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这个不能不知道。现在科学家逐渐的观察到这个事实真相,大科学家他都不承认有现相的存在。你们如果学现代的物理,讲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只承认有「场」的存在,不承认有物质。宇宙只是一个场,场是什么?能量。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从能量变现出来的。所以物质不是真的,是一种幻相,永远不变的是能量。
  佛法在三千年前就讲到这个,佛法不称能量,佛法称性,性里头确实有能量。能量是什么?是智慧,般若智慧,是德能、是相好,法性本来具足,没有生灭。从法性起了现相,这个现相就叫法相,法相必定也具足智慧德相,肯定具足!这个事实真相,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科学技术没有发明,他就讲得这么清楚、这么透彻,我们应该要晓得。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观空,因为菩提心,菩提心的体是大智;菩提心的自受用,深心,要观空,清净心才能现前。只要你心里头还有一点点的染污,你的心就不清净,心不清净就不空;换句话说,你就不是佛,你就变成阿罗汉、变成凡夫,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再看下面,「若偏观空」,你没有假观、没有中观,你只偏在一边,你只知道观空。观空怎么样?「即不见众生可度,是名著空者,诸佛所不化」。有没有这种人?有。什么人?就是在六道里面无色界天。所以无色界天里面没有佛法,八难里面第一个是长寿天,长寿天就是无色界天。因为它完全是空了,色身都不要了,我们一般讲灵界,这个地方佛没有办法教化。所以佛的教化是色界,色界的天顶摩醯首罗天有佛法,无色界天没有佛法。没众生可度,观空之后,无有众生可度,你所证得的东西不起作用,偏空!
  再看下面,「若偏见众生可度」,前面是著空,这著有,「若」是假设,偏见,见众生可度,「即堕爱见大悲,非解脱道」。堕空错误,堕在有也错误。堕在有怎么样?你的感情动了,你看大悲,这个慈悲里头有爱、有见,有爱见。佛给我们讲,慈悲在佛法里面讲有四种缘。凡夫有没有慈悲?有,凡夫叫「爱缘慈悲」。爱见,我喜欢他、我可怜他,我才帮助他,这是凡夫,这不是解脱道。
  比爱缘慈悲高一级的,叫「众生缘慈悲」,还是有爱见,爱见很淡薄。我为什么要帮助他?我是众生,他也是众生,众生缘慈悲。这是世间的圣人、贤人、君子,就跟《弟子规》里面讲的,「凡是人,皆须爱」,那是众生缘。你看把爱心扩大了,能爱一切众生,不是爱你亲爱的人;爱你亲爱的人那是爱见,爱缘慈悲。这个爱心扩大了,能爱一切众生,我们讲爱社会、爱国家、爱民族、爱世界、爱一切众生,都是众生缘慈悲。
  第三种叫「法缘慈悲」,阿罗汉是属於这个,阿罗汉跟权教菩萨,可以说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的,属於法缘。知道,从佛法里面得到的,众生与我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属於法。既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自他不二,众生有苦,怎么能不帮忙?自然去帮忙,自动自发去帮忙。这是觉悟了,虽觉悟,没有彻底。
  彻底觉悟的,是诸佛如来,这个诸佛如来是圆教以上,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以上都叫诸佛如来,他们是大彻大悟,他们的慈悲叫「无缘慈悲」,没条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究竟圆满,真正契入《华严》的不二法门,这是自己证得。前面法缘是正在学习,没有证得,从佛的教诲里面知道这个事情,不是自己境界;无缘慈悲那是自己境界,已经证得,差别在此地。
