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5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得好,一切众生自己开悟、自己修行、自己得度,佛不度众生。中国谚语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为什么?烦恼是你自己迷的,不是别人帮助你迷的,这要晓得。你一念不觉这是你自己,那一念不觉决不是佛菩萨叫你一念不觉,也不是外面魔王叫你一念不觉,没有。一念不觉之后魔才现前,一念觉,魔就没有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佛菩萨用什么来加持我们,你真的明白了,佛菩萨用教诲来加持我们。
  佛灭度之后,三宝里面最重要的是遗留下来这么多的经典。经典我们称之为法身舍利,一切众生依此而能得度,你要是不依教修行怎么行?如何能依教修行?清凉大师在《华严》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信解行证」,这四个字都难,非常之难,我们一般人不知道!头一个信,信可不容易。我们年轻的时候,对这桩事情常常疏忽了,认为我们已经信了,不是信佛了吗?皈依、受戒、出家了,还讲经、教佛学院,信还有什么问题,不都信了吗?所以我受戒之后去见李老师,在慈光图书馆,我还没有进门在外面,他在里面看到我,指著我,「你要信佛」,好大声叫,叫了好几声。里面、外面的人都呆了,怎么不信佛?我受戒,学佛九年了,讲经教学也搞了两年,怎么不信佛?经过老师一开导,想一想真的不信佛。为什么?佛教给你的,你做到没有?没有做到,那就不信。信,哪有做不到的道理!没做到就是不信。你看看这个问题多严重,我们确实是粗心大意,把它疏忽掉了。
  今天讲真正要学佛,学佛要学作佛。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你本来是佛,现在又学作佛,你说你能不能成佛?当然肯定你成佛了。为什么?你本来是佛,现在又作佛,这叫信佛。我们没有这样做,不信,所以信心建立不是个容易事情。大乘教里面,信心一建立,你就超凡入圣。你看马鸣菩萨讲的《大乘起信论》,大乘佛法,起信是信心刚刚生,信心一生起来你就超凡入圣。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境界,《金刚经》的境界不是很高,什么程度?「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金刚经》上所讲的。在《华严经》上是什么地位?法身菩萨。你真的信了,就不是凡夫,你是法身菩萨,超过阿罗汉,超过辟支佛,超过权教菩萨;在事上讲,你超过十法界,就不谈六道了。小乘阿罗汉超越六道,大乘信心一生起来就超越十法界,你到哪里去?一真法界;念佛往生净土,生哪一土?生实报庄严土,不是方便有余土。所以不经过李老师那一番的教诲,我们对於信真的疏忽了。信疏忽了,后面都不能成就,解、行、证都不能成就。信真是根本的根本。
  我们今天学戒为什么学不好?因为不信佛,信佛哪有做不到的道理,轻而易举!你信你自然就很欢喜去做,不能欢欢喜喜去做,信心现在讲不到位。不能说你没有信心,也不能说你有信心,你的信心古人所讲的叫「露水道心」,若有若无,说没有,你有;说你有,你的信心不管用。为什么?禁不起考验,境界一现前,信心就没有了,这怎么能成就?
