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日本东亚地区主义的演变及其对地区经济合作战略的影响+-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注。从这样的反差中我们可以看到,赤川次郎是将抛弃了家庭的他的父亲作为
反面教材而从相反的方向走上了人生道路的。正因为少年时代的精神形成期没有
出现偏差,才培养出了相对纯真的性格。而正是这种从痛苦中萌发的坦率性格造
就了其作品世界的风格。正如法国幽默作家,皮埃尔·德普罗日曾经对幽默下过
以下定义:“幽默……即是悲伤的讽刺。”即以纯真之心观察无奈的人生时,自然
而然产生的滑稽感,才是所谓的幽默。赤川次郎正是经历过这样的少年时代后,
才成为了现如今具有丰富幽默细胞的作家。 

 

结论 

 

以上本文对赤川次郎最初十年间的作品与作者自身经历之间的关系,从电影
爱好者、读书爱好者、生活环境三方面所作的探讨,对赤川次郎作品中所表现出
的电影特性、幽默感、创作手法特点等所作的论证,大致可以归结如下: 

(I)作为电影迷的赤川次郎,在创作小说之前,有个习惯就是在大脑中先
把第一幕印象化。因此他的作品也是以电影形式构成的,而其故事的推进也是
以电影式表现展开的。并且,与他的电影式表现同时运用的还有剧本式“会话
体”手法。这个剧本式的“会话体”几乎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叙述的。这是因为
以第三人称推进故事的发展,更能巧妙地进行场景的转换。作为看电视长大的
一代人,赤川次郎从电影中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并且在主题、构思、幽默感
等方面也受到了相当多的启发。 

(II)作为文学爱好者的赤川次郎,在其小学期间开始盛行漫画潮流。从此
他开始对漫画感兴趣,并开始练习作画以及故事的构建。快速的场景展开、起
重要作用的台词、异想天开的幻想世界等等的漫画要素,对之后他的作品起到


了相当大的影响。进入初中后,把兴趣爱好从漫画转移到文学的赤川次郎,成
为了西方文学的爱好者。西方主题的小说以及中世纪历史读物方面的素养,构
成了赤川次郎小说的世界观以及侦探风格的基础。 

(III)赤川次郎作品中出场的主角几乎都是女性,且是以侦探或类似的身
份出现的,而男性则常常处于助手的地位。这是因为赤川次郎带有非常明显的
“生于婴儿潮的一代人”所特有的想要优于他人却又不愿引人注目的这种特
性。而他的作品正是反映了这种矛盾的特殊心理。同时,赤川次郎的小说充满
着日常性这一点,也是因为他的工薪族经历以及住在住宅小区内的经验所得出
的结论。最后,赤川次郎的父亲在其看来即扮演着通往电影世界的领路人的角
色,同时作为一家之主却又是个不合格的家庭角色。因此赤川次郎将其父亲作
为反例,而向着好的方向掌握着人生之舵。这正是赤川次郎小说中所流露出的,
面对他人坦诚相对的性格的根源。 

然而,赤川次郎对于古典音乐的喜好,以及赤川次郎作品的独特标题与其生
活经历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笔者虽深感兴趣,却碍于篇幅,此处无法作详细展开。
《赤川次郎与古典音乐之间深厚的关系》、《赤川次郎与其作品标题间的关系》等
课题,笔者将留待今后再作讨论。 

 

 

 

注释 

 

(注①):中岛河太郎 『日本推理小说辞典』 东京堂(1985。9)P5~6 

(注②):赤川次郎 『赤川次郎 ワンダ楗螗伞弧蚤g書店(1983。10)
P204 

(注③):赤川次郎 『ぼくのミステリ作法』 角川書店(1986。2)P70 

(注④):赤川次郎 『僕らの課外授業』 角川書店(1984。12)P242 

(注⑤):赤川次郎 『幻の四重奏』 角川書店(1985。4)P269 

(注⑥):赤川次郎 『三毛猫ホ啷氦斡郴^』 角川書店(1989。6)P30 

(注⑦):赤川次郎 『三毛猫ホ啷氦斡郴^』 角川書店(1989。6)P15 

(注⑧):赤川次郎 『ぼくのミステリ作法』 角川書店(1986。2)P25 

(注⑨):赤川次郎 『マザコン刑事の事件簿』 徳間書店(1984。9)P315~316 

(注⑩):竹内オサム 『戦後マンガ50年史』 筑摩書房(1995。3)P199~213 

(注。):赤川次郎 『赤川次郎 ワンダ楗螗伞弧蚤g書店(1983。10)


