丸。发狂入井一条。隔五六页而重出。又是何义例乎。编次尤未免潦草。然采摭既博。变证咸备。实 
足与江 之书。互资参考。又所附案语。尤多所发明辨驳。较诸空谈医理。固有实征虚揣之别也。 
〔吕氏(应钟)葆元行览〕未见 
江阴县志曰。吕应钟。字符声。太医吏目。传禁方而变化之。能望气决人死生。或谈笑间。疗人痼疡。着葆 
元行览。世效单方两书。邑令胡士鳌为序。 
〔世效单方〕未见 
〔卢氏(志)医学百问〕未见 
按上见于古今医统。 
〔万氏(表)济世良方〕国史经籍志五卷 存 
万斯大曰。高祖鹿园公。讳表。字民望。性至孝。少孤。奉母王恭人教唯谨。母卒。庐墓三年。以世职。中 
正德庚辰武进士。晋都指挥。督运至淮。见饥民满道。先赈后报。升浙江司阃。抑镇守中官。绝其干请。迁南京 
大教场。坐营饬营伍宿弊。惩魏国悍弁之干纪者。历任漕运参将。广西副总兵。淮安总兵。提督漕运。佥书南京 
中府都督同知。逾年病卒。年五十九。(学礼质疑万氏世纪) 
〔万氏(邦孚)万氏家抄济世良方〕(一本作医学入门良方考)六卷 存 
万邦孚曰。予先大父刻济世良方。凡五卷。行于世久矣。日久板坏。孚重刻之。因以续得经验诸方。随门增 
入。盖不敢秘,抑欲以承先志也。又集脉诀药性附于末。为第六卷。庶施治者。察脉认药。参以成方。或不至以病试云。 
万斯大曰。吾祖瑞岩公。讳邦孚。字汝永。黄淑人出。由先职升浙西运总。以军法部署漕卒。岁漕数十万。 
如期毕集。不失籽粒。晋山东都司佥书。倭薄釜山。朝鲜告急。廷议谓公南人习舟。乃拜游击将军。帅南京龙江 
营水师。克日赴援。已檄守鸭绿江。转漕辽阳。给食不乏。擢温处参将。移野狼山副总兵。晋都督佥事。总兵福建。 
期年以病归。与乡先生饮酒雅歌。诗名一枝轩草。年七十五卒。(学礼质疑万氏世纪) 
〔万氏积善堂秘验滋补诸方〕一卷 存 
〔丁氏(凤)医方集宜〕明志十卷 存 
丁明登序曰。余家上世以来。率精于医。洪武间。吾祖仲宝翁以耆德推重乡评。承京兆委署本邑事最久。其 
神异尤多。成化间。吾祖德刚。江之浒芦苇丛薄间多虎暴。德刚翁 
为文祭之。虎渡江去。地遂无虎患。又尝还人遗金。至今祭虎还金事。里中人犹津津然能道之。其它行事。具见 
庐陵孙公鼎传中。暨吾祖伯远。读书龙洞山中。遇异人授秘方。后令朝城。九载致政。其交游迓游燕京。当时在朝 
诸老。如刘公大夏屠公镛 公钟曾公鉴顾公佐潘公祯。惧重翁之品。欢然与相酬唱。篇什甚众。盖屡世皆擅活人 
妙术。其遗方秘简。历更以来。亦颇散逸。逮吾王大父竹溪翕。精心慧识。始搜括蠹余。而表章之。参以古方。 
益以己所证验。裒集成书。凡有十卷。其书首病源。次形证。次脉法。而治法治方治验又次之。一开卷而病者之情 
形。与用药之 会。了然指掌。尝曰。医者意。意者宜也。因名之以集宜。顾散帙旧藏笥中。余惧其久而浸以散 
失。使前人一活片人心地。湮没不传。不忍也。又闽地绝少医药。以祷赛代针砭。以巫 当医王。一有寒暑霜露 
之虞。束手无策。况其大者乎。于是谋寿诸梓。以广其传。惟吾王大父仁心为质。其天性孝友。忠诚不欺。诸不 
