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证候x 言语错乱,精神昏瞀,时或忿怒,时或狂歌,其心中犹似烦躁,夜不能寐,恒以手自挠 
其胸,盖自觉发闷也。问之亦不能答,观其身形似颇强壮,六脉滑实,两寸尤甚,一息五至。 
x诊断x 人之元神在脑,识神在心,心脑息息相通,其神明自湛然长醒。生理学家谓心有四支血管通脑, 
此即神明往来于心脑之路也。此证之脉其关前之滑实太过,系有热痰上壅将其心脑相通之路杜塞,遂至神 
明有所隔碍,失其常性,此癫狂失心之所由来也。治之者当投以开通重坠之剂,引其痰火下行,其四支血 
管为痰所瘀者,复其流通之旧,则神明之往来自无所隔碍,而复湛然长醒之旧矣。 
x处方x 生赭石(两半轧细) 川大黄(八钱) 清半夏(五钱) 芒硝(四钱) 
药共四味,先将赭石半夏煎十余沸,加入大黄煎两三沸,取汤一大盅,入芒硝融化温服。 
x方解x 方中重用赭石者,其重坠之性能引血管中之瘀痰下行也。 
x复诊x 三日服药一次(凡降下之药不可连服,须俟其正气稍缓再服),共服三次,每次服药 
后通下大便两三次,似有痰涎随下,其精神较前稍明了,诊其脉仍有滑实之象,身体未见衰弱,拟 
再投以较重之剂,盖凡癫狂之甚者,非重剂治之不能愈也。 
x处方x 生赭石(二两轧细) 川大黄(一两) 芒硝(四钱) 甘遂(钱半细末) 
药共四味,先煎赭石十余沸,入大黄煎两三沸,取汤一大盅,入芒硝融化,将服时再调入甘遂末。 
x三诊x 将药如法煎服一剂,下大便五六次,带有痰涎若干,中隔两日又服药一次(药中有甘遂,必须三 
日服一次,不然必作呕吐),又下大便五六次,中多兼痰块挑之不开,此所谓顽痰也。从此精神大见 
明了,脉象亦不复滑实矣,拟改用平和之剂调治之。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生杭芍(六钱) 清半夏(四钱) 石菖蒲(三钱) 
生远志(二钱) 清竹沥(三钱) 镜面砂(三分研细) 
药共七味,将前五味煎汤一大盅,调入竹沥送服朱砂细末。 
x效果x 将药如法煎服数剂,病遂全愈。 

五、医案(十三)痫痉癫狂门
7.神经锗乱
属性:天津黄××,年二十岁,得神经错乱病。 
x病因x 因心中忿郁,久之遂致神经错乱。 
x证候x 心中满闷发热,不思饮食,有时下焦有气上冲,并觉胃脘之气亦随之上冲,遂致精神 
昏瞀,言语支离,移时觉气消稍顺,或吐痰数口,精神遂复旧。其左脉弦而硬,右脉弦而 
长,两尺皆重按不实,一息五至。 
x诊断x 此乃肝火屡动,牵引冲气胃气相并上冲,更挟痰涎上冲以滞塞于喉间并冲激其脑部,是以 
其神经错乱而精神言语皆失其常也。其左脉弦硬者,肝血虚而火炽盛也。右脉弦长者,冲气挟胃气上 
冲之现象也。方书论脉有直上直下冲脉昭昭之语,所谓直上直下者,即脉弦且长之形状也。其两尺不实 
者,下焦之气化不固也,因下焦有虚脱之象,是以冲气易挟胃气上冲也。此当治以降胃、敛冲、镇 
肝之剂,更兼用凉润滋阴之品,以养肝血,清肝热,庶能治愈。 
x处方x 生赭石(一两轧细) 灵磁石(五钱轧细) 生怀山药(八钱) 生龙骨(八钱捣碎) 
生杭芍(六钱) 玄参(五钱) 柏子仁(五钱) 云苓片(三钱) 
清半夏(三钱) 石菖蒲(三钱) 生远志(二钱) 镜面砂(三分研细) 
药共十二味,将前十一味煎汤一大盅,送服朱砂细末。 
x复诊x 将药连服四剂,满闷发热皆大见愈,能进饮食,有时气复上冲而不复上干神经至于 
错乱,左右之脉皆较前平和,而尺部仍然欠实,拟兼用培补下元之品以除病根。 
x处方x 生赭石(一两轧细) 熟怀地黄(八钱) 生怀山药(八钱) 大甘枸杞(六钱) 
净萸肉(五钱) 生杭芍(四钱) 玄参(四钱) 云苓片(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连服六剂,诸病皆愈,脉亦复常。 
x或问x 地黄之性粘腻生痰,胃脘胀满,有痰者多不敢用,今重用之何以能诸病皆愈?答曰∶用药 
如用兵,此医界之恒言也,如宋八字军最弱,刘 将之即为劲卒,遂能大败金人奏顺昌 
之捷,以斯知兵无强弱,在用之者何如耳。至用药亦何独不然,忆曾治一李姓媪,胃口 
满闷有痰,其脉上盛下虚,投以肾气丸作汤服,为加生赭石八钱,服后觉药有推荡之力,须 
臾胸次豁然,肾气丸非重用地黄者乎?然如此用药非前无师承而能有然也。《金匮》云∶短气有微饮 
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夫饮即痰也,气短亦近于满 
闷,而仲师竟谓可治以肾气丸,愚为于《金匮》曾熟读深思,故临证偶有会心耳。 

