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讲演的主要论题是我常常讲的“第三世界”(由于没有更好的名称而只好如此)。为了说明这个用语,我将指出,如果不过分认真地考虑“世界”或“宇宙”一词,我们就可区分下列三个世界或宇宙:第一,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第二,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或关于活动的行为意向的世界,第三,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以及艺术作品的世界。
    因而,无可否认,我讲的“第三世界”与柏拉图的形式论即理念论有很多共同之处,因而也与黑格尔的客观精神有很多共同之处,尽管我的理论在某些决定性的方面与柏拉图和黑格尔的理论根本不同。我的理论还与波尔察诺的自在命题世界和自在真理世界的理论有更多的共同点,尽管它也不同于波尔察诺的理论。我的第三世界最接近于弗莱格的客观思想内容的世界。
    我的观点或论证并不包括这样的内容:我们不能用不同的方式列举我们的世界,或者根本不去列举它们。特别是,我们也可能区分不止三种的世界。我用“第三世界”这个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而已。
    在捍卫一个客观的第三世界时,我希望激怒那些我所称的“信仰哲学家”,他们象笛卡儿,洛克、贝克莱、休谟,康德或罗素那样,对我们的主观信念及其基础或起源感兴趣。与这些信仰哲学家相反,我极力主张我们的问题是找到更好和更大胆的理论,而且,我强调的是批判的择优而不是信仰。
    然而,我希望在一开始就声明我是一个实在论者,有点象一个朴素的实在论者,我提出存在物理世界和一个意识状态世界,而且这两个世界是相互作用的。并且在我将要更充分地说明的意义上我相信存在一个第三世界。
    在我的“第三世界”的各成员中,尤为突出的成员是理论体系,但同样重要的成员还有问题和问题境况。而且我将论证,这个世界的最重要的成员是批判性辩论,并可类似于物理状态或意识状态而称之为讨论的状态或批判辩论的状态,当然还有期刊,书籍和图书馆的内容。
    关于客观第三世界的这个论点的大部分反对者当然会承认,问题、猜测、理论、论据、期刊和书籍是存在的。但他们通常都说,所有这些实体本质上都是主观精神状态或活动的行为意向的符号表现或语言表现,他们还说这些实体是交流的手段,就是说,是唤起其他人类似的精神状态或活动的行为意向的符号手段或语言手段。
    与此相反,我常常争辩说,人们不可能把所有这些实体和它们的内容归入第二世界。
    让我来重申我证明第三世界(或多或少地)独立存在的一个标准论据吧。①
① 这—论据引自波普尔著作(1962年版,第2卷),比较第108页,(本章结束处《精选的文献目录》列有关于这一章的详细参考文献。)
    我考虑两个思想实验:
    实验(1):我们所有机器和工具,连同我们所有的主观知识,包括我们关于机器和工具以及怎样使用它们的主观知识都被毁坏了;然而,图书馆和我们从中学习的能力依然存在。显然,在遭受重大损失之后,我们的世界会再次运转。
    实验(2):象上面一样,机器和工具被毁坏了,并且我们的主观知识,包括我们关于机器和工具以及如何使用它们的主观知识也被毁坏了,但这一次是所有的图书馆也都被毁坏了,以至于我们从书籍中学习的能力也没有用了。
    如果你们考虑一下这两个实验,你们对第三世界的实在性、意义和自主程度(以及它对第二和第一世界的作用)也许会理解得更清楚些。因为在第二种情况下,我们的文明在几千年内不会重新出现。
    我希望在这一讲演中捍卫三个主要的论点,它们都与认识论有关。我把认识论看成是关于科学知识的理论。
    我的第一个论点是这样的。传统认识论已经在主观的意义上——在通常使用“我知道”或“我在想”这些语词的意义上——研究了知识和思想。我肯定地说,这已经把认识论研究引向枝节问题上去了,人们打算研究科学知识,实际上却研究了某种与科学知识不相干的东西。因为科学知识根本不是在通常使用“我知道”一词的意义上的知识。“我知道”意义上的知识属于我称谓的“第二世界”,即主体的世界,而科学知识属于第三世界,属于客观理论、客观问题和客观论据的世界。
