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窃赜兄谖颐橇私饷藁ㄖ种驳睦贰4送猓鸫诼眯型局谢故背4ゾ耙魇冻ご赫嫒宋饔渭恰肥章剂饲鸫呤资渲杏胁簧偈拭杌媪寺吠镜淖匀痪吧偷乩硖氐恪@绯雒鞑缡保鸫耙允褪怠薄≡疲骸捌陋FEFB折叠路湾环,到处盐场死水湾;尽日不逢人过往,经年时有马回还。地无木植唯荒草,天产丘陵没大山。五谷不成资乳酪,皮裘毡帐亦开颜。” 《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34册,第484页。寥寥几句七言诗就将蒙古高原东部的自然地理特征鲜明地勾勒出来。总而言之,其散见在游记文字和诗词中的地理科学思想尤其值得挖掘和认真研究。


第九部分:阴阳和谐——道教堪舆与古代建筑思想道教堪舆术的理性批判

    古代建筑思想堪舆术是道教诸多法术中的一种,也称风水术。风水既不是纯粹之“迷信”,也不是现代西方意义上的“科学”,它实质上是古人在趋吉避凶心理意识支配下,寻找理想居住环境而发展起来的,是一门关于建筑选址、布局的技艺。不能简单化地将其等同于“迷信”,或“科学”。汉末道教正式创立后,如同服气、房中、辟谷诸术一样,堪舆术也为道教所承袭。道门中人在堪舆实践和堪舆理论这两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和发挥,以致可称之为“道教堪舆” 道教堪舆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指道教中人的堪舆实践活动;另一是指道教中的堪舆理论。作为一种术数学,堪舆早于道教而产生。当道教问世之后,堪舆又成为道教术数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参见卿希泰、詹石窗主编:《道教文化新典·堪舆》,第75 1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5月版。。堪舆术的酝酿与古代人们对地理、地质的认知水平有密切关系;堪舆的起源与古代先民选择良好居住地理环境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同时,古代的堪舆实践活动也反过来也丰富了古代地理科学和建筑思想;堪舆对中国古代建筑选址思想和理论有深刻影响,道教堪舆术中所暗含的一些有科学价值的思想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本章将以客家土楼为中心,重点剖析道教堪舆术对中国传统建筑思想的影响。


