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文学史-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法老的两扇大门前,并长成了两棵大贝尔赛阿树。有一天法老和王妃坐在 

  一棵树下时,瓦塔对王妃说:“你这奸诈的女人啊,我是瓦塔,我还活着。” 

  王妃听后又唆使法老砍倒这两棵大贝尔赛阿树,并亲自督察。当王室的木匠 

  砍伐这两棵树时,一个小木片飞起来,进入了王妃之口。王妃口吞木片后, 

  生下一子。法老对此子非常宠爱,并指定他为王位继承人。他便是瓦塔。 



① 大约在叙利亚一带。 


… Page 87…

       法老死后,瓦塔继位为王,王妃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瓦塔当了三十年国 

  王,他病故后,他的哥哥昂普继承了王位。 

        《昂普、瓦塔两兄弟》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性格特点鲜明,表现主 

  题突出明了。正义与邪恶的抗争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主题,本故事惩恶扬善 

  的主题通过两兄弟对两个女人(两妯娌)的斗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值得 

  注意的是,故事中邪恶一方的代表是两位女人,这不禁使我们联想起古王国 

  时期和新王国时期的教谕文学(《普塔霍特普教谕》和《阿尼教谕》)所宣 

  扬的“女人是祸水”的思想。由于《昂普、瓦塔两兄弟》的故事还融进了一 

  些神话因素,使故事具有传奇色彩,可读性强,因此深受古埃及人的喜爱。 

        《温阿蒙历险记》创作于第二十王朝的末叶。如同《塞努海的故事》被 

  认为是中王国时期散文故事的顶峰之作一样,《温阿蒙历险记》被誉为新王 

  国时期文学的顶峰之作。它记述的是阿蒙神庙的长老温阿蒙为建造阿蒙—拉 

  神之圣舟,前往亚洲去运输木材所经历的种种不幸遭遇,反映了新王国时期 

  埃及江河日下的悲惨处境。 

       温阿蒙运送木材的经历应发生在拉美西斯第十一世统治的末期 (约公元 

  前1090—前1080年),当时埃及已丧失了往日的强盛,帝国基本一分为二。 

  拉美西斯第十一世把实际统治权让给了两位统治者:赫利霍尔统治南方,斯 

  曼德斯统治北方。游记记载有温阿蒙动身的具体时间,他先到达塔尼斯城, 

  该城统治者斯曼德斯偕夫人腾塔蒙为其送行。在他到达捷克尔人城市多尔① 

  时,受到王子贝德尔的迎接。但随后,一位船夫盗走了他的金银,厄运也就 

  随之开始了。温阿蒙以在其港口发生失盗事件为由,向贝德尔王子索赔,后 

  者则认为盗贼来自温阿蒙自己的船只,因此拒绝赔偿,但许诺帮他抓获盗贼。 

  温阿蒙在此停留九天,但一无所获,最后不得不离开。 

       纸草以下八行残损。据学者们猜测应该是这样:贝德尔王子建议他再多 

  逗留些时日,但温阿蒙执意离开。他途经泰尔,抵达比布洛斯港口。他在那 

  里遇上了一艘捷克尔人船只,攫取了一些银钱,并声称他丢失的钱找不到, 

  就不归还这些钱。这一举动激起了他与捷克尔人之间的仇恨。 

       比布洛斯王子派人送信给温阿蒙说:“离开我的港口!”温阿蒙不肯离 

  去,在此停留了29天,王子则每天派人来驱赶温阿蒙。最后,温阿蒙邀见王 

  子,并对他说:“我是为诸神之王阿蒙—拉的圣舟来运木材的。你的父亲奉 

  献过木材,你的祖父也奉献过,所以你也应该奉献。”不料王子却不无讥讽 

  地回答道:“不错,他们是奉献过。我也可以给你木材,不过你必须付钱”, 

  因为“我不是你的仆人,也不是你主人的仆人。”于是,无奈之下温阿蒙只 

  得派人回埃及取钱,王子才派人为他砍伐树木。当大量的金钱及宝物被送到 

  比布洛斯时,王子非常高兴,把木材运抵海岸。 

       温阿蒙以为其使命即将完成,但就在他抵达海岸时,发现海上驶来十一 

  艘捷克尔人的船只。船上的捷克尔人齐声呐喊:“抓住他!不要让一艘船逃 

  回埃及!”温阿蒙坐在地上,放声大哭。比布洛斯王子闻讯后,先派人安慰 

  温阿蒙,还派一位歌手为其唱歌,以解其忧。王子与那些来抓温阿蒙的捷克 

  尔人交涉后,也无计可施,便对那些人说:“我不能让阿蒙神的使臣在我的 

  国土上被捕。先让我把他放掉,你们跟在后边,然后抓住他。” 

