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横过黄河,东北流经今山东省入渤海。古时以其与江、河、 淮为独立入海的四大河流,称“四渎”。王莽时济水涸,隋唐时合菏泽水、汶水入济故 渎,称为清河,亦沿旧称为济水。今济水已不存,其故渎自历城以上现为黄河下游河道, 历城以下则为小清河(详下“道九川”一节)。“漯”,音 t4,原作“湿”(亦音 t4)。 古大河自今浚县大伾山折而北流,在此分出它的最大支津漯水(别称武水、会水、土河、 源河),历今濮阳入山东境,经今范县、高唐、济阳、高青等县至马常坑(今利津南的 古海岸线边)入海。在今茌平东之四渎津以小支津与济水相通。汉元光三年河水从濮阳 北的顿丘东徙,入占漯川,至范县北的委粟津离开漯水东南流,数百里后,复折而北至 高唐东,横绝漯水北去,直至渤海郡入海,分出一部分水由漯水旧河道下游入海。至北 魏时漯水渐辍流,至北宋全涸。今范县以下至济阳间的徒骇河和济阳以下至利津间的黄 河为漯水故道。〔13〕“通”,《禹贡》作“达”。“河”,指古黄河。在春秋以前, 河自今浚县大伾山折而北行。其主河道过大陆泽后歧为九河东北至今天津南北入海(详 下“道九川”一节)。兖州贡物可由济水运至今荥阳境入河,也可由漯水运至今浚县境 入河。也可由济入漯再入河。


海岱维青州:〔1〕堣夷既略,〔2〕潍、淄其道。〔3〕其土白坟,〔4〕海滨 广潟,厥田斥卤。〔5〕田上下,赋中上。厥贡盐、絺,〔6〕海物维错,〔7〕 岱畎丝、枲、铅、松、怪石,〔8〕莱夷为牧,〔9〕其篚酓丝。〔10〕浮于汶,
〔11〕通于济。〔12〕


【注释】〔1〕“海”,指今渤海、黄海。“岱”,为古时对泰山的称呼,亦称“岱 宗”。汉公孙度据辽东称青州刺史,可知青州地跨渤海,西南直至泰山之间,凡渤海东 北的辽东和泰山以东的山东半岛,都是青州。其东面旧释皆以为及于朝鲜境,然据周代 肃慎所及之地,知州境东面当以鸭绿江与朝鲜分界,南面则以泰沂山脉及汶水与徐州分 界,西面南段以古济水(即今黄河和小清河)与兖州分界,西面北段以辽水与冀州分界, 北面则随堣夷(主要指肃慎族)所至之境为境。〔2〕“堣夷”,古代东方“九夷”总 的称呼。大抵以诸族自己图腾遗习称鸟夷,以其居东方海堣称堣夷,以其族属多称九夷。 此处所叙的是指居住在辽东的那一部分少数民族。“堣”,音 y*,《禹贡》作“嵎”,
《五帝本纪》作“郁”。“略”,封略,即划定疆界。此句说已给青州境内堣夷划定疆 界,使之安定居住。〔3〕“潍”,水名。《说文》云:“潍水出琅邪箕屋山。”即今 山东莒县潍山。水自潍山东至诸城县北流,历高密、安丘、潍县,至昌邑东北入海。“淄”,
 