五、医案(十四)伤寒门
1.伤寒兼脑膜炎
属性:盐山李××,年六旬,于季冬患伤寒兼脑膜生炎。 
x病因x 素有头昏证,每逢上焦有热,精神即不清爽,腊底偶冒风寒病传阳明,邪热内炽,则脑膜 
生炎,累及神明失其知觉。 
x证候x 从前医者治不如法,初得时未能解表,遂致伤寒传里,阳明腑实,舌苔黄而带黑,其干 
如错,不能外伸,谵语不休,分毫不省人事,两目直视不瞬。诊其脉两手筋惕不安,脉象 
似有力而不实,一息五至,大便四日未行,小便则溺时不知。 
x诊断x 此乃病实脉虚之证,其气血亏损难抗外邪,是以有种种危 
险之象。其舌苔黑而干者,阳明热实津液不上潮也;其两目 
直视不瞬者,肝火上冲而目发胀也;其两手筋惕不安者,肝热血耗而内风将动也;其谵语不省 
人事者,固有外感之邪热过盛,昏其神明,实亦由外感之邪热上蒸,致脑膜生炎,累 
及脑髓神经也。拟用白虎加人参汤,更辅以滋补真阴之品,庶可治愈。 
x处方x 生石膏(五两捣细) 生怀地黄(二两) 野台参(八钱) 天花粉(八钱) 
北沙参(八钱) 知母(六钱) 生杭芍(六钱) 生怀山药(六钱) 
甘草(四钱) 荷叶边(一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每服一盅调入生鸡子黄两枚。方中不用粳米者,以生山药可代 
粳米和胃也;用生鸡子黄者,以其善熄肝风之内动也;用荷叶者,以善引诸凉药之力 
直达脑中以清脑膜之炎也。 
x再诊x 将药如法煎服,翌晨下大便一次,舌苔干较愈,而仍无津液,精神较前明了而仍有谵语 
之时,其目已不直视而能瞬,诊其脉筋惕已愈强半,至数较前稍缓,其浮分不若从前有 
力,而重按却比从前有根底,此皆佳兆也。拟即前方略为加减,清其余热即以复其真阴,庶可全愈。 
x处方x 生石膏(四两捣细) 生怀地黄(二钱) 野台参(八钱) 大甘枸杞(一两) 
生怀山药(一两) 天花粉(八钱) 北沙参(八钱) 知母(六钱) 
生杭芍(六钱) 甘草(四钱) 
共煎汤三盅。为其大便已通,俾分多次徐徐温饮下,一次只饮一大口。 
x效果x 阅十点钟将药服完,精神清爽,诸病皆愈。 
x帮助x 按治脑膜炎证,羚羊角最佳,而以治筋惕不安亦羚羊角最效,以其上可清头脑下可熄 
肝风之萌动也。然此药价太昂,僻处药局又鲜真者,是以方中未用,且此证虽兼有脑膜炎 
病,实因脏腑之邪热上蒸,清其邪热则脑膜炎自愈,原不必 
注重于清脑也。 

五、医案(十四)伤寒门
2.伤寒脉闭
属性:天津张××,年三十八岁,于季冬得伤寒证,且无脉。 
x病因x 旬日前曾感冒风寒,经医治愈,继出门作事,又感风寒遂得斯病。 
x证候x 内外俱觉寒凉,头疼,气息微喘,身体微形寒战,六脉皆无。 
x诊断x 盖其身体素弱,又在重感之余,风寒深入阻塞经络,是以脉闭。拟治以麻黄汤,再重加补 
气之药,补其正气以逐邪外出,当可奏效。 
x处方x 麻黄(三钱) 生箭 (一两) 桂枝尖(二钱) 杏仁(二钱去皮) 甘草(二钱) 
先煎麻黄数沸,吹去浮沫,再入余药同煎汤一大盅,温服,被复取微汗。 
x效果x 服药后周身得汗,其脉即出,诸病皆愈。 
x帮助x 按此证或疑系少阴伤寒,因少阴伤寒脉原微细,微细之至可至于无也。而愚从太阳治者,因 
其头疼、微喘、寒战,皆为太阳经之现象,而无少阴证蜷卧、但欲寐之现象也。是以 
于麻黄汤中,重加生黄 一两,以助麻、桂成功,此扶正即以逐邪也。 

