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緣故——因為所有的元素(中譯裕В河星樗拇螅┳允贾两K都是如此:生、老、病、死,早在我們出生之前就生起、衰落。從無始以來,它們就是這個樣子。但因為心意和五蘊——色、受、想、行、識的因緣——業已形成並標記所有的存在成為現狀,歷經生生世世,難以計數,心意已經被癡化成追隨它的臆測,而非臆測自行附著於我們。當你正觀於此,毫無疑問的,世界上所有的現象,不論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他(它)們一直是這個樣子——自行生起、衰落——就是這樣。
  所以我們認知,pubbe ananussutesu dhammesu ——「前所未聞法」——這些活動規律(中譯裕В悍ㄐ裕⿵倪^去就一直是這樣;即使洠в腥烁嬖V我們,我們也知道他(它)們一直是這樣子,關於這一點,就是佛陀為什麼堅持說這是他所未曾從別人聽聞,未有別人教導——因為在他那時代之前,事情就一直是這樣子,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所有元素的活動規律必定是這個樣子,但是因為心意的因緣,多生以來已經牢牢固著於所有這些事物之中,他們就隨著臆測行動。心意已經被潛在的性向所克服,以至於愚癡到相信它們,所以「有」和「生」的狀態,透過心意因緣的執著,就被產生出來。
  熱盏亩U思者,到了能夠以事物與生俱來的本性去解析它,就會見到:

  「一切行無常,一切行是苦。」 
  心理狀態的作用——亦即心意的因緣——就是無常,有情眾生的世間是無常的,它就是這個樣子。以四拢B的觀點來解析這些事物,做為改正心意的方法,你自己就一定會知道(中譯裕В杭瓷碛^察緣自覺知),這些心意的因緣是無常和痛苦的,而你尚未覺察到它們是無常和痛苦的事實,正是你陷入心理狀態的原因。當你真正見此真相,就會改正心意的因緣。你將會証知 

  「諸行無常」。
  「洠в杏篮愣志玫男睦頎顟B。」心理狀態只是心意的因緣而已,就像海市蜃樓。至於有情眾生,他們始終認為世間是恒久的,當你知道了兩面,亦即有情眾生就是這個樣子,而心理狀態只是心意臆測的因緣罷了,於是「住地」,洠в幸蚓壪嗬m的初心得到了解脫。
  至於一切現象或活動規律無我(中譯裕В阂磺蟹o我)的教導,它們怎能是我?它們的工作只是如其所做而生起。因此佛陀教導:

  「一切法無我」 
  「所有的現象都是無我。」我們身為熱盏亩U思者,必須這樣觀察思惟事物,明明白白地看清它們,直到心意專精於一,讓我們自己能夠沿著這些準繩,真實而清楚地去看待事物,同時伴隨著這個洞察力,也增長了知見。這就是所謂的「生起出離之禪觀」(導至出離之清淨內明)。我們必須在這個階段上用功,直到熟練,直到我們看得真確而明白,伴隨著全面的念住和正知,逆流(中譯裕В簾⿶懒鳎┠钭。牫凉撛诘男韵颍D變臆測成為解脫;或直到我們專注於最初的心意——如實知見為止,以:「此生已盡,不受後有」的正知達到絕對的清明。
  這個階段並不是一個假設或臆測,它既非形成或臆測的任何事物,也不是願望所能獲得的任何事物,它是自然生起而完全明白的事情。熱心不懈的修習,敏銳地分析我們自己的身心(中譯裕В杭瓷碛^察),就會引導它自然生起(中譯裕В壕壸杂X知)。
  這好比是稻子,只要我們適當地培育和照料稻子,結果——穀粒——並不是願望所能得到的,它們自然會出現的。如果一個想要得到稻米的人,卻懶惰而不照料稻子,他可以到死都懷著這個願望,卻不會有稻米呈現在他面前。解脫的實相亦是如此:它不是靠願望所能獲得的,一個想要解脫的人,卻錯铡匦蘖暬虿恍蘖暋趹卸柚欣速M時間,直到死亡之日——終究未能解脫。

  十、最初的心意本性是光明清淨的,但因墮落而黑暗。

  「比丘,這心意本來是光明而清淨的,但是因為經過墮落,而煩惱遮蔽,它才不見光輝。」這就好比詩偈中所說的一棵樹:

