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流武状元-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则此二部相率归附。于是薛讷便奏请进击契丹,复置营州。当年孙俭败后,薛讷任幽州大都督,虽然击退了契丹与奚,但营州之地一直还沦落为荒地战场。大哥应该还记得当年太平公主借此发挥要让大哥带兵出征的事情吧?”
    “记得,当然记得。”
    秦霄说道:“薛讷上任后,马上重整幽州大都督府,击退了奚与契丹,捷报传来举国皆喜,当时我已经辞官到了长沙,闻讯也是大喜过望。怎么,其实一直没有完胜么?”
    “没有。”
    李隆基皱眉说道:“薛讷已经很不容易了,拿着手中七万人马,击退了奚与契丹十万联军,收复了渔阳。不过,营州之地,就此沦为战场与荒地,既没有大唐的军镇。也没有百姓。营州地处大唐东北要地,是大唐与哥勿州都督府、辽城州都护府、建安州都护府以及镇守新罗的安东都护府之间的咽喉之地。营州一直亏失,我大唐对新罗与东北一带的控制权变得空前的薄弱。薛讷明显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身为幽州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肩负着大唐东北之地的军政要务。营州的重要性,他自然比所有人都要清楚。于是,他极力上书请求,举兵击契丹,收复营州,重夺大唐在东北的控制权。”
    秦霄道:“那你肯定是同意了?”
    “是啊,同意了。”
    李隆基苦笑道:“当时我还没有开始巡视,觉得于情于理,都应该起兵收复营州,重建这个军事要地。可是姚崇等人苦谏,说此时并不宜进兵。因为北狄历来不讲信用,性格奸滑。就算是我大唐重建的营州,他们也不一定就真的会归附。而且说不定,他们这些部落会沆瀣一气,到时临阵倒戈帮助契丹。因为他们毕竟都是从属于突厥,唇亡齿寒。后来,果然应了他们所言,薛讷居然大败他率领左威卫与左骁卫,在滦水谷被奚、契丹、靺鞨等部的伏兵击溃!七万大军,折了三万余人。左骁卫大将军、将军全部战死,左威卫大将军李嗣业,身中十三箭,拼死护得薛讷逃得一命”
    秦霄的心不由得突突的跳了起来:十三箭!可怜的黑蛋!
    李隆基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长长的叹息了一声,摇头道:“这一战之败,错不在薛讷,而在我。当时我太过天真了,轻信了那些流言,以为奚与靺鞨真的会甘心依附我大唐。于是我就一再的催促薛讷进军,没有想到却是这样败兵折将的后果。你们说,这一次我是不是真的丢脸丢大了?”
    秦霄也是苦笑的摇头,直言不讳的说道:“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的确是很丢人。阿瞒,你不懂军事,对幽州一带的情形也不了解。皇帝下旨催促薛讷强行进军,他不敢不听,能有此败,也属正常。”
    “是啊,说来真是惭愧,简直惭愧之极!”
    李隆基连连捶着酒桌,郁闷的叫道:“三万健儿、忠勇之士,全因为我不懂军事的瞎指挥、胡下令,就这样含冤疆场,死得毫无价值!更可恨的是那些不讲信用的北狄胡奴!我一定要将他们尽数诛灭!”
    秦霄不由得骇然:看来,李隆基还真是动了肝火了,下了这么大的决心秦霄忙道:“有决心是好,只不过,这可是事关整个国家的大事,是国策,容不得掺杂太多个人情感。扫清北狄。决不是一两年的功夫。必须要从战略、战术上全盘详细考虑。”
    李隆基长吁了一口气,点头道:“我明白的。等我巡视完南方,一回长安,就会将此事拿出来,详细参议。”
    秦霄心中暗道:要想执行,怕是极难!从大的风向上看,我中华古国历来认为自己是泱泱大国,不屑于与诸般蛮夷‘一般见识’。以和为贵,能忍则忍于是才有历朝历代蛮夷剿之不尽的状况,时时为害中原。李隆基想在自己手上改变这种状况,并不是全凭魄力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他一意孤行一定要这样做,就要扛上极大的压力!而且现在大唐刚刚走上一些正轨,人心思安,政治经济上正在复苏。如果马上采取这样庞大的军事行动,怕是全国上下都要背上极大的包袱。
    扫清北狄?现在看来,是那样的不现实!
