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天文学家霍伊耳也提出异议:作为天文观测仪的材料为何一定要用难以
开采的大沙岩而不是轻便的木材和泥土?这样不是要耗用大量的劳力吗?而且奥布里坑群中的人类遗骨也很难与天文学联系起来。再者说;如果是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的结晶;为什么又消失了呢?这样人们又回到宗教这个传统观点上去;甚至有人把巨石阵与外星人联系起来。
巨石阵遗址究竟是天文观测器;还是进行祭祀活动的宗教场所;或是其它别的什么东西;目前仍然是个谜;也许永远也不能揭开。但是不管怎样;如此雄伟壮丽的巨石建筑;所需的智慧和力量不能不令人佩服。
(李刚)
比萨斜塔为何斜而不倒?
1590年的一天;年仅25岁的意大利比萨大学教授伽利略正在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科学实验。比萨大学的一部分学生、教师和围观的过路人正以期待和怀疑的眼光注视着将发生的一切。当伽利略发出信号后;一个重10磅和1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从塔顶上降落;一会儿;两个球同时落地。接着他们又把实验重复一次;结果亦相同。实验结果表明;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即5磅重物体比1磅重物体降落速度快4倍的说法是错误的。证明了自由落体定律;即物体不论大小轻重;在自由落下的过程中;若把空气的阻力产生的影响除外;它们的加速度完全相同;这是正确的。
伽利略的实验便是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
驰名遐迩的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耸立在意大利比萨市的奇迹广场上;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与大教堂、洗礼堂和公墓构成了比萨〃奇迹区〃。比萨塔于1173年8月9日奠基;由著名的建筑师波那诺。皮萨诺建造。原设计塔高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建好的三层塔身开始倾斜。
建筑师下令停止施工;想等地基沉降稳定后再复工。可是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实现续建的愿望。到1275年时;塔已倾斜了90多厘米。建筑师迪。西蒙于同年恢复建塔;并针对倾斜的问题;在施工中采取减轻续建部分的自重措施;不仅减薄了塔壁;采用轻质灌注材料;而且在内外壁之间留有30至80厘米宽的空腔。到1284年;塔建至第六层;倾斜仍在继续;当年;迪。西蒙死去;斜塔再度停工。此后;著名的建筑师托马索。皮萨纳继续建筑第七、八层;1350年最后完工。塔高56米;总重量1。45万吨;除了几根柱子用花岗石外;全部外表材料均是白色和黑色大理石。
斜塔完工后;倾斜仍在继续。根据有关统计材料;1829—1910年间;平均每年倾斜3。8毫米。自20世纪早期后;倾斜速度放慢。1918—1958年间;平均每年倾斜1。1毫米。1959—1969年间;平均每年倾斜1。26毫米。70年代后期至1982年的几年间;平均每年倾斜1;2毫米;其中1982年只倾斜1毫米。其后;平均每年倾斜1。19毫米;其中1987年6月21日一1988年6月21日;一年间倾斜1。29毫米。到目前为止;培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53毫米。1990年1月7日;意大利著名电视节目女主持人拉发埃拉。卡拉宣布:比萨斜塔暂停开放。比萨市政府决定将斜塔暂时关闭;进行修理;这是比萨斜培自建塔以来的第一次正式的对公众关闭。
比萨斜塔的暂时关闭;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各种拯救斜塔的方案和建议雪片般从世界各地寄送到比萨文物保管部门;其中不乏大胆而离奇的设想。
有人建议;在斜塔近旁修建一座类似自由女神的巨型雕像;让女神怀抱斜塔;不让其倒下。一位日本电风扇企业的总经理;把广告意识渗合进拯救斜塔的建议之中;提出在塔倾斜一侧安装巨型风扇;以风扇吹出的风阻止塔身继续
倾斜。一位英国人则认为;要保住斜塔;必须减轻塔身重量;建议削去斜塔的上三层。美国副总统舒伯特。汉弗荣也极为关注此事;建议将斜塔整个儿移到离城几公里的乡村;重新固定在坚实的地基上;等等。
当然;有关专家更多的是对比萨斜塔的全部历史以及对塔的建筑材料、结构、地质、水源等方面进行研究;采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比萨中古史学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但他仍强调指出;现在当务之急是弄清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奥妙。