第九部分:阴阳和谐——道教堪舆与古代建筑思想“堪舆”透析

    堪舆原指天与地的总名。汉代许填《说文解字》指出:“堪,地突也”堪代指天,舆代指地。天在上而高,地在下而卑。天地覆盖,是为堪舆。方术家承此说,以天道属阳,故称地上隆起物为堪;以地道属阴,故称地上的凹陷为舆。堪又与勘相通,由此引申,则仰观天象,俯以察地理,堪舆即为堪察。用到地形勘察上面来,则堪舆无疑又是相地的一种雅称。堪舆术就是以地形的隆起和凹陷来预测吉凶的一种方术。《汉书·艺文志》载有《堪舆金匮》的风水专书,汉代还出现了以堪舆为职业的术士。民间常称以堪舆为职业的术士为地理先生,有许多堪舆著作也径直冠以“地理”之名,如萧克的《地理正宗》、李怀远的《地理原真》、徐善继等的《地理人子须知》、蒋平阶补传的《地理辩证》、叶九升的《地理大成》等也说明堪舆与古代地理学有着密切关系。“地理”一词在中国古籍很早就已出现。《周易·系词》云:“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唐代孔颍达释云:天有悬象而成文章,故称文也;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汉书·郊祀志》亦云:“三光,天文也;三川,地理也。”《论衡·自纪篇》也称:“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由此可见,“地理”一词的原义是指山河大地的及其形态的特点,也即地表的形态特征。地理后来也就进一步成为关于山川等地形方面知识的专有名词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撰写了《地理学概论》一书,这是西方最早使用“ 地理”作为书名的著作。。堪舆术士为了选择阳宅和阴宅的最佳风水环境,离不开对山形水势进行实地观测和研究,故将寻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这五个基本风水方技称为“地理五诀”。清代范宜宾在注释郭濮《葬书》中“风水”一词时,就谈到风水与地学的关系: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最重”。因此,古人很自然地将堪舆活动视为地理研究的范畴。在古人眼中,考察地理同观测天文一样重要,都是专门的知识和学问,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成为社会上包括道门人士在内人们追求的一种知识境界。当然,汉代堪舆家除了相地以外,还负有择吉日吉时之责。《史记·日者列传》有褚先生记:“孝武帝时,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可见早期堪舆家同时负有择地与择时两种之责。道教堪舆文献甚多,据詹石窗先生考证参见卿希泰、詹石窗主编:《道教文化新典·堪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5月版。,其中《道藏》中除了收有《黄帝宅经》、《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堪舆完孝录》这类纯粹堪舆著作外,还收有道教许多包含堪舆内容的道书,如《真诰》、《紫微斗数》、《太上老君说安宅八阳经》、《金锁流珠引》、《太上秘法镇宅灵符》、《太上三元镇宅灵符》、《天原发微》、《太上灵宝生宅妙经》、《洞玄灵宝宅经》、《太上洞真安灶经》、《太上招诸神龙安镇坟墓经》等。而散见在《道藏》外的道教堪舆文献则更多,主要有郭濮郭濮在中国文化史被奉为堪舆之祖。其本人为奉道人士,入葛洪《神仙传》及元代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并被后来的净明道尊为监度师。有关郭濮思想的道教色彩,参见连镇标著:《郭濮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7月版。  《葬书》(一名《葬经》)、题为李淳风撰的《李公龙法》(收入顾陵冈汇集、徐试可重编《地理天机会元》子集)、道士卜应天撰的《雪心赋》(收入《地理天机会元》卷一)、旧题曾文遄撰的《青囊序》(收入《地理大全》二集、《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旧题陈抟撰的《玉尺经》(收入《地理大全》二集)、陈抟二传弟子吴景鸾著《龙格歌》(收入《地理天机会元》卷一八)、题为湖峰道人李怀远著的《地理原真》等。    
    现代社会一提到“堪舆”或“风水”这两个字眼,当下众多的反应迥异。批评者认为这是“ 迷信”,大有故弄玄虚之嫌;或干脆视之为毒瘤糟粕,避之三舍;或大加挞伐,非割之而不能后快。而褒扬者则高颂风水学乃是一门科学,“是同地球物理学、地球磁场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气象学、宇宙星体学和人体生命学等学科融合一体的综合性科学 ”,美其名曰“大自然科学”,或径自冠以“科学风水学”。诸如此论,充斥于现今流行的各色书坊作品中,让人雾里看花,整个一头雾水。    
    平实而论,风水既不是纯粹之“迷信”,也不是现代西方意义上的“科学”,它实质上是古人在趋吉避凶心理意识支配下,寻找理想居住环境而发展起来的,是一门关于建筑选址、布局的技艺。不能简单化地将其等同于“迷信”,或“科学”。从字面上看,所谓“风水”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的生存诸条件中的空间环境;二是指人对生存的空间环境的选择。前者是客观的;而后者是人根据客观需求所做出的主观应对法式,这不仅具有“术”的意味,而且具有理论形态。当人们在后一种含义上来使用“风水”这个术语的时候,它实际上标志着人在观念上的一种操作导向。在这样的语义背景下,所谓“风水”可与“风水术”同等看待。换一句话来讲,当人们面临着对空间环境做出选择的时候,操作层面的“风水”就是 “风水术”。道教堪舆对地学的影响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堪舆活动所使用的一些工具如罗盘对地理考察、地图绘制有重要作用。我国传统地图的绘制离不开罗盘、规矩、印版等基本工具。尤其是罗盘在地图方位的测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罗盘的发明与秦汉方仙道和道教有密切的关系。罗盘是道士进行堪舆活动确定方位必备的工具,道门人士在罗盘结构和技术方面颇有革新,如唐宋时期杨筠松所发明的天盘缝针、赖文俊所发明的人盘中针就是例证。关于这一问题,下面我们还要论述,这里从略。其二,堪舆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水文地质、地形貌知识。例如堪舆活动强调先看山形后看水势,对于全国山脉水源分布,形法派堪舆理论有一个基本论断:“昆仑山祖势高雄,三大行龙南北中。分布九州多态度,精粗美恶产穷通;南海长江鸭绿江,黄河四路水汪汪。界来三干分南北,消息机关在此藏。北龙结地最为佳,万顷山峰入望赊。鸭绿黄河前后抱,金台千古帝王家。中龙尊贵孰堪伦,水绕山环四海均。我祖祖陵锺毓秀,须知昭代万年春。南龙一干亦多奇,当代高皇始帝之。惟有金陵称胜概,高祖下作上下天梯。” 《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之《堪舆集成·汇考十九》,《堪舆集成》第2册,重庆出版社1994年标点本,第64页。也就是说,根据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的情况,以中国的四大河流分布为界,将中国山脉分为南北中三大龙,其中长江以南为南龙,长江、黄河之间为中龙,鸭绿江黄河环抱的是北龙。这三大龙均发源于昆仑山,故称其为山祖。每条大龙又有枝干之分。三大龙说丰富了中国古代山岳地貌思想。诸如此类对地形地貌的认识,在堪舆著作中还有不少,兹不一一细述。其三、堪舆对中国古代建筑选址思想和理论有深刻影响。下面着重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第九部分:阴阳和谐——道教堪舆与古代建筑思想“堪舆”与古代建筑选址(1)

