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的第一桩盛事。不要说是人间盛事,诸菩萨声闻里头都是盛事,多少菩萨想听,阿罗汉想听,没有这个缘分,我们今天这个缘分得来不容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要知道珍惜,所以看到「胜妙因」。
  『亿劫常宣说,亦复不能尽』。唯证方知,你要不契入这个境界你不知道,一沙一滴,一字一句义趣无穷。你觉悟了之后,你才晓得这是珍宝,才知道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修成佛,以行超绝,无等等故。没有人能比,都从好学而来。微妙是证理深玄,尽法源故。宇宙、法界一切众生根源在哪里?法性,所以字字句句都是法性,一尘一毛一滴也是法性,你怎么能够说得尽?所以一定要契入。这个缘太殊胜了,不能够疏忽,希望在这一生当中你要有无比殊胜的成就,这一生就没有白来。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文殊菩萨偈颂第三首。
  【随其心智慧。诱进咸令益。如是度众生。诸佛之境界。】
  这首我们一看就晓得是答度,「答度问」。前面所问的只有一个字不同,最后的一个字,云何是佛境界度。在前面这因里面我们要特别重视,因为现在修行统统是在因地,而且是在因地萌芽的时候,怎样让我们学佛真正有进步,这点不能够不注意。真正要有进步一定要从根本修,根本修我们所依靠的指导原则,大家决定不能够忘记。我们的指导原则是《观经》里面的「净业三福」,就这十一句,我这一生学习就遵守这个原则。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个要做不到,其他什么都不必谈。人不孝父母,不敬老师。敬老师不在形态上,什么是真正尊敬老师?依教奉行,这是老师的好学生。老师教导我们的,我们总要百分之百做到,不能百分之百做到,总要想尽方法要接近百分之百。这里头当然是缘的问题,缘具不具足,有些时候不能勉强,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
  这几年来特别提倡的《弟子规》,《弟子规》就是孝亲尊师,你能把《弟子规》落实,孝亲尊师就做到了。用这个基础再往上提升,「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学佛的同学《十善业道经》要圆满接受,我虽然有了个节本,那个节本是接引初机的,怕《十善业道经》讲得太多,时间太长,初学的人他不能接受,所以我们特别把它精简,这最重要的部分供养给初机,是这个意思。我们真正学佛的人不可以得少为足,我得这个就可以了、就够了,这不可以,我们要修全部的经教,不可以打折扣。
  《弟子规》里面我们也节录了,它总共是有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就是一百一十三条,我节录其中重要的七十条,统统是方便接引初机。诸位千万不要以为我学七十条就行了,我学《十善业道经》节要就行了。这种心理不好,侥幸的心理很难成就,一定要圆圆满满学习。或者你在开始学的时候,可以先学精简的这些东西;学上个半年之后,你就要学全经。我们这个标准,《弟子规》跟《十善业道》不能超过两年;换句话说,两年之内一定要百分之百落实,那就恭喜你了,恭喜什么?你念佛往生是肯定往生,你拿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了。如果你没有这个基础,你学《无量寿经》,学《弥陀经》,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不容易成就。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真的,心行不相应。所以一定要依照这个规矩,不可以疏忽,这都是真因。《弟子规》里面就把我们生活,处事待人基本的标准建立了,你就懂得怎样处事待人接物,你就是世间标准的善人;在儒家讲君子,这是圣贤的根基,你有了根基,再往上提升希圣希贤,这一生当中才会有成就,不可以不注意。