P197 

(注。):柯南·道尔所著系列侦探推理小说中的主人公,私家侦探。 

(注。):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著系列短篇侦探推理小说的主人公,喜爱推理的老
妇人。 

(注。):赤川次郎 『昼下がりの恋人達』 角川書店(1982。5)P308 

(注。):福尔摩斯似的角色在侦探小说中特指担当侦探角色的人物;而华生般
的人物则在侦探小说中充当助手的责任。 

(注。):赤川次郎 『ぼくのミステリ作法』 角川書店(1986。2)P24 

(注。):赤川次郎 『ぼくのミステリ作法』 角川書店(1986。2)P63 

(注。):赤川次郎 『マザコン刑事の事件簿』 徳間書店(1984。9)P314 

(注。):赤川次郎 『三毛猫ホ啷氦蔚巧诫娷嚒弧」馕纳纾1987。11)P308 

(注。):赤川次郎 『子子家庭は危機一髪』 新潮社(1987。7)P336~337 

 

参考文献 

 

① 『日本推理小说辞典』 东京堂 中岛河太郎(1985。9) 
② 『赤川次郎 ワンダ楗螗伞弧蚤g書店 赤川次郎(1983。10) 
③ 『ぼくのミステリ作法』 角川書店 赤川次郎(1986。2) 
④ 『僕らの課外授業』 角川書店 赤川次郎(1984。12) 
⑤ 『幻の四重奏』 角川書店 赤川次郎(1985。4) 
⑥ 『三毛猫ホ啷氦斡郴^』 角川書店 赤川次郎(1989。6) 
⑦ 『マザコン刑事の事件簿』 徳間書店 赤川次郎(1984。9) 
⑧ 『戦後マンガ50年史』 筑摩書房 竹内オサム(1995。3) 
⑨ 『昼下がりの恋人達』 角川書店 赤川次郎(1982。5) 
⑩ 『三毛猫ホ啷氦蔚巧诫娷嚒弧」馕纳纭〕啻ù卫桑1987。11) 
。 『子子家庭は危機一髪』 新潮社 赤川次郎(1987。7) 


 

 

(作者为复旦大学外文学院05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徐静波) 


中日“家”之比较 

杨卓婧 

内容提要: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日本的文化大多来源于中国,两
国人民的生活习性、思考方式本应大致相同;但近几年来,中日关系日见疏远,2005年更
是进入了“严冬期”,表明中日两国在理解对方时相互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我们该如何理解
两国在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呢? 

关键词:家、亲属、继承制 

 

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最小的单位。家族制度是社会各种制度中最基本的一种制
度,它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各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思想、道德,都
能追根溯源到家庭和家族。因此对家族制度的探讨是理解一种社会文化的有效切入点。本文
将对中日家族制度从家族结构、亲属关系、家庭继承制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借此加深对中
日文化异同的理解,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一、中日传统中“家”的定义 

“家族”和“家”虽然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是同样的汉字,都代表实质性的家族,但是其
社会、文化意义是不同的。中日的〃家〃,狭义上是指共同生活、财产共有的家计生活单位,
即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具体家庭、房屋或者相同家族成员的集团,是户籍上的家,这一点
中日是相同的。但是日本的“家”还有家产、家名、门第等持续继承的观念,与此相对比,
中国人的家多数是指自己出生和生长的地方,由血缘关系而连接的感情或伦理上的命运共同
体。“家族”对日本人来说是以婚姻血缘形成的近亲者的小集团,而中国的“家族”则多数
是指同姓的父系血缘者的分家集团,这相当于日语中的同族。也就是说日语中的“家族”对
中国人来说就是“家庭”,或者说是“家”。广义上,中国传统的“家”是指出自同一祖先
的一族、宗族、家族、同宗。日本传统的〃家〃,是指通过血缘、模拟血缘结合起来的、生活