    回顾历史可知,中国古代先民为了生存,为了栖息之地的安全与舒适,很早就学会了仰观天象与俯察地理,并能根据山河的态势、树木土石的差异以及风雨雷电气象变化,选择最佳地点和方位来建宅定居。《释名》云:“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故风水在古代也称相宅,《尚书·召诰序》云:“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其中,关于活人居住、生存所需要的屋舍及其现联系的环境称为“阳宅”,关于陵墓之类则称“阴宅”。“风水”一词,首见于旧题郭璞撰的《葬经》中:“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古人受“事死如事生”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人死之后也应选择吉地建阴间之宅而葬之,这样既可以使先人入土为安,又可获得先人荫庇而使子孙致富。所以《葬经》认为阴宅之地的选择应是有生气的地穴,这样才能使先人获得某种意义上的“再生”。    
    风水的原理以阴阳为根本、以生气为核心而发生、发展起来的。《黄帝宅经》开篇即指出: “夫宅着,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又说:“阴者,生化物情之母也。阳者,生化物情之父也。作天地之祖,为孕育之尊。”风水中的生气说,是以阴阳交感为前提的。气是万物之源,有聚有散,有行有止,聚则成形,散则化体。大自然中运行之气因风与水的激荡、调和关系而凝固于地穴,通过地形察看,根据自然界风与水的特殊功能,选择吉祥地形以营造屋宅,乃风水之本义。风水术的气论渊源于先秦道家的元气说,认为无形的道派生出有形的元气,元气分为阴阳二气,阳气上腾为天,阴气下凝为地。天地阴阳二气交合,因而生化出世界万物乃至人。从原生质上,天气、地气和人气是相通的。堪舆家首先注重地气,而地气与宅院、墓葬的地理形势、周边环境特别是山脉水流走向密切相关。因此,堪舆不仅与古代的地理学密切相关,而且对中国古代建筑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影响甚深。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风水还有许多雅称与别称,常见者除了相地、地理外,还有青囊、青乌等。 “青囊”乃风水的一种象征性说法。青囊原指古代相士装术数之书的青色袋子。《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释青囊之义云:“青囊内传,海角秘文,浮黎正统,镇世极,八卦八门,六甲天书。始青之下,囊万象”。据《晋书·郭璞传》所载,郭璞的业师郭公曾传授《青囊中书》九卷与之,郭璞“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禳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过能也。”而郭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末及读,而为火所焚。在后来青囊便由风水著作的指称转化为风水术的象征性符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