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的,没有差别的。所以成佛之后,佛没有大佛、小佛,佛没有古佛、今佛,没有。为什么?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就没有先后,空间没有了就没有大小,那是真的,一真法界。
  我们错误的观念就太多、太严重了,知道自己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错误的,你还不放下吗?放下就是,放下就对了,放下就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事实,在我们面前放下容易,明了太难了,所以佛法确实是哲学里面所讲的「知难行易」。无论是理、无论是事都是知难,理太深,事太复杂,不止千头万绪(千头万绪这个数量小),你如何能理解?但是理解里头有个秘诀,秘诀是什么?无量无边的头数都不是真的,都是虚妄的。这就好办!你要能肯定,你要能相信,要能接受,自然就会放下,不再在这些理事上去分别执著了。
  我们今天讲研究,研究就是分别执著,所以佛家不讲研究,佛家讲参究。参究跟研究有什么差别?研究里头有分别执著,就是分别心、执著心,有成见,我的看法、我的想法,研究;参究里头没有,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我的想法、看法,没有。所以参究是止观,直接的,研究里面那就委曲婉转。这就是佛法跟一般世法不相同的地方。你看佛法参,离心意识参,离心意识就叫做参。心是什么?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什么?落印象;识是分别,第六意识;末那识,执著。心意识是什么?分别、执著、落印象。落印象就是阿赖耶里面的种子,十法界都不出这个范围。佛教给我们离心意识,离意是不执著,第七识,离识是第六识不分别。不执著、不分别,不用第八识,第八识是落印象,不落印象。
  不落印象那个心是什么?心像镜子一样。你看镜子照外面照得清楚吗?很清楚,一样都不会漏掉。它有没有执著?没有;有没有分别?没有;有没有落印象?没有。正在照也不落印象,像我们现在面对著电视萤幕它就是这样的,萤光幕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不落印象,正在照也不落印象,这个你要知道。不能说正在照,真的有形相,没有,萤光幕干干净净。你要不相信,你把电视一关起来,你看它有没有印象,没有;不像照相机,照相机按一下,真的它落了印象。我们电视、电脑萤幕它不落印象。
  所以古人教我们用心如镜,这个修行非常高明。我们早晨照镜子,有没有想到我今天一天要学镜子,我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果然能够做到,然后回头看看济公,看看金山活佛,有什么了不起!太简单了,太平常了,他们的本事就在此地。我们比不上他的,就是因为见色闻声分别、执著、落印象。所以我们信解行证永远功夫不得力,不要说满,不得力。把执著放下才得力,你就知道这个问题严重,自己要真正想成就,这不放下不行!
  佛法知难行易,为什么行这么难?你知有问题。知是什么?破疑生信。你怀疑,你有顾虑,世间太多的人这个关口不能突破,尤其在一个人自己的能力薄弱,没有福报,也没有好的家亲眷属、朋友照顾你,你所担心的是什么?担心生活,所谓这是人之常情,你怎么能把忧虑放下?忧虑工作,忧虑生活,牵挂的事情太多了,这些对於道业造成最严重的妨碍。我初学佛的时候处在这个境界里头,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我,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你想它干什么?这有道理;明天未来,未来还没有来,你想它干什么?也很有道理。他常常教我不要想过去,不要想未来,胡思乱想,那叫妄想,他给我解释这叫妄想;好好把握著现在,只要把现在抓住,你真的抓住了。
  你看你想过去、想未来,把现在忘掉,现在没有抓住,你才真的失败了,这个话很少人能说得出。只要抓住现在,在大乘教里面现在我们才真的明了,为什么?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所以叫你抓住现在,就是大乘教你抓住一真法界,十法界不是真的,一真法界是真的,一真法界就是现在,没有过去、未来。今天不是过得很好吗?何必想明天,何必想过去!念念圆满,念念自在,只要当下这一念心行与性德完全相应。
  你不知道什么叫性德,给你讲个最简单的纲领、原则,就是十善业道,这你很容易懂。虽然容易懂,你懂的有浅深程度不一样。一切法不出十善业道,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讲的,是真话,一点都不假。我们学了五十多年,今年二00七年,我学佛五十六年了,我跟大家作证,佛讲的话句句真实,没有一个字是虚妄的,真实不虚。所以我们就是学一部《十善业道经》,由浅入深,就是这一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一部你真正从这里头开悟,一门深入,心是定的。
  所以佛法修学决定离不开戒定慧,离开戒定慧就不是佛法。一切菩萨之所以能够成佛,证到究竟圆满,没有别的,就是一门深入。到心定下来之后,真的是一门,决定不理会其他的法门,他就生智慧了,信心清净,清净生智慧。学这一门还想别的,是不是好事?不是好事,永远不会开悟。所以我说那是佛学,不是学佛,学佛是学觉悟。念头起来是迷,一念不生是觉。信心清净,清净像止水一样,像个潭。潭水是静止的,没有波浪;是清净的,没有染污。
  我们今天供养佛像,佛像面前我们供供具,最重要的就是一杯水,佛像前面供一杯水。这杯水每天都要换,为什么要换?怕有灰尘染污,是这个道理。水代表什么?水不是佛菩萨喝的,水是表法的,我们的心一看到这供杯,像水一样干净,没有染污,平等,没有波浪。什么时候我们的心跟水一样清净平等,就生智慧,《无量寿经》经题「清净平等」,下面就是「觉」,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在《无量寿经》的经题。净宗用什么方法达到?用念佛。凡夫业障习气很重,不可能没有念头,没有念头你就成佛了。念头太多怎么办?净宗的方法是用一个念头把其他的念头都代替了,用一念止一切念。你要能真正这样念法,什么都放下,心里头只有一个阿弥陀佛,其他都不要管,这叫真念佛。这个念佛声声具足戒定慧三学,这叫会念。
  这样念,我们在《往生传》上看到,在《净土圣贤录》上看到,大概总是三年到五年决定得生净土。绝对不是说他念了三年、五年,他寿命就到了,不是的;你要说他三年、五年寿命到了,我不相信。他为什么念了三年、五年,他就往生?他念成功了,跟阿弥陀佛通气了,还有寿命不要了,这世间太苦,没意思,到极乐世界去。提早走了,不是寿命终了,是提早走的。功夫成就,如果这边还有事,什么事?帮助众生,跟众生有缘,那你不能走,你得帮助别人;如果没有缘分,赶快走,留在这里干什么!凡夫在这个世间是酬偿业报的,你过去修的善,你这一生来享福;过去生中造的恶,你这一生来受罪,业报!念佛功夫成功之后,业报没有了,消了,业报消了。
