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薄伽梵歌(黄宝生译本)-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世、彼世和幸福,都不属于自我怀疑者。

用瑜伽弃绝行动,用智慧斩断疑惑,
把握住自我的人,不会受行动束缚。

因此,用智慧之剑斩断自己心中无知的疑惑,
婆罗多子孙阿周那啊!立足瑜伽,站起来吧!


注释:
①毗婆薮是太阳神。摩奴是他的儿子,是人类始祖,第一位立法者,参看《摩奴法典》。摩奴的儿子就是甘蔗王。太阳世系的第一位国王。
②王仙指国王中的圣贤。

 
第二十七章

阿周那说

你既赞扬弃绝行动,又赞扬瑜伽,黑天啊!
请你明确地告诉我,两者之中,哪种更好?

吉祥薄伽梵说

弃绝行动和行动瑜伽,两者都导向至福;
但两者之中,行动瑜伽比弃绝行动更好。

无怨恨,无渴望,称作永远的弃绝者,
因为摆脱对立的人,很容易摆脱束缚。

愚者区别数论和瑜伽,而智者不作截然划分;
正确地依据其中之一,就能获得二者的成果。

数论能达到的地方,瑜伽也同样能达到,
看到数论与瑜伽同一,这样的人有眼力。

但是,没有瑜伽,弃绝很难达到梵;
但只要实行瑜伽,牟尼很快达到梵。

实行瑜伽,净化自己,控制自己,制服感官,
自我与众生自我同一,即使行动,也不受污染。

瑜伽行者洞悉真谛,认为自己没有做什么;
看、听、嗅、尝和触,行走、睡觉和呼吸,

说话、放掉和抓住,睁开眼和闭上眼,
他认为是这些感官活动在感官对象中。

将一切行动献给梵,摒弃执着,从事行动,
他不受任何罪恶污染,犹如莲叶不沾水。

为了保持自我纯洁,瑜伽行者摒弃执着,
用身体、思想和智慧,甚至只用感官行动。

约束自己,摒弃行动成果,达到持久的至高平静;
不约束自己,听任欲望,执着成果,就会受到束缚。

心中已摒弃一切行动,内在的自我作为主人,
乐于安居九门之城①,不行动,也不引起行动。

这位主人不为这个世界创造行动者和行动,
也不创造两者的结合,只是自己本性在活动。

这位主人不接受任何人的善和恶,
而无知蒙蔽理智,导致人们迷惑。

人们只要用智慧,消除自己的无知,
智慧就会像太阳,照亮至高的存在。

以它为智慧,为自己,以它为根基,为归宿,
他们用智慧消除罪恶,走向不再返回的地方。

品学兼优的婆罗门,牛、象以至狗和屠夫,
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智者们都一视同仁。