比萨塔的倾斜无疑是与土质有关。因为早在19世纪;建筑师拉德斯卡在斜塔地基中钻孔取样;证实土壤条件是塔身倾斜的原因。但是;一些专家研究后得出:第一位建筑师皮萨诺当时已了解到;建塔的地方与整个比萨城一样;都处于一条河谷的冲积地上;土壤为粘土和砂土;再下面是潜水层;表面坚固层较薄。所以他对地基的地质结构并非一无所知;而且他在建至三层发现倾斜时;采取停工等待地基沉降稳定的做法已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问题。
第二位建筑师续建时;又注意到调整倾斜高度;同时采取措施;减轻塔身重量。第三位建筑师建筑第七八层之间;钟楼来个转折;第八层倾向北面。建钟楼时;还吸收了清真寺尖塔的一些特点;也没设楼顶;以此减轻塔的重量和平衡倾斜。建筑师的做法正是与在比萨城其他地方建培的做法相似。在意大利的另一个城市佛罗伦萨;于1420年建造的圣玛丽亚。德尔——斐奥雷大教堂;选址就在一片沼泽地上;土层更软;下陷危险更大;但至今几百年来丝毫没有倾斜。一些专家学者由此推测出;比萨塔的倾斜是建筑师意料之中;几百年来斜塔斜而不倒与设计、建筑者有关。
根据比萨斜塔近几年来倾斜的速度;从事观测该塔的专家盖里教授认为;如果按此倾斜率计算;而又不在某些部位承受特殊压力下突然坍塌;250年后斜塔将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缘而倾倒。但是公共事务部比萨斜塔服务局的有关人员;早在前几年已针对盖里教授的相似看法提出反驳;认为只按数学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萨斜塔是〃一个由多种事实交织成的综合性问题。〃一些研究者也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比萨斜塔塔身曾一度向东倾斜;尔后又转向南倾斜;认为该塔在过去几百年间斜而不倒;250年后倒与不倒恐怕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假设和预测。最关心斜塔命运的自然是比萨人;尽管他们也对斜塔的倾斜感到担忧;但更多的是为自己的故乡拥有一个自认为可与世界上著名建筑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和坚信它不会倒下;他们有这样一句俗语;比萨斜塔象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永远不会倒下去。他们对那些把斜塔重新纠直竖正的建议最为深恶痛绝。说来也怪;每当专家们采取加固斜塔地基的措施时;塔的倾斜速度反而加快。如1838年;在塔基及周围进行加固性施工;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喷入九十吨水泥;实施基础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稳;向周围移动;倾斜得更快;但是1973年至1975年间;在关闭了斜塔方圆3公里以内所有私人水井和禁止其他方法取用地下水之后;地下水位稳定下来;塔的倾斜速度放慢下来了。
比萨人的自信也许过份些;还是皮洛迪教授的看法现实些;弄清斜塔斜而不倒的奥妙才能〃对症下药〃。人们正为此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沈之兴)
〃公社社员墙〃究竟象征什么?
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勇敢尝试;巴黎公社先驱们的革命活动是人类社会从阶级压迫中求得解放的第一缕曙光。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100多年过去了;位于巴黎最大的公墓贝尔。拉雪兹公墓的〃公社社员墙〃成了这场伟大革命的象征;这里也成了人们瞻仰英烈先辈的场所。
回顾巴黎公社革命的历史;仅仅生存72天的巴黎公社红色政权从一开始就处于危险的境地。当时;凡尔赛资产阶级政权勾结普鲁士军队对这一新生事物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他们对巴黎公社进行了疯狂反扑;血腥屠杀战士、社员和群众;制造了空前野蛮暴虐的〃公社流血周〃。当时巴黎最著名也是最大的公墓贝尔。拉雪兹公墓;是公社社员英勇抗击来犯敌人的主要战场之一。这里碑石林立;四处是神龛石像;战士们利用这些优势作为掩蔽体;与凡尔赛来的敌军进行了浴血奋战。1871年5月28日;困守在这里的最后一批公社战士全部被惨杀在拉雪兹公墓的一座石墙下;他们为保卫新生的巴黎公社政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后人把这堵浸染了烈士鲜血的石墙;称之为〃公社社员墙〃。
