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座。有一尊者白椎云:今当第二座说法,仰山闻之遂起,一心湛寂。白椎者唱言,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谛听谛听。此等妙法,皆说不退转地法行之声也。十三、常闻法华会上,开权显实,九界同归,万善普会之声。十四、常闻诸佛赞叹一切众生、能行十善、三业清净、随喜之声。十五、常闻诸佛赞言善哉,当知是人,行愿成就,不久成佛之声。以上十五善声,愿常闻之。
已发耳根愿竟。相与至心,五体投地,重复归依世间,大慈悲父。
  上来既发愿竟。更须佛菩萨证明,故须重复归依世间,诸佛菩萨。
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善业佛。南无意无谬佛。南无大施佛。南无明赞佛。南无众相佛。南无德流布佛。南无世自在佛。南无德树佛。南无断疑佛。南无无量佛,南无善月佛。南无无边辩相佛。南无宝月菩萨。南无月光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别礼也。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总礼也。
愿以慈悲力,同加摄受。令某等得如所愿,满菩提愿。
  此礼佛后愿辞。愿三宝慈悲,加被摄受,令上所发耳根愿,各得成就,满诸所愿也。
次发鼻根愿
  此为第三科,发鼻根愿文。按法华经:六根本有功德。如眼根八百,耳根千二,鼻根八百,舌根千二,身根八百,意根千二百。共有六千功德,乃性具之功德也。今此,则明六根作用功过,六根亦称六门,故曰六根门头。如一国有六部,一衙有六科。而于六门中,以意门为总,前五为别。意为内机关,五为外机关。所谓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家中作主意,即意根为内之总机关也。定种种可见不可见,可闻不可闻,止作持犯之条约。在国家如有法律,在丛林如有清规。于六根中,以鼻根之作用最微,办事不多,本机关主任,无甚大用。虽有三十四干事员,亦无大作用。所以言其功,实不过八百之数也。
又愿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广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众生;从今日去,乃至菩提。鼻常不闻杀生滋味饮食之气。不闻畋猎放火烧害众生之气。不闻□□熬炙众生之气。不闻三十六物革囊臭处之气。不闻锦绮罗□惑人之气。不闻地狱剥裂焦烂之气。不闻饿鬼饥渴饮食粪秽脓血之气。不闻畜生腥臊不净之气,不闻病卧□席无人看视疮坏难近之气。不闻大小便利臭秽之气。不闻死尸□胀虫食烂坏之气。
  今愿□穷横□,一切众生,永不闻诸恶气,此为止善。不闻有功,闻则名犯。今鼻根用闻,且论事则闻字应在耳根。今在鼻应当用□字。所谓眼见色,耳闻声,鼻□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六根各有所对,不应乱用。然今鼻用闻,有深意在焉。一则因□字音□不甚顺,而用闻字,正可与□字通用。余于光绪九年,在龙华听讲,看经至夜深,多诸昏睡。有某同寮云:闻些鼻烟罢,余颇疑其闻字之不当也。及至光绪十六年,在金山客堂。有淮扬道来山,余往陪之。亦云请闻鼻烟,始知闻字有普通作用。及观楞严经,于鼻根亦常用闻字,则唐代即已有之。今皇忏发鼻根愿,亦用闻字。此则鼻根用闻,由来久矣。且易书而易看,所以古今皆通用之,无疑议也。二则六根互用,若心不分别,则一根可作六根用。如知其香臭,即鼻知。觉其香臭,即鼻觉,既鼻根能具诸根用,无怪乎,观世音之用眼根,观十法界之音声。