水名,出今山东益都县西南的原泉,北过临淄后,至博兴之东入济水。东汉时因济水流 向改变,三国时所见淄水在广饶北入巨淀泊,自泊北出后,时水会渑水来注,折而东北, 由马车渎(今高家港)入渤海。晋时济水仍至博昌(今博兴东)入渤海,则淄又与济会。 隋唐至北宋或入海或入济无定说。金代济水下游合时水为小清河,淄水遂于今寿光西境 过清水泊(即汉巨淀泊)入小清河,迄于近世未变。〔4〕“白坟”,色较浅的膏肥土 壤。按今土壤学者与地理学者都说山东省土壤系温带森林土类,主要是棕壤、鲁中南的 西北部则为淋溶褐土,鲁西北则为浅色草甸土。“白坟”当指其中之一,因古人往往称 浅色为白。亦有土壤学者以为,此地今虽多棕壤,然古多森林,所积腐植质因沿海湿润 而较丰,但为酸性,成为灰壤,或即白坟(见《中国土壤地理》第七章)。〔5〕“海 滨广潟,厥田斥卤”,此两句《禹贡》作“海滨广斥”。“斥”,在各不同本或作“潟”、 “泽”、“广”、“舄”,义皆为咸卤。《史记》用“潟”字。段玉裁指出,“厥田斥 卤”四字为衍文。“斥卤”系“潟”字之注,误为正文,后又有人据《禹贡》增“厥田” 字足之,而与《史记》“厥”皆改作“其”之例不合。段说是。林之奇指出,此州之土 其平地皆白坟,海滨则弥望皆斥卤。旧皆以为此句指盐场,现代土壤学者则谓指盐渍土。 结合下文贡物首为盐,释为盐场似更合。〔6〕“絺”,音 ch9,精细的葛织物。〔7〕 “维”,与、及。“错”,磨玉的砺石。〔8〕“畎”,音 qu3n,沟,谷。“岱畎”, 泰山的沟谷。“枲”,音 x!,麻。细分则麻的雄株为枲,雌株为苴。“怪石”,似玉之 石。侯马晋都遗址发现铜、陶、石、骨各器作坊,其石圭作坊遗址达五千多平方米,内 有制成的石圭及刀,又有磨砺石等工具;更有五百平方米堆积厚达四十厘米的页岩石 料。所制石圭供贵族盟书之用。可知《禹贡》此项贡石当即供此类需要。《尔雅?释地》 说,东方之美者,有医巫闾之珣、圩、琪。医巫闾山在辽东,界于冀、青间,说明辽东 以玉石擅美,故此州以之为贡。〔9〕“莱夷”,周代以前即已住在山东半岛的少数民 族。今山东境内以“莱”命名之地甚多,即其遗迹。“为牧”,《禹贡》作“作牧”, 义同,在此为“献进”之意。“为牧”旧释有放牧、耕作兼放牧、以畜为贡献、献贿贡 丝诸说,一二两说牵于字面,四说原多附会,按《禹贡》不在叙各民族生活情况而重贡 物,自以第三说以畜产为贡之义正确。〔10〕“酓”,《禹贡》作“檿”,皆音 y3n。 酓为同音假借。“檿”,山桑,柘属。山桑上有野蚕食桑成茧,莱人称为山茧。至今山 东犹盛产柞蚕丝,即此。〔11〕“汶”,音 w8n,水名。源出今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 西合诸支流称“五汶”,至大汶口又受源出新泰县之小汶,西过宁阳北,再西至东平县 安山入济水。汉时济涸,《通典》载汶水合菏泽水入济之故渎大清河。元明两代先后筑 堽城、戴村两坝尽遏汶水以济漕运,遂全泯入济故道,汶水乃成为沟通南北大运河中段 的主要水源。清咸丰间河决铜瓦厢,挟汶水复循大清河入海。今大汶河即基本依古汶水 流径,惟向西先流入东平湖,再汇入黄河。〔12〕“通于济”,根据上文兖州的济通于 河,青州贡物由汶水通济水以入河。


海岱及淮维徐州:〔1〕淮、沂其治,〔2〕蒙、羽其蓺。〔3〕大野既都,〔4〕 东原叄健!5〕其土赤埴坟,〔6〕草木渐包。〔7〕其田上中,赋中中。贡维 土五色,〔8〕羽畎夏狄,〔9〕峄阳孤桐,〔10〕泗滨浮磐,〔11〕淮夷蠙珠臮鱼,
〔12〕其篚玄纤、缟。〔13〕浮于淮、泗,通于菏。〔14〕


【注释】〔1〕“淮”,水名,古为四渎之一。源出今河南桐柏县西北胎簪山,东 过桐柏大复山,经今信阳至淮滨入安徽境,东过五河入江苏境,经盱眙、淮阴至涟水(古 淮浦县,在海滨)入海。为羽状水系,南北两侧所入支流甚多。唐以后渐言其多灾。宋
 
