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薄伽梵歌(黄宝生译本)-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人居于原质中,感受原质产生的性质,
面对性质的执着,是善生和恶生的原因。

至高原人居于身体中,是监督者和批准者,
支持者和感受者,至高自我和大自在者。

谁能这样懂得原人、原质和性质,
无论怎样活动,他也不再出生。

有人自己通过沉思,在自身中看到自我,
有人通过数论瑜伽,有人通过行动瑜伽。

有些人不懂这些,听了别人的话后崇拜;
他们坚信听来的话,也能够超越死亡。

无论什么动物和不动物,你要知道,它们的产生,
婆罗多雄牛啊!都源自领域和知领域者的结合。

谁能看到至高自在者平等的居于万物中,
万物毁灭而它不毁灭,这是真正有见识。

谁能看到至高的自在者平等地遍及一切,
自己不能伤害自我,他就达到至高归宿。

谁能看到一切行动,都是原质所为,
自我不是行动者,这是真正有见识。

谁能看到各种生物,全都立足于一,
由此延伸和扩展,他就达到了梵。

至高自我永恒不灭,没有起始,没有性质,
即使居于身体中,也不行动,不受污染。

正像遍布一切的空,微妙而不受污染,
居于一切身体的自我,也不受任何污染。

正像这个太阳,照亮整个世界,
这个领域之主,照亮整个领域。

凡用智慧之眼看清领域和知领域者的区别,
懂得摆脱众生原质束缚,他们就走向至高者。


注释;
①五大成分是地、水、火、风、空。我慢指自我感觉。未显是处在原始状态的本性(或原质)。十种感觉是五种感觉感官和五种行动感官。


第三十六章

吉祥薄伽梵说

我还要讲述知识中至高无上的知识,
所有牟尼知道了它,达到最高成就。

阿周那啊!依靠这种知识,他们与我同一,
创造时,他们不出生,毁灭时,他们不恐惧。

伟大的梵是我的子宫,我安放胚胎在里面,
由此产生一切众生,婆罗多子孙阿周那啊!

任何子宫产生的形体,贡蒂之子阿周那啊!
伟大的梵是他们的子宫,我是播种的父亲。

善性、优性和暗性是原质产生的性质;
在身体中,它们束缚永恒不灭的自我。

其中的善性纯洁,因而明亮和健康,
但它执着快乐和知识,而束缚自我。

优性是激动性,因执着渴望而产生,
你要知道,它执着行动,而束缚自我。

暗性产生于无知、蒙蔽一切自我,
它放逸、懒惰和昏沉,而束缚自我。

善性执着快乐,优性执着行动,
暗性蒙蔽理智,执着傲慢放纵。

善性压倒优性和暗性,优性压倒善性和暗性,
暗性压倒善性和优性,这是三者的存在方式。

在身体九门中,闪耀智慧光芒,
由此可以知道,善性占据优势。

如果优性占据优势,婆罗多雄牛啊!
便产生贪婪、活动、行动、焦躁和渴求。

如果暗性占据优势,俱卢子孙阿周那啊!
便产生昏暗和停滞,还有放逸和愚痴。

善性占据优势,生命解体以后,
前往清净世界,与无上知者为伍。

优性占优势,死去后,投生执着行动的人,
暗性占优势,死去后,投生愚昧者的子宫。

人们说善行的果实具有善性而纯洁,
优性果实是痛苦,暗性果实是无知。

善性产生智慧,优性产生贪欲,
暗性产生放逸、愚昧和无知。

善性之人上进,优性之人居中,
暗性之人下沉,性质行为低劣。

如果看到除了性质外,没有任何行动者,
并知道什么超越性质,他就进入我之中。

一旦自我超越产生于身体的三性,
摆脱生老死之苦,也就尝到甘露。

阿周那说

超越三性的人,具有什么标志?
通过什么行为,怎样超越三性?

吉祥薄伽梵说

光明、活动和愚痴,出现时,他不憎恨,
消失时,他不渴望,般度之子阿周那啊!

