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小流归海,海不拒,亦不溢,此之谓不让。蚊o,最小之群品也。阿修罗,身形八万四千由旬,最大之群品也。然无不满腹而归。大乘经普摄群机,亦复如是。故能令小乘回小向大,化有为而入无为。人天转世间而出世也。潜流四位因心者,谓此顿教大乘经义,潜流于圆教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位因地心中,无不随机取足也。
  ○丁二 校量功德
  ○戊一 施宝校量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讲】直解云:世宝盈刹,但资有漏。至理一言,转凡成圣,故功倍天渊。
  【记】此能校量是如来妙辩。其实大乘功德,非言说可以形容。故设事以明之。假使者,假设也。世宝布施,得之者买田园,长子孙,研究学问,维持国家,固然是好。然亦不过人天小果。若得之者反以长其游惰荒嬉,作种种孽,此岂有功德耶?若听此大乘经,莫道未能全听,只要听得经名,且更能听一句义。其功德已盖过前者。此言财施不及法施,世间功德,不及出世功德也。
  ○戊二 施法校量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讲】直解云:小果虽多,终无实证。此经半偈,成佛正因,故难为比量。
  【记】此假设之人,大概是自己悟四谛之法,已登辟支佛地位者。教众生证阿罗汉果,了得生死。此已是无漏功德。然小乘虽了生死,未发大悲心。但能自利,不能利他。住于化城,永不能到宝所。何可与成佛正因比数。此言小乘功德,不及大乘功德也。
  ○丙四 答拥护持人
  ○丁一 显当护因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
  【讲】初反显当护。闻经名显非闻义。信不惑,显未受持。此人虽福慧不多,便当护持。况于多佛所种诸福慧耶?如是下,正明当护。谓此人于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经资慧。既福慧俱多,尤当拥护。
  【记】护持佛教之人,必具有大信心者。信心并非今世忽有,必由过去种有信根。此信根非从像法末法时代得来,乃在佛世所种。上来闻此经名及一句义,乃自利功德。又宣说此经分别半偈,乃利他功德。须如此自利利他之人,闻大乘经教,始能信而不疑。惑者,疑也。夫不须读经解义,但闻此能诠之经名,即起信心,不生疑惑。当知此人,必是具有大福大慧。有大福,故得闻经名。有大慧,故信而不惑。且遇佛必曾供养,方种福根。必闻说法,方种慧根。然则此人既于过去遇多数佛,何以仍为众生,直至末世,乃始闻名生信乎?须知遇佛闻法,必须发心修行,勇猛精进,方能开大悟,发大心,修大行,证大果。若闻法而犹贪名利,不肯修行。譬之开花而不结果,虽遇多佛,亦属徒然。我辈生此末法之世,既因夙世善根,闻此经教。必须依文会义,因义起修。将世法抛尽,方可成出世之行也。但闻名而不思义,但能信而不能持,则福慧不多。然世尊已称为应当护持。何况亲近恒沙诸佛,福慧众多之人耶?
