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也。若止观双说,则奢摩他是体真止,观是空观。从一止一观下手,用功到究竟,则一止即三止,一观即三观。若仅依奢摩他行,则惟一止一观。依如来奢摩他行,则举一即三。止即定,观即慧,止观双修,即定慧双得。依如来奢摩他行,亦须从戒入手,可见戒为最要。如渡海之浮囊,如长夜之宝炬,如远行之导师。此章修行渐次功夫,所谓思惟,所谓住持,以奢摩他直贯到底,实为一空观也。
  ○辛二 酬思惟住持请
  ○壬一 明正思惟
  ○癸一 观身是幻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
  【讲】恒念者,谓二六时内,四威仪中,念兹在兹,不可须臾离也。先观身者,以我执偏重,急先务也。四大和合句是总观。谓坚、湿、暖、动、假合为身,此易知者。所谓下是别观。稍难知者,故详示之。发生头上,毛□身中,指之甲,口之牙,肉之表,皮之衬,肉之力曰筋,肉之核曰骨,骨中脂曰髓,顶中髓曰脑,以及身之垢腻,身之颜色,此等皆属于地也。口垂曰唾,鼻出曰涕,肉溃曰脓,红润曰血,血之精内会曰津,外泄曰液,涎沫,唾之病也。喉出曰痰,目流曰泪,乃至精气便利等,皆属于水也。身中之暖触是气,从火大来,故仍属火。身中动作运转,从风大来,故仍属风。如楞严之八还,皆向来处去。此经之四归,亦向来处归。归、属也。但彼以各还显有性,此以各归显无身。故次下即云四大各离,身在何处?只此一言,教下手习观时也。正观之时,各有所归,即名为离。离则无身,故征以当在何处?实显其无处也。处尚不有,体复何云?故曰即知无体。和合者,四大假合。为相者,幻妄称相。相即无相,故曰同幻。
  【记】恒即是正。念即思惟。念兹在兹,不令邪思搀入。我今此身至实同幻化,实一参究之大话头。
  ○癸二 观心是幻
  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讲】承上已知身同幻化,如何复有根尘及识心耶?故以四缘假合等云云。四缘指见、闻、觉、知、以四性皆有能缘义故。以四性和合,妄有根相。六根者,见为眼根,闻为耳根,觉为鼻舌身之三根,以三根皆合而方知,故总名为觉,知为意根,此先有六根也。因有六根,复对外之四大,故称六根四大。然内之四性,既可分为六根,外之四大,亦可分为六尘,此次有六尘也。中即是内,合成者,谓内根外尘,合成十二处也。缘气,指六识缘影。缘影虽妄,居然有六识之气分,故曰缘气。于中积聚,谓于内外根尘之中,积聚不散,此后有六识也。似有能缘之相,既称似有,安得为真?故云假名为心。然根尘识三,虽同妄有。而起惑造业,惟六识之力最强。急欲令其观识虚妄,至重呼以告之,俾留意也。此虚妄心,即指六处识心。托尘似现,故曰无尘不有。即彼外之六尘,亦是四大假合,若四大分解,则无尘可得。据此则于根尘识中,能缘之根,所缘之尘,各归散灭。内外不成,中云何立,故云毕竟无有缘心可见。毕竟者,决定义,谓到底无有也。首章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妄认四大为身,六尘缘影为心”。今既观身心二俱如幻,自是不复妄认,则颠倒日损,而正见日益矣。总结正思惟竟。
  【记】见、闻、觉、知、能缘色、声、香、味、触、有此能缘之性,故有六根。虚妄而有能缘之气分,此气分由四大而得,入于六根之中,积聚而有缘相。我们修观时,在静室中。试参究此境界,外无身,内无心,一念不起,心与境合,当体即真。直至圆裹三世,一切平等不动,此观方修到底。
  ○壬二 明正住持
  ○癸一 法说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讲】彼众生,指求圆觉之人。求净圆觉,须先观身如幻。如幻之境能住持,则幻身自灭。幻身灭故能住持,则幻心亦灭。以心依于身,身灭则心无所依故。幻心灭故能住持,则幻尘亦灭。以尘托心现,心灭则尘无所托故。幻尘灭故能住持,则幻灭亦灭。以为灭尘故,立幻灭名。尘既已灭,幻灭无所用故。幻灭灭,故能住持,则是法法皆真,故曰非幻。非幻则体无终穷,故不灭也。
  【记】奢摩他一观到底,方知身是幻,心是垢,幻灭而非幻现前,乃不灭也。
  ○癸二 喻说
  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讲】求净圆觉,如磨镜然。幻身,幻心,幻尘,幻灭,重重盖覆,不是净圆觉心,皆如镜上之垢。身灭心灭,乃至幻灭亦灭,如镜垢磨尽,非幻即觉心也。如镜之本明,全体俱现。喻文虽略,摄义无遗耳。
  ○癸三 法合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讲】恐其闻久失意,故重呼以教之。不了身心如幻,执我,执法,盖覆净圆觉心,故云皆为幻垢。垢相,指身心尘灭四重。必至尽灭,方为永灭。如是则法法皆真,故云十方清净。此约义而合也。
  【记】看讲义自明。
  ○癸四 结示
  ○子一 结示因执成垢
  ○丑一 喻显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讲】清净摩尼宝珠,此珠龙王髻中所有。清净言其体内外明彻,无垢染故。摩尼言其用,此云如意,能雨宝故。宝珠言其相,非寻常物,珠中宝故。□是影现,对彼外之五色,影现于内,故云□于五色。喻如净圆觉心,对众生外之五阴身心,影现心内。随方各现者,何方有五色,即于何方影现。喻众生何类中有五阴身心,即随何类影现,如形影相肖也。世人不知是影,名为愚痴。喻众生不达是幻,名为凡小。以凡夫愚我,小乘愚法,同一愚也。影元无实,由世间不知是影,遂见五色。喻幻元非真,由凡小不了是幻,遂执真有五阴。执我执法,即其相也。
  【记】讲义文显可知。