他们的心安于平等,在这世就征服造化;
梵无缺陷,等同一切,所以他们立足梵中。

不因可爱而高兴,不因可憎而沮丧,
智慧坚定不迷惑,知梵者立足梵中。

自我不执着外在接触,他在自我中发现幸福;
用梵瑜伽约束自己,他享受到永恒的幸福。

接触产生享受,有起始,也有终了
他们是痛苦根源,智者不耽乐其中。

在身体获得解脱之前,在这世上,能够承受
欲望和愤怒的冲击,他是有福的瑜伽行者。

他具有内在的幸福,内在的欢喜和光辉,
这样的瑜伽行者与梵同一,达到梵涅槃。

仙人们涤除罪恶,斩断疑惑,控制自己,
热爱一切众生利益,他们获得梵涅槃。

苦行者理解自我,控制住自己思想,
摆脱欲望和愤怒,他们走向梵涅槃。

摒弃外在的接触,固定目光在眉心,
控制呼气和吸气,均衡地出入鼻孔。

控制感官、思想和智慧,一心一意追求解脱,
摒弃愿望、恐惧和愤怒,牟尼获得永久解脱。

我是一切众生的朋友,我是一切世界的主宰,
祭祀和苦行的享受者,知道我的人达到平静。


注释:
①九门之城指身体的九个器官:两眼、两耳、两鼻孔、嘴、肛门和生殖器。


第二十八章

吉祥薄伽梵说

做应该做的事,不执着行动成果,阿周那啊!
他是弃绝者,瑜伽行者,但不摒弃祭火和祭礼。

你要知道,所谓弃绝,也就是瑜伽,
因为不弃绝欲望,成不了瑜伽行者。

牟尼想要登上瑜伽,行动是他们的方法;
牟尼已经登上瑜伽,平静是他们的方法。

不执着感官对象,不执着任何行动,
弃绝一切欲望,这称作登上瑜伽。

应该自己提高自我,不应该自己挫伤自己,
因为自我是自己亲人,自我也是自己敌人。

如果自己把握自我,自我成为自己的亲人,
如果不能把握自我,自我像敌人充满敌意。

把握自我,达到平静,至高的自我沉思入定,
平等看待快乐和痛苦,冷和热,荣誉和耻辱。

自我满足于智慧和知识,制服感官,不变不动,
平等看待沙石和金子,这是把握自我的瑜伽行者。

对待朋友、同伴、敌人、中立者、仇人、亲人,
甚至对待善人和恶人,他一视同仁,优异杰出。

瑜伽行者永远应该把握自我,独居幽境,
控制思想和行为,无所企盼,无所贪求。

选择清净的地方,安置自己的座位,
座位不高不低,铺上布、皮和拘舍草。

控制欲念和感官,思想集中在一点。
坐上座位修瑜伽,以求灵魂得净化。

身体、头颅和头顶,保持端正不动摇,
固定目光在鼻尖,前后左右不张望。

自我平静无所惧,恪守誓言行梵行①,
控制思想修瑜伽,一心一意思念我。

瑜伽行者始终如一,把握自我,控制思想,
达到平静,以我归宿,以涅槃为至高目标。

瑜伽不能暴食,也不能绝食;
瑜伽不能贪睡,也不能不睡。

控制饮食娱乐,控制行为动作,
控制睡眠觉醒,瑜伽消除痛苦。

一旦控制思想,真正立足自我,
摆脱一切欲望,才算瑜伽行者。

瑜伽行者控制思想,运用瑜伽把握自我,
好比无风之处一盏灯,火焰静止不动。

在那里,勤修瑜伽,思想受控变平静,
用自我观看自我,始终满足于自我。

在那里,他发现凭借智慧,可以获得超越感官的至福,
这样,他更加坚定不移,绝不愿意脱离这个真谛。

他认为,获得了它,再也没有别的需要;
哪怕遇到深重苦难,立足于它,不会动摇。

要知道,所谓瑜伽,就是摆脱痛苦束缚;
瑜伽行者意志坚定,不应该精神沮丧。

欲望产生于意志,彻底摒弃不留情,
同时要运用思想,全面控制感官群。

依靠坚定的智慧,他渐渐达到平静,
思想固定在自我,不思虑其他一切。

思想游移不定,随时都会躁动,
需要加以控制,接受自我约束。

思想平静,激情止息,纯洁无邪,与梵同一,
至高无上的幸福就会走向这样的瑜伽行者。

始终这样把握自我,彻底摒弃一切罪恶,
瑜伽行者就很容易获得接触梵的至福。

自我接受瑜伽约束,在自我中看到众生,
在众生中看到自我,无论何处,一视同仁。

在一切中看到我,在我中看到一切;
对于他,我不消失,对于我,他不消失。

瑜伽行者立足于一,崇拜寓于一切的我,
他无论怎样活动,都活动在我之中。

以自我作比照,无论苦乐,一视同仁,
阿周那啊!他堪称完美的瑜伽行者。

阿周那说

你讲述的这个瑜伽,具有平等的性质,
而我烦躁不安,看不出它有坚实根基。

因为思想浮躁,冲动,有力,固执,
黑天啊!我认为它象风一样难以把握。

吉祥薄伽梵说

毫无疑问,阿周那啊!思想活跃,难以把握,
但只要摈弃贪欲,反复休息,仍可以把握。

我认为不控制自己,确实难以获得瑜伽,
但努力控制自己,便有办法获得瑜伽。

阿周那说

有信仰而无自制力,思想从瑜伽游离,
他不能完成瑜伽,走向何方?黑天啊!

在梵路上迷惑动摇,他会不会
像撕裂的云,从两边坠落毁灭。

你能为我彻底解除这疑惑,黑天啊!
除了你之外,没有人能解除这疑惑。

吉祥薄伽梵说

无论今世和来世,他不会遭到毁灭,
所有行善之人,都不会走上恶路。

他没有实现瑜伽,进入善人的世界,
居住了无数年后,又生在吉祥人家。

或者,他恰好出生在智慧的瑜伽行者家中,
而这样幸运的出生,在这世上十分难得。

在这里,他又恢复前生的智慧瑜伽,
再次努力争取成功,俱卢子孙啊!

