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都没有。
  这个在中国讲属於因果教育。中国人也讲天地,也有讲上帝的,天王,地府阎王。《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阎王也很慈悲,不是要给你受那些刑罚,那刑罚是什么?自作自受。这一点我们以前也确实有疑惑。到城隍庙里面去参观,看到十殿阎王的变相。那个时候我看到的是阎王殿泥塑的,塑得好,那是高度的艺术,栩栩如生。造什么样的罪业,受什么样的果报,看了之后印象深刻,让人起心动念都会警惕,不敢做坏事,不敢动一个恶念,为什么?会想到果报就在眼前,那得不偿失,不敢做。那个阎王殿,你就晓得救了多少众生,只要叫众生不敢造罪业,就是救他,为什么?他将来不堕三途,不受这个苦报。所以城隍庙对於中华这个民族有很大的贡献,无量功德,值得赞叹。
  人人都不敢作恶,天下太平,这个地方就是清净处。所以在现前,现前这个社会是个动乱的社会,非常混乱,天灾人祸层出不穷,人民太苦了,不知道苦的原因是什么。苦的原因是什么?不清净,心不清净。这也正是佛经里头常讲的「境随心转」,人心不清净,我们居住的环境、居住的社会就不清净。所以净宗里头常讲「心净则佛土净」,我们要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从哪里做起?从清净心做起。心清净,外面境界就清净,天灾人祸自然就没有了。
  也许说,人祸没有了还可以相信,怎么天然灾害也没有了?真的,天然灾害随著人心在变化。所以连大自然都是活的,都不是死的。它虽然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也没有妄想,但是它随著人心的感应,人心有感,它就有应,它会起变化。人心善,这个山河大地变得非常之美,提供你享受,它来奉献,它来供养。植物也不例外,你对它好,它也愿意供养你。佛家戒律,「清净比丘,不踏生草」,显示这慈悲。除非这个地方没有路,必须要在这里通过,可以;如果有路,就要绕路走,不可以在草地上走,对它的尊敬。这里头都有很深的道理在其中,显示出清净心是智慧。下面:
  【为导。】
  「得与一切众生为导」,『导』是导师,「令得究竟安隐处故」,你要带领这些大众得究竟安稳处。跟现在的社会对比,现在社会这从前没有过的,现在社会里有恐怖分子,确确实实令大众生活在恐怖之中。恐怖就是没有安稳,又何况得究竟安稳处,这个究竟安稳处到哪里去找?你到深山、到大海都找不到,在哪里?究竟安稳处,前面跟诸位提到的真诚清净心。人真正觉悟,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身心安稳,任何灾害降临,不惊不怖,那才叫究竟安稳处。决定没有恐怖,不惊慌,心是定的,这是修行功夫。我们自己做不到,就没有办法帮助别人,人家不相信,还是首先要自己做到。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我们自己真正做到了,就会教别人,人家能相信。第九句:
  【为胜导。】
  『胜』是殊胜,比前面提升一级,「引其令入真实法故」。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引导一切众生契入真实法,就是净土这一法。难道其他的法门不是真实法?是真实法,你入不进去。这就是古人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有难行道,有易行道。什么叫难行道?难行道要断烦恼才能入,易行道,烦恼不断也能入。烦恼不断,怎么能入?易行道是把烦恼伏住,伏住容易,断难。用什么伏住?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把烦恼伏住。就是说,境界现前,我们起心动念了,古德说的「不怕念起」,起心动念不怕,「只怕觉迟」。你要不觉悟,你的烦恼就发作,贪瞋痴就发作。你要是觉悟得早,心里才一动念,赶快「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住。这个功夫可以做得到,你真肯做,有个三年、五年,肯定做到,根利的人一年就能做到。把你的妄想杂念,一句佛号把它压住,这个功夫得力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那个功德不得了。引其令入真实法故。最后一条:
  【普导。】
