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43-证治准绳·疡医-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不必用,只是催发便下。如不通,只枳壳汤一向催。如若不通,即不可治。不可坐视 
人死而不知也,补血、十宣散之类。一凡伤折,常用此方,可去木通,名何首乌散,盖 
首乌能扶血故也。如刀刃伤,有潮热、面肿、气喘,乃破伤风证,可服索血散、葛根汤数 
服,姜葱煎发散,或败毒散三四服。外用敷贴药,根据法治之,无不愈者矣。一经年腰痛, 
加萆 、玄胡索以酒煎服。一香港脚,加槟榔、木瓜、穿山甲水煎服之。一宿痰失道,非惟 
人不识,自仙授以来,惟予一派知之。人身有痰,润滑一身,犹鱼之有涎,然痰居胃中, 
不动则无病,动则百病生,或喘、或咳、或呕、或晕、头痛、睛疼、遍身拘急、骨节痹 
疼,皆外来新益之痰,乃血气败浊凝结而成也。何则?脏腑气逆,郁结生痰,当汗不汗, 
蓄积生痰,饮食过伤,津液不行,聚而生痰。其常道,则自胃脘达肺脘而出;其失道,自 
胃脘,而流散于肌肉、皮毛之间。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故凡胸背、头项、腋胯、腰腿、手 
足结聚肿硬,或痛,或不痛,按之无血潮,虽或有微红,亦淡薄不热,坚如石,破之无脓, 
或有薄血,或清水,或如乳汁,又有坏肉如破絮,又或如瘰 ,在皮肉之间,如鸡卵浮 
浴于水中,可移动,软活不硬,破之亦无脓血,针口 肉突出,惟觉咽喉痰实结塞,作 
寒作热,即皆其证,急于此方中加南星、半夏等药,以治其内,外用玉龙热药,以拔其 
毒,便成脓破为良,其轻无脓者,必自内消,如热极痰壅,则用控涎丹。(紫大戟、甘遂、白芥 
子,等分为末,米糊为丸。)如遍身肿硬,块大如杯盂,生于喉项要处者,尤为难治。夫血 
气和畅,自无他病,气行不顺,血化为痰,痰复失道,则血气衰败,不能为脓,但能为肿 
硬,理必然也。此证阳少阴多,随证用药,回阳生气,补血、控涎外,则用敷法作起,一 
身气血,引散冷块,万一肿不消,不作痛,不为热,体气实,无他证,肉块与好肉无异,此 
又一证也,切不可轻用针刀自戕。如草医曾用针灸,阴烂其肉,或用毒药点脱,使人憎 
寒壮热,法当通顺其气血,于此方中加升麻,以除其寒邪,用敛口结痂之药,以安之,使 
为疣赘而已。万一病自作臭秽糜烂,不免动刀,则有妙剂可以代刀,不可轻泄。(即白矾、枯, 
朴硝二味,为末敷之。)一肚肠内痈,宜服十宣散与此方相间用之,并加忍冬藤,此药最治 
内痈,但当审其虚实,或通或补,补须用附子,通则用大黄,如不明虚实,则此方亦自 
能通顺,十宣自能内补,可无他变。至于肺痈初觉,饮食有碍,胸膈微痛,即是此证,急 
须察脉,审其虚实,虚则用此方加附子,相出入用之;若稍再作,即用十宣散内补之即 
自消散。实则用此方,加大黄略通之,使毒瓦斯下宣为妙,盖肺与大肠相表里故也。如内 
痈已成,宜以海上方与此方,加减参用之。喘咳脓血者,肺痈也。大便有脓自脐出者,肚 
痈也。忍冬藤、甘草节,煮酒妙。 
x龙虎交加散x 治发背痈疽,发脑、发鬓、发髭,又治脑虚头晕,风湿之症。 
制药法∶ 
南木香(锉碎,用纸垫锅焙干,研为细末) 罂粟壳(去顶穣筋,锉、焙干,为细末) 甘草(用湿 
纸裹煨,焙干,为细末) 吴白芷(面裹煨,去面焙干,为细末) 川芎(湿纸裹煨,焙干,为细末) 
上件药末,各另包收,看疮加减用之。 
加减法∶ 
若疮势红肿热大,先服如神托里散一帖,卧、盖取微汗;如红晕大,肿高,疮头有似 
碎米大白脓点者,可进交加散一帖,用木香(四分), 罂粟壳(二钱二分) 甘草(六分) 白芷(一 
钱四分) 川芎(一钱半) 共为一帖。用水七分,生白酒三分,共一碗,用银器煎八分,如无 
银器,新瓷器亦好,不用铜、铁旧器。于炭火旁,先滚五七滚,用细绢水湿,扭干,滤 
去渣,食后服,以干盐菜压之;渣敷疮四围,用禳绢帕包之。如恶心呕吐,即服护心散一 