  一棵大樹有六○○○根樹枝:
  幾百隻大蜥蜴日日簇擁其上,
  幾千隻小蜥蜴群居其中,
  主人如果不予留意,
  牠們日日將會帶來更多的朋友。

  這可以解釋如下:一棵大樹有六○○○根樹枝——如果我們去掉三個○,就剩下六,它就代表六根門,變色蜥蜴的入口,亦即偽裝的事物,而非真實的事物。煩惱是不真實的,它們就是那些成千上萬地穿過根門流入(心中)的事物了。不僅如此,只要我們尚未找出矯正心性的方法來,未生的煩惱就會日日增長,愈來愈多。心意比其它任何事物更為光輝,但是因為經由煩惱的偽裝和遮蔽,就失掉了它的光輝,就像太陽被浮雲遮蔽了一般,不要認為太陽走到浮雲後面去了,而是浮雲飄來遮蔽了太陽。
  所以禪思者,當他們知道了這回事,就應該以敏銳的分析來對付這些偽裝,就如第節中所說的清淨內明的策略。當他們開發心意到達最初心意的階段,這就是說所有的偽裝都被摧毀了,或寧可說是偽裝的事物不能進入最初的心意,因為用來銜接的橋樑已經被摧毀了。即使心意或許仍必須要與世間事接樱慕佑|就像水珠仔滾過荷葉一般。

  十一、做為一個禪思者的自我訓練,必須保持其特伲

  一個著名的馴馬師曾經去見佛陀,並問他如何眨趟牡茏觽儯鹜臃磫査绾握{教他的馬匹。那個馴馬師回答說有四種馬:(1) 容易馴服的馬,(2) 普通的馬,(3) 真正難馴的馬,(4) 畢竟無法馴服的馬,只得殺掉牠。佛陀回答說:「我也是如此。」(1) 那些容易馴服的,也就是那些心意容易集中的,就可以吃足夠的食物來滋養身體。(2) 普通的,也就是那些心意存在著某些煩惱的,就不容許吃太多,只能吃一點點。(3) 那些真正難馴的,也就是那些心意充塞著煩惱的,就全然不能吃枺鳎珷瓊儽仨氂凶灾鳎瑺瓊儽仨氈雷约旱捏w力,還有牠們到底能忍受多久。(4) 至於那些無法馴服而要殺掉的,也就是那些被稱為 padaparama 「文句戲論者」,全然不能克制自己心意的——佛陀就會撤除溝通的橋樑。換言之,他不會教導他們,那就等於殺了他們。

  十二、三根本說法

   Tika 意即「三」,意為「根部」,合起來意即「根植於三的事物」,也就是貪、瞋、癡,稱為三不善根。渴愛來自三者:感官的渴愛(中譯裕В河麗郏纬桑ㄖ凶g裕В河校┑目蕫郏ㄖ凶g裕В荷珢郏筒恍纬傻目蕫郏ㄖ凶g裕В簾o色愛),心意的氾濫和流出都來自三者:感官、形成狀態和無明,如果一個人陷入這三類之中,然後就會 tiparivatta 「三轉」:
  他或她就會在這三者之中旋轉不停,因此三界——感官的世界(中譯裕В河纾蜗蟮氖澜纾ㄖ凶g裕В荷纾瑹o形象的世界(中譯裕В簾o色界)——就一定會隨著他們持續下去,因為這三者就是三界的根本。
  治療的方法也是來自三者:美德(中譯裕В航洌瑢Wⅲㄖ凶g裕В憾ǎ┖捅孀R力(中譯裕В夯郏.斎藗兊男蘖暸c戒、定、慧一致時,那就構成了療效,然後就na tipariv… atta:「非三轉」:
  他們不必在三者之中持續旋轉。三界不存在了,也就是他們將從三界中得到絕對的解脫。

  十三、只有淨居天是真正安寧的天人

  「一切法不動,有為法入於寂靜。」
  「為了寧靜安詳,一個人必須要有一顆不被任何煩惱所激盪的心,同時必須知道內在和外在的所有現象。」 
  一個如是安寧的人,將有著完全開發的良知和羞恥心,純潔和清淨的心智德性,堅固穩定的心意,秉賦具有天人(空居天)正直的特伲拖裨娰仕裕
  「淨居天法,具足慚愧,白法三昧定,世間寂靜安詳之善士。」
  天人——空居天界的居住者——生而充滿著感官的樂趣和無休止的煩惱,他們如何能夠安寧?因此這段詩偈必定是指淨居天),也就是阿羅漢,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安寧,記說為具有完全開發的良知和慚愧心,伴隨著「白色的德性」,也就是真正的純淨。(中譯裕В河形鍦Q居天,亦稱五那含天,五不還天,一、無煩天。二、無熱天。三、善現天。四、善見天。五、色究竟天。)必須在人間、天上証得阿那含果的拢卟拍苌鍦Q居天(不再還生人間),而在淨居天上進修阿羅漢道,乃至証得阿羅漢果。因此淨居天是阿羅漢的最後生處之一;在人間、淨居天都有阿羅漢存在,也都有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並不是說阿羅漢涅槃之後生到淨居天上去。