熙宁间河水一部分由泗水入淮,金明昌中河水夺泗入淮,元至正后河水全部夺淮入海, 历明代,河入淮之处逐渐下移,而灾亦不绝。由于明代洪泽湖形成,淮水入洪泽湖,北 出清江口分为东入海南入运两道,黄河夺其东入海之道。清咸丰间河北徙,于是为黄河 所夺之道遂淤涸,惟余南入运河水道。新中国虽在淮阴以下修浚新淮河东入海,但淮水 主流仍由洪泽湖经“三河引洪道”过高邮湖随运河南入长江。此外可利用新开苏北灌溉 总渠及淮沭新河以泄洪。“徐州”,是古代淮夷中的徐人居住地区。早就有称为徐州的 城邑三处:一在渤海西岸的东平舒(今河北大城县)境,一在渤海南岸(今山东临淄以 东)附近,这是徐人西周初年以前居地的遗墟,分属《禹贡》兖州、青州。一在薛(今 山东滕县东南),则是周初徐人南迁后立国之地。后又迁国邑于泗水徐城县(今泗水县 东南),直至春秋时为吴所灭。这两地在《禹贡》徐州境内,州名即据此。州境包括泰 沂山脉以南和汶水以南并以今巨野、金乡一线为西境的鲁南地区(其北为青州,西为兖 州),以砀山、宿县、怀远一线为西境的皖东北地区(其西为豫州),以及淮河以北的 苏北地区(其南为扬州),其东临黄海。汉徐州刺史部治郯,三国迁彭城,即今徐州市。 又由州域名变回为城邑名。〔2〕“沂”,音 y0,水名。出今山东沂源县,南经沂水、 临沂、郯城等县,至江苏邳县入泗水。金明昌间黄河夺泗入淮,沂随之入河淮水道。元 至元间泗水在兖被遏入洸西南流,沂离泗自邳县独入运河,历明至清不合泗,而在泗水 东面南行至宿迁境汇为骆马湖,再南入运河。清前期又移至骆马湖北入运河。新中国治 理淮河水系,以沂水沿骆马湖之东继续向东流,与沭水相会后,再向东开新沂河入海。
〔3〕“蒙”,山名。在今山东平邑县之东,蒙阴县之南,费县之北,自西北向东南绵 亘百余里。“羽”,山名。在今江苏赣榆县东南,据说以产雉羽得名。“蓺”,初文为 “■”,孳乳为“埶”、“蓺”、“藝”等体,义为种植。〔4〕“大野”,湖泽名, 古又名巨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县北,嘉祥县西北,梁山县南。全泽最大时纵三百余里, 横百余里,古时济水入此。其北部至宋时称梁山泊,东部则为南旺湖。五代后河水徙经 巨野。元末黄河全部南徙入淮,大野泽区域淤积泥沙干涸成陆。“都”,《禹贡》作“猪”, 亦作“潴”,皆音 zh&,为聚集之意。此处指水所潴聚。〔5〕“东原”,地名,在今山 东肥河以南的东平、汶上、宁阳诸县境,亦即古大野泽东北,今东平湖东南,汶水自北 向南的下游两侧地,“叄保簟h!,致。“叄健保ズ笃涞匾阎缕礁础!6〕“埴”, 音 zh@,《尚书》汉代本作“戠”,读音同,粘土。“赤埴坟”,赤色粘性肥土。《中 国土壤地理》谓指粘质丘陵土壤。徐境丘陵地为发育于第四纪洪积红色粘土层之棕壤, 当即赤埴坟。《中国土壤图》亦载此地区有棕壤,惟稍南则有褐土及砂姜黑土。《禹贡》 所载当指其棕壤。〔7〕“包”,《尚书》古文本作“苞”,丛生之意。“渐包”,草 木逐渐滋长至于繁茂丛生。〔8〕“土五色”,古代封国必建社以“示有土”,常以青、 赤、白、黑、黄五色土按东南西北中五方建立社坛。《逸周书?作雒》已有此记载(惟 黑作骊),系以某一方之土焘以黄土,苴以白茅,以为该方封国之社。据长沙出土战国 增书,以五色与五方相配,但还没有配五行,与《管子?幼官》等篇同,可知这是在“五 行说”形成以前的事。《禹贡》载徐州贡五色土,汉以后历代王朝一直遵行,唐《元和 志》、宋《寰宇记》犹载徐州有此贡,一直至今北京所见清代社坛仍存五色土遗迹。〔9〕 “羽畎夏狄”,“狄”,《禹贡》作“翟”,此处“狄”同音假借为“翟”。“翟”, 雉鸟的总名。古人以雉鸟羽毛供旌旄舞饰之用。“夏”,五色五采。“夏翟”,雉鸟羽 毛的总称,指五色雉羽。“羽畎夏狄”,羽山谷中所出的五色雉羽。〔10〕“峄”,通 常音 y@,山名。“峄阳”,一说峄山之阳,一说山名峄阳。其山所在地,一说在今江苏 省邳县西,名葛峄山,简称邳峄;一说在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与凫山并立,秦始皇刻峄 山碑即此,简称邹峄。注疏家多主邳峄说,地理书多主邹峄说。其实,自邹县峄山起, 山脉向东南络绎于邹县、滕县、薛城一线之东,至旧峄县(地当邳县西北)而成余脉,
 
邹峄、邳峄原迤逦相连。正如太岳山南称岳阳,邳峄之境自可称峄阳。习称既久,则又 称峄阳山。“孤”,特。文献中多说峄山之阳岩上特产名桐为造琴良材,用为贡物。〔11〕 “泗”,水名,自北而南纵贯《禹贡》徐州全境。源出今山东泗水县东陪尾山,经曲阜、 兖州西南至汉方与(今鱼台县东)会菏水,折而东南过江苏徐州市、邳县,至泗阳县南 入淮水。隋唐时自开封引汴水东出至徐州入泗。宋时称泗水为南清河。金明昌间河自大 野泽以南入泗以趋淮。元时河行汴梁至徐州夺泗入淮。另于兖州筑闸遏泗水上游至今济 宁为济州河以供漕运。明代起,济宁以南泗水故道因两侧低山丘陵下泻水日益积潴,出 现独山、南阳、昭阳等湖,清代又出现微山湖,鱼台以南至徐州原泗水皆沦入此诸湖中, 其自徐州市以南至洪泽湖的废黄河则为古泗水下游故道。现存泗水过兖州市后流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