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科技分册-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代,却又众说不一。学术界有人认为,中国最初开发天然气的确切年代, 

应为西汉末或略前一些。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我国最早在公元前11世纪时就发现了天然气。西汉 

末年或略前的四川就已经开始开发和利用天然气,“临邛火井”很可能就是 

在这时钻凿发现和利用的。东汉末年,张道陵在四川仁寿开凿了大型盐井, 

也是“火井”的“陵井”。我国人民在开发利用天然气的过程中,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并创造了小口深井钻凿法等先进技术。公元152年,在四川钻出 

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1821年钻透1200米的地层,钻出了“自贡古今第一 

大火井”——号称“火井王”的“磨子井”。 



                                 煤的由来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认识和使用煤了。不过那时还不 

这样呼它,而叫石涅,黑丹,黑金等。战国的《山海经》上就有好几个地方 

谈到“石涅”。汉朝以后关于煤的记载就更多了,后汉书《地理志》上说: 

 “豫章(今江西省内)出石,可燃为薪。”南北朝又称之为“石炭”。说到 

屈茨 (今新疆库车一带)北200里有山,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铁,这说明 

我国很早就懂得用煤炼铁了。 

     煤除了作燃料外,还用来写字和绘画。于是又得到了“石墨”的称号。 

     当煤在我国已家喻户晓时,外国人却还根本不懂得煤。当他们看到我国 

普遍烧煤,觉得十分奇怪。唐代有一个从日本到我国来留学的和尚,针对山 

西大原晋山,在一本书写道:“遍山皆石炭,近远诸州,尽来取烧。”所以 

日本直至现在保留把煤叫“石炭”,字形和读音均与汉语同。 


… Page 9…

                                 砖的由来 



     据考古学研究,我国的砖发明于战国时代,洛阳东周城出土的战国薄砖, 

它的破片有时会误认为瓦,可见其制作之原始。战国晚期的燕下都遗址出土 

的薄砖,较前进步,形体正方,无花纹。 

     最早的砖,有方形的、曲形的和空心的。方砖和今天瓷砖的用法有些相 

似,在室内多用于铺墁地面或包镶屋壁四周各部。铺地砖多素面无纹饰,包 

镶屋壁砖多带有几何纹图案。唐长安宫殿铺地的方砖多带有莲花形。 

     条砖最初发现于秦始皇陵,砖的质量很高,坚实细致。但在秦代使用条 

砖还不普遍。整齐划一的条砖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宣帝以后,它在中原地 

区已成为考古发掘中常见之物,说明当时使用条砖已十分普遍。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用砖要迟一些,到东吴和东晋时才被广泛使用。 



                                琉璃的由来 



     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有词曰:“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 

瑞烟笼罩。”可见琉璃工艺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 

     琉璃,是在陶质物的表面覆盖一层细密的玻璃质薄层,即通常所称的釉。 

它是用石英、长石等硅酸盐混合物在高温下溶制而成的。早在西周时我国制 

作琉璃工艺已相当成熟,如制作装饰品项链、剑画、屏风等。隋唐时期琉璃 

工艺进一步发展和盛行,琉璃砖与使用于建筑物的屋脊、屋檐,展示了独特 

的民族建筑风格。唐代著名的“唐三彩”也是琉璃制品。今河南省开封市的 

琉璃塔,是宋代的建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整个塔体都是黑色琉璃砖瓦 

砌成,至今坚固完好,有“铁塔”之称。 

     琉璃制品的制作,先用陶土制成胎坯,然后烧成陶胎,涂上釉彩,再入 

窑烧制而成。釉的种类很多,不同的配方能烧成各种色彩,如石英、炒铅、 

铜末,加水调匀涂于的陶胎表面,即能烧成绿色釉;如在陶胎上以氧化铜绘 

制花纹,再施一层无色透明釉,以高温烧成,花纹即呈红色。 



                               起重机的由来 



     距今3000多年前,我国商朝时代所制作的桔槔,实际上就是一种简易的 

起重机。但那时候的桔槔只被用来提水,还没有用于建筑和运输。后来,人 

们发现了这种装置的潜力,才把它用在建筑、运输,甚至军事等各个方面, 

并且创造了许多奇迹。比如古代埃及人运用杠杆,起升过金字塔上巨大的石 

块,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又比如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在保卫祖国 

的城堡时,就曾用杠杆式起重装置,倾覆过敌人的战船。到了17世纪,俄国 

人还用杠杆配上滑车和木轱辘,把一只130吨重的大钟,提升到克里姆林宫 

的钟楼上去。 

     今天的起重机械有了电力和钢铁的装备,其功用自然非远古的桔槔所能 

比拟的了。 



                                 钻的由来 


… Page 10…

     钻是打眼用的工具。有手摇、电动、风动多种。钻源于我国。早在殷商 

时代,我国人民已经利用竹子的坚硬制成竹钻,用以给木材等物打眼。商代,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又有了青铜钻。春秋时,出现了铁钻。 



                                 锯的由来 



     锯是切割木料、石料、钢材等的工具之一。锯源于我国,传说锯是战国 

初年的鲁班发明的。其实,鲁班以前就出现了锯子。1931年,在山东省历城 

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就出土过蚌壳制的锯。到了商朝出现了青铜锯。中国历 

史博物馆收藏一件商朝的锯是矩形,两边都带有锯齿。据文献记载,春秋初 

年,齐国已经能够“断山木,铸山铁”,使用了铁锯。这比鲁班早了200多 

年。 



                                蜡染的由来 



     蜡染,也称蜡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古老的织物染整工艺。它始于汉代, 

据说是由北方传到贵州省的。贵州黄年县制出的蜡染品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和乡土气息,工艺精湛,远近闻名,堪称“蜡染之乡”。蜡染工艺是用蜂蜡 