    因而,我的第一个论点是:洛克、贝克莱、休谟甚至罗素的传统的认识论从相当严格的词义上来说是离题的。这个论点的推论是,大部分现代认识论也都是离题的。这包括现代认识逻辑,如果我们假定它的目的是要成为关于科学知识的理论的话。可是,任何认识逻辑学家只要表明其目的并不在于对科学知识理论作出贡献,就可以轻易地使他本人完全避免受到我们的批判。
    我的第一个论点涉及到两种不同意义的知识或思想的存在:(1)主观意义上的知识或思想,它包括精神状态、意识状态,或者行为、反应的意向,和(2)客观意义上的知识或思想,它包括问题、理论和论据等等。这种客观意义上的知识同任何人自称自己知道完全无关,它同任何人的信仰也完全无关,同他的赞成、坚持或行动的意向无关。客观意义上的知识是没有认识者的知识:它是没有认识主体的知识。
    关于客观意义上的思想,弗莱格写道:“我通过一个思想理解的,不是思想的主观活动而是它的客观内容……”①
① 参见弗莱格的著作,1892年版,第32页;着重号是我加的。
    思想的这两种意义和它们的有趣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引自海廷的一段非常令人信服的话(1962年版,第195页)来说明,他在谈到布劳威尔发明其连续统理论的活动时说:
    “如果递归函数以前已有发明,那么他'布劳威尔)也许不会形成选择数列的概念,我想,那将是很不幸的。”
    这段引文一方面谈到布劳威尔的某些主观思想过程,并指出如果客观的问题境况不同的话,这些主观思想过程可能就不出现(那将是很不幸的)。因而,海廷提到对布劳威尔的主观思想过程的某些可能的影响,并且也表达了自己关于这些主观思想过程的价值的观点。有趣的是,影响,作为影响,必定是主观的:只有布劳威尔主观上熟悉递归函数才可能有妨碍他发明自由选择数列的不幸后果。
    另一方面,引自海廷的这段话还说明,在两种思想或理论的客观内容之间有某种客观关系:海廷所指的不是布劳威尔大脑的电化学过程即主观条件,而是数学中的客观问题境况及其对布劳威尔解决这些客观问题的主观思想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我描述这一点的说法是:海廷的评论是关于布劳威尔发明的客观的即第三世界的境况逻辑的,并且海廷的评论意味着第三世界境况可能影响第二世界。同样,海廷认为如果布劳威尔没有发明选择数列那会是不幸的,这种说法表明布劳威尔思想的客观内容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它之所以有价值和有意义是因为它用这种方式改变了第三世界中的客观问题境况。
    简单地说,如果我说:“布劳威尔的思想受康德影响”或甚至“布劳威尔拒绝康德的空间理论”,那么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的是主观意义上的思想活动:“影响”一词指出了思想过程或思想活动的前后关系。可是,如果我说,“布劳威尔的思想非常不同于康德的思想”,那么很显然,我所谈的主要是内容。最后,如果我说:“布劳威尔的思想与罗素的思想是矛盾的”,那么,通过用象“矛盾的”这样的逻辑术语,我毫不含糊地表明我仅仅是在弗莱格的客观意义上使用“思想”一词,并且我只谈及理论的客观内容或逻辑内容。
    正如日常语言不幸没有分别在第二世界意义上和第三世界意义上表述“思想”的术语一样,它也没有分别表述“我知道”和“知识”的相应的两种意义的术语。
    为了表明这两种意义是存在的,我将首先提到三种主观的即第二世界的例子:
    (1)“我知道你正在试图激怒我,但我不会被激怒。”
    (2)“我知道费尔马的最后定理没有得到证明,但我相信它总有一天会得到证明。
    (3)根据《牛津英语词典》中的“知识”条目,知识是“意识到了或得到了告知的状态”。
    其次,我将举出三种客观的即第三世界的例子:
