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悟的人。不迷了。这个法门最忌讳的是夹杂,为什么呢?我们的目的是修清净心,这一夹杂了,心就不清净了。经念—念一部,发心讲—讲一部,别人请我讲别的经,可以合掌谢谢他,我不会讲。你去请别的法师,有高明的法师他会讲,我不会讲,我只会讲这一部经,这就对了。我们古代的祖师大德,有样子做给我们看;有一生讲弥陀经三百多遍的,弥陀经不要把它看简单了,如果我们讲弥陀要解,讲弥陀疏钞,你看我们弥陀疏钞那个带子,我们讲一遍,若是天天讲,不间断的讲,不休息的讲,要把弥陀疏钞讲一遍,整整要一年。如果讲三百遍,岂不要花三百年了?清凉大师一生讲华严经,讲了五十遍,华严经讲一遍,一天讲八个小时,整整讲一年。一年讲一遍,他老人家活了一百多岁,长寿啊!后人称他为‘华严菩萨’。

  如果你发心专讲阿弥陀经,一生就讲一样,不讲第二样,你能够讲到三百遍、四百遍,我想后人看到你,一定合掌称你‘南无阿弥陀佛’,你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啊!你要什么经都讲了,什么都不是,这就坏了,不能成就啊!所以教育,这教育是师道啊!什么叫老师呢?老师是把他自己走错的路告诉后人,使后人不要再犯他的错误,这就叫老师啊!就叫师道啊!我今天把我过去所走的那个错路告诉你们,你们还不相信,还要照我那个错路去走,真是冤枉啊!我走的什么错路呢?就是当初没有专门搞一样,如果我专门讲无量寿经,或者专讲阿弥陀经,我今年讲经是三十一年了,三十一年不中断的话,今天走到全世界,走到任何地方,大家称我‘无量寿佛’、‘阿弥陀佛’了。我不是啦!年轻的时候无知,好高骛远,老师虽然指导,不相信,现在才真正觉悟了,觉悟之后我什么经都不讲了,人家来请我讲,我说:谢谢!我不会讲。从前讲过了嘛!我从前是胡说八道。胆大妄为,胡说八道。现在不敢讲了,现在我讲经只讲三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只讲三种。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无量寿经合起来是整部的经典,本经第二章;‘德尊普贤’,经里面多少次讲到,普贤道,普贤行。所以魏源居士将普贤行愿品列在三经之后啊!这个的确是有慧眼的,很有道理的。我们用这个三经自己求生净土,就决定有把握,决定靠得住,不可以贪多,贪多要坏事啊!所以大家要记住,专念;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这就行了。

  ‘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我们为什么知道发菩提心,一心专念,我们就有把握往生呢?决定往生!一点都不怀疑,凭什么呢?就凭底下这一句,这是四十八愿里面的十八愿—‘十念必生’,十念都必定生,何况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有不生的道理呢?这是往生的依凭、凭据,一点都没有怀疑,经里面有明白显示,三辈往生之因,净土有上、中、下三辈,观经里面把它开成九品,九品就是三辈的展开,三辈是九品的归纳,意思完全相同。文字有详略之异,义理完全相同。这个在无量寿经里面也讲得相当的详细。‘三辈往生之因’,到经文里面我们要详细的来讨论。‘广摄九界圣凡之众’,广是普遍,普遍摄受九法界,九法界里面菩萨、缘觉、声闻,这是圣人,六道是凡夫。所以这个法门,他所度化的对象,是九法界所有一切众生。比华严、法华广大得多啦!华严、法华之所不及啊!