配以少许矿蜡加温成溶液,用特制的蜡刀作笔,蘸上蜡液在白布上画出各种 

图案,然后用蓝靛染色,再煮沸去蜡,就成了独具特色的蓝底白花的蜡染布 

料。蜡染品的制作全系手工,它的图案多种多样,造型大胆,构图丰满。常 

见的图案多以太阳为中心点,以几何图型和自然物相间组成各式花纹。自然 

物以花鸟鱼虫居多,还有以青铜器、仿汉砖为图案的,配上特有的靛蓝色, 

显得古朴美丽,十分悦目。蜡染工艺独树一帜,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且还 

得到世界很多地方人们的青睐。解放后蜡染远销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 

地。这一古老的代表中华民族的工艺品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 



                                油漆的由来 



     我国油漆的制造和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约在4000年以前,我们的祖 

先就已经发现一种从树木上引流出的粘液体能够保护和延长劳动工具、家具 

和房屋的使用寿命。他们叫那种树为漆树。从漆树上采集的粘稠物叫大漆。 

后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使用天然颜料制成了彩色油漆,用来装饰宫 

殿、庙宇壁画和棺木,并且制造出许多图案美丽多彩的竹木和陶土的各种漆 

器,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瑰宝。 



                          相风鸟和铜凤凰的由来 



     传说在舜禹时就有相风鸟,用木制成鸟形,置于竿上,鸟能自由转动, 

其头所指即为风向。据《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所建的建章宫厥上,装有铜凤凰,下有转枢,风来时,铜凤凰的头向着风好 

像要飞的样子。东汉时,改装成为另一种测风器——相风铜鸟,安装在长安 

西北郊国家设立的灵台上。这种相风铜鸟既能测风向,还能观测较大风的风 

力。 


… Page 11…

                              地动仪的由来 



    地动仪的设计者,是我国东汉时期的著名科学家张衡 (公元78—139 

年)。他曾担任掌管历法、天文和气象观测工作的太史令。据史书记载,东 

汉时期,我国地震活动频繁,几十年里发生20几次较大的地震。正是这个原 

因,促使张衡花很大的力量综合了当时的先进技术,反复研究,终于创制了 

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测震仪。它的诞生比现代地震仪早1700多年。地震仪的设 

计和创制,反映了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确实是当时世界第一流的。 

 《后汉书》上简要记载了地动仪的构造:“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 

起,形似酒尊,傍形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 

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 

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用“都柱”而不是悬摆,说明当时对平衡原理 

和不稳定平衡的特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牙机巧制”、“机发吐丸”,表 

明对杠杆等简单机械的了解和制作水平。地动仪的设计原理是科学的,现代 

测震仪的两个水平摆部分也还是根据同样的原理,只是增加了磁电放大系 

统,更加灵敏和精确了。 



                          元祜浑天仪象的由来 



    元祜浑天仪象是北宋时期苏颂与韩公廉设计和制造的。这是一种假天 

仪,也称天象仪。它与浑天仪和浑象不同,它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来模拟 

天象变化,因此,它是让人居于装置内观察,而操作浑天仪与浑象是让人居 

于装置外进行。这个天象仪的木样完成于元祜四年(公元1088年),经测试 

后,得到结论是:“昼夜校验与天道已参合。”而后制作铜仪。这个天象仪 

不但精确度高,而且是苏颂等人的重要发明。 



                           卷线钓鱼器的由来 



     公元1195年,艺术家马远的一张“寒江独钓”图,是留存最古老的反映 

钓鱼器的画,它清晰地表明了钓鱼的竿上装有卷线轮。在古代,人们称卷线 

钓鱼器为“钓车”。它的原型早在公元前320年《墨子》中就提到了。那时 

有一种武器——早期的炮,它能发射标枪,标枪昂贵,于是人们就在标枪上 

系上绳索,其另一头连在卷线器上,这样标枪投出后能用卷线收回,以备下 

次再用。正是这种兵器的原理,激发人们制造出卷线钓鱼器。西方在 1651 

年才开始在鱼竿上装有卷线轮。 



                              科学院的由来 



    世界上科技史公认, 1660年英国成立的皇家学会,是历史上第一个出 

现的科学院机构。但事实上,由此上溯31年,我国明末就出现了类似的学术 

研究团体。 

     崇祯二年 (公元1629年)六月,朝廷专门设置了“历局”,由科学家、 


… Page 12…

时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的徐光启督领,从事西洋历法的研究。一个月后, 

徐光启给崇祯皇帝上了一个奏折——《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提出“度数 

旁通十事”的建议,建议在他掌管的“历局”内开展以数学为根本,兼及气 

象学、水利工程、军事工程技术、建筑、机械力学、大地测量、医学、会计 

学及音乐等学科的研究工作。值得重视的是,徐光启在奏折中首次提出了“分 

曹”料理,即分学科研究思想,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科学研究没有明确分工 

的传统做法。没过几天,崇祯皇帝作了批示:“度数旁通有关庶绩,一并分 

曹料理,该衙知道”。应该说,经皇帝批准的设置十个学科研究项目的“历 

局”,就当时来讲,已相当于“科学院”的规模了。 



                           中国博物馆的由来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是张謇在1905 

年(清光绪31年)创办的。它位于南通城南壕河之畔。1910年已藏有动物、 

植物、矿藏和历史文物、艺术珍品等近3000件,到1930年扩大到近万件。 

1926年张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