  ○丁二 正答当护
  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讲】先称汝,附称善男子者:显是面嘱当机。令其注意,非浪答也。准前请云:云何使我护持,是直欲自领其事。故世尊应其请而告之曰:汝当护也。末世修行者,佛意以但闻经名,信心不惑,尚是久供多佛,多福多慧。况复末世,得闻是经,依经修行,自他两利者,又非前人之可比拟。故直解云:修习此法者,乃慧命所系。若恶魔恼乱生退,则慧命断绝,故当护持也。
  【记】末世众生得闻此经,已属难得。更能依教起修,尤为希有。真可谓火里莲花矣。诸佛菩萨,安得不欢喜?又安得不加以护持!诸君须知,当此末法时代,能出家已甚不易。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即使其人平庸,或间有一二败类。诸君亦须看佛面,为之护持。若有正知正见精进修行者,更当护持,不待言矣。无论修大乘者当护持,即修小乘者亦当护持。盖末世发心修行者,定有恶魔外道,来相扰乱。外道诱以邪见,恶魔坏其善根。故佛门中,亦有以正教种子而学邪道者。今世并非无佛法,实无弘法之师耳。故世尊告菩萨注意末世修行者,尽力护持,不令退屈。退者向后,屈者半途而止也。
  ○丁三 奉教护持
  ○戊一 金刚护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销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讲】金刚者,依手中所持之杵彰名,一个个皆执杵故。又其威力,全在于杵,故以杵立其名也。火首,即楞严之乌刍瑟摩。自言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乃菩萨示现者也。摧碎者,以功用立名。我以宝杵殒碎其首,天魔外道皆畏惧故。尼蓝婆,古师未详翻译,上首八万,眷属不知其数。皆以三业具仪,对佛发愿,卫法护人。有能持此,即指本经。本经为决定大乘,以是如来决定境界。行人持之,其心亦决定故。如护眼目者,显护之最严,即一尘一沙,亦不使有犯故。道场所修行处,如前建立道场,克期修行之处。谓自领徒众,周界旋护。晨夕守护者,昼夜常巡,使魔鬼不敢有犯,自应无有退转。其家,即私宅也。永无灾障等,显人眷安和。财宝丰足等,显门庭富饶。此金刚守护之福也。
  【记】世尊所叮嘱护持,是贤善首菩萨。然贤善首菩萨,尚有许多眷属,即八万金刚等是。有此眷属,方能任护持之责,否则一人何能为力?即如山僧此次讲经,若无众多居士护法,所讲亦难成就,可见护法必得众多之力也。金刚以护法为其本分。八万金刚,以火首为首领者,□欲火最足坏定,此金刚以观照淫欲之功,能化欲火而成智慧火也。本可证果,自愿居金刚位,护持三宝。尼蓝婆未经译义,当是蓝面金刚。其相粗勇,故仅右绕而未长跪。无论上中下根人,凡能奉持此经而修行者,金刚皆为守护,故用乃至二字括之。不仅使徒众往护,且自率领以往。令不退转,以上是护持出家人。其家以下,是护持在家人。
  ○戊二 诸天护
  尔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
  【讲】大梵,是王大千界之主。佛佛出世,愿为请转法轮。二十八天,总指三界诸天。须弥山王即□利。护国天王即四王。此中既总举三界,又别举□利四王者,以其有统众之威,能护持故。
  【记】色界第一天,为大梵天。二十八天,即自四天王天至非非想处天也。须弥山王,即□利天主,又名帝释。护国天王,即四天王,俗呼四大金刚是也。安隐,指身心言。隐字作静字解。在身则四大调和,故安。在心则不起妄念,故隐。既得安隐,自不退转。
  ○戊三 善神护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讲】吉槃茶,可畏鬼也。食人精气,其疾如风,变化无端。住于林野,管诸鬼众,故号为王。不属人天,单居鬼趣。一由旬,四十里也。守护方隅,其场围如此。
  【记】大力鬼王具有天眼天耳神足等通。阿修罗王,即其死后所化。能与诸天争权,可见若无佛法出世,此等鬼王,必不能发心护法,而扰乱世界矣。大力鬼王,是治鬼之王。天魔外道,非彼所管。
  ○乙四 总结流通
