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秋》哀公十四年云:“春,西狩获麟。”《谷梁》、《公羊》之经文皆终于此。〔9〕 “浃”,音 ji2,周匝,周全。

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1〕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
〔2〕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3〕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 具论其语,〔4〕成《左氏春秋》。〔5〕

【注释】〔1〕“七十子之徒”,指孔子的高足弟子。“七十”系约略之数。本书
《孔子世家》云:“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 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又《仲尼弟子列传》云:“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
 
“指”,通“旨”,意旨。〔2〕“刺讥”,讽刺,谴责。“讳”,避讳,忌讳。“挹”, 音 y@,抑制,贬抑。〔3〕“左丘明”,春秋、战国之际人。关于其姓氏、年世,异说 甚多,未能落实。按此及本书《太史公自序》,认为他是《左传》和《国语》的作者。 “异端”,互异其趣,各执一端。〔4〕“具”,备,详尽。〔5〕“《左氏春秋》”, 本书或省称为《春秋》。后多称作《春秋左氏传》或《左传》。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记 载春秋一代历史,始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七二二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 四六八年),叙事及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四五四年),以大量史实解释、补充《春 秋》,文字典雅,材料可靠,内容弘富,是我国今存先秦时代的史学巨著。关于作者, 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司马迁认为是左丘明。

铎椒为楚威王傅,〔1〕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
〔2〕为《铎氏微》。〔3〕赵孝成王时,〔4〕其相虞卿上采《春秋》,〔5〕下观 近势,〔6〕亦著八篇,为《虞氏春秋》。〔7〕吕不韦者,〔8〕秦庄襄王相,〔9〕 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10〕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 为《吕氏春秋》。〔11〕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之徒,〔12〕各往往捃 摭《春秋》之文以著书,〔13〕不可胜纪。〔14〕汉相张苍历谱五德,〔15〕上 大夫董仲舒推《春秋》义,〔16〕颇著文焉。

【注释】〔1〕“铎椒”,楚人,曾传习《左传》。孔颖达《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序 疏》引刘向《别录》云:“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椒 作《抄撮》八卷。”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云:“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申传卫 人吴起。起传其子期。期传楚人铎椒。椒传赵人虞卿。”“楚威王”,名熊商,楚宣王 之子,公元前三三九年至前三二九年在位。详见本书《楚世家》。“傅”,官名,《汉 书?艺文志》作“太傅”,职掌教育太子、辅佐国君等。〔2〕“卒”,完成,编成。
〔3〕“《铎氏微》”,《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春秋类云:“《铎氏微》三卷。”《别 录》作“《抄撮》八卷”。〔4〕“赵孝成王”,名丹,赵惠文王之子,公元前二六五 年至前二四五年在位。详见本书《赵世家》。〔5〕“虞卿”,赵人,氏虞,任赵国上 卿,故称虞卿。曾从铎椒学习《左传》,后又授于荀卿。详见本书《平原君虞卿列传》。
〔6〕“势”,《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引别本或作“世”。本书《平原君虞卿列传》作 “世”。〔7〕“《虞氏春秋》”,本书《平原君虞卿列传》云:“不得意,乃著书, 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 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孔颖达《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序疏》引刘向《别 录》云:“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春秋类云:“《虞 氏微传》二篇。”又诸子略儒家类云:“《虞氏春秋》十五篇。”〔8〕“吕不韦”, 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人,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富商。扶立秦庄襄王即位, 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秦王政继位,仍任相国,号称“仲父”。后因权力之争,被免 职逐出国都,居于封地河南,旋又被迁往蜀郡,于公元前二三五年自杀。详见本书《吕 不韦列传》。〔9〕“秦庄襄王”,原名异人,后改子楚,秦孝文王与夏姬所生,公元 前二四九年至前二四七年在位。详见本书《秦本纪》。〔10〕“六国”,即齐、楚、燕、 韩、赵、魏六国。此用以指称战国时代。〔11〕“《吕氏春秋》”,为吕不韦在任相期 间招集门下宾客所作,约成书于公元前二三九年左右,今存。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八览:
《有始》、《孝行》、《慎大》、《先识》、《审分》、《审应》、《离俗》、《时君》, 六论:《开春》、《慎行》、《贵直》、《不苟》、《似顺》、《士容》,十二纪:《孟
 
