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德相,如来,如来就是自性,哪个众生都有。这是讲性德本来具足,智慧、德相本来具足,我们迷失得太久,忘掉了这桩事情。虽然迷得很久,忘掉了,但是没有真正失掉,如果有个好的人,有个明白人,他来引导我们,我们自己的性德很容易就被他引发出来。引导的人必须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真正能感动人,感动就是引导他。
  我们在佛陀的传记里面看过,他也是经过十二年的修学;孔夫子十五年的修学,他讲十五岁有志於学,三十而立,十五年。释迦牟尼佛十二年,他十二年是苦学,勇猛精进,超过夫子的十五年。到处去寻师访道,三十岁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就是把自性本具的性德恢复了,没有别的,恢复!世尊在这个世间所示现的,诸位要记住前面的一句话,俯同世间;换句话说,世间人假如用十二年的时间,可以达到他的成就,这俯同世间。所以他并没有像惠能大师在中国的表演,为什么?惠能大师的示现给我们一个什么认识?那是天才,那不是凡人能做得到,那是一种特殊因缘的示现。唐朝时候中国佛教是鼎盛的时候,十个宗派都是那时候建立的,所以他是在这个特殊环境里面做出一个特殊示现。而释迦牟尼佛真的是俯同世间的示现。我们要从这个地方看出门道,那你不能不知道,我们在这里体会到。
  所以我们如果是真的像我前面跟诸位提供的建议,用两年的时间扎根,儒释道,也就是我常讲的,无论在家出家,同样的,没有差别,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三皈五戒、沙弥律仪,这是根,两年当中把它完成,真正做到,然后再用十年专攻一门。学儒,专攻《论语》十年工夫,专攻《孟子》十年工夫;十年学孔子,你真的是孔子,十年学孟子,你真的是孟子,现代的孔孟出现了,十年学老子、学庄子,只能学一样,你就真的成为今天的老子、今天的庄子,十年专学一部佛经,你就是释迦牟尼佛再来。世尊给我们示现的是十二年,十二年之后毛光照益。下面是我们接下去,全球、全世界,在佛法里面讲大千世界,毛光照益大千世界,毛光照益九界众生,这不是假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成功了。
  什么人明白这个道理?发大愿心,我一生专门干这桩事情。这一生当中,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什么样的挫折都拦不住我,我决心要把这条路走通,这就对了。只要有大愿心,你自己真肯干,到时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在早年从方东美老师那个地方接受了佛教,认识了佛教,是在同一年,大概稍后两个月的样子,时间很短,认识了章嘉大师,接受他老人家的教诲三年。那时候的三年是每个星期两个小时,跟方老师学也是如此,一个星期两个钟点课。三年之后章嘉大师圆寂了。章嘉大师圆寂到明年,明年三月四号是他老人家圆寂五十周年纪念,我们要在图文巴开一个纪念会,纪念他老人家。以后我亲近李炳南老师,跟李老师十年。我修学十三年,有朋自远方来很晚,到晚年才有几位同学想跟我在一起学习。
  诸位要知道,这么多年来我在讲席里面常说,我是学生,我不是老师,老师在哪里?坐在台下听课的是我的老师,是我的监学,是我的善友,我在台上是来做学习报告的,向诸位老师、诸位护法报告的,我不敢称为老师。这个道理要懂。我们要从自己身上去落实,要把它做到,不可以好为人师。我们是以同学身分,学儒,孔孟是我们的老师,学道,老庄是我们的老师,学佛,释迦牟尼是我们的老师,必须要知道。我们在一起全是同学,只是我年岁大一点,学的时间比你们长一点,可以来帮助你们,这种态度是正确的。
  我总是尽心尽力,决定没有隐瞒,我知道多少都说多少,和盘托出,可是年年有新的悟处。所以同样学习一门功课,年年的见解都不相同,从前有朋友劝我写书,我不敢写。这都是跟老师学的,方老师的著作在晚年,晚年还唯恐自己有错误,所以他老人家的著作不多。现在我们看到《方东美全集》,百分之九十是在他上课讲经的录音带里面记录下来,同学整理给他出版,他自己写的东西不多。李老师的著作亦复如是。这是什么?年年都提升自己,今年看去年东西,遗憾,里面毛病还是很多,明年看今年又是如此,这东西怎么能拿得出去?真是如此,这都是讲实话。
  所以我这一生没有写过东西,全都是同学们从录音带、录相带里面写出来的。有些我看过,绝大多数我都没有看过,送来给我看,不想看,为什么?过去了,我很不满意。都是真话,确实没有满意的时候。没有到成佛,等觉菩萨对自己东西还是不满意,成佛,没有话说了。成佛有没有著作?释迦牟尼佛没有著作,孔子有著作,释迦牟尼佛没有著作,所以佛经都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弟子们从接受教诲记忆当中写出来的。这里面记忆力最好的,我想很多同学都知道,阿难尊者。阿难尊者的头脑确实不亚於一个录音机,他听世尊所说的,他能够记忆不忘,所以集结经藏大家都推崇阿难:阿难你升座复讲,世尊讲的这部经,你从你听的、你所记得的,你给我们讲一遍,我们记录。佛经是这样出来的。佛都不敢著书立说,何况别人!