  十四、涅槃寂靜是世間的終點,超越臆測和形式。

  「四拢B的法語——世間漏盡般涅槃者的拢洹!
四拢B——苦,苦集,苦滅,苦滅道跡——在每一拢B方面都有著必須予以完成的行動:痛苦必須予以瞭解,痛苦的原由必須予以捨棄,痛苦的熄滅必須清楚明白,熄滅痛苦的道跡必須予以開發。這一切就是各方面必須完成的——如果它們必須要被完成,那麼它們必需化為行動,所以我們可以總結說四拢B是行動。這就如上面引用的第一首偈語所述,它提到四拢B就像腳,樓梯板或階級,是完成任務所必需的。接著下來就是所謂涅槃寂靜——就像寫出數字1234567890,然後把1~9擦掉,只剩下0,不再寫上任何枺鳎O聛淼木妥x做零,但它全然洠в腥魏蝺r值,你不能用它來和其它任何數字加、減、乘、除,然而同時你也不能說它不存在,因為那兒有個0(零)。
  這就像知悉一切的洞察力,因為它摧毀了臆測的活動。換言之,它完全塗銷了臆測,並且全然不涉入或停留在任何的臆測之中,在「塗銷」或「摧毀」臆測活動的字眼裡,產生了問睿骸府斠軠y完全地被摧毀時,我們要停留在那裡?」答案是我們將停留在一個不是臆測的地方——正是涅槃之境。
  這個解釋與實際上的觀點是一致的,它只有對修習的人來說才是清楚明白的,洠в行蘖暤娜耸遣荒苊靼椎模挥性谖覀兟犅勚崛绶ㄐ蘖暎钡轿覀冏詣拥丶瓷碛^察時,我們才能緣自覺知。
  接下來偈語的意義是這樣:「那些不再有煩惱流出的人,熄滅了三界,而且是光輝燦爛的。」也就是說他們曾經修習不輟並成為一個觀察思惟的「多聞修習者」。換句話說,他們曾經在這上面用功並重眩亻_發它,直到心意有能力去分析並摧毀所有的臆測,以便達到涅槃,他們因此能從三界中獲得解脫。在熄滅三界中,阿羅漢並不飛入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他們就住在原來的地方,佛陀也是這樣:當他熄滅三界時,他正坐在某地的菩提樹下,他並未飛入三界。他在心中熄滅它們——因為三界就存在於心意之中。
  那些志在熄滅三界的人們,應該在他們的心裡如是熄滅它們,惟有如此,他們才能從心裡銷毀臆測的活動,只剩下涅槃,這是最初的心,最初的法,它認識「不死」。

  十五、有情眾生的九個居處

  諸天界、人界、惡趣界歸屬欲界——放逸於感官慾望的有情眾生之居處,合併在一起,他們算是一個居處。色界,已經達到色界禪定的有情眾生之居處,有四個(中譯裕В撼醵U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無色界,已經達到無色禪定的有情眾生之居處,也有四個(中譯裕В嚎諢o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所以有情眾生總計共有九個居處,那些——阿羅漢——瞭然於九界者,離開它們,不必住在其中任何一處。這在沙彌所問經的最後有提到,「何名為十?」答案如是——阿羅漢,一個具有十種德性者,從有情眾生的九個居處裡得到解脫,這可以比喻為書寫數字12345678910,1到9是可以計算、稱名、加、減、乘、除的數目。至於10——也就是1和0——當我們擦掉1,因為它是個重眩覀兙褪O0,如果我們用0去和其它任何數目加、減、乘、除,它不會增加那個數目的價值;而0本身也完全洠в袃r值——但你不能說它不存在,因為它就在那兒,心也是一樣,它的本性就像0,當0和其它任何數目相連的時候,它就大大地增加了那個數目的價值,例如,1連接著0變成10,心也是如此,當它與任何事物相連接時,它立刻把「精巧」和「奇妙」加注於事物之中,但是當它被訓練到對所有可知的現象都有真知灼見時,它就回到像0的狀態——空,開放而清明,超越所有的計數和名稱,它不停留在有情眾生的九個居處裡,它停住在一個洠в幸軠y和形式的地方:它的本性就像0或涅槃,就像第14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