他坐着象旁观者,不为三性所动,
明知三性在动,他也端坐不动。

立足自我,对苦乐,对沙石金子一视同仁,
对可爱和不可爱,对责备和赞美等量齐观。

等同荣誉和耻辱,等同朋友和敌人,
弃绝一切举动,这就是超越三性。

运用虔信瑜伽,坚定侍奉我,
他超越三性。就能达到梵。

因为我是甘露,不灭的梵之所在,
永恒正法之所在,终极幸福之所在。


第三十七章

吉祥薄伽梵说

人们说永恒的毕钵树①,根在上,枝在下,
叶子是颂诗,知道它,便是通晓吠陀者。

它的树枝受到三性滋育,
上下伸展,树芽是感官对象,
它的树根受到行动束缚,
向下在人世间延伸扩展。

它无始,无终,无基础,
世上无人知道它的形象,
而用锋利的无执着之斧,
砍断这棵坚固的毕钵树。

人们就能找到一条路径,
通向再也不返回的地方,
说道:“我到达原初的原人,
以往的一切活动源自这里。”

不骄慢虚妄,克服执着,
永远把握自我,抑止欲望,
摆脱苦乐对立,不愚昧,
他就能达到永恒的境界。

那是我的至高居处,日月火光照临不到,
阿周那啊!人们到达那里,就再也不返回。

只是我的一部分永恒,变成生命世界的生命,
支配居于原质中的感官,其中的心是第六感官。

自在者占据身体,后又带着感官离开,
犹如一阵风吹过,带走原处的香味。

耳、眼、触、舌和鼻,还有第六感官心,
它们全部受自在者支配,侍奉感官对象。

它或离开或停留,感受或拥有性质,
愚痴之人看不见,智慧之眼能看见。

勤勉的瑜伽行者,看见它居于自身中,
无知者不约束自己,即使勤勉也看不见。

你要知道,阳光照亮整个世界,
还有月亮和火光,都是我的光辉。

我进入这个大地,用精气维持众生,
我成为多汁的月亮,滋润一切药草。

我依附众生身体,成为生命之火,
与呼气吸气结合,消化四种食物②。

我进入一切心中,由于我,
才有记忆、智慧和否定;
可以通过一切吠陀知道我,
我是吠檀多③作者,精通吠陀。

这世上有两种人,可灭者和不灭者,
可灭者是因为众生,不灭者是不变者。

还有一种至高原人,被称作至高的自我,
这位永恒的自在者,进入三界,维持三节。

由于我超越可灭者,也高于不灭者,
在世界上和吠陀中,被称作至高原人。

凡是思想不愚痴,知道我是至高原人,
他就是通晓因为的人,全心全意崇拜我。

这种最秘密的学问,我已告诉你,阿周那啊!
知道了它,就会变聪明,完成自己的职责。


注释:
①毕钵树象征宇宙中轮回转生的生存方式。
②四种食物是按照嚼、吮、舔和喝这四种进食方式分类。
③吠檀多的原义是“吠陀的终极”,也就是阐述吠陀真谛的“奥义书”。