  干隆时代灌顶法师说过,这个法师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了不起的一位大德。他的著作很多,大多数收在《卍续藏》里面。《卍续藏》里好像有二、三十种,有一部《观经直指》,是灌顶法师作的。里面就给我们说了一桩事情,他说这世间的众生,业障重到一切经忏都没有办法忏除,那个罪多重!最后还有个方法,一心念佛。这就是说明,这个一心念佛的功德,消业障在所有经忏里面它第一。《华严经》消不了,《般若经》消不了,楞严咒也消不掉,一句佛号能消掉。这句佛号你要会念,不会念不行,会念就是一心,一心念佛;不能有二心,二心效果就没有了。一天到晚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心里面想的,忆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的。除这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没有一个不成功。
  你要用这个方法,那就善导大师讲的「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精进念佛堂里面,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观音、势至都没有。我就看过印光大师的念佛堂,他的关房,我去看过苏州灵岩山寺,看过他的关房,就一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佛像不大,大概只有一尺高的样子,不高。我看那个供桌上很简单,一个香炉,一对蜡烛,一个油灯,一杯供水,墙壁上写了个大字「死」,他老人家自己写的。想到死,万念俱灰,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我明天就要死了,我现在就要死了,问你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放不下也要放下,为什么?带不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他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是这种念法。
  解满成佛我们明白了,行满成佛,它这个顺序第三个是证,证是明心见性,在我们净土宗是一心不乱。一心有事一心、有理一心,换句话说,这个证有浅深不同。事一心不乱生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换句话说,我们都拣好懂的来讲,事一心不乱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执著断尽了,断得干净,不再有丝毫执著,但是还有分别。所以事一心跟阿罗汉相等。理一心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也就是真正达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像刚才所讲的用心如镜,他真做到了。清不清楚?清楚、明白,但是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有分别执著?这是理一心,理一心超越十法界,生实报庄严土。这个证有浅深不同。
  它的顺序把行放在最后,行满作佛,这个用意很深,「一切功德行满作佛」。一切功德他有没有著相?没有。一切功德是世间人所说的,一切功德就是一切好事,好事他做尽了,坏事一点都没有,就这个意思。我们常讲纯净纯善,心地纯净,行为纯善。纯善的行是从纯净的心自然流露的,纯净的心是前面证满,证满而后才有行满。它这个摆也很有道理,我们一般排列顺序是信解行证,那个证不圆满。如果说是信解证行,这个行是圆满的,行满,你就晓得前面信是圆满的,解是圆满的,证是圆满的,一定是得清净心。在大乘教八个宗里面修清净心,净土修清净心,密宗也是修清净心,所以净土跟密的关系非常密切。严格的说,中下根性的人从净土入门容易,从密那根本就入不了门,这个道理要懂。
  我的老师是密宗大师,而且在密宗地位很高,是我们中国四大喇嘛之一。大家都知道达赖、班禅,这西藏的两位,还有蒙古两位知道的人比较少,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内蒙古章嘉。这四个是师兄弟,他们的老师是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大师下面四个学生,各在一方度化众生。教化区域最大的是章嘉大师,内蒙包括新疆、青海,这到南面,北面包括东北三省,打开中国地图几乎占一半是他的教区,他这个教区里面人口也最多。所以我们算是有缘遇到了。他没有教我学密,可是密宗的常识他给我讲了很多。密是属於加行,好像大学里面,密是博士班,不是普通班。
  那每个学佛的人将来要不要学密?要,必修科。什么时候?八地菩萨。你要知道八地上面九地、十地、等觉,就究竟圆满佛。不是这个等级不能修,真的到清净心。如果把这个放宽一点,标准放宽一点,初地,不容易;再放宽一点,初住,《华严经》圆教初住。初住是什么?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出了十法界。前面我们读过,他能够与十方世界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现身,他现身说法显密圆融,这样的人!那我们现在要学密,怎么能谈得上?所以老师告诉我,密是先学显教,显教里面有相当好的基础,要经过考试。考试及格在西藏有个学位叫格西,格西就是通过显教考试及格了,才可以接受密法,不是随便的。来了给你摩个顶,教你几句咒,那个咒念的也未必会灵。
  我们的老师,李老师,他学过,他学了八年,告诉我所学的这些咒统统不灵。咒语里头有隐身的,就是念这个咒的时候,别人看不见。他念了,念了一段时间,问我们:你有没有看到我?我说:我们都看到你。不是不灵,基础不够,光是学它的言语没有用处,学它的外表,实质你没学到。我对於这些常识很丰富,都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所以老师告诉我从哪里学起?你看他教我的,从《释迦谱》念起。先认识释迦牟尼佛,知道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事迹,我们对他的恭敬心自然就生起来;你要不知道这个,你的恭敬心生不起来。
  像一个人一样,不知道家族,你就不会对你家那个爱心。我们最近找到一部家谱,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