  尤其佛对我们的开示,我们要记住那个原理原则,佛说我们的智慧平等,我们的德行也平等,我们的能力也平等,我们的相好、福报也平等,没有差别,但以妄想分别执著产生了障碍,不能证得。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放下执著你就是阿罗汉,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放下妄想,你本来是佛。你看看讲得多清楚、多明白。我们要怎样才能真正利益众生?还不是看破放下!所以学道、学佛,乃至於学儒,你要不肯放下你都不得其门而入,为什么?孟子说过,孟子是儒,孔夫子的学生,《孟子》里有一句话,「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放下,你看跟释迦牟尼佛讲的是不是一样?
  他没有释迦牟尼佛讲得那么清楚,释迦牟尼佛讲得很清楚,放下执著是阿罗汉,放下分别是菩萨,放下妄想就成佛。儒也要放下,放下什么?还是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五欲六尘,放下是非人我,这个东西是障碍。世间道都障碍,何况出世间?所以真正做学问的人,对於名利、五欲六尘的享受都非常淡薄。他们有道德、有学问,如果想过一点富裕的生活,能不能做到?能。也许有人说,他虽然有学问,他没有命。有学问就能改造命运,你们看《了凡四训》就是!有学问的人懂得改造命运的道理,懂得改造命运的方法,他为什么还不改?不追求这个,道理在此地。只要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足矣,快乐得不得了!
  决定不追求富裕,就像《华严经》前面佛菩萨教导我们的,不求五欲,五欲是什么?财色名食睡,不求这些,放下了;王位,我跟诸位讲得很清楚,各个阶层的领导人,不求,放下了;富饶、自乐、大名称(名闻利养),统统放下,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与道就相应。生活愈简单愈健康,心地愈清净愈自在,不受环境的干扰。顺境善缘不起贪恋,逆境恶缘不生瞋恚,境界永远是平等的,为什么?佛在《般若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尤其是《大般若经》,世尊真的是千言万语叮咛嘱咐,「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就想那个心多清净!