  只要是爱缘、众生缘,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说非解脱道,你还在六道里头。既然在六道里面,你就脱不了轮回,你爬得再高,将来还是要堕下去。由此可知,爱见是个麻烦事情,现在大家把这个看得很重,我们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但是自己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在相上来说,诸佛菩萨跟我们众生真的毫无差别,骨子里头完全不一样。为什么?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知道即空、即假、即中。他的慈悲、他的大爱是即空、即假、即中,有没有?有。有没有执著?没执著。有没有分别?没分别。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究竟解脱!所以这里头具足三观。
  具足三观,「今则非毒非伪,故名为真」。非毒,不掺杂爱见;非伪,不是小乘。这不是假的,是真的,所以这叫真,真的定义在此地。「非空边,非有边」,空有二边都不著。不像前面所讲的,偏观空是空边,偏观有是有边;偏观空是阿罗汉,偏观有是凡夫,不名为正。所以菩萨中观,非空非有,「故名为正」。下面举个比喻,这个比喻佛在经上也常用,「如鸟飞空,终不住空,虽不住空,迹不可寻」。鸟在空中飞行,飞行决定不住,一住就掉下来了,它不住。「虽不住空」,你要求它飞行路径的迹象不可得,用这个来做比喻,「迹不可寻」。
  「虽空而度,虽度而空,是故誓与虚空共斗,故名真正发菩提心」。因为这个缘故,誓是四弘誓愿,空就是三观,即空、即假、即中。这个斗是什么意思?中国这个字,一个字有很多的解释,在此地当作引导的意思,我们也叫逗趣、逗人,斗是诱导,此地用这个意思。你看菩萨教化众生用四弘誓,又用一心三观,来诱导众生觉悟。你看觉悟不是事不做了,事要做,要为众生服务,要很认真的去做,丝毫痕迹都不著。就像鸟飞空中一样,它飞过了,有没有痕迹可寻?找不到。所以这个比喻,比喻得很好。这叫真正发菩提心,四弘誓愿全是为众生服务的。
  但是我们是凡夫,我们不是法身菩萨,不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在这里现相,像释迦牟尼佛,他第八千次到我们这个地方来示现成佛,这段完全讲他。我们的菩提心发不起来,怎么说,实在讲多少人把菩提心的意思错会了。纵然我们讲直心、至诚心、深心、大悲心,听众听到似懂非懂,实在讲没懂。有些人在那里产生误会,我真的发菩提心了,我有诚心,我诚心诚意,我好善、好德,我有慈悲心,我常常帮助众生。要是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全没有了。所以经不能不学,不学不会,而且学要深入。佛经深广无有边际的,我们一生学不完,你学的时间愈久,用的功夫愈深,你体会的境界不一样!
  我们一般讲,时间久,你的经验丰富,你体会到的深广。而且一定要行,信、解、行、证。我们有没有证?有,我们证得很浅。证不是突然的就证得,也是一分一分慢慢证得,有证。从哪里证?从行,就是信解行,「是真的,是一不是二,一而三,三而一」,这就是证。证在信解行中,那你的信是真信,你的解是圆解,你的行是妙行。为什么是妙行?空有二边不沾!行愿为虚,与虚空共斗,这个多妙!这个斗有逗趣的意思,逗趣跟逗留的逗是一样的字,它是逗趣、挑逗的意思。这个斗不是斗争,字是一个字,有很多意思。这是把发菩提心跟四弘誓愿为什么要跟三观融会在一起,有他的道理!清凉大师慈悲,怕我们没有法子透彻的明了,下面还有解释,这很难得。
  「释曰」,解释,「此上释(释是解释)须三观所以」,上面的文是为我们解释为什么需要用三观,把这个说清楚、说明白。「又云,又识不思议心,一乐心一切乐心,我及众生,昔虽求乐,不知乐因,如执瓦砾,谓如意珠,妄指萤光,呼为日月,今方始解,故起大悲,兴两誓愿,谓法门无量誓愿知,无上佛道誓愿成」,我们看到此地。很不容易!清凉大师给我们这样详细说出来。「识不思议心」,识是认识,我们今天讲认知,这很多人不知道。不思议的心是什么?菩提心,不可思议。「一乐心一切乐心」,乐是爱好,把它读作ㄌㄜˋ也能讲得通,乐是快乐。这是《华严经》上常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关键在一,我们今天的心没有办法做到一,你看看行住坐卧你的念头有多少?前念灭,后念生,杂念太多!所以这个乐你得不到。这个乐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法喜,儒家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喜悦。