    (1)根据《牛津英语词典》中的“知识”条目,知识是“学科分支;科学;艺术”。
    (2)“考虑到数学知识的目前状况,费尔马的最后定理似乎是不可能解决的。”
    (3)“我保证这个论题对知识有独创的和重要的贡献。”
    这些非常平凡的例子只有这样的功能,即有助于阐明当我说“客观意义的知识”时指的是什么。我引用了《牛津英语词典》,这不应解释为对语言分析作出让步或者企图满足它的支持者。我并不企图引用它来证明,“日常用法”包括我的第三世界的客观意义上的“知识”。实际上,我真想不到会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发现“知识”的客观用法的例子。'我甚至更没有想到会发现关于“知道”的至少是部分地客观的一些用法:“区分……熟识(一件物、一个地方、一个人);……理解。”没想到这些部分地客观的用法后来会出现。)①无论如何,我并不打算用这些例子作为论据,而只打算用它们来说明。
① 参见下面第7。1节。
    我的第一个论点就其只作说明而不作论证而言,它是说,传统的认识论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二世界即主观意义的知识上,离开了对科学知识的研究。
    我的第二个论点是,与认识论相干的是研究科学问题和问题境况,研究科学推测(我把它看作是科学假说或科学理论的别名),研究科学讨论,研究批判性论据以及研究证据在辩论中所起的作用,因而也研究科学杂志和书籍,研究实验及其在科学论证中的价值,或简言之,研究基本上自主的客观知识的第三世界对认识论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我在第二个论点中所描述的认识论研究表明,科学家经常并不宣布他的推测是真实的,或者他们在“知道”的主观意义上“知道”它们,或者他们相信它们。尽管通常他们并不宣布知道,但是在发展他们的研究纲领方面,他们的行动以这样的猜测作为根据:什么是有效果的和什么是无效果的,什么研究线索在客观知识的第三世界中有希望获得进一步的结果。换言之,科学家是根据一个推测,如果你愿意这样理解,是根据一种主观信仰(因为我们可以这样称呼行动的主观基础)来行动的,即根据什么可望在客观知识的第三世界中发展的猜测来行动的。
    我想,这就为支持我(关于主观主义认识论离了题)的第一个论点和我(关于客观主义认识论的)第二个论点提供了一个论据。
    但是,我还有第三个论点,即研究第三世界的客观主义认识论会有助于很好地阐明主观意识的第二世界,尤其有助于阐明科学家的主观思想过程,但反之则不然。
    这些就是我的三个主要论点。
    我提供三个支持性论点来补充我的三个主要论点。
    第一个支持性论点是:第三世界是人类动物的自然产物,它可以比做蜘蛛网。
    第二个支持性论点(并且我想是一个最关键的论点)是:第三世界基本上是自主的,虽然我们经常作用于它并且也被它作用:尽管它事实上是我们的产物并且对我们有强烈的反馈作用,即是说,它对作为第二世界甚至第一世界成员的我们有强烈的反馈作用,但它还是自主的。
    第三个支持性论点是,正是通过我们自己和第三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客观知识才得到发展,而且,知识的发展同生物的发展即动植物的进化十分类似。
2.对第三世界的生物学探讨
    在我现在谈的这一节里,我将试图用一种生物学的即进化论的论据来捍卫自主的第三世界的存在。
    一个生物学家可能对动物的行为感兴趣,但他也许对动物生产的某些无生命的建筑物感兴趣,例如蜘蛛网,蜂巢或蚁巢、獾穴、海狸构筑的坝或动物在森林中踩踏出的小径。
    我将区分由于研究这些建筑物而引起的两类主要问题。第一类包括有关动物使用的方法即在构筑这些建筑物时动物的行为方式的问题。因而,这一类是由有关生产行动、有关动物的行为意向以及有关动物和产物之间关系的问题组成。第二类问题涉及这些建筑物本身。它涉及在这些建筑物中所用材料的组成和化学性质,涉及它们的几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