  世出世间法都不染著,你这个样子毛光才真正发生普照世间,利益大千世界才真能做到,为什么?性德放光,智慧光、德能光、相好光,相好是讲福德的光。换句话说,也就是现代有些人所讲的返璞归真,这是中国道家讲的话,我们佛门讲回归自性,用儒家来讲回归本善,性本善。那我们这一生活得就非常有意义、有价值,这生没有白来。没有丝毫的念头为自己,这比什么都重要。自己可以过清苦的生活,别人看起来是清苦,苦中有乐。乐什么?乐道。这个乐实在讲就是《论语》里面第一篇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每天在学,所学的是统统能用上,不是所学非所用,所学皆落实,变成生活了,这是最快乐的事情。「有朋自远方来」,有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在多寡。人生在世,一生当中遇到一个知己都非常可贵,能遇到三、五个,十几个,那快乐得不得了。「人不知而不愠」,没有比这个更快乐。这种快乐就产生光照,自然的就感动你的周围邻里乡党。
  早年我住在美国旧金山,是旧金山城外的一个小镇,库柏提诺。这个小镇很有名,中国人称它为矽谷,科技中心。我们一个小社区,环境非常优美,那时候韩馆长在,她有一栋房子,比我的大,我一栋小房子,跟她住对门。我们周边的邻居有一天来问我,他不是问我,问一个小法师,跟韩馆长住在一起的比丘尼,问她:你们为什么这么快乐?这些邻居天天看到我们欢欢喜喜,有说有笑,他们很惊讶,他说你们到底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这么快乐?小法师来告诉我。我说你跟他讲,我们是学佛的。佛是什么?我说你再跟他说,佛就是快乐,极乐世界快乐!佛是清净的,净土,心地清净,自然就快乐;佛是无量寿,长寿,你只告诉他这个。他问你佛是什么?快乐、清净、长寿。这个好,我也要。我说可以,你来要,我们附近有个小道场,每个星期六、星期天我们都在那边讲经,欢迎你来听。或者是星期天,他们多半都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你们上教堂,星期六到佛堂来听,你们学快乐、学清净、学长寿。所以我们在国外这个形象自然就感动很多人。
  我多次参加国际和平会议,与会的这些朋友们见到我的时候几乎第一句话就问我:法师,你是怎么样保养的?由此地来观察,你就晓得(这些与会人都是中年以上,差不多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人,四十岁以下少数)专家学者都重视怎样保健。我教他心地清净、心地慈悲,长斋念佛,这是我的养生之道。所以自然叫他跟你见面,听到你的音声、看到你的形相,我们现在一般人说,他落下很深的印象,这就是光明遍照。让他得真实的利益,他感动他就来问,他就想来学习。
  还曾经有人问什么叫慈悲?我跟他讲慈悲就是大家所讲的爱。爱他懂,那为什么叫慈悲?世间人讲爱里头有感情,慈悲这个爱它是理智,它不是感情,他明白了。爱是要理智的爱,不要用感情的爱,感情的爱里面生烦恼,理性的爱里面生智慧,不一样。他明白了,慈悲比爱好,都是爱,这个爱的方式好,理智的。所以慈悲是平等的,感情是不平等的。形象就是最好的接引。所以佛家讲究威仪,为什么?这就是佛陀教给我们维护正法的尊严,如果我们没有威仪,就破坏了佛法的尊严。这种尊严让人家接触到了,肃然起敬,那个恭敬心就产生出来了,对你起敬一定会向你请教,那就是接引。
  圣学,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没有主动教你的,是要什么?是要你来请教,再跟你讲解,就很容易接受。他不想学你跟他讲,他轻视你,轻慢的心,再好的法他都不能接受,所以接受的,恭敬心中得。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恭敬心,你就是遇到佛菩萨也得不到利益,为什么?没看在眼里,他怎么会得益?我们在大众当中讲经,听众很多,每个人得益不一样,什么原因?对佛的恭敬、对法的恭敬、对善知识的恭敬不相同,所以他得的利益不一样。对佛十分恭敬,一丝毫怀疑没有,对法恭敬不怀疑,对善友恭敬,他得的利益最多。
  一位好的老师,有德行、有修养,教学有经验的,他能观机。学生当中他眼睛照一照,就晓得哪个人得利益、哪个人不得利益,清清楚楚。不是他有神通,他看到那个人专心,这个人得利益,看到那个人心不在焉,听课的时候东张西望,神不守舍,妄念很多,没听进去,虽然坐在那里,没听进去,稍稍留意你统统都能看出来。为什么此地讲到无边大用,清凉大师首先在此地为我们开导十门三昧,什么意思?三昧,前面跟诸位说了,定。一心专注是三昧,三心二意不行,学不到东西。所以诸位要记住,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三昧,决定要一心专注。无论学世间法、学出世间法,不是一心三昧,纵然你学到一点,很有限,说实在话,不得利益。
  这句是告诉我们必须自己成就才能影响别人,成就愈大,影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