  这就是四弘誓愿里第一愿,众生无边,你要发心帮助他们,你要去度他们,『普导』,「与其无碍大智慧故」。在今天无碍大智慧就是净宗的经典,分量少,不难懂。自己学习,认真学习,到处去宣讲,劝人断恶修善,深信因果,持戒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无碍大智慧就现前,这不是假话。「普导」是大事,佛才能做到,我们把人介绍、送到极乐世界去,那就让阿弥陀佛来教化他,那就跟佛接引众生差不多。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九0卷)  2005/12/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9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提问最后一段,就是第十一段,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云何於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
  这是最后一段,问的是「超胜尊贵」,清凉大师在注解前面讲「由本行力,为第一等」,这个等就一直到「无等等」,就是这十句。这十句,总而言之一句话,是由本行力。菩萨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无量劫长时间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修行的这个力,所以才感得如此殊胜的果报。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这一问(这十句),诸位想想,哪个人不希求,哪个人不希望得到?清凉在注解里面略略的提提,为什么?到后面十地论里面有详细的解释,十地论就是十地品的注解,有详细的解释。
  「今就佛果略释其相,谓如来功德海满,更无所少,故称第一,此亦总句」。这句是总说,下面九句是别说,别说才显示出总的尊贵殊胜。这句里面略说如来功德海满,更无所少,这十个字重要。功德圆满,什么是圆满?就是六度四等,前面是为依、为救,圆满了。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我有一年在马来西亚,好像是在马六甲那次弘法的时候,有位泰国的小乘法师,在当地也很有声望的,他住在泰国跟马来西亚的边境,那边有个道场,他特地来看我,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他说:佛说众生不度尽,他不成佛,他还没度我,他怎么就成佛了?问了这么个问题。又问:佛的法布施,佛经上讲的法布施最殊胜,还有这么许许多多的众生没有闻到佛法,他怎么会成佛?这意思就是说,他功德没有圆满,我还没有得度,还有好多人没有闻到佛法,他怎么可以成佛?问了这么个问题。
  我相信这个问题不只他一个人有,肯定有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此地说的是如来功德海满,更无所少,这话怎么说?那你就要晓得,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六度不是度人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也不是教人的,是教自己。如果教人、度人,那就没法子成佛,那就跟小乘法师所说一样的情形,这么多芸芸众生还没有得度,你怎么可以成佛?佛不是这个说法,六波罗蜜是度自己的烦恼习气。譬如布施度圆满了,更无所少,就是无欠无余,统统真正究竟圆满,那是什么?悭吝心没有了,圆满是这个意思。
  我所有的欢欢喜喜供养别人,佛是供养不是布施。诸位看普贤菩萨十愿,你就知道,读《普贤行愿品》就知道,大乘菩萨是布施,普贤菩萨是供养,那个心都圆满了。大乘菩萨,我是菩萨,那是众生,所以他还是有个界限;普贤菩萨没有,这个界限没有了。普贤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所以不是说布施是说供养。你看普贤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对自己忏悔业障,心目当中统统是诸佛如来;过去佛、现在佛,一切众生是未来佛,决不敢怠慢!所以《华严经》上才讲「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够圆成佛道」,就是他的功德不能圆满。我们懂得这个意思,才晓得成佛是自己的德性圆满恢复了。我们不要说成就,恢复,为什么?一切众生的自性是圆满的。