  第三首偈是讲佛怎么样『度众生』。这个「度」是度众生,度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教学。佛是怎么样自己学成的,怎么样教别人的,这都是教人。这里头的原则我们也要学习。你看第一个,『随其心智慧』。这个「其」就是人,佛法里面讲随机,根机,智慧是他的根机。条件很多,但是智慧第一,就是他能够理解多少,这非常重要。
  中国古时候教学,私塾的老师教学生,教句读,就是教他读书,不讲解的,只是教他背诵,教他认字。小孩六、七岁上学,大概一般都是从《三字经》念起,所以诸位要晓得,《弟子规》不是学校的课程,私塾是学校,不是学校课程,《弟子规》是在家里面父母做给儿女看的,家庭教育。所以你看看,根在家庭。中国五千年的教育特色就是家庭教育,从小孩出生眼睛张开,耳朵会听、眼睛会看,他就在学习。大概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想应该是三、四天,小孩生下来的三、四天,他的眼睛耳朵就管用。天天在看大人做些什么?大人说些什么?那个印象都印在他阿赖耶识里头,所以到三岁就相当成熟。做父母的(就是大人)在小孩面前都要端端正正,不可以让他有负面的、不好的影响给他。
  真正要做到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要做到这样。一切都要合乎礼节,要合乎德行,那就是《弟子规》的原则。做给小孩看的,这是身教不是言教。你天天这样做的时候,到三、四岁他真的就学会了,他处事待人接物就很有分寸。你们在书籍里头念到,孔融四岁让梨,他懂得。懂得什么?懂得尊重兄长,懂得孝顺父母。他看到了他的父母怎样孝顺他的父母,他的父亲怎样尊重他的哥哥,这他学会了。
  六、七岁上学,开始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这个时候再言教。有很多事情小孩学会了,不懂得道理,知道是要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晓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有的时候父母说不出来,谁说?老师说。老师教学生孝悌忠信,这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就在小学,非常重视。老师要做学生的模范、榜样。所以老师虽然是一个穷秀才,他在社会上非常受人尊敬,为什么?他是社会大众的榜样,真正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是学生的榜样。所以著重在身教,著重在生活教育,特别著重在人与人关系的教育,所以他和谐。家庭和睦、社会和睦、国家和睦、天下和睦,教出来的,不教怎么行?
  教书,儿童记忆力最好,这是人一生当中都是有阶段的,这个阶段记忆力最强,就利用他这种特性,凡是要记的东西统统在这个时候教你背诵。学生智慧不一样,老师怎么教?一试就出来了。从前古时候的书籍木刻版本的,通常一面十行,一行二十个字,都是用这个方法来刻的,你说不科学也挺科学的,不管哪一家出的书都一样,你说是第几页、第几行字都相同。我们中国古时候有这种方式,不像现在每一家出版的东西,同样一本书页数不相同,很不方便,从前统统相同,那就太方便了。
  你去念,你去背,程度从哪里测验?十遍一定要会背,十遍背不出来那你的能力就不够,就减少。老师试验大概是先叫你念十行,诸位要知道一行二十个字,十行就是二百个字,以这个为标准。这个十行叫你念,你念到五遍、六遍就会背了,那怎么办?老师就给你增加,再给你增加五行,你每天念十五行,十五行就是三百个字,一般中根人的程度,中上根性。如果十行十遍不能够背出来,减,念八行、念六行。所以这一个教室里可能有十几、二十个学生,每个人程度不一样,每个人每天学习的多少不相同,标准就是不能超过十遍,你就能够记得很清楚,所以学起来他很快乐,他不感觉到困难。十遍能背,老师要在旁边督促,至少要读一百遍。那个根性差一点的人那要加强,根性差一点的人要读二百遍,老师一定要看著他,遍数要念足。这个念,念得很熟,因为十遍的时候你就会背,后面那个时候要求你熟读。到最后等於老师考试,每天考,考什么?背书。你背得很熟,下课你可以回家去了,这样教的。
