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军事分册-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所教武堂时间不长就被解散了。 



                            “长征”一词的由来 



      “长征”一词的确切含意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的战略 

大转移。 

     1935年9月,中央红军主力进入甘南。这时红军转战已近一年,行程2 

万余里。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会议作出的《关 

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二万 

余里的长征”。俄界会议之后,党中央率红军一、三军团于9月18日到达哈 

达铺。9月22日,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号 

召红军广大指战员坚持到陕北去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他说:“经过两万多 

里长征,久经战斗、不畏艰苦的红军指战员们,你们一定能以自己英勇、顽 

强、灵活的战略战术,和以往的战斗经验,来战胜一切困难!”可以说,是 

毛泽东同志的这次讲话使“长征”这个新名词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使用。 

     中央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的当天(10月19日),毛泽东在和 


… Page 9…

部分红军指战员谈话时,对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作了精辟的总结。在这次谈话 

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概念。不久,毛泽东写了 

著名的《七律·长征》诗。1935年12月27日,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 

上,毛泽东又对“长征”作了精辟的论述。从这以后,“长征”就成为红军 

战略大转移的专用名词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的由来 



     1937年6月,日本侵略军在北平(今北京)西南宛平附近进行挑衅性军 

事演习。7月7日晚,日军借口一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并要中国 

驻军撤出宛平等地。中国驻军拒绝日军无理要求,日军当即炮轰宛平城和卢 

沟桥。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在中国共产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和推动下,奋起抗战。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7月 

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国民党对日抗战。7月7日是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纪念日。当天发生的事变史称“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这是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纪念日的由来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正式爆发。27日美国正式参战并以武力霸 

占中国领土台湾。7月7日,美国组成以美军为主由美国指挥的所谓“联合 

国军”侵犯朝鲜。朝鲜人民军奋起反击。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开始 

北犯,并不断轰炸扫射中国东北,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人民为抗美援 

朝,保家卫国,拯救和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25日跨过鸭绿江, 

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朝中部队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把敌军从鸭绿江边 

逐回三八线附近,迫使美国于1951年7月接受停战谈判。1953年5月朝中 

人民军队发动夏季攻势,取得胜利,迫使美国于同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 

停战协定。三年战争中,朝中两国军队共歼敌109万多人,其中美军39万多 

人。 



                               兵役制的由来 



     兵役制是国家的重要军事制度之一。它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又随着 

经济情况、政治制度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从古到今,我国曾有过多种不 

同的兵役制度。 

     1955年7月3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兵役法》,实行了义务兵役制。1978年3月7日,经第五届全国人大 

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又颁布了《关于兵役制问题的决定》,将义务 

兵役制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 

     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兵役法,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兵役制 

度和加强国防建设,起到巨大的作用。 



                              中国军乐的由来 


… Page 10…

     现代概念的军乐,产生于欧洲。公元14世纪,新崛起的奥斯曼帝国乌尔 

汗王,最早在他的军队里建立了军乐队。随着他的军队扩张到欧洲,军乐也 

就流传到了欧洲诸国。 

     18世纪,波、德、奥、俄等国相继建立了军乐队。后来,乐器经过改革, 

军乐队规模扩大,军乐的表现力也日趋丰富了。 

     清朝末期,我国引进欧洲的军乐,在“兴洋务,建新军”时,袁世凯在 

天津小站操办“新军”,在军中建立了军乐队。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用缴获的乐器,建立了军乐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在礼炮声中 

国歌高奏,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在这举世瞩目的庄严时 

刻,军乐队以崭新的阵容为世人注目。 

     1952年7月10日,毛泽东主席指示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歌的由来 



     1935年10月,红十五军团收编了大量俘虏兵,当地(陕北)的农民参 

加红军更是踊跃,部队的成分起了变化,对新兵进行教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 

任务。当时,正是榆林桥战役之际,中央红军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汇合了。 

先遣队带来的文件中有一份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印发的《中国工农红军三 

大纪律八项注意布告》。红十五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程坦便根据布告内容编写 

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他不会作曲,就请当时任红十五军团宣传科 

长的刘华清协助,把歌词填入了流行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一首民歌《土地 

革命成功了》的曲调中。从此,这首歌便在我军中流传开来。 



                           《新四军军歌》的由来 



     1939年3月初,新四军叶挺、项英等几位负责同志一起动议,准备写一 

首表现新四军战斗历程、作战方针和任务的军歌。此事被当时担任新四军第 

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同志知道后,于当年3月底,首先写出了题为《十年》 

的诗稿,不久,陈毅将诗稿《十年》交军部,并和叶挺、李一氓、袁国平等 

同志反复修改推敲,终于以诗稿《十年》为基础确定了《新四军军歌》的歌 

词。 

     歌词写出后,在新四军中工作的著名音乐家何士德自荐为军歌谱曲。军 

歌的整个曲调雄壮豪迈,以进行曲速度,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了广大新四军 

指战员和各地抗日健儿,高举战旗,血洒疆场,立志杀敌的英勇形象,被广 

泛传唱。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由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原名《八路军进行曲》,为《八路军大合唱》 