    李隆基心里,又何尝不明白这样的道理。他拧着眉头苦恼了一阵,岔开话题说道:“对了,上次被俘的孙俭,奚族的大酋李大辅将他送给了默啜。这个无礼的默啜,居然要用孙俭这个废物来要挟我,要换回上次大哥在朔方擒来的杨我支特勒和左厢察咄番匍,还胆敢以开战作为要挟!我本来就看杨我支不顺眼,父皇许的婚事也一直没有同意办下来。这一次大怒之下,我斩了那厮。放了左厢察咄番匍回去。我让他告诉默啜,我大唐泱泱大国,岂受蛮夷小族之要挟!”
    秦霄一击掌:“斩得好!”
    李隆基扬眉吐气连声说道:“满朝文武,也是如此叫好!从那件事情后。我便开始巡视大唐北疆,心里就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彻底解决了北狄连年犯边的困扰!这一会儿战,一会儿和;刚刚和亲,转眼又是战争。当真令人不厌其烦,而且到头来,吃亏的总是我们大唐!当年太宗皇帝用李靖灭了突厥大哥,你愿作第二个李靖么?”
    秦霄腾的一下弹坐了起来,愣愣地看着李隆基,半晌说不出话来。
    做李靖?
    灭突厥!
    曾几何时,这真的是秦霄心中的一个梦!
    可是事到如今,当自己真正的面对这件事情的时候,秦霄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政治调和无效,李隆基终于决定斥诸于武力解决北狄的事情!可是,这件事情谈何容易!打仗,并不是拼得人多和钱多。想要灭掉雄霸蒙古草原的的游牧突厥人,可不是一件简单易办的事情!
    李隆基连连招手:“你先别激动,坐下来听我细说。你以前不是常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么?我知道,想平定突厥,谈何容易!北狄那边,默啜已经差不多统一了各部,这也才让他有这个胆气,时时向我大唐叫板,瞧不起我们。而且从大周朝起,我们的军队,在与他们的战争中也是胜少负多,也就更让他嚣张了。要平突厥,并非易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眼下我们最要先做的事情,就是收复营州,重建营州。夺回大唐在东北一带的控制权,这样才能有些本钱去谈论扫清北狄,跟默啜决战。”
    “你的意思是,让我去东北,先行收复营州?”
    秦霄疑惑道:“薛讷呢?”
    李隆基有些惭愧,也有些无奈的苦笑:“一个月前,我亲自下旨将他贬作了庶民”
    秦霄微微的点了点头,不言不语,心中想道: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纵然是皇帝下错了旨,也该由将军为他背黑锅,总不能让天下人指着皇帝骂去当将军的,就是这般不容易!薛讷,这一次可真是受了些委屈了。不过相信李隆基也应该是个明白人,不会将他怎么样,迟早会给他一个公平的待遇。
    果不其然,李隆基马上说道:“不过,有些话在外面不能说,我们兄弟在一起说破了也无妨。薛讷这根本就是在帮我扛罪么,我也不能亏待了他。吐蕃人的野心,其实比突厥还要更大,而且他们的实力更加强悍。只是迫于现在陇右防务齐整,张仁愿等一批将帅是吐蕃人不敢轻易去招惹的,所以暂时没有事情。不过,剑南道临洮一带,常常有吐蕃人来侵扰。我回朝之后,打算重新启用薛讷,将他派到临洮那边去。”
    “这地方听着好耳熟啊!”
    秦霄笑了一笑,缓和了一下有些紧张的气氛,让李隆基也感觉没有那么尴尬了,“当年韦庶人不就是打算将我支到那里的么?呵呵!”
    “是啊,就是那个地方。”
    李隆基也笑了一笑:“边镇重地。”
    这个时候,李重俊感觉自己,真的像个多余的人物了。而且他发现,自己原来真的不是当皇帝的料子。这些军国大事,他听着就是一阵头疼原来自己,的确是个志大才疏之辈,办不出像李隆基这种事情来。也幸好,命运选择了李隆基,而不是他李重俊。不然,整个大唐帝国命运堪忧李重俊在心中暗自嘲笑起自己来:看来,我能当个衣食无忧鲜衣怒马的王爷,已经很不错了!那些国家大事,就让李隆基和秦霄这样的人去操心吧!
    李隆基认真的看着秦霄:“大哥,这一次我之所以亲自来找你,就是因为此事重大。这一次,比你上次在朔方军担任左威卫大将军,要重要的得多了。很有可能,你要在东北那个地方,呆上十年八年,甚至有可能,是一辈子!我要将我大唐东北的军政大事,全都交给你去办。至于平定北狄的国策现在虽然还不敢说什么时候能推行,但我保证,这件事情,迟早一定落实下来!”