  「我及众生,昔虽求乐,不知乐因」,真正的乐因是菩提心,不思议心。谁得到?菩萨得到了。菩萨得到也不是那么容易,依照佛陀的指导,很长时间修得的,这个要知道。怎么修法?前面讲了,烦恼无尽誓愿断,这是因。你烦恼不断,你的真心不能现前。诸位要知道,妄想是烦恼,分别是烦恼,执著是烦恼,《华严经》上这么说法。一般大乘经教里头,多半都是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讲这三大类。无明烦恼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尘沙烦恼是《华严经》上讲的分别,见思烦恼是《华严经》上讲的执著。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尘沙烦恼断了,是权教菩萨;无明断掉了,才是真正的菩萨、真实的菩萨,法身菩萨。那就是一乐心一切乐心,菩提心现前,三种障碍都没有了,那是不思议心。不思议心本来就快乐,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是真正究竟解脱的境界。
  所以现在想想自己跟一切众生,我及众生,在六道里头生生世世,谁不求快乐?哪个不是这样追求?可是真正快乐的因没找到,所以快乐后面都是苦。乐会变成苦,这个乐就不是真乐,假的!世间人不知道。从前李老师跟我们讲,讲苦乐,他说苦是真的,乐是假的,我们都很难相信。他举个例子,譬如人家打你,你很痛很苦,这苦!一鞭打下去苦,再打一鞭更苦,继续不断打下去,苦中又加苦,不会变乐,苦不会变成乐。乐怎么样?乐会变成苦,譬如很好吃的东西,吃起来很快乐。吃一碗很快乐,再吃一碗也很好,叫你连续吃十碗、吃二十碗,苦了,乐会变成苦,所以乐是假的。这个比喻我们容易懂。唱歌、跳舞很快乐,如果叫你连续唱三天三夜,你就苦了;连续叫你跳一个星期,日夜不休息,恐怕跳完就死了。所以,乐会变成苦,苦不会变成乐。举这个例子给我们讲,让我们了解乐是假的,苦是真的。
  到你的烦恼统统断尽之后,那个乐叫真乐,那个乐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二边都没有,才叫真乐!怎么知道苦乐二边都没有?不是说法喜充满吗?常生欢喜心吗?我们讲这个话,真正的意思我们不懂,只是用我们自己的理解去想像这个境界,其实想错了。为什么?他们的法喜与即空、即假、即中相应,一心法喜,无量法喜,即空、即假、即中。它跟性德相应,跟法性相应,跟理体相应,这是我们凡夫想像不到的。所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那种喜乐是称性的,是不思议的境界。我们如果套这个话来说,那是不思议的乐,我们只能这样说法。不思议之心有不思议之乐,不能用我们的意思去解释,我们的意思一解释就错了。
  所以佛经难懂,真难,难在什么地方?佛不是用意识心说出来的,意识心是有心,佛是无心。佛是无心说出来,我们今天用有心去体会,你怎么懂得他的意思?这是没法子,这就是《华严》跟《大智度论》里面所讲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人是什么人?佛、法身菩萨,智是什么?世间,六道里面绝顶聪明智慧的人,不懂佛的意思,所以佛经要有人说。最早是佛说的,佛灭度之后,菩萨说、阿罗汉说,这些人灭度之后,历代这些高僧大德说,这些高僧大德都有师承,代代相传。虽然代代相传,自己要没有真修实证,你还是说不出来。真修实证,自己确实契入三观四弘,契入这个境界,契入华严境界,入就是证,你才能够体会少分,你能够宣说少分。如果你自己没有体会,你依照经文来讲,依照注解来讲,自己都不懂;自己不懂,怎么会让别人听懂?哪有这个道理!
  世间人求乐,这个世间是讲六道,不但指人间,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就不谈了,因为那是个清净寂灭的世界,物质、精神的活动完全停止,所以佛到那里去也无法度他们。佛的教化是从四禅天以下,他们能接受;四空天不接受,以为自己证得涅盘,以为自己成佛了,这产生错误知见。所以,我们不知道乐因。下面的比喻比得很好,「如执瓦砾」,瓦片、小石头,以为这是如意珠,如意珠是宝珠。错认了!「妄指萤光」,萤火虫的光,以为这是月亮、太阳,这就是讲错认了,不晓得乐的因。乐的因是清净心、平等心,真诚、智慧、慈悲,乐,这里头有真乐。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里头决定没有。一般人都以为五欲六尘是乐,这是享受,名闻利养是享受、是乐,那就跟这两个比喻一样,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