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文学史-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算什么书吏! 



        关于学问和知识的格言为: 



              ① 

        文字乃演说家之母, 

                      ② 

        乃学者之父 。 



        还有反映生活态度或人生哲学的谚语和格言。这集中反映在面临死与生 

  两种不同情况时所选择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① 

        我们注定要死亡,让我们尽情地花费 ; 

                                                   ② 

        我们命还能长久,让我们精打细算 。 



        表达命运多舛或形容走背运的: 



                                                ③ 

                    逃脱野公牛,又遇野牛 。 

        这与我们今天常说的“逃出狼窝,又入虎穴”或“刚出油锅,又进火海” 

  所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又如: 



        我居住在用沥青和烧制砖修建的房屋中, (还是有)一把泥土落下砸在 

                   ④ 

        我的头上 。 



        足不出户,厄运还是找上门来,显然很倒霉。我们今天在表达不可预测 



①  W。G。兰伯特译为“书吏职业”或“书写艺术”,见其《巴比伦智慧文学》,第259 页。 

② 参见G。R。德莱维尔《闪米特文学》,第1 页。 

① 一译“让我吃光一切”,参见J。B。普里查德 《古代近东文献》,第425 页。 

② 参见S。N。克莱默《历史始于苏美尔》,第118 页;W。G。兰伯待:《巴比伦智慧文学》。 

③ 参见S。N。克莱默《历史始于苏美尔》,第122 页。 

④ 参见W。G。兰伯特《巴比伦智慧文学》,第249 页。 


… Page 42…

  和不可避免的“飞来横祸”时,常说“即使走在大街上,飞禽之粪也会砸落 

  在头上”。两者所表达的意思似无大区别。在表达命运事事处处都跟自己作 

  对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相应的谚语和格言为: 



        你置身水中,水就会变臭, 

                                           ⑤ 

        你进入花园,花便开始凋谢 。 

        反映社交和人际关系的: 



        向年轻人美言,他会奉献出一切你想要之物; 

        向狗掷些残羹,它也会对你摆尾。 

        你对别人恶语中伤,别人也会反戈一击; 

                                  ① 

        争吵时不要面露怒色 。 



        还有一句格言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同行是冤家”有相似之处: 



                                              ② 

        同事间必争吵,祭司难免谗言 。 



        还有关于人与人之间所谓友谊的格言,对此有不同的翻译,现举三种: 



                                              ③ 

        友谊维系一日,亲情天长地久 。 

                                              ④ 

        友谊维系一日,奴役天长地久 。 

                                              ⑤ 

        友谊维系一日,交易天长地久 。 



        第一句拿友谊与亲情相对比,旨在说明朋友间的所谓友谊不会长久,只 

  有血亲关系永存。第二句与第三句分别把友谊与奴役和交易相对照,旨在说 

   明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友谊,只存在相互奴役和互相利用。这三句虽然 

  把友谊比喻的对象不同,但无疑所表达的主题是一致的,人间不存在真正的 

  友谊,只存在永久的利害关系,从而表现出所谓的“世态炎凉”。这也在某 

  种程度上反映出苏美尔人消极的人生态度,以及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 

  裸的利益关系。 

        还有反映劳动与收获关系的: 



        像贵族一样建设,就会过奴隶般的生活; 

                                                          ① 

        像奴隶一样建设,就会过贵族式的生活 。 



        这就是说,如果人们都像贵族一样怕脏怕累,就无法创造财富,自然就 



⑤ 参见S。N。克莱默《历史始于苏美尔》,第118 页。 

① 参见H。W。F。萨格斯《伟大属于巴比伦》,第430—431 页。 

②  W。G。兰伯特:《巴比伦智慧文学》,第259 页。 

③  S。N。克莱默:《历史始于苏美尔》,第121 页。 

④  J。B。普里查德: 《古代近东文献》,第425 页。 

⑤  W。G。兰伯特:《巴比伦智慧文学》,第259 页。 

① 参见S。N。克莱默《历史始于苏美尔》,第122 页。 


… Page 43…

  会过着悲惨的生活;如果都像奴隶那样不分白天黑夜的劳动,就会创造更多 

  的财富,生活自然就会变好。这句格言从鼓励人们勤劳向上的观点出发,无 

  疑阐明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总能如此。事实上,贵 

  族整日游手好闲,照样可以花天酒地,而奴隶虽不停地从事繁重的劳动,却 

  依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这句格言的创作者显然不是站在贵族的立场上,也 

  不是站在奴隶的立场上,而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的。对平民来说,要想过上 

  贵族式的生活,必然辛勤劳动,否则就会与奴隶为伍。 

       反映社会问题的谚语和格言也很有趣: 



                                       ② 

       饥饿者可以凿穿房屋的砖墙 。 



       这条格言无疑反映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 

   “饥饿起盗心。” 



② 参见W。G。兰伯特《巴比伦智慧文学》,第235 页;H。W。F。萨格斯:《伟大属于巴比伦》,第443 页。 


… Page 44…

                              三、古埃及文学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接合点。埃及是世界四 

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 

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赐物”,的确,尼罗河为埃及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提供 