    秦霄的心脏砰砰的跳了起来,深深的吸了一口凉气,认真说道:“你真的决定了?”
    “决定了!”
    李隆基斩钉截铁的说道:“不管怎么样,都必须先要收复营州、重建营州,将之前孙俭与薛讷打败仗丢的脸,都挣回来!要不然,北狄继续肆虐,边疆不宁,百姓士卒永无宁日。甚至连新罗也会要反水自立,那我就真的无脸去见列祖列宗了!北狄那些蛮奴,简直欺人太甚!”
    听着李隆基愤怒的咆哮,秦霄的思维,则如同落入到了巨大的旋涡之中,开始疯狂的翻腾起来





    第六卷 盛世霸图 第372章 大元帅——秦霄
     更新时间:2009…2…13 22:41:38 本章字数:5445

    在东北呆十年八年,甚至是一辈子?
    不得不说,李隆基还是很坦率的说了真话。可他的这些话,着实让秦霄心里有些打鼓。封疆大吏、镇边将军在外十余年,是很平常的事情。当初在朔方军的时候,更大的压力其实在张仁愿身上,自己反倒是甩开了膀子一阵胡干,结果立下了大功,朔方军连连奏捷。可是现在如果去东北,那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李隆基摆明了就是将大唐东北的担子,全副压在了秦霄的肩头上!
    事关整个王朝的边防与国策,谈何容易!
    困难与压力倒是其次,问题是这样的差事,干得好了,是份内之事应该的;干得不好,那就要背上一个大大的黑锅,甚至从此永劫不复!
    而且听李隆基的话里讲,将‘整个东北的军政要务’都交给自己,那简直就可以说是一个蕃镇之王!
    历史上,大唐由盛转衰就是因为蕃镇割据、节度使弄权、安碌山之流反叛,搞出了安史之乱——莫非李隆基已经动了心思,要搞什么‘节度使’?
    想到此事,秦霄忙道:“阿瞒,你刚刚说,要将整个大唐东北的‘军政’要务都交给我,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只是想将大都督府的制度稍微作一番修改,建立军镇节度。”
    李隆基轻描淡写一句话,让秦霄恍然大惊!
    李隆基见秦霄面色突变,疑惑道:“怎么,有什么不对么?”
    秦霄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只得说道:“军镇节度,这样办不好!一点也不好!这样一来。蕃镇割据就会出现,中央集权变得散漫,地方军阀拥兵自重——这些,你莫非没有考虑过么?”
    李隆基听到这话。也是恍然一惊,讪讪的笑道:“大哥,你不会干这样的事情吧?”
    “不,我不是就事论事单指河北这一块地方。”
    秦霄对他这种模梭两可的揣测不作辩驳,而是强调道:“不管是哪里,都要有朝廷和皇帝的强力管辖,万不可出现地方军阀与蕃镇割据!如果要搞什么节度使,我第一个表示反对!强烈的反对!而且要是让我当什么节度使,我宁愿背上一个抗旨不遵地罪名被砍头。也决不上任!”
    李重俊顿时骇然,拉了秦霄一下压低了声音厉声说道:“你喝多了,疯言疯语胡扯什么?”
    李隆基也是愕然而又不解的看着言辞激烈、情绪激动的秦霄,喃喃道:“只是一个设想,并没有付诸实施,你的反应为何如此之大?”
    秦霄也管不得这许多了,坚持说道:“总之,绝不能搞什么节度使!”
    李隆基不解地回驳道:“节度使的人选,自然都是忠心耿耿之人。像大哥你、高仙芝。薛讷、张仁愿、郭子仪这样的人。莫非也会有异心么?”
    “不,你别这样想。忠心固然是重要,但是人心隔肚皮,而且人和局势都是会改变的。”
    秦霄说道:“就算眼下的这些人忠心不二绝不会有什么逆举。可是这一项制度推行下来,你能保证几十年、百余年之后,所有的节度使,都能忠心不二不出问题么?东周是如何走向腐朽的?不就是因为蕃王与割据,最后还春秋战国、群雄争霸么?始皇帝为何强力推行中央集权。就是因为前车之鉴!阿瞒,这件事情上,你必须要慎重、慎重、再慎重!这是一项关系到大唐百年国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