帖止呕,次服前药。若胸腹膨满,或大小便闭涩,可服当归连翘散一帖,行五七次,用 
温米粥汤补正。如疮已成溃脓,不寒不热,止是烂开疼痛,木香(三分) 甘草(六钱) 川芎(一钱 
半) 白芷(一钱四分) 粟壳(二钱) 水五分,酒五分,合煎八分服。若红晕白者好也,仍红其 
疮不退。若紫黑稍可,如红晕不退,每日于晚进药一帖,吃交加散四五帖,可服当归连 
翘散一帖。要行,加大黄。只有热,腹不胀,不用大黄。如疮患要将好,腐肉不脱,可用 
针刺破皮,令随脓出,将水红花根煎汤洗之,用生肌散掺上,每日洗一次,根据此法无不效。 
有蛆者难治。最忌酸、辣、酱、面、发气,并生冷之物。 
x护心散x 治证见前交加散。 
甘草(炙,一钱) 绿豆粉(炒,二钱) 朱砂(研、水飞,过,一钱) 
上为细末。作一服,白汤调下。 
x当归连翘散x 治证同前。 
当归 连翘 栀子仁 芍药 金银藤(各一两) 黄芩(五钱) 
上 咀。每服五钱,用水二盏,煎至七 
分,空心温服,要行,加大黄二钱,待药熟,入大黄煎一二沸,去渣服。 
x如神托里散x 治发背等疮初起,又治疔疮,并一切肿毒,及发散伤寒。 
苍耳根 兔耳草根(又名一枝箭) 金银藤(用花亦可) 五味子根(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用生白酒二盏,煎至七分,去渣,服卧,盖取微汗,渣再煎。 
x生肌散x 
水红花叶 
上为细末。先用水红花根锉碎,煎汤,洗净。却用叶末撒疮上,每日洗一次,撒一次。 
x前锋正将x 治一切痈疽,不问发肩发背,作 疼痛,其效如神。 
荆芥 薄荷 山蜈蚣 老公须 天花粉 菇荑菇片 败荷心 川白芷 猪牙皂角(切、炒) 赤芍 
药(以上各等分) 淮乌(大者一个,煨) 红内消(倍其数) 甘草(每十五文,入一文,喜甜 
加用) 
上为末。每服二钱,薄荷、茶清调下,欲快利用酒调服效。若服经日未见效,恐是凉 
药涩血,可加当归、羌活。如热重,雄黄酒调。乳痈,加萱草根研汁调。其余候只用酒 
下不饮,麦门冬去心煎汤亦可,但较缓耳。 
x引兵先锋x 凡用内消,先用此药。退潮、止渴、解热以升麻葛根汤,表散后,服此。 
木通 瞿麦 荆芥 薄荷 白芷 天花粉 甘草 赤芍药 麦门冬(去心) 生干地黄 
山栀子 车前子 连翘(各等分) 
上锉,每服二钱,灯心、生地黄煎。热潮,加淡竹叶煎,温服。上膈食前,下膈空 
心。老人气虚者,宜加当归、羌活。 
x加味十奇散x 主内护。治痈发已成,未成服内消。三五日不效,或年四十以上,气 
血衰弱,成者速溃,未成者速散,服至疮口合而止。内能固济去旧生新,又名固垒元帅。 
当归(酒浸) 桂心(不见火) 人参 土芎 香白芷 防风(去芦) 桔梗 浓朴(去粗皮,姜汁 
炒) 甘草(五文) 乳香 没药(并别研) 
上件药,各等分,研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日三服,病愈而止。不饮者,麦门冬去心 
煎汤,或木香汤。 
一方 治背痈、附骨疽、乳痈,及一切痈肿。未成脓者,发散极效。 
槐花(一两,炒焦色) 胡桃(十个,新鲜不油者, 火煨熟,去壳) 
上二味,入砂盆内,研烂如泥,热酒调,和渣温服,如能饮酒人,多饮愈效,醉后而 
痈肿散矣。 
x 散x 治痈疽发背,及一切疖毒等证如神。 
签草(其叶长如牛舌,其气如猪臭者) 小蓟根 五爪龙(即五藤) 生大蒜 
上四物各等分,细研。用酒和匀,滤去渣。服一碗,得大汗通身而愈。 
上方 治诸般痈肿,神效。 
新掘天门冬(一味,约三五两) 
上洗净,入砂盆内研烂,以好酒荡起,滤去渣,顿服。未效再服。一二服必愈。 

卷之一肿疡(十六)
敷贴温药
属性:戴院使云∶发散诸般毒,多碾白芙蓉叶,入草乌末少许,蜜调敷,重者加入南星未。凡 
诸毒用敷贴药,欲散搓入麝香,欲溃搓入雄黄。 
冲和仙膏(一名黄云膏。) 冷热不明者用之,茶、酒随证治之。 
川紫荆皮(五两,炒。又名红肉,又名内消) 独活(三两,炒,不用节) 赤芍药(二两,炒) 白芷 