  所以香,头一个信香,戒定真香。有信,决定有戒定慧;没有信,戒定慧就没有了。我们不要说得太深,我们用《三字经》的几句话来讲,诸位就能够体会到。《三字经》上讲「苟不教,性乃迁」,这是讲教学,不能不教,不教怎么样?不教就愈迷愈深,罪业愈造愈多,堕落就愈来愈重,所以不能不教。教学是从这个地方兴起来的,为什么要办教育?为什么要教学?道理在此地。教学的目的我们也就明白了,教学目的是回归自性,转迷为悟,这是教学的目的。转凡为圣,转烦恼为菩提,这要教学。怎么教法?「教之道,贵以专」。教跟学同一个道理,教贵以专,学当然也是贵以专。所以古人的成就,真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长时薰修里头就有定,他学一门。你看看五千年来祖宗传下来的秘诀,成功的秘诀,决定不改换题目。一门深入,他心是定的,定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大悟,就开悟了。
  随著你定功的浅深,悟入的层次不一样,小定小悟,大定大悟,定到一定的程度叫大彻大悟。小定什么是标准?阿罗汉是标准,阿罗汉是小定,成就之后六道轮回没有了。超越六道轮回,小定,阿罗汉所证的叫小果;再往上去,定功更深,辟支佛,辟支佛超过阿罗汉很多。阿罗汉烦恼断了,习气没断,见思烦恼断了,见思习气还在;辟支佛见思烦恼断了,见思习气也断了,这真得受用。再往上提升,提升没有别的,提升定功,定功怎么样往上提升?没有别的,放下,要放,不能不放。阿罗汉把六道放下了,辟支佛把阿罗汉也放下了,菩萨把辟支佛也放下,佛把菩萨放下,法身大士把佛也放下了,才出十法界,那叫证大果。放下十法界,十法界里头有佛、有菩萨,统统放下,证大果,这就是一般讲的成佛,证大果是成佛了。
  所以你说信,我们放下多少?然后你就晓得,我们现在的信若有若无。名闻利养一现前,佛菩萨、戒定慧统统忘掉了,还是这个重要,这怎么成?这不行。你为什么不能成就?你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你放不下。事实真相是什么?天天讲,讲了没用处,没听进去,不得受用,你没有开悟。头一个是信,第二个是解,你不解如来所说真实义,还是迷於假相里头。佛在大乘教里头讲得太多、太透彻了,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曾经起过这个念头吗?没有,那你就是没解。说起来你很熟,你也会说,可是境界现起来的时候,真的就忘掉,马上就在境界里起分别执著,把佛所说的统统忘得干净,这什么原因?烦恼习气太重,佛法的薰修太浅,所以境界你转不过来。
  这样我们才晓得,长时薰修重要,教之道,贵以专重要!贵以专是让你心里真有。什么叫真有?境界现前,佛的教诲马上能提起来,这就是古大德常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才起来,佛的教诲立刻就提起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还有什么好计较的?还有什么好分别执著的?分别执著的念头马上就停了。停能办事吗?所以有人说,这样说我什么事都不要办了。你没有觉悟,你把佛的话意思错会了。真正放下,你是不用烦恼,不用分别执著,用什么东西?用自性般若的真实智慧。你处理事物、待人接物用智慧,不是用分别执著。我这个东西放下了,智慧不能现前,你没放下;真放下,智慧就现前。烦恼跟智慧就是明暗的两面,暗去掉之后,明就出现,暗生了,明就灭了。晚上黑暗现前,太阳就灭了;早晨的时候,黑暗灭了,光明就现前,就这么个道理。你说我烦恼习气、分别执著我放下了,智慧不开,是你没放下;你真的放下,智慧就开了。没有放下自以为放下,这个误会的人很多!他不是真放下,所以他不管用。一定要真放下。
  真放下,给诸位说,不重视在事上,为什么?事是虚妄的。重在什么?重在妄想、分别、执著,这属於心理的,心里面真正没有,外面事,事就没有障碍,事事无碍,这是真理。由此可知,解重要。这使我们想到,释迦牟尼佛真的是慈悲,没有任何条件,教导我们四十九年,我们没有缴一分钱的学费,他不收。他所需要的饮食,供养一钵饭,他一天吃一餐,供养一钵饭;衣服破了,供养他一件衣。饭是天天要的,衣不一定要天天要,一件衣可以穿很久。而且在那个时代,释迦牟尼佛出现的是热带,所以衣著很少,三衣就够了,叫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什么都不要。生病的时候接受医药,医药的供养,其他都没有了。晚上休息的时候,衣也当作被用,搭在身上,他们的睡觉都是不倒单,都是打坐,三件衣统统披在身上就可以御寒,生活简单。这是示现的什么?一切都放下了,所以身心清净,像六祖所说的「常生智慧」,不生烦恼。想想看我们有没有做到?没做到,没有做到才常生烦恼,不生智慧,这不就很明显了吗?你要想常生智慧,不生烦恼,你学释迦牟尼佛;在中国,你学六祖惠能大师。再近一点,李老师介绍给我的,学印光大师,这个很近了,印光大师的生活简单。如何能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佛菩萨、祖师大德给我们示现的,无非就是这个,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