在同一地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利益共同体,如家族集团、氏族集团、武士团、同族集团等
①。 

姓氏可谓“家”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中日两国对姓氏的看法可谓大相径庭。中国人从古
至今一般是不改姓,所谓“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也常用姓来打赌、发誓:要是……
我的名字就倒过来念…等等,但皇帝赐姓,或触犯法律逃亡等极个别情况除外。同“姓”就
意味着同祖先,同父系社会。对于一些熟知中国历史的人,可以通过姓氏看出其祖先、民族。
中国从西周开始就有法律规定:同一姓氏的人禁止结婚,即“同性不婚”。并且按照周礼的
规定,“娶妻不娶同姓”,其目的是为了后代繁衍,有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达到
“附远厚别”的政治目的,即通过联姻与血缘关系远的异性贵族建立姻亲关系,并严格防止
同宗内伦常上的紊乱。后来历代多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而日本对姓氏则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变化的过程。从对“姓氏”,“名字”的解释来
看,就和中国不同。 日本氏姓制度(大化以前以“氏”和“姓”为核心的制度被称为氏姓
制度。氏指类似于大伴、物部、苏我、中臣这样的氏族名称。这些氏族的族长都是一定数量
的土地和人民的支配者。姓是指像臣,连,伴造,国造这样表示地位的称号。氏与姓如“大
伴连”这样连起来用,两者结合起来叫做“氏姓”)②是在公元五世纪左右确立的,通过天
皇向不同等级、各个氏族赐〃姓〃的方式,目的是固定各氏身份、官阶的制度。明治维新之前
只有公家、武家阶级有“姓”③,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姓”(日语为苗字(みょうじ)),
称呼时一般直接称呼其名字或者其行业。明治维新以后,在法律的强制下平民百姓才有了具
有家名意义的姓。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国民,均可起姓”,但响应人
数寥寥无几,于是,政府又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了
“凡国民,必须起姓”。所以日本人有姓不过才一百多年的事,并且多为自创的姓,多以地
名、住址、田地名为姓。住在大山下面的就叫“山下”,住在村庄前面的就叫“村前”。有
些甚至直接采用古代武士名作姓用,如“酒井”、“本多”、“上杉”等,所以日本人的“同
姓”,大多数情况下和“同族”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日本人的姓名读法之
复杂,连日本人自己都感到头痛,听到名字后,究竟如何写也是一大难题。根据调查显示,
日本一天交换的名片高达400万张,就是说每一秒钟就有231组人在交换名片。 

对中国人来说,姓氏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性命攸关的东西,妇女结婚之后是不
会改夫姓的,仍然随原来的父亲的姓。甚至夫妻离婚之后,为争取孩子的姓氏而互不让步。


日本民法第七百五十条规定:“夫妇婚姻之际,按照规定,须以夫方或妻方氏名为姓”,按
照这个规定,日本国民婚后,有一方必须改姓。法律虽然说改姓的是“夫方或者妻方”,但
实际根据法务省的统计,98%的是女方婚后随夫姓。日本妇女一结婚就入籍改为夫姓(当然,
入赘的女婿改女方姓氏)。由此,日本妇女一旦结婚成家,首先要办的事就是通知亲朋好友,
表示自己从某月某日起易姓,成为人妻(一般正式的场合,附以“旧姓某某”。目前日本的
一些女权主义者力主修改宪法,以允许夫妇别姓)。古代中国王朝更替之时,众多末代皇帝
们念念不忘的也是“对不起某氏祖先,无颜以对某家人”。而在日本,天皇自身甚至没有姓,
虽然最初之时这是为了表示与其他氏族间的区别,将其地位的优越性表现在赐予其他氏族氏
姓上,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无姓的④。但这种现象在中国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中国人给
子孙起名字时,也不可能像日本那样父亲和儿子有重复的字。像足利义诠与足利义满父子,
德川家康与德川信康父子。日本人认为儿子是父亲的传承和继承,而对中国人而言这似乎是
大逆不道之事。 

 

二、中日传统〃家〃的亲属关系 

 中国〃家〃的形成是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中心的,所以自然把父系血缘关系看得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