(不见火,一两) 木腊(又名望见消,又名阳春雪,即石菖蒲也,随加减妙。) 
上五味,并为细末,用法详见于后。 
夫痈疽流注杂病,莫非气血凝滞所成,遇温即生,遇凉即死,生则散,死则凝,此药 
是温平,紫荆皮木之精,能破气、逐血、消肿。独活土之精,能止风、动血、引气,拔 
骨中毒,去痹湿气,更能与木腊,破石肿坚硬。赤芍药火之精,微能生血,住痛去风。木 
腊水之精,能生血、住痛、消肿,破风散血。白芷金之精,能去风、生肌、止痛。盖血生 
则不死,血动则流通,肌生则不烂,痛止则不 作,风去则血自散,气破则硬可消,毒自散, 
五者交攻,病安有不愈乎。一凡病有三证,治有三法,如病极热,则此方中可倍 
加紫荆皮、木腊,少用三品,亦能消散之,但功少迟耳。如病极冷,则此方微加赤芍药、独 
活,亦能活血而消散之,功亦稍迟而不坏病。一如病热势大盛,切不可用酒调,但可用葱 
泡汤调,此药热敷上,葱亦能散气故也,血得热则行,故热敷也。如病稍减,又须用酒 
调,酒能生血,遇热则血愈生,酒又能行血,遇温则血愈行矣。一疮面有血泡成小疮,不 
可用木腊,恐性粘,起药时生受,宜用四味先敷,后用木腊,盖在上面,复过四围,以 
截助攻之血路,凡敷药皆须热敷,干则又以元汤湿透之,使药性湿蒸而行,病自退矣。一 
如用正方,四面黑晕不退,疮口皆无血色者,是人曾用冷药太过,不可便用玉龙,盖肌未 
死也,恐药力紧,添痛苦,宜于此方加肉桂、当归,以唤起死血,自然黑晕退,见功效,血 
回即除加药,只以正方取效。一如用正方,痛不住,可取酒化乳香、没药,于火上使溶,然 
后将此酒调药,热涂痛止。一流注筋不伸者,可于此方,加乳香敷之,其性能伸筋故也。一 
如疮口有赤肉突出者,其证有三,一是着水,二着风,三是刀破后,刀口番突,宜以此方, 
加少南星以去风,用姜汁、酒调,其不消者,必是庸医以手按出脓核太重,又以凉药凉了 
皮,以致如此,若投以热药则愈糜烂,此又有口诀焉,(宜用白矾、枯,朴硝二味,为末敷之, 
次用硫黄末 之,外服荣卫加对金饮,外贴冲和。)一若病势热盛者,不可便用凉药,热盛,则 
气血壅会必多,大凉,则血退不彻,返凝于凉,故宜温冷相半用之,血得温则动,挟凉 
则散,可用此方,加对停洪宝丹,用葱汤调涂贴之。一此方乃发背、流注之第一药也,学 
者当通变妙用,表里相应,则病在掌握之中,但发背甚者,死生所系,惟此药功最稳重,终 
始可恃,决无变坏。若发之轻者,草医亦能取效,然有变证流弊之患,此无他,发于阴 
则非草医之可治矣,岂如是剂,兼阴阳而并治,夺造化之神功哉。至如流注一疾,虽不 
能死人,而十有九为废疾,废疾流连,死亦随之,纵有医之能愈者,亦必半年周岁之后, 
方见其效,此乃百中之一,然终为残弱之身矣。惟吾此派仙方,药奇效速,万不失一,端 
有起死回生之效,非言所能尽述。夫流注乃伤寒余毒,故有表未尽者,余毒客于经络,气 
血不匀,则为热流注。所谓医之能愈者热也,热病少见,有表散太过,气血衰者,余毒流 
入腠理,腠理或疏或密,为冷流注。所谓医之难医者冷也,冷病常多,故伤寒表未尽者, 
非特为热证而已,其余毒亦多为冷证,皆原于肾虚,故作骨疽。冷则气愈滞而血愈积,故 
但能为肿而不能为脓,若医者投之以凉剂,则所谓冷其所冷,而阴死于阴,惟有坏烂腐肉, 
毒瓦斯着骨而为骨痈,流为废疾。故曰骨痈者,流注之败证也。流者动也,注者住也,气流 
而滞,则血住而凝,气为阳,血为阴,阳动则阴随,气运则血行,吾所以能移流注于他 
处而散之者,取其能动故也,动则可移,阳既移而动矣,阴岂能独住而不随之者乎。是 
故以独活引之者,以其性能动荡气血也,引之一动,则阴阳调和,不能为脓,而散之于 
所移之处,势必然矣。一流注在背膊、腰腿紧要处,当用此方,浓敷患处,却单用独活 
一味,末之酒调,热涂一路,其尽处以玉龙诱之,此移法也,使血气趋于他所,聚于无 
紧要处作脓,又或消之。若以成脓,则引不下,急将此药拔之,出毒瓦斯免作骨疽。如庸 
医用了凉药,犯了针刀,使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