具论。论其细者。于凡贫难之人乞医药。浓资给之。婉慰藉之未已也。又谆复期以来。告必无自沮。殷殷然应之 
无倦色。于戏。此其心何心哉。慎斯术也以往。则必不遗微细。则哀此 独。旨哉王大父良相良医之论。真知言 
也。吾故因叙是书。而并及其制行大略。以见吾王大父苦心济人之意。非只区区剿古人绪论。以衍岐黄一脉已也。 
按是书。明志旧为丁毅所着。然毅则登明序所谓德刚也。今改订焉。 
〔王氏(文禄)医先〕一卷 存 
题词曰。上医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易而无迹。治已病。劳而罔效。是故治未病者。多忽。而已病 
者。始求 
诸医。医虽良。其如病成何。膏肓之谕惜也。自秦以前。坟典完备。学出于一。养德养生无二术云,秦以后。坑 
焚烬澌。幸素问犹传。学人弃而不讲。目为伪撰。盖不知多参赞至言。非圣弗能也。矧天子以至庶人。修身为本。 
岂有遗身而能用世耶。是在辨之早焉已矣。于是作医先。盖先未病而医之。不施饵剂砭针。同跻仁寿之域。览者 
庶以监予之心。岂曰不为良相当作良医云。嘉靖庚戌夏五既望。海盐沂阳生王文禄。 
海盐县图经曰。王文禄。字世廉。少举乡荐。屡上春官不第。居身廉峻。未尝以私干人。遇不平时。叱骂不 
避权贵。户出三百请编役。如民佐邑令成均田法。性嗜书。闻人有异书。倾囊购募。得必手校。缥缃万轴。置之 
一楼。俄失火。大恸曰。但力救书者赏。他不必也。所着有艺草。邱陵学山。邑文献志。卫志。 
〔杨氏(阙名)颐真堂经验方〕未见 
〔亡名氏医学切问〕未见 
〔陆氏(阙名)积德堂经验方〕未见 
〔亡名氏法生堂经验方〕未见 
〔刘氏(松石)保寿堂经验方〕未见 
〔王氏(仲勉)经验方〕未见 
〔禹讲师经验方〕未见 
〔戴氏(古渝)经验方〕未见 
〔亡名氏试效录验方〕未见 
〔龚氏(阙名)经验方〕未见 
〔亡名氏纂要奇方〕未见 
〔濒湖医案〕未见 
〔濒湖集简方〕未见 
〔蔺氏(阙名)经验方〕未见 
〔孙氏(一松)试效方〕未见 
〔何氏(大英)发明证治〕未见 
〔亡名氏济生秘览〕未见 
〔锦囊秘览〕未见 
〔芝隐方〕未见 
〔世医通变要法〕未见 
〔阮氏(阙名)经验方〕未见 
〔坦仙皆效方〕未见 
〔赵氏(阙名)经验方〕未见 
〔杨氏(阙名)经验方〕未见 
〔唐氏(瑶)经验方〕未见 
〔邓氏(笔峰)卫生杂兴〕未见 
〔张氏(阙名)经验方〕未见 
〔王氏(英)杏林摘要〕未见 
〔徐氏(阙名)家传方〕未见 
〔郑氏(阙名)家传方〕未见 
〔张氏(阙名) 江切要〕未见 
〔亡名氏生生编〕未见 
〔奚囊备急方〕未见 
按以上三十三书。见于本草纲目。引据医家书目。 
〔钱氏(原浚)集善方〕明志三十六卷 未见 
镇江府志曰。钱原浚。字彦深。号愈庵。集书数千卷。手撮其精要。点校而读之。有得则标题于上。旁通医 
术。着集善方三十六卷。 
〔薛氏(己)家居医录〕明志十六卷(国史经籍志作七卷)未见 
〔医学指南〕医藏目录十卷 未见 
〔内科摘要〕医藏目录二卷 存 