了较优越的条件。 

     早在旧石器时代,埃及就有居民居住,并逐渐聚集在尼罗河谷地。约在 

公元前6000年代,埃及进入新石器时代。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后半期,埃及开 

始由氏族向国家过渡。古埃及从文明诞生至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为止,共经 

历了三十个 (一说三十一个)王朝,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历史时期:前王朝 

时期(约公元前4500—前3100年);早王朝时期 (包括一—二王朝,约公 

元前3100—前2686年);古王国时期 (包括三—六王朝,约公元前2686— 

前2181年);第一中间期(包括七—十王朝,约公元前2181—前2040年); 

中王国时期(包括十一—十二王朝,约公元前2040—前1786年);第二中 

间期(十三—十七王朝,约公元前1786—前1567年);新王国时期 (十八 

—二十王朝,约公元前1567—前1085年);后王朝时期 (二十一—三十一 

王朝,约公元前1085—前332年);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时期(公元 

前332—公元642年)。我们所讲的古埃及文学史,主要是新王国时期以前 

的文学发展史。 



                        1。古埃及文学的产生及发展 



     与历史上其他民族一样,早在文字产生以前,古埃及人的文学肯定就已 

经存在了,那便是口头文学形式。书面文学则是在文字产生一段时间以后才 

出现的。在文字产生之初,它只限于用来书写简单的人名、地名,记录财产 

以及记载简单的事件。 

     神话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由于受埃及人思想观念变化的影响,埃及 

的神话呈现变异的趋势,即神话的故事情节经常发生变化。最早以文字记载 

的文学形式是祈祷文和自传,它们多发现于私人墓葬中。这些墓葬属于家财 

万贯的高官显贵,墓室墙壁上的文字通常写明墓的主人及其家族,列举墓主 

历任的官职头衔及所获得的奖赏。到第五王朝时,祈祷文和自传已形成了自 

身的基本特点:祈祷文集中在两大主题上,即乞求贡品和乞求在西部的死者 

境域受到款待,其中乞求贡品的祈祷文已经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格式,其发展 

变化不大。虽然祈祷文也能进行大量的文学描述,但它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对 

死者的崇拜,因此还称不上完全意义上的文学形式。自传所采取的形式比较 

自由,又不受宗教崇拜和仪礼的束缚,发展成真正的记事文学。到第六王朝 

时,自传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篇幅已经很长。同现代的传记文学作品一 

样,古埃及人的自传也就是其“自画像”。但由于古埃及相信灵魂不死、轮 

回转世之说,有缺点和过失甚至犯下罪行之人很难通过永恒世界的门槛,因 

此自传记载的多为值得炫耀之事,基本上是为自己歌功颂德,所以不可能全 

面地反映一个人的一生,很自然地也就不可能客观地全面反映历史的真实。 

     古王国时期是埃及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另一种重要的文 

学形式是教谕文学。古王国时期的思想家把人类社会的秩序视为宇宙秩序的 

真实反映,由于太阳神通过其日复一日的不间断的循环统治世界,于是神圣 


… Page 45…

  的国王便保卫着人类的秩序。在这种宗教思想和情感的支配下,他们创造了 

  许多箴言和富有教育及启迪意义的作品,旨在规定和引导人们的道德观念, 

  最终达到巩固秩序的目的,以防止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教谕文学被证 

  明是极具成效和深受欢迎的文学形式,它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和娱乐性。以 

  后随着各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的变化,它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 

       在第一中间期,中央集权遭到破坏,王权衰落,地方贵族势力抬头。在 

  文学形式上的突出表现就是崇尚个性和个人主义,这一时期不仅贵族把为自 

  己树碑立传视为一种时尚,就连一般的平民也热衷于此。一般的平民往往都 

  在石棺上镌刻咒语或纪念性文字,而在古王国时期只有高官才如此。教谕文 

  学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发展,其中以《美里卡拉王的教谕》较为有名。 

       中王国时期被称为古埃及文学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文 

  学作品,体裁和形式也丰富多彩,其中有些作品堪称古埃及文学的杰作。古 

  埃及的文学题材虽然很多,但其表达形式或文学体裁基本采取三大形式,即 

  散文、诗歌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形式。在散文故事中,已经可以看出小说 

  艺术的发展痕迹,这从相对比较简单的口述故事《遇难的水手》到较复杂的 

   《塞努海的故事》中,可略见一斑。 

       新王国时期,古埃及的文学继续得到发展。这一时期的散文故事其情节 

  更加离奇、曲折,几近神话色彩,其艺术性颇具特色;思想性深刻,已具有 

  现实主义的韵味。较著名的作品包括《注定厄运的王子》、《昂普、瓦塔两 

  兄弟》、《真话与谎言的故事》及《温阿蒙历险记》等。除此之外,新王国 

  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即亡灵书,这是一种祭祀文学,系从金字 

  塔铭文和石棺铭文发展而来,它书写在草纸上,较金字塔铭文和石棺铭文更 

  方便,因此使用范围更广。新王国时期的爱情诗也比较有特色。 

       新王国时期以后,古埃及在政治上衰落,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先后沦为 

  外族统治。尤其是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国灭亡后,其独立的民族发 

  展史宣告结束,纯埃及的文明与文化之发展不复存在。在被著名的马其顿王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古埃及的文明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被 

  影响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广。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成为三大 

  希腊化国家之一。亚历山大里亚一度成为交流世界文化、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