       历险记接着载道,当比布洛斯王子把他送出港口后,大风把他吹到了阿 



① 北巴勒斯坦海岸港口城市。 


… Page 88…

          ① 

  拉西亚 。他一上岸就遭到了当地居民的攻击,他们意欲杀死他。温阿蒙总算 

  大难不死,他得到了一位公主的相救。 

        《塞努海的故事》与《温阿蒙历险记》之所以成为两个时期的代表作, 

  不仅在于它们具有较高的文学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其思想性及其所折射出的 

  时代性,即历史真实性。如果说《塞努海的故事》反映出埃及中王国时期万 

  邦归附、万民顺从的太平盛世景象的话,那么《温阿蒙历险记》则折射出新 

  王国时期帝国失控、四方叛离的“夕阳西下”的景象,竟至连众神之王阿蒙 

  —拉神的神庙长老运不回建圣舟木材,温阿蒙处处遭劫难,有如丧家之犬, 

  哪里还有堂堂埃及帝国使臣之威风,哪里还有众神之王阿蒙—拉之灵光。 

       古埃及文学有如一座尚未充分挖掘的地下宝藏,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 

  展,人们辨识古埃及文字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座 

  地下宝藏必将会越来越放出耀眼的光芒。世界文学史及人类文明史也必将因 

  此而变得越来越辉煌。 



① 学者们推断为塞浦路斯,但不能肯定。 


… Page 89…

                                四、上古中国文学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对世 

  界文化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中华大地有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 

  初期,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都是世界上较早的原始人类。如果说名川大 

  河孕育了人类的早期文明的话,那么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也为此提供 

  了极好的明证。学者们一致认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是美索 

  不达米亚文明的摇篮,埃及是尼罗河的赐物,那么,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黄河和长江是华夏文明之母。 



                         1。中国文学的产生及早期发展 



       人们一般常把文字的出现作为文学诞生的标志,但早在文字发明以前, 

  文学艺术便已产生了。早在史前时期,口头文学形式就已存在了,例如诗歌 

  和神话故事等,它们在原始人群中间广为流传。文字产生以后,这些口头文 

  学形式便被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它们作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沉积而 

  保存下来,并融于其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特质之中。 

       关于中国文学产生的具体情况,目前的材料还不足以说明。但毫无疑问, 

  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原始人在生产劳动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运用 

  的配合,自然而然地会发出劳动的呼声或劳动号子,这便有了节奏感和节奏, 

  也便有了诗歌的韵律。关于文学的起源,鲁迅先生曾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 

   “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 

  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 

  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 ‘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 

  用的,这就有了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 

                                                     ① 

  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 ‘杭育杭育’派。” 

       诗是人类最早的文学形式,原始人的精神活动是诗性的,原始文化首先 

  也是充满诗性的,诗的发展贯穿于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始终。此所谓 

   “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而诗的节奏 

  和韵律正是从劳动号子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因此,《淮南子·道应训》 

  载道:“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代有 

  无文字现在虽不好说,但文学是肯定存在的。夏代的歌舞音乐已初步显示了 

  夏文化的水平和风貌,并出现了著名的禹乐《大夏》及舜乐《九韶》。这表 

  明夏代肯定存在文学创作,尤其是口头诗歌和民谣等。因为所谓“诗歌”者, 

  乃“诗”与“歌”也。“诗”与“歌”是并存的,有乐必有歌舞,有歌舞必 

  有诗词。 

       公元前17世纪,来自东部渤海沿岸的商族进入黄河下游地区,在中原一 

  带建立了我国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在商代,中国肯定已有文学,殷 

  墟出土的甲骨文便是明证。甲骨文中有关于禾、黍、稻、麦、粟和稷等农作 

  物及关于疆土、田地等方面的记载,这说明农业经济在商代占据主导地位。 



①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 Page 90…

  商代是青铜工具发展的鼎盛期,因此商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为“青铜文 

  化”。与高度发展的青铜文化相适应,诗歌和散文在商代都已发展到相当的 

  水平。商代已有专门记述史事的史官,历史意识已经产生,并出现了一部文 

  学色彩较为浓重的史书——著名的《商书》,这表明商代的人们驾驭复杂语 

  言的能力已经很强。商代的诗歌留传下来的极少,但可以想见,商诗无论是 

  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很可观的,因为商代有发达的舞乐,有舞乐必有诗 

  歌。殷墟卜辞和其它古文献保留下来了许多商代的乐舞,著名的有《大濩》、 

   《韶濩》、《万》、《隶》及《羽》等。保留在《诗经》中的五篇《商颂》,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代诗歌的总体水平。商代乐舞的发展还可以从乐 

  器的发明上得到验证。商代可能已有琴瑟之类的乐器,因为在甲骨文中,“乐” 

  字作樂形,颇似丝弦架于木上。此外,在殷墟还发现了埙、磬、革鼓和铜铙 

  等乐器。 

       到了西周,不仅农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而且手工业经济也得到了空前 

  的提高。与此相应,精神文化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周的文学 

  反映了西周所处时代的社会特征和风貌,同时也体现了周文化的艺术特征。 

  西周时期,礼、乐、舞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诗歌和歌谣的创作也步入一个 

  新的时代。在继承前代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周代的文学已打上了鲜明的实践 

  理性精神和礼乐文化的烙印。文学创作也开始摆脱无意识的神话特征,而与 

  生产实践紧密相连。《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周代文 

  学和周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代表了殷周两个时期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 



                                    2。神话故事 



       世界历史上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的神话,他们的神话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出该民族对宇宙世界、自然乃至人自身的认识。因此,神话的内容是非 

  常广泛的,要想给出一个统一的分类比较困难。关于中国古代神话,我们也 

  只能像对待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神话那样,择其扼要予以简单介绍。 

        (1)创世神话 

       宇宙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几乎是世界上每一个古 

  代民族都竭力想弄清楚的问题,每一民族都因自己所处的独特时空位置,对 

  此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每一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 

       中国最古老的创世神话之一是著名的盘古开天神话。关于盘古开天的神 

  话,可能很早就在民间流传了,但直至三国时才见诸于文字记载。吴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