〔薛氏医案〕一卷 存 
〔薛氏医案〕七十八卷 存 
四库全书提要曰。薛氏医案七十八卷。明薛己撰。己字立斋。吴县人。是书凡六十卷。己所自着者。为外科 
枢要四卷。原机启微三卷。内科摘要二卷。女科提要二卷。疠疡机要三卷。正体类要二卷。保婴粹要一卷。口 
齿类要一卷。保婴金镜录一卷。其订定旧本。附以己说者。为陈自明妇人良方二十四卷。外科精要三卷。王纶明 
医杂着六卷。钱乙小儿直诀四卷。陈文仲小儿痘疹方一卷。杜本伤寒金镜录一卷。及其父铠保婴掇要二十卷。初 
刻于秀水沈氏。版已残阙。天启丁卯朱明为重刊之。前有明纪事一篇。载明病困时。梦己教以方药。服之得愈。 
又梦己求刻此书。其事甚怪。然精神所注。魂魄是凭。固亦理之所有。不妨存其说也。己本疡医。后乃以内科得 
名。其老也。竟以疡卒。诟之者。以为补益之弊。终于自戕。然己治病务求本原。用八味丸。六味丸。直补真阳 
真阴。以滋化源。实自己发之。其治病多用古方。而出入加减。具有至理。多在一两味间。见神妙变化之巧。厥 
后赵献可作医贯。执其成法。遂以八味六味。通治各病。甚至以六味丸。治伤寒之渴。胶柱鼓瑟。流弊遂多。徐 
大椿因并集失于薛氏。其实非己本旨。不得以李斯之故。归罪荀卿也。世所行者。别有一本。益以十四经发挥诸 
书。实非己所着。亦非己所校。盖坊贾务新耳目。滥为增入。犹之东垣十书。河间六书。泛收他家所作。以足其 
数。固不及此本 
所载。皆己原书矣。 
〔黄氏(承昊)评辑薛立斋内科〕十卷 未见 
吴学损曰。薛立斋先生医案。女科。幼科。外科。俱有专书。足称美备。独于内科。所集尚欠序次。摘要善 
矣。然读之或未能得其详。旧惟黄履素先生于各案中。摘集成书。名曰内科医案。诚补薛立斋之未备。嗣当不惜 
余力。为订定以公世焉。(痘疹四合全书) 
按上见于浙江通志经籍。 
〔贺氏(岳)明医会要〕二卷 未见 
钱琦序曰。贺君岳少业儒。以母病风。遍求医。医莫能治。乃奋恚曰。母病弗瘳。儿奚儒为。于是尽购医家 
书读之。逾年曰。吾知所以疗吾母矣。卒奉以周旋。母享高寿。又得苏医王氏惟雍之传。而业益精。里闾病。辄 
就君治。治辄效。其门至暮。拥而且集。自是邑若郡。自侯以下。咸召君无虚日。藩臬间医。必以君对。缙绅游 
历郡下。亦必迎君以往。由是君所及弥广矣。君间阅古方书。久之欣然意会。裒成帙。题曰明医会要。邑侯魏公。 
精于医者也。心好之。未及锓。辄擢去。会旧邑侯夏公备兵海上。乃授指挥李元律梓行。属余序。予作而叹曰。 
饥寒之病。常病于政。 羸之民。常病于医。古之名夫医者。轩岐而下。则有如尹咸张刘辈。起其仆若毙。而国 
命赖以寿。故曰上医医国。岂其技独神哉,将精其业者。特异乎人。惟精故名也。今时号医家者流。莫知素难灵 
枢等为何籍。下此则借以规利累。百不一良。乃君独以儒业医。而着述有传如此。夫人以医拟相。言利物也。窃 
疑过之。惠及永永。相业然乎哉。自二公相继抚吾邑。上下德之。喜吾民不病于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