多年来;人们一直把这座刻有母亲形象的浮雕石墙视作巴黎公社的象征;也是当年这场血腥屠杀的历史见证。石墙中央镌刻着一个母亲形象的全身浮像;她长发披散;坦露着健硕的胸脯;从右肩上披落下来的长长围裙一直拖到地面。人们曾经是这样理解的;这位伟大的母亲昂然仰首;挺着胸膛;伸展自己的双臂护卫着身后的公社社员免遭杀戮。公社战士们有的双手抱胸蔑视敌人;有的振臂高呼怒斥刽子手;有的勇士在战火中饮弹倒于血泊之中;也有母亲抱着被杀幼儿流露出悲愤的神情。母亲迎着枪林弹雨正勇敢地冲向前去;在她背后的断垣残壁上;依稀弥漫着双方最后屡战的枪炮硝烟。
尽管现在世界各国的大多数人士;一直把这座浮雕石墙称作象征巴黎公社革命的〃公社社员墙〃;但是;也有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发表了截然相反的看法。法国〃巴黎公社之友协会〃荣誉会员沈大力认为:这座俘雕的作者保尔。莫罗。伏第埃是一个思想反动的艺术家;他在思想上并不崇敬巴黎公社革命。他为1909年创作完成的这座石砌浮雕所题的词是〃献给历次革命的受害者〃;显然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表现巴黎公社社员的。作者设计了一个象征法兰西的女性形象;让不同阶级的〃历次革命受害者〃聚集在她的身后受其庇佑;显示了阶级调和的用意;抛弃了巴黎公社的革命意义。在〃母亲〃身后的人群中不光有巴黎公社的社员;也有法兰西历史上历次革命中不同阶级的代表。
这件浮雕作品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种种矛盾日趋尖锐之势;法国资产阶级统治者一面加强自己的阶级统治;抓紧对产业工人罢工抗议活动的镇压;另一方面又煽动民众的沙文主义情绪;以爱国为幌子;鼓吹法兰西民族〃全民和解〃;一致向德国复仇。
作者保尔。莫罗。伏第埃在浮雕石墙上还专门刻上诗人雨果的一句名言;藉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我们向未来企求的是公正;而不是复仇。〃作者引用雨果的这句话显然与巴黎公社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大相径庭;也与公社社员横眉冷对的斗争形象格格不入。保尔。莫罗。伏第埃这种偷梁换柱的设计;正好迎合了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当政者的统治需要;难怪当时的法国巴黎市议会于1908年和1909年两次慷慨解囊资助建造这座浮雕石墙。由此看来;这座浮雕作品既搪塞了巴黎人民多年来要求为公社先驱们立碑纪念的
心愿;又巧妙地表达了资产阶级统治者的意志;迎合时代的要求。为了澄清事委真相;消除谬误;不再错把这座貌似象征革命而实为侮辱巴黎公社革命的浮雕当作〃公社社员墙〃;〃巴黎公社之友协会〃曾经发表声明言止:〃保尔。莫罗。伏第埃的作品表现了企求巴黎公社战士与凡尔赛分子在死亡里和解共存的主题;为了维护公社社员的英烈荣耀;我们始终拒绝承认这种把被枪杀的3万公社战士与枪杀者并列齐观的象征。〃事实上;在这座《献给历次革命的受害者》浮雕塑像揭幕以后;当时幸存的一些巴黎公社社员都拒绝承认它是巴黎公社革命的象征;从不去那里献花拜谒。
究竟这座浮雕石墙能不能称为〃公社社员墙〃?难道人们多年来如此崇敬的〃公社社员墙〃真的不是巴黎公社革命的象征和化身吗?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化;一定会作出更符合历史事实的回答。
(章瑞华)
巴泽雷克古墓葬群是如何形成的?
位于前苏联境内丘雷什曼河及其支流巴什考什河之间;有一块狭长的谷地。每逢冬季;这里朔风怒号;冰封雪掩。
1927年;前苏联考古学家鲁坚科率领考古队来到这片谷地。在艰苦的钻探考察中;他们发现了一片用巨石和封土堆成的古代墓葬群。
在鲁坚科的指挥下;队员们移开一块又一块的砌石和冻土块;终于使墓穴显露了出来。但是在积石层下面;考古学家发现有一层厚厚的冻结层复盖于墓室上面;用镐使劲挖下去;冰层纹丝不动;只不过在透明的冰层上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白印。
有人提议〃用火烧化它〃。但是马上遭到了同伴们的反对;因为从墓口可以看到;冻结层以内的墓室;是用原木堆积至顶;顶上又铺以树皮和树枝;万一烧坏墓室怎么办?
鲁坚科猛然想到;既然高温可以融化冻土;只有用开水才能浇融冻结层。
开水浇下去以后;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墓冢被依次掘开;两口木棺内安卧着一男一女尸体;神态安详;犹如正在熟睡。男的脸色较黑;颧骨突出;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