  ‘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这一段这个两行半,是把无量寿经的内容说出来了,这本无量寿经讲的什么?这两行半就全说出来了。无量寿经就说的这事情,把持名念佛这个方法,直指往生归元,归元就是见性成佛。这个法门就是教我们明心见性,成无上正等正觉,成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才叫归元哪!念佛法门就是这么一条道路,不仅是在娑婆世界如此,在十方三世,无量无边恒沙诸佛国土无不如是。要想究竟归元,只有这一条路,一切诸佛成佛,就是走这条路成佛的。现在佛把他这个路子传授给我们,我们依照他这个路子,一生就成佛了。所以你依照这个路子修行。给诸位说,连十方诸佛对你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么呢?他们成佛拐弯抹角,走了好多冤枉路,吃了好多苦,你真幸运啊!真聪明啊!你一下就把路子找到了,你一生就成功了。唉呀!我们比不上你啊!诸佛都感叹比不上你啊!你怎么一下就成佛呢?他要搞三大阿僧祇劫,搞无量劫才成得了佛,我们几天就成佛了,这一生当中就统统办完了。所以这是一切诸佛菩萨不得不佩服的地方。实在说,诸位同修,你们今天要是肯定接受这个法门,我也佩服你啊!我搞了三十八年才搞到这条路,你怎么一学佛就把这个路子找到了,我比你就不如啊!我比你多走了三十八年冤枉路啊!何况诸佛菩萨搞了三大阿僧祇劫,搞了无量劫才找到,你怎么一下就找到?所以他那个佩服那个的意念,超过我太多了。你能相信,那是你的福报,你要是不肯相信,那你走我的老路,走了三十八年,也未必能走到我现在这个成就,未必能走得通。你要走诸佛那个道路,好了!你就念大藏经去吧!三大阿僧祇劫才成就,这一生没指望了,还不晓得要搞多少次六道轮回?这要知道啊!千万不能当面错过。所以,这是直指往生归元之路啊!

  是故此经称为净宗第一经。是净宗第一经,换一句话说这个后面我们会读到。古德有比喻,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来做一个比较,华严经第一,华严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那么换一句话说,这不仅是净宗法门是第一经,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里面的第一经,这个要知道啊!因为它是直捷了当的成佛之道。你懂得这个事实,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第一经,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讲的第一经。所以你受持这个经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了。受持这一部经就等于受持全部的大藏经,受持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也是受持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无量劫所宣的一切法门。你受持这一部经是一个经都不漏啊!几个人能认识这部经呢?摆在面前当面错过?不识货啊!这个可怜啊!不识货啊!识货也不简单哪!我们中国人常讲:只怕不识货,不怕货比货。我是比了三十八年才比出来的,才认识它,这才搞清楚了。碰到黄念祖老居士,他老人家给我们做个证明,果然是找到了。原先认为它是第一经总还有点怀疑,讲的时候,说话的语气还不敢是很肯定的,模棱两可啊!黄老居士给我这一证明,这完全肯定了,确确实实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宣扬的第一经。这两行半的字很重要很重要,把这个经典的内容,它在佛经里面的价值,份量统统说出来了。

  再看底下这一段,清初彭绍升居士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完本故’。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这部经这么好,是如来所说的第一经,为什么在中国净土宗不能够普遍的宣扬?原因就是它没有善本,翻译翻得不圆满。所以才有宋朝王龙舒居士,清朝彭绍升居士,魏成贯居士,先后都有会集本。那么这个三家会集,现在我们统统收集在净土五经读本里面,这也是我们这一代的人福报很大,超过前人。前人像李炳南老居士,这是在台湾一生弘扬净土的,像道源老法师一生也是弘扬净土的,他们这些本子都没见过,为什么没见过呢?因为这个本子很少。大藏经里头没有,台湾没有单行本流通,找不到啊!只是听说过有这个本子,这本子没见过啊!我们这一代同修有福啊!我每年到香港讲经就留意这些本子,找了三年了,才把这些本子统统找齐了,找齐了以后我们再把它印成一本,诸位今天打开净土五经读本,全部都在手上。这是自古以来净宗大德想不到的啊!我们今天都到手了,我们的福报超过前人,但是这三家的汇集本里面多少都不圆满,不能称为尽善尽美。所以印光大师不取,印光大师对他们的本子有所批评,并不是不应该会集,是应该会集的,他们会集得不善、不妥当。所以‘莲公老人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专宏持名念佛摄万德’。这是简单介绍我们这个本子的会集人—夏莲居老居士。这位老居士是前清末年的人,在前清做过官,他的国学基础,佛法的造诣,都为佛门四众弟子所景仰,有了不起的成就。‘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宗是宗门,说是教下。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经典,那个翻经的法师讲,三藏法师。这个宗说俱通就有三藏法师的味道,他都通达嘛!宗门教下都通了。会集这一部典的夏莲居老居士,说实在话,也是一位三藏法师—宗说俱通。不但‘宗说俱通’,‘显密圆融’,他在密宗里面修学,也很有成就。‘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这不是普通人啊!绝对不是专宏净土,只懂净土,其他的宗不懂,他是样样都懂啊!样样都通啊!是位大通家了。这我们一看很羡慕啊!好了!跟他学吧!学世法,学佛法,学禅宗,学教下,还再学密宗去,好了,你这学去了。你要走他的路子,这个路子叫险道,非常危险,恐怕路还走不到一半啊!这世间灾难就来了,该怎么轮回?还得怎么轮回,这就可惜了。你看看人家走,走到最后怎么样呢?走到最后是专心念佛了。我们要记取这个教训,他最后归到那里呢?最后是专宏净土,专修净土,‘专宏持名念佛摄万德’—万德是什么呢?宗说显密禅净,出世世间一切法原来都在这一句佛号之中,这就是我刚才讲的,这是大彻大悟啊!这是大觉,真正彻底觉悟了。他自己觉悟之后,自己发现之后,找到了之后这找到在无量法门里面,找到了这是无上法门,第一法门。找到之后绝不自私,如果他自私,那就自己修行成就就好了,何必会集呢?何必弘扬呢?绝对不自私。