前生修习的瑜伽,不由自主吸引他;
只要有心学瑜伽,他就能超越声梵②。

勤奋努力,涤尽罪恶,经过不止一次再生,
瑜伽行者获得成功,最终达到至高目标。

瑜伽行者胜于苦行者,瑜伽行者胜于智者,
瑜伽行者胜于行动者,你成为瑜伽行者吧!

真心诚意归依我,怀着信仰崇拜我,
一切瑜伽行者中,我认为他最优秀。


注释;
①梵行是保持思想、语言和行为纯洁。
②声梵是吠陀经典,即印度上古婆罗门圣典的总称。


第二十九章

吉祥薄伽梵说

听我说,阿周那啊!你一心思念我,依靠我,
修习瑜伽,毫无疑问,你将会彻底了解我。

这种智慧和知识,我将毫无保留告诉你,
知道后,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什么需要知道。

在成千上万的人中,难得有人争取成功;
在争取成功的人中,难得有人真正了解我。

地、水、火、风、空、思想、智慧和自我意识,
这是对我的原质所作的八种区分,阿周那啊!

这是我的较低原质,我还有一种更高原质,
你要知道,它是生命,这个世界由它维持。

你要知道,阿周那啊!它是一切生命的母胎;
我是全世界的产生者,也是全世界的毁灭者。

没有比我更高的存在,所有一切与我相连,
犹如许许多多珍珠,他们串连在一条线上。

我是水中珠,日月之光,一切吠陀中的“唵”①,
空中之声,人之勇气,贡蒂之子阿周那啊!

我是大地的清香,我是火焰的光热,
一切众生的生命,苦行者的苦行。

我是一切众生的种子,阿周那啊!
我是智者的智慧,辉煌者的光辉。

我是坚强者的力量,用以消除欲望和激情,
婆罗多族雄牛啊!我是众生合法的欲望。

一切优性、善性和暗性,都源自我;
我不在它们之中,而它们在我之中。

正是这三种性质,迷惑了整个世界,
以致不知道我不变不灭,高于它们。

我的神奇幻力,由三性造成,难以超越,
但那些归依我的人,能够超越这种幻力。

愚昧低贱的作恶者,幻力夺走他们的智慧,
他们不愿意归依我,而依赖阿修罗性。

受苦者和求知者,求财者和智慧者,
这四种善人崇拜我,婆罗多族雄牛啊!

智者永远修习瑜伽,虔诚专一,优异杰出,
因为智者最热爱我,所以我也热爱智者。

所有这些人都高尚,但我认为智者是我,
因为他能把握自我,以我为至高的归宿。

经过一次又一次再生,智者终于归依我,
确信黑天就是一切,这样的高尚灵魂难得。

有些人智慧被欲望夺走,归依另外一些神,
受自己的原质限制,遵循这种或者那种成就。

无论谁怀着信仰,愿意崇拜哪个形体,
我都允许他们保持各自的坚定信仰。

他们各自怀着信仰,努力抚慰崇拜对象,
由此实现各自欲望,实际也是得益于我。

但这些智力薄弱的人,他们获得的成就有限,
祭祀天神者走向天神,唯有崇拜我者走向我。

尽管我没有显现,无知者认为我已经显露,
不知道我的本性至高无上,不灭不变。

隐蔽在瑜伽幻力中,我没向任何人显露,
这个愚痴的世界,不知道我不生不变。

我知道过去、将来和将来的一切众生,
但是,阿周那啊!没有哪个人知道我。

愿望和憎恨造成对立,一切众生受到迷惑,
婆罗多子孙啊!他们在创造中走向愚昧。

那些积善修德的人,灭寂一切罪恶,
摆脱对立和愚昧,严守誓言崇拜我。

他们向我寻求庇护,努力摆脱衰亡,
他们彻底通晓梵,通晓自我和行动。

他们知道我是物主、神主和祭主,
他们约束思想,临死之时也知道我。


注释:
①唵(Om)这个音节在奥义书中被说成是整个世界的象征,沉思至高音节有助于认知梵。Om由a、u、m三个音组成。在后来的婆罗门经典中,这三个音分别代表三位大神:梵天、毗湿奴、湿婆;或者代表三部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或者代表三界:天上世界、地上世界和地下世界。《摩奴法论》规定婆罗门念诵吠陀,开头和结尾都要念诵唵,并认为这个唵是最高的梵。


第三十章

阿周那说

什么是梵?什么是自我?什么是行动?
所谓物主是什么?所谓神主是什么?

谁是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