五、医案(十四)伤寒门
3.伤寒脉闭
属性:天津李姓童子,年十四岁,得伤寒脉闭证。 
x病因x 其左肋下素有郁气,发动时辄作疼,一日发动疼剧,头上汗出,其汗未解,出冒风寒, 
遂得斯证。 
x证候x 头疼、身冷、恶寒、无汗、心中发热,六脉皆闭。 
x诊断x 因其素有肋下作疼之病,身形羸弱;又当汗出之时感冒风寒,则风寒之入者必深,是 
以脉闭身寒;又肋下素有郁气,其肝胆之火必然郁滞,因外感所束激动其素郁之火,所以心 
中觉热。法当以发表之药为主,而以清热理郁兼补正之药佐之。 
x处方x 麻黄(二钱) 玄参(六钱) 生怀山药(六钱) 野台参(二钱) 
生鸡内金(二钱) 天花粉(五钱) 甘草(钱半) 
先煎麻黄数沸,吹去浮沫,再入诸药同煎一大盅,温服取汗,若不出汗时,宜再服西药阿斯匹林一瓦以助其汗。 
x效果x 服药两点钟,周身微发热,汗欲出不出,遂将阿斯匹林服下,须臾汗出遍体,翌日复诊,其 
脉已出,五至无力,已不恶寒,心中仍觉发热,遂去麻黄,将玄参、山药皆改用一两, 
服至三剂后;心中已不发热,遂将玄参、天花粉各减半,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五、医案(十四)伤寒门
4.少阴伤寒
属性:天津李××,年三十二岁,于夏季得伤寒证。 
x病因x 午间恣食瓜果,因夜间失眠,遂食余酣睡,值东风骤至天气忽变寒凉,因而冻醒,其未醒 
之时又复梦中遗精,醒后遂觉周身寒凉抖战,腹中又复隐隐作疼,惧甚,遂急延为诊视。 
x证候x 迨愚至为诊视时,其寒战腹疼益甚,其脉六部皆微细欲无,知其已成直中少阴之伤寒也。 
x诊断x 按直中少阴伤寒为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而因在梦遗之后, 
腹中作疼,则寒凉之内侵者益深入也,是宜于麻黄附子细辛汤中再加温暖补益之品。 
x处方x 麻黄(二钱) 乌附子(三钱) 细辛(一钱) 熟地黄(一两) 
生怀山药(五钱) 净萸肉(五钱) 干姜(三钱) 公丁香(十粒) 
煎汤一大盅,温服,温复取汗,勿令过度。 
x效果x 将药服后,过一点钟,周身微汗,寒战与腹疼皆愈。 
x或问x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伤寒始得发热脉沉也,今斯证寒战脉沉细,夫寒战与发热迥异矣, 
何以亦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乎?答曰∶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是由太阳传少阴也,为其病传少阴是以 
脉沉,为其自太阳传少阴是以太阳有响应之力而发热。此证昼眠冻醒,是自太阳传少阴,又因恣食寒凉 
继而昼寝梦遗,其寒凉又直中少阴,内外寒凉夹攻,是以外寒战而内腹疼,太阳虽为表阳亦无响应之 
力也。方中用麻黄以逐表寒,用附子以解里寒,用细辛以通融表里,使表里之寒尽化;又因其少阴新 
虚,加熟地黄、萸肉、山药以补之,养正即以除邪也,又因其腹疼知寒侵太深,又加干姜、丁香助附 
子、细辛以除之,寒邪自无遁藏也。方中用意周匝,是以服之即效。至于麻黄发汗止二钱者,因当 
夏令也,若当冬令则此证必须用四钱方能出汗,此用药因时令而有异也。至若在南方虽当冬令用麻 
黄二钱亦能发汗,且南方又有麻黄不过钱之说,此又用药因地点而有异也。 

五、医案(十四)伤寒门
5.伤寒兼有伏热证
属性:辽宁马××,年五十一岁,得伤寒兼有伏热证。 
x病因x 因买卖赔钱,家计顿窘,懊悔不已,致生内热;孟冬时因受风,咳嗽有痰微喘,小便不利, 
周身漫肿。愚为治愈,旬日之外,又重受外感,因得斯证。 
x证候x 表里大热,烦躁不安,脑中胀疼,大便数日一行甚干燥,舌苔白浓,中心微黄,脉极洪实, 
左右皆然,此乃阳明腑实之证。凡阳明腑实之脉,多偏见于右手,此脉左右皆洪实 
者,因其时常懊悔,心肝积有内热也,其脑中胀疼者,因心 
与肝胆之热挟阳明之热上攻也。当用大剂寒凉微带表散,清其阳明胃腑之热,兼以清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