  ‘冀此无上宝典,饶益当来,乃继前贤,重新会集’。他发现无量寿经是第一经,发现无量寿经在一切法宝当中是无上的法宝,但是可惜呢!就是这个本子没有一个善本,这才发心重新会集,‘乃继前贤’,前贤就是指王龙舒,彭绍升,魏成贯,他们都有会集本。底下我们看他会集的态度:

  ‘屏弃万缘,掩关三载,净坛结界,冥心孤诣,稿经十易方庆经成’。这是看人家会集的文,你看这个本子,薄薄的,没多少,份量不多,他用了多少时间呢?整整三年。闭了三年关,天天在做这个事情,日夜在做这个事情,把一切事情统统放下,专心来会集,就是把五种原译本,重新来做一番校对,这个本子上有的,那个本子上没有的,把它重新编辑,编成一个最完备的本子。所以这个本子就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所以这是最圆满的本子了。经文当中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五种原译本的原文,他没有改动一个字。印光大师批评过去这三家会集本,因为会集者把里面原来的原文改动了,那么在他们改,没有问题,他们佛法、世法都通达,改起来反而比原文更好。但是印光法师说,这个是态度上不可以;因为你是会集,一定要忠于原本,你不是翻译,如果你改了没有问题,将来别人看这个经,这一句他看不懂,他随便自己改一改,张三改几句,李四再改几个字,这个经传到后来就愈传愈讹了,经就变了。所以怕起后人改经的这个恶例这个例子,因此,印光大师对于过去这个三本有严厉的批评。

  那么夏莲居老居士没有这个毛病,决定忠实于原译本,一个字没有改动。所以‘净坛结界’,这个净坛是用密法加持,这是密宗的方法加持。‘冥心孤诣’也就是我们常说一心经营、专心,一心一意来做这个工作。三年当中没有一个妄念,念念就是想把这个经合成一个完善的本子,一个完备的本子。‘稿经十易’,做的这个稿子,改了十次,这个本子才算定下来。那么这个事情是在民国二十一年,民国二十一年他以自己的眼光来做这件事情。所以这个本子流通,出来流通的时候是在民国二十五年,你看我们原本的序文上,出版序是二十五年,才开始流通的。‘蒙慧明老和尚印证’,这慧明老和尚在当时是当代的高僧,这位法师也是显密圆融,宗说俱通,很难得的一个大德,在台湾我们有他一个册子,就是慧明老法师的开示录,那个小册子流通得很广,就是他的著作。黄老居士写的这个注解,前面有一张照片,就是慧明老和尚给夏莲居做印证,照了一张照片,两个人站在佛像面前,手上拿着那会集本的经,老和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