  ○丑二 法合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
  【讲】圆觉净性,合摩尼宝珠。现于身心,合□于五色。随类各应,合随方各现。迷影迷幻,义亦相似,故皆以愚痴名之。说净圆觉,实有自相,合摩尼实有五色。法喻义同,故云亦复如是。
  【记】圆觉净性是体,即圆成实性,乃实有者。现于身心是用,即依他起性,乃如幻者。遇净缘即应四圣,遇染缘即应六凡,故曰随类各应。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为□计执性,乃本空者。
  ○丑三 结成
  由此不能远于幻化。
  【讲】承上执为实有而言。谓由此执身心为实有,于中诤人竞我,计是较非,所以不能远于幻化。既不能远,自应常在其中。惑业苦三,如恶叉聚,轮转往复,染污觉心,成深垢也。
  ○子二 结示垢尽还净
  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讲】是故二字,承上不能远离而言。所以不能远离,由于不知身心是个幻垢。以是之故,我说身心是幻是垢。若能知得是身如幻者,应当远离。知心是垢者,设法对治。对即对治心垢,离即远离身幻也。果能对离幻垢,佛说是人名为菩萨,非寻常人比也。垢尽者,不肯得少为足,必至究竟净尽。垢既净尽,则对治亦无所用矣,故曰对除。垢尽对除,即无对垢之人,人既不有,名将安立,故云即无对垢及说名者。至此,岂非全体净觉妙心耶?故科名垢尽还净。
  【记】不能离垢,是六凡众生。能离垢,是菩萨。垢尽对除,即如来。即无对垢及说名者,即净圆觉性。绝对无待,即佛之名字,亦用不着。
  ○庚二 随顺还圆觉
  ○辛一 理事互融
  ○壬一 承前起后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讲】菩萨众生,均是求圆觉人也。证得诸幻灭影像者,谓一切诸法,本属幻有,元是净心影像,今以得正住持故,一得永得,再不至为影像所摇,故云证得。尔时,即证得之时,影像既灭,净觉毕露,故云便得清净。无方者,即周□义。无边虚空,向因无明幻垢,障蔽净圆,而成顽虚。今证得幻灭障除,觉性显发,则无边虚空,转成无际净圆矣。楞严云:“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皆悉销殒”。正此谓也。前云无方清净,于此可见。
  【记】证得诸幻灭影像,是时惟有净圆觉性,故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空观到底,则一空一切空,所谓净缠缠赤洒洒地也。虚空最大,然尚包含于觉性之中,性融妙理,虚空不大,盖对妄方有。既觉则虚空无边,即虚空即觉,即觉即虚空,故云觉所显发。
  ○壬二 正明理事
  ○癸一 依理成事
  ○子一 成世间法
  ○丑一 别明
  ○寅一 成根处
  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讲】承上无边虚空,尚是觉所显发。则觉心圆满;明净可知。正由圆满明净故,则无法不显。因无法不显,则显随缘所成阿赖耶识,亦成清净心也。由赖耶清净故,依赖耶所分见尘之性,亦成清净性也。由见性净故,则见性所依之眼根,亦成清净性也。由眼根净故,则所发之识,亦成清净性也。由眼识净故,则赖耶所分闻尘之性,亦成清净性也。如是乃至,可以例推。
  【记】觉既圆明,则随处皆清净。昔时心逐境移,故不清净。今则如明镜照物,故清净。心既清净,则起于心之见性等,亦自然清净。
  ○寅二 成尘处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讲】六性六识,皆依于根,故统言根。谓六根之中,根根兼性与识,皆成清净之性。由是之故,则根所对之尘,亦成清净性也。
  ○寅三 成大种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讲】六尘对根之别相,一一皆成清净性故。则觉性随缘所成之四大,亦成清净性也。
  【记】可以例知。
  ○丑二 总结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讲】承上由四大各成清净性故,则随缘所成内根外尘中识之处界,皆亦各成清净性也。二十五有,指三界众生所依住之处也。古德颂云:“四州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及那含”。通称为有者,以其中生死因果不能无故。举此处,界、有、三、赅尽世间法也。然诸经论,皆称四大为种,以其能成诸法。殊不知所以能成者,不在相而在性,今则方显其是依彼圆觉净性所现。然能现者,既无方清净。则所现者,故一一皆成清净性也。
  【记】看讲义可知。
  ○子二 成出世法
  【讲】或问世间法从染缘生,可说令净。出世法从净缘生,已是净法,何故亦说令净耶?大疏答云:“若凡圣对待,则胜劣悬殊。若称法界观,二皆幻化,既皆从缘而起,缘无自体故”。大乘止观二卷八页云:譬如一明镜。能现人马像。若以像约镜,乃云人像镜,马像镜,便有二镜之名。若废像论镜,其唯一焉。若复以此无二之镜体,收彼人马之异像者,人马之像,亦即同体无二也。净心如镜,世间出世间如像,类此可知。以是义故,法界法尔常同常别。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讲】彼指上科。谓据上所说世法,皆彼觉性所显而成清净。由彼染缘所成世法清净故,则净性随缘所成出世之法,若因若果,一一皆成清净之性,故统言一切清净也。此中唯三十七品助道法属因。其余均属果。陀罗尼通包因果。此科所列法相,诸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