  佛说此经已。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讲】佛本无说,何尝有已。今约一期事竟,名为已也。世尊说法,随处皆有常随之众。谓如舍利弗等四众弟子,内护众也。佛法赖斯传故。天龙八部鬼神,外护众也。大法仗其护故。今经了义大乘,主伴说听,皆在定中。名为独菩萨法。故经序列众中无二乘名。以非彼二人境界故。即有金刚诸天鬼神等众,只好于空中隐形不露。密受其益,至今说听既终,一期事讫,彼等乘愿护法,出众具仪,对佛发愿,护教卫人。所以结集者最后提出。足见平等法会,真俗融通,不可思议!非凡情所可拟度者也。
  【记】内护法者,护持说法之人。佛法正传,唯僧是赖,故说法须仗出家人。若居士弘扬教乘,亦可讲经。唯切不可升坐高座,只可平坐。外护众者,护持所传之法。今当末世,天龙鬼神等,虽来护法。然非肉眼所能见,故护持佛法,又必藉居士之力。居士内蕴慈悲,不妨外示威德。故世尊当涅槃时,嘱付国王大臣护法,即是此意。此会皆是菩萨众,而经末特标大众者,显是平等法会,不可思议也。山僧持诵此经,经三十余年。最初并非真发大心。不过因见经中有财宝丰足常不乏少二语,方始发心诵持。在出家人虽不图富厚,然亦须四事具足,庶可安心修道。迨至诵持既久,渐能依文会意。直到今日,且能对诸居士说此经教。是不但财宝丰足,即法宝亦复丰足。可见诵持大乘经之功德,不可思议!诸君勉之(按大师此节,现身说法。意在使听者心生欣羡,引之入道。纯是一片悲心。读者幸勿误会,记者识。)诸经之末于信受奉行下,常有作礼而去一语。此经独无者,因此会乃定中说法。诸菩萨等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来既未尝来,则去亦无所去也。结集人不安此句,亦有深意。凡一法会,必有四众。四众者,不仅指出家之比丘比丘尼,在家之优婆塞优婆夷也。一、发起众。即发起此会之人也。二、影响众。谓多年老参,为新学之影响,彼新学见其来而亦来者也。三、当机众。即闻法而能明其理者也。四、结缘众。虽听而不明其理,不过结缘而已。佛说此经,大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今山僧既将此经大体说讫,望诸君亦当皆大欢喜,发菩提心,自利利他。使未读者能读,已读者能信受奉行也。讲经听经,皆有功德。此种功德,将归诸谁?是宜回向西方,普愿法界众生,同归极乐净土,同发大心,同修大行,同证大果,则我愿成就,诸居士之愿亦成就矣!
  愿此以功德  回向于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弘经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密
   (弟子、妙煦、显觉、显琛、手录。)

  跋
  自戊午年北京发起讲经会。请宁波观宗寺,谛闲大师开讲圆觉大经。大师于讲义之外,称性而谈,别多发挥。维乔与江味农,黄少希二君,按日手录。而由江君编纂成篇。随时呈大师印可,锡名圆觉亲闻记。与大师之讲义,别本刊行,亦既有年。读大师之讲义者,罔不以亲闻记参互对观。而咸谓别本单行为不便。维乔等亦拟汇编成书,以便学者。尘俗牵掣,卒卒无须臾之闲,从事于兹,良用内疚!丁卯之秋。海盐徐君肇华兄弟,为其祖母升西祝福。发愿刻经,请于大师,应刊何种。大师指示刊印圆觉经讲义亲闻记汇编。徐君蔚如以编校之责,嘱托维乔。此固维乔之夙愿也。因于戊辰之冬,竭数月之力以成之。唯此编间有数处,删节繁文岐义,与单行本略有出入。至次序之未顺,字句之讹舛者,皆一一厘定而更正之。书成名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附亲闻记以示虽汇成一编,仍不失原书本来面目之意云尔。民国十八年岁在己巳孟夏。蒋维乔法名显觉谨跋。

  跋
  自大法东流,建立教观,至天台而始备。顾智者大师谈玄说妙,若无章安为之记,则后之人虽欲闻法,孰从而闻之?谛闲大师,台宗嫡子。乙卯之岁,宣讲首楞严经于都下。都人士闻风兴起,不可胜数也。人事变迁,忽忽三载。曩时曾预法筵,若未预法筵者,靡不渴仰圆音,伫闻明诲。爰于丁巳之冬,发起戊午讲经会。次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