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
《季秋》、《孟冬》、《仲冬》、《季冬》。《汉书?艺文志》著录于诸子略杂家类。
〔12〕“荀卿”,名况,时人尊称为“卿”,汉人避宣帝刘询讳而称作孙卿,赵国人。 曾游学齐国,三为稷下学宫祭酒。后至楚,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晚年潜 心撰作。有《荀子》传世,今存,《汉书?艺文志》著录于诸子略儒家类。约生活于公 元前三一三年至前二三八年。详见本书《孟子荀卿列传》。“孟子”,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曾受业于子思门人。游说各国诸侯,皆不见纳。晚年与弟子 万章等专事撰作。约生活于公元前三七二年至前二八九年。有《孟子》传世,今存,《汉 书?艺文志》著录于诸子略儒家类。详见本书《孟子荀卿列传》。“公孙固”,齐闵王
(公元前三○○年至前二八四年在位)时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类有“《公 孙固》一篇”,自注云:“十八章。齐闵王失国,问之,固因为陈古今成败也。”“韩 非”,韩国公族。曾与李斯同师事荀卿。屡次上书劝说韩王改革图强,不被采纳。公元 前二三三年出使秦国,因遭李斯、姚贾诬陷入狱自杀。有《韩非子》传世,今存,《汉 书?艺文志》著录于诸子略法家类。详见本书《老子韩非列传》。〔13〕“捃摭”,音 j)n zh0,摘取,搜集。〔14〕“胜”,音 sh5ng,尽。“纪”,通“记”。〔15〕“张 苍”,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东南)人。曾任秦御史。后从刘邦反秦。汉初,任代相,赵 相,封北平侯。迁为计相,以列侯居相府,主持郡国上计。任淮南相,迁御史大夫。拥 立汉文帝即位,任丞相十余年。修习《左传》,熟悉历律。信奉阴阳五行说,主持改定 汉初音律历法,谓汉当水德,袭秦以十月为岁首。有阴阳律历方面的撰作。《汉书?张 周赵任申屠传》云:“著书十八篇,言阴阳律历事。”《艺文志》诸子略阴阳类云:“《张 苍》十六篇。”《史记索隐》云:“案张苍著《终始五德传》也。”死子公元前一五二 年,谥文侯。详见本书《张丞相列传》。“五德”,五行之德,战国秦汉时阴阳五行家 术语。他们用水、火、木、金、土来代表不同的事物,认为其间有相生相克的序列关系 和周而复始的运动规律。以此来说明朝代更替的原因,论证诸如礼仪、音律、历法、服 饰、度量等各种制度选定的依据。〔16〕“上大夫”,泛指秩禄为二千石之官。董仲舒 曾任王国相,秩二千石。“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人,生于公元前一七九 年。汉景帝时为博士。汉武帝时举贤良文学之士,以贤良对策。历官江都相、中大夫、 胶西王相。晚年返归故里专事撰作。死于公元前一○四年。专治《春秋公羊传》,为今 文经学大师,创立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糅阴阳五行学说的哲学体系,有《春秋繁 露》传世,今存。《汉书?董仲舒传》云:“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 凡百二十三篇。而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 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皆传于后世。”《艺文志》诸子略儒家类云:“《董 仲舒》百二十三篇。”详见本书《儒林列传》。


太史公曰:儒者断其义,〔1〕驰说者骋其辞,〔2〕不务综其终始;历人 取其年月,〔3〕数家隆于神运,〔4〕谱谍独记世谥,〔5〕其辞略,欲一观诸 要难。〔6〕于是谱十二诸侯,〔7〕自共和讫孔子,〔8〕表见《春秋》、《国 语》,〔9〕学者所讥盛衰大指著于篇,〔10〕为成学、治古文者要删焉。〔11〕

【注释】〔1〕“儒者”,指崇奉、传习孔子学说和儒家经典的文人。此似主要指董仲 舒为代表的今文学《公羊》家。“断”,截断,截取。〔2〕“驰说者”,泛指儒家以 外利用《春秋》来著书立说、宣扬自己主张的文人学士。“骋”,驰骋,引申为任意发 挥。〔3〕“历人”,专门研治历法的人。〔4〕“数家”,数术家。此指阴阳五行家之
 
流。“隆”,崇尚,推重。〔5〕“世谥”,世系和称号。〔6〕“一”,《史记索隐》 引作“壹”,一切,全部。〔7〕 “谱”,用作动词,编排记录。〔8〕“讫”,通 “迄”,到,至。“讫孔子”,指到孔子去世。按本表实止于孔子死后第二年。〔9〕 “《国语》”,后人亦称《春秋外传》。我国今存最早的按国分篇、以记言为主的国别 史。全书二十一卷,记周王室和鲁、齐、晋、郑、楚、吴、越七国史事。起自周穆王十 二年(约公元前九九○年),讫于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四五三年)。司马迁以为左 丘明所作。〔10〕“讥”,稽查,考察。〔11〕“古文”,古文字,此指用古文抄写的 典籍。汉人所谓古文,实为战国时代的东方六国文字。“治古文者”,《史记集解》云: “徐广曰:‘一云“治国闻者”也。’”“要删”,要约删削,指删繁取要。

公元前 841 840 839 838

庚申〔 9 〕
周 共和元年 厉王子居召公宫, 
〔 10 〕是为宣王。〔 11 〕王少,
大臣共和行政。 二 三 四
鲁 真公濞〔 12 〕十五年,一云十四
年〔 13 〕 十六 十七 十八
齐 武公寿〔 14 〕十年 十一 十二 十三
晋 靖侯宜臼〔 15 〕十八年 晋 釐 侯 司 徒 
〔 24 〕元年 二 三
秦 秦仲〔 16 〕四年 五 六 七
楚 熊勇〔 17 〕七年 八 九 十
宋〔 1 〕 釐公〔 18 〕十八年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卫〔 2 〕 釐侯〔 19 〕十四年 十五 十六 十七
陈〔 3 〕 幽公宁〔 20 〕十四年 十五 十六 十七
蔡〔 4 〕 武侯〔 21 〕二十三年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曹〔 5 〕 夷伯〔 22 〕二十四年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郑〔 6 〕
燕〔 7 〕 惠侯〔 23 〕二十四年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吴〔 8 〕
 

837 836 835 834 833 832 831 830
甲子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楚熊严〔 25 〕
元年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宋惠公 

〔 29 〕
元年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陈 釐 孝
〔 28 〕元
年 二
蔡夷侯〔 26 〕
元年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曹幽伯彊 

〔 27 〕 元年 二 三 四 五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829 828 827 826 825 824 823
甲戌
周 十三 十四 宣王即位,共和罢。 宣王元年 二 三 四 五
鲁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鲁武公敖 
〔 32 〕元
年 二 三
齐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齐厉公 无 忌
〔 34 〕
元年 二
晋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秦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楚 九 十 楚 熊 霜
〔 30 〕元
年 二 三 四 五
宋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卫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陈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蔡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曹 六 七 八 九 曹戴伯鲜 
〔 33 〕元
年 二 三

燕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燕釐侯庄
〔 31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