中的一首齐唱歌曲。 

     1939年,同在延安抗大政治部宣传科工作的公木和郑律成,被当时风靡 

延安的《黄河大合唱》所感染,萌生了也创作一部这样的音乐作品的愿望。 

     盛夏时节,公木一个人闷在屋子里,用一周时间写出了歌词,这时已调 


… Page 11…

到鲁迅学院的郑律成便开始谱曲。9月,大型音乐作品《八路军大合唱》问 

世了!这部包括 《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等8首歌曲音乐作品一 

出世,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很快在延安传唱开来。特别是《八路军进行曲》, 

那激越的旋律,跳动的节奏,象征着八路军威武雄壮的步伐和锐不可当的气 

势。它响彻抗日前线,回荡在敌人后方。随着人民军队向全国进军的脚步, 

迅速在全中国流传开来。解放战争中,这首歌曲更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 

行曲》。1988年7月25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军委主席邓小 

平签署命令,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由来 



     1950年夏季,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战火燃烧到我国边境。抗美援 

朝运动开始。 

     某炮兵部队赴朝作战的前夕,在集结地进行了临战前的战斗动员。在连 

队表决心誓师大会上,不少班的决心书都写着:“保卫和平、保卫祖国,就 

是保家乡”;不少战士发言,义愤填膺,同声喊出“打败美国狼”的口号。 

指导员麻扶摇同志心情激动地在笔记本上写下:“雄纠纠,气昂昂,横渡鸭 

绿江。”这时有个原准备回家结婚的战士表了“胜利后再结婚”的决定;还 

有几名结婚后就参军的战士,也作出了“援朝胜利后再探亲”的保证。麻扶 

摇同志把誓师会上战士们说的话,经过补充、修改,写成一份诗歌形式的决 

心书,刊登在团里油印报 《群力》上。 

     新华社记者陈伯坚同志满腔热情地肯定这首诗写得好,并建议把“横渡” 

改为“跨过”,以表现英雄气概;把“中华”改为“中国”,以增强读音的 

脆度。在他的战地通讯 《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位战士的谈话》里,引用 

了这首诗。作曲家周巍峙见后,立即谱上曲,发表在1950年11月30日《人 

民日报》上。 



                          我军第一套军装的由来 



     我军第一套制式军装诞生于1929年5月1日,当时是由红四军军长朱德 

同志、政治委员毛泽东同志和政治部主任陈毅同志确定样式后,由军工战士 

制作的。 

     我军第一套制式军装为灰蓝色、布质,军帽为八角红星帽。当红军第一 

次穿上新军装时,毛泽东同志曾讲了话。他说,领口上的两个红领章代表两 

面红旗,当时领章上绣着一圈黑边,是为悼念世界革命导师列宁同志逝世 5 

周年。对于军服的颜色,陈毅同志用诗一般的语言说:“灰蓝色代表天空、 

海洋、青黛的群山、辽阔的大地。” 



                             “八大员”的由来 



     1940年百团大战开始后的一天,129师供应部送来一些缴获的罐头,准 

备分给勤杂人员。卫生所所长赖玉明在院中大叫:“伙夫、马夫、卫兵、号 

兵,大家快来呀,有好吃的!” 

     第二天,师长刘伯承同志把赖玉明所长叫到办公室说,“我们的伙夫、 


… Page 12…

马夫应该取个什么名……你们不要笑,这是革命大家庭的大事,我们革命的 

军队官兵平等,都是革命大家的一员。今后,伙夫就叫炊事员,马夫就叫饲 

养员,挑夫就叫运输员,卫兵就叫警卫员,号兵就叫司号员,卫生兵就叫卫 

生员,勤务员就叫公务员,理发师傅就叫理发员……我们人民军队是礼义之 

师、文明之师,称呼应该文明。”从此,129师机关再也没有喊“伙夫”、 

 “马夫”的了,炊事员、卫生员、饲养员、警卫员、司号员、公务员、理发 

员、运输员这“八大员”的称呼很快传遍了解放区。 



                           我军军邮戳的由来 



    在发自部队战士之手的信封上,常可以看到,作为邮件付资的标志不是 

一般人常用的邮票,而是一枚军邮戳。 

    在邮件传递中,为了表明军人信件和其他信件的区别,也为了信件邮递 

上的方便,出现了军邮戳这种邮件付资的标志。 

    建国前后,我军各野战军和各省军区都有自己的邮戳。为了统一格式, 

1952年,我国的军邮戳基本统一为“中国军邮”。抗美援朝时期,对于志愿 

军们的邮件,除盖有“中国军邮”字样外,还另外加盖有“中国人民志愿军 

免费邮件”字样的邮戳。1953年,邮电部与我军通信部商定:为了优待军人 

免费寄信,决定发行一套专供军人贴用的邮票。当时,邮票印好后已发到了 

各军区,但是后来发现,这种邮票的使用范围很难控制,会产生许多不必要 

的麻烦,因此,最终未能正式使用。1957年9月1日,“中国军邮”戳统一 

为三角形戳,除部队的公事邮件使用之外,主要是义务兵发信免费使用。1953 

年,军队干部开始实行薪金制,至此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