  佛陀入灭的时候,教导我们「以苦为师」,这句话是关键,持戒不能受苦,不能甘於淡泊,持戒不能成就。什么叫不能成就?那个戒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心不清净,心里贪瞋痴没断干净,心不清净。所以要想心清净,一定要甘於淡泊,真正能够放下、自在、随缘,衣食住行都很简单。所以最理想的还是古大德所示现的住茅蓬,一生都住茅蓬,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刚刚出家,没有人供养,山上搭个小茅蓬。以后人家觉得这个人修苦行,很值得别人赞叹,恭敬供养。好了,钱愈来愈多,信徒也愈来愈多,恭敬你的人愈来愈多,这一恭敬就傲慢。钱多了怎么样?盖庙,庙愈盖愈大,愈盖愈庄严,贪瞋痴慢全起来,道心没有了。如何能够一生都住茅蓬?给诸位说,虚云老和尚住茅蓬,虽然他也盖庙。旧的庙、损坏的庙他发心把它重新修建起来,修好之后,找个好修行人请他去做住持,交给他,他老人家就走了。这很难得,不容易。虚老和尚一生喜欢建庙,帮助一些出家人,他的福报大,出家人没福报,他愿意帮助人,自己住茅蓬。实在我们想想,如果在今天这个时代,初出家的人帮助他建个小茅蓬,以不建寺庙道场为好,建茅蓬。让他真正有道心,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道心才能生起来,道心才坚固,才不会退转。这都是我们要懂得、要明了的。
  所以要有解、要有行。行要坚持,决定不能动摇,经教一定要认真的学习,这桩事情不是个容易事情。学教要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最好?最好是证果的,有修有证。证果的老师大概现在找不到了,没有了,李老师就教我,实在找不到证果的找什么?找有修行的。他教我们,有解有行,你跟他没错。有解没有行就靠不住,有解无行是什么?佛学,搞佛学的,不是学佛的。这是我在年轻时候跟李老师,老师常常提醒我们,修行务必要解行相应,你才会有成就。末法时期的证就是往生净土,念佛临终生净土那就是证,证果了。对於净宗一门深入,决定没有怀疑,一生就走这条路,乐意过个简单的生活,这个香的意思你才真正能够落实在行门上。
  香的表法再说得更深一层,不但它表戒定慧,它表五分法身香,法身是自性本具的。五分法身香前面三个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再加上解脱、解脱知见,这称之为五分法身香。这些全是自性本具,不是从外来的,你自身本来就是。佛法的教学,终极的目标是帮助我们回归自性。戒定慧全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迷失了自性,戒定慧变成贪瞋痴,戒德变成贪婪,定德变成瞋恚,慧德变成愚痴。要晓得,贪瞋痴跟戒定慧是一不是二,迷悟不同,迷了是贪瞋痴,悟了是戒定慧。所以,贪瞋痴不能断,断掉之后,戒定慧也没有了,这个要知道。慧开了,转贪瞋痴,又恢复了,变成戒定慧;迷了,把自性的戒定慧转变成贪瞋痴。所以它是转变,断是转变的意思,不是真的断;性德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的,这个要知道。所以,统统是性德。
  但是迷悟相不一样,受用不一样,觉悟受用乐,迷了受用苦。戒定慧的报是在实报庄严土,贪瞋痴的报是在地狱、饿鬼、畜生,它怎么会一样?你看体是相同,就是迷悟的差别,这个我们要知道。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在这一生当中追求什么?追求觉悟。我们是中下根人,不是上上根人,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觉悟?用经教,长时薰修慢慢会开悟。要想开悟提前一点、快一点,那怎么样?学了真干,就很容易开悟;学了不干,开悟就很难,时间就很长。学了真干,尽心尽力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这对於开悟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光能觉一切众』,香严,我们也是一切众里面的一分子,我们闻到香、我们见到香有没有警觉?我们早晚礼佛都要燃一支香,应当有这个警觉。闻到香、见到香,至少要想到戒定慧三学,提醒你,这就是「能觉一切众」。『令其闻者悦可意』,因为香是德香,德香是法尔如是,如同天体的运行,有规律、有秩序,自性就是这样的,所以说法尔如是,一切法就是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