第三十八章

吉祥薄伽梵说

正直无惧,心地纯洁,坚持智慧瑜伽,
布施,自制,祭祀,诵习,修苦行,

戒杀,诚实,不发怒,弃绝,平静,不诽谤,
怜悯众生,不贪婪,和蔼,知耻,不浮躁,

精力充沛,宽容,坚定,无恶意,不骄慢,
阿周那啊!这些属于生来具有神性的人。

欺诈,狂妄,傲慢,暴躁,卤莽,无知,
阿周那啊!这些属于生来具有魔性的人。

由神性导致解脱,由魔性导致束缚,
阿周那啊!别忧伤,你生来具有神性。

在这世上创造的生物,分为神性和魔性两类,
神性我已经详细描述,现在请听我讲述魔性。

那些具有魔性的人,不知道活动和停止;
纯洁、规矩和真诚,在他们身上找不到。

他们宣称世界不真实,不牢靠,没有主宰,
出于欲望而互相结合,此外没有别的什么。

他们坚持这种看法,丧失自我,缺乏智慧,
行为暴戾,成为导致世界毁灭的敌人。

他们狡诈,骄慢,疯狂,沉迷难以满足的欲望,
愚昧无知,执着虚妄,怀着邪恶的誓愿行动。

他们直到死亡,充满无穷的焦虑,
以欲望为至高目的,坚信这是一切。

身缠千百条愿望的绳索,耽于欲望和愤怒,
为满足欲望和享受,不择手段,敛聚财富。

“今天我已获得这个,明天我要获得那个;
这份财产是我的,那一份也将成为我的。

“我杀死了这个敌人,我还要杀死别的敌人,
我是主宰,享受者,成功者,强大者,幸福者。

我是富有者,高贵者,有谁能够和我相比?
我祭祀,我布施,我快乐。”愚昧的人这样说。

他们思想颠倒混乱,陷入愚痴之网,
执着欲望和享受,堕入污秽的地狱。

他们只顾自己,冥顽不化,依仗富有而疯狂傲慢;
他们虚伪地举行祭祀,徒有其名,不合古代议规。

他们执着自私、暴力、骄傲、欲望和愤怒,
仇视居于自己和别人身体中的我,满怀妒忌。

这些卑劣的恶人,残酷粗暴的仇视者,
我不断把他们投入魔性子宫,轮回不休。

这些愚昧的人进入魔性子宫,生而又生;
他们到达不了我这里,只能堕落沉沦。

欲望、愤怒和贪婪,是导致自我毁灭,
通往地狱的三重门,应该摈弃这三者。

避开这三座黑暗的门,所作所为有利自我,
这样的人,阿周那啊!就能达到至高目标。

无视经典规定,行动随心所欲,这样的人,
不能获得成功和幸福,不能达到至高目标。

经典是准则,决定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你知道了经典的规定,就能在世上采取行动。


第三十九章

阿周那说

有些人无视经典规定,满怀信仰举行祭祀,
他们依据什么?属于善性、优性或暗性?

吉祥薄伽梵说

人的信仰分为三种:善性、优性和暗性,
它们产生于自己的本性,请听我告诉你。

一切人的信仰,都符合各自的本性;
人由信仰造成,信仰什么,他是什么。

善性之人祭祀众天神,优性之人祭祀药叉、罗刹,
而那些暗性之人,祭祀各种各样的亡灵和鬼怪。

有些人无视经典规定,修炼可怕的苦行,
他们虚伪和自私,充满欲望、激情和暴力。

要知道,他们丧失理智,折磨身体的各种元素,
甚至也折磨身体中的我,他们下定了魔的决心。

一切人喜爱的食物,还有祭祀、苦行和布施,
全都可以分为三种,请听我讲述这种区分。

味美,滋润,结实,增强生命、精力和力量,
促进健康、幸福和快乐,善性之人喜爱的食物,

那些苦、酸、咸、烫和辣,刺嘴的和烧嘴的,
引起痛苦、悲哀和疾病,优性之人喜爱的食物。

那些发馊的和走味的,变质的和腐败的,
残剩的和污秽的,暗性之人喜爱的食物。

按照规定举行祭祀,不期望获取功果,
只认为应该举行祭祀,这是善性之人的祭祀。

举行祭祀,企盼功果,满足虚荣,
你要知道,这是优性之人的祭祀。

不按照规定进行祭祀,不供祭品,不念颂诗,
不付酬金,缺乏信仰,这是暗性之人的祭祀。

敬神,敬老师,敬智者,敬婆罗门,纯洁,
正直,修梵行,不杀生,这是身体的苦行。

言语不激愤,真实、动听而有益,
经常诵习经典,这是言语的苦行。

思想清净而安定,心地纯洁而温和,
控制自己而沉默,这是思想的苦行。

怀着最高的信仰,修习这三种苦行,
不期望获取功果,这称作善性苦行。

企盼礼遇、荣耀和崇敬,怀着虚荣修苦行,
这称作优性苦行,动摇不定,难以持久。

愚昧固执苦行,采取自我折磨的手段,
或者为了毁灭他人,这称作暗性苦行。

在合适的地点时间,布施合适的人,
不求回报,只为布施,这是善性布施。

一心期望回报,或者企盼功果,
勉强进行布施,这是优性布施。

在不合适的地点时间,布施不合适的人,
不按礼节,态度轻慢,这是暗性布施

“唵!那个,真实。”相传是梵的三种标记,
婆罗门、吠陀和祭祀,在古时候因此形成。

因此那些知梵的人,总要念诵“唵”,
按照经典规定,从事祭祀、苦行和布施。

渴望解脱,从事祭祀、苦行和布施,
不求获取功果,只是想着“那个”。

“真实”这个词,用在真性和善性上,
阿周那啊!也用在值得称赞的行动上。

坚信祭祀、苦行和布施,这被称作“真实”,
为此采取的行动,同样也被称作“真实”。

从事祭祀、苦行和布施,而无信仰,阿周那啊!
这是“不真实”,无论现世或死后,都没有价值。


第四十章

阿周那说

我想知道,大臂者啊!弃绝和摈弃这两者,
他们各自的真正含义,感官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