  宇宙十法界包括一真法界,从哪里来的?心现识变。心现是讲佛菩萨的法界,一真法界,像《华严》讲的华藏,大经里面常讲的诸佛菩萨实报土,诸佛菩萨的净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唯心所现,它那里头没有识。凡夫一念不觉而起无明,就把心性迷了,迷了的心性就称之为识,所以性跟识是一不是二。觉悟的时候我们称它为心性,迷的时候我们称它为情识,迷才有情,觉悟没有情。没有情,那情到哪里去了?情变成智。所以感情跟智慧是一桩事情,觉悟了,感情就变成智慧;迷了,智慧就变成感情。感情造业,智慧不造业。所以佛法讲到究竟处就是觉迷,凡夫觉悟了就是佛菩萨,迷了就成凡夫,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你才能够断疑生信。
  所以布施怎样圆满?财布施圆满,对财没有一丝毫贪恋,财布施圆满,决定没有贪财。自己有的肯舍,没有悭吝心,我们一般讲舍不得,没有这个念头。哪个众生有缺乏,哪个众生希望得到,欢欢喜喜的供养,这是你财布施圆满。法布施的圆满,我所有的能力帮助别人、教导别人,没有丝毫隐瞒,这法布施就圆满。我肯教你,中国人所谓和盘托出,没有丝毫保留。世间世人,确实他要教人自己还要留一手,为什么?怕将来别人超过自己,他有这种防范心。我有十分的本事,我只教你八分,你永远不能超过我,这样的法布施不圆满。佛菩萨有十分就教十分,一丝毫保留都没有,那叫法布施圆满。
  无畏布施圆满,那是大慈大悲,遍虚空法界,怜悯众生的心永远不舍,众生造作再恶的事情,再不善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帮助他的心、救度他的心没有丝毫减少,这是无畏布施的圆满。圆满了就是第一,没有圆满,那是第二、第三,圆满就是第一,这是不能够不知道的。持戒波罗蜜的圆满,持戒是度恶业,永远不会起恶念,就是没有恶心、没有恶念、没有恶言、没有恶行,念念都是利益众生,决定没有障碍众生、伤害众生的,决定没有这个念头,持戒波罗蜜圆满了。
  忍辱波罗蜜圆满,受众生极大的伤害决定没有瞋恚心、没有报复的心。就像佛在经典举的例子,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忍辱波罗蜜的时候,忍辱菩萨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你看不但没有瞋恚、没有报复,反而发了个愿,我成佛第一个度你,忍辱圆满了。精进,就像《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心里面没有毫分不善夹杂,我讲的时候还加了一句,没有毫分不净夹杂,心地到纯净纯善,精进圆满了。
  禅定圆满是如如不动,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在十法界里头帮助这些众生,众生有感,佛菩萨都有应。虽然有应、虽然帮助他,可以同时帮助无量无边众生,决定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禅定波罗蜜圆满了。正所谓是「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个理跟事都很深,我们在这部大经里面常常提到,诸位常听,渐渐就能体会到、就能够明了,确实很深很深的意思。般若波罗蜜的圆满,那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心、一切众生行,没有一样不知道,这就叫做圆满,慈悲喜舍亦复如是。
  有这个提示,我们就晓得,我们学佛、我们修行,修什么?就是修的这个。我们发善心,你学佛有一个阶段契入境界了,发善心要做好事。可是世间人没有我们的境界,他不想做好事,他只想自利。遇到你,有这么个机缘,他还欺骗你,他还要坑你,还要来占你便宜,还要把你这个好事破坏。这时候怎么办?你生不生气?不可以,你生气,你没入佛境界;你要怜悯他,不但不怪他、不责备他,可怜他。可怜他什么?可怜他无知,没有缘分接触到圣贤教诲,作这种罪业,造这个罪业。
  佛经上讲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是什么?这是讲出家人,你要不认真好好修行,十方供养你受不了。不是出家人,皈依三宝或者没有皈依三宝,来侵损常住,也就是用种种的手段夺取十方对於三宝的供养,无论是钱财,无论是物品,果报都是阿鼻地狱!不听经、不闻法,一无所知,以为眼前占了这些便宜,很开心、很快乐,不知道转眼成空,你将来果报是在地狱、在三途,不知道要受多少劫难,你说他多可怜!你怎么可以去怪他?怜悯都来不及了,不需要责备。我们也不需要难过,这是什么?业力感召。
  我们对於守护三宝已经尽心尽力,可是我们毕竟不是得道的罗汉、菩萨,不是,我们没有天眼、没有宿命,我们看人怎么能看得那么准?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