  从六、七岁大概到十一、二岁,差不多重要的这些典籍统统都背熟了,所以学习一门,没有同时学两门的,都是一门。一门学完了,譬如《论语》,《论语》全部都能背过,从头到尾背得一个字都不会错,背得很熟,这个课程就结束了,再下一个课程读《孟子》,一样一样的来。根利的,这个人很聪明,根利的,记性特别好的,他的进度就很快,根钝一点的进度就比较慢。这没有关系,各人搞各人的,虽然在一个教室里上课,程度不齐,这是私塾里头的状况。
  最重要的学习的东西虽然不讲解,大概意思慢慢都能明了,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落实。这个阶段小学阶段著重於品德。在学校里面要事奉老师,你看我们佛经上都讲得很好,「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要为老师服务。所以洒扫应对,替老师服务,这个时候就是学习生活教育。你在学校里你会奉事老师,你回到家里面你就会奉事父母;你在学校不能奉事老师,你回家就不会奉事父母,生活教育,做人的教育。世法如是,佛法也不例外。
  『诱进咸令益』。老师有善巧方便诱导他,这样才能够进步,才能够得真正的利益。真实的利益,那就是德行、学问。讲解、研究、讨论,那是最后一个阶段,大学里面的事情。中国学校里头没有中学,只有小学。大学从前叫太学,大概是十二、三岁入太学。太学里面老师是讲解、研究、讨论,开智慧了。你从前在小学里头背的那些书现在全部要来讲解,所以它把讲解跟背诵分做两个阶段,不是混合在一起的,讲解的时候,乐趣也就无穷。所以从前读书太学的学生没有那么沉重的书包,没有!小学也没有那么沉重,小学只有一本,你学的就那一本,很轻松、很快乐,读书乐,现在读书很苦。不要找参考书,所有东西你都背过,给你解释引经据典,那些经典你统统都背过,说到第几章、第几行你全清楚,老师也背过的,学生也背过的,要不要教科书?不要!太学上课的时候不需要用教科书,如果你要没有背过的,你到那里听都听不懂,你不知道他们讲些什么东西。所以中国这一套教学跟外国真的不一样。这我们要晓得优点太多!
  现在发明了电脑,不要用人脑了,所有资料都可以输入在电脑里头,好不好?好!有没有毛病?有!哪一天电没有了,电脑都变成废物了,而人脑怎么样?人脑退化了,那个问题就严重了。所以中国的教学法是发展人脑,人变得愈来愈聪明。从前这种教学方法确实有它的优点,我们学佛不例外,也是用这个方法。
  所以我觉得我自己还很幸运,在这个时代我还能够接触到边缘。我跟方老师学哲学,跟章嘉大师、跟李老师统统是私塾教学法教我。我跟方老师学哲学,学生只有我一个人,上课在他家小客厅,我们一对一。学佛的头三年,亲近章嘉大师,也是每个星期星期天,他老人家给我上课也是两个小时,三年如一日。我是这样学出来的。老师,那是章嘉大师指定的课程我去读,见面的时候就讨论,我读的理解多少,心得、感想提出来向他报告,有问题向他请教,他给我解答。这样现在的教学这个时代恐怕找不到了,所以我们这个师生关系跟一般不一样。我天天拜老师,天天念老师,老师不在了,没有办法奉事了,只有这个纪念。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诲,行行落实老师的教诲,我这一生是这个学法。
  所以我对於《论语》头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的体会太深了。契入境界,一天到晚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从读书、学习当中得来的。你要是不认真学圣贤之道,处今天这个社会,这样的人事环境,你怎么会不忧愁?你怎么会没有烦恼?一个人活在世间,天天活在忧虑烦恼之间,这有什么意思?身分再高贵、再富有,忧虑烦恼就把你的高贵富有大幅度的亏折了,你活得很苦,这是真的。
  你要问:什么人活得最快乐?我简简单单的说一句,读书人。可不是现在的读书人,现在的读书人很苦,他读书的目标就错了。目标是什么?赚钱,他怎么会不苦?钱哪里是赚得到的,这个错了,这不懂得因。赚钱的因不是读书,读书是什么?可以说是赚钱的缘不是因。如果是因,我以前就跟我们方老师讲,方老师聪明,真有智慧!我们这些学生在他面前提的问题从来没有把他难倒过的;他没有钱,他生活很苦。《大藏经》在台湾出版,买一套《大藏经》的钱都没有。所以读书里头有乐,读书也不一定能赚钱。
  钱从哪里来的?钱那个因,你命里头有财库,那你就有钱。命里财库哪里来?前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