声既可用眼观,则色可用耳闻,可知一根能作诸根之用也。今鼻用闻者,其意良善。况且用□字,□臭相宜,□香似不合,因□字乃从鼻从臭故。如本段文,列十一种臭气,宜用□字。下所列愿常闻种种香,若用□字,甚不雅观也。一、世有屠者,杀其禽畜之生命,得其血肉为饮食。所有滋味之气,皆荤腥臭恶,愿常不闻。二、深山打猎,田中张网,山中兽则逃至深林.田中兽则逃至丛草。乃用火烧之,而兽则任其焚毙,其气非常臭恶,愿常不闻。三、既宰戮牛豕鸡鸭已,或用笼□之,或用锅煮之,或用熬盘熬之,或用火镬炙之,种种臭气外溢,愿常不闻。四、世人迷昧无知,或男爱女姿,或女贪男色,不知革囊臭秽,为三十六种臭物所依处。所以若男若女之身体,全是臭气。言三十六物者:外十二,为发、毛、爪、齿、?、泪、涕、唾、垢、汗、屎、尿。中十二,为皮、肤、血、肉、筋、□、骨、髓、肪、膏、脑、膜。内十二,为脾、肾、心、肺、肝、胆、肠、胃、赤痰、白痰、生脏、熟脏。共为三十六物,革囊包内所贮臭物之气,愿常不闻。五、有时髦男女,以锦绸绮缎,绫罗□绉等,美色衣服,穿于身上,光采夺目,俨然妆饰一种娇艳之色,善惑人气,愿常不闻。六、所有地狱中,剥皮裂腹,火烧焦烂之气,愿常不闻。七、所有饿鬼道中,饥渴非常,不得饮食,惟有啖食粪秽脓血等,种种臭恶之气,愿常不闻。八、所有畜生道中,或水族,或空行,或陆地山林等畜生,皆有腥臊垢秽不净之气,愿常不闻。九、由宿业故,卧病1席,无人看视。生毒疮恶疾,臭秽满室,难可近身之气,愿常不闻。十、坑厕中,大小便利之臭气,愿常不闻。然欲免此气,最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始得清净。在此娑婆,恐难免也。十一、人死后之遗尸,未经数日,□胀青瘀,□身虫食,烂坏臭恶之气,愿常不闻。上十一种恶气,愿不欲闻,为摄律仪戒也
唯愿大众六道众生,从今日去。鼻常得闻十方世界,牛头栴檀无价之香。常闻优昙□罗五色华香。常闻欢喜园中诸树华香。常闻兜率天宫说法时香。常闻妙法堂上游戏时香。常闻十方众生,行五戒十善六念之香。常闻一切七方便人十六行香。常闻十方辟支学无学人众德之香。常闻四果四向得无漏香。常闻无量菩萨,欢喜、离垢、发光、焰慧、难胜、现前、远行、不动、善慧、法云之香。常闻众圣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之香。常闻诸佛菩提之香。常闻三十七品、十二缘观、六度之香。常闻大悲、三念、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香。常闻八万四千诸波罗蜜香。常闻十方无量妙极法身常住之香。
  此愿常闻众善之气,闻之名持。故意不闻,则犯也。一、阎浮之南,有山名牛头。尽是栴檀林,无诸杂树,满地毒蛇。山中栴檀,香气扑鼻,远闻五六十里之外。蛇在其中,非常自在。若焚此香一微末许,即可□闻宁波全府。乃无价宝香也,愿常闻之。二、三千年一现之优昙〇罗,乃灵瑞华。有青、黄、赤、白、黑之五色,愿常闻此华之香。三、□利天上,欢喜园内,宝树华香,愿常闻之。四、弥勒大士,在兜率天宫,说不退转法轮之香,愿常闻之。五、帝释在□利天,妙法堂中,说般若之香,愿常闻之。六、常闻十方众生,有持五戒之戒香。行十善之善香。乃至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之六念香,愿常闻之。七、七方便人,本指三教菩萨、藏通二乘及诸人天。今言修十六行观者,则为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暖、顶、忍、世第一之七位行人。言十六行观者,四谛各有四行。如苦谛下,有苦、空、无常、无我四行。集下谓集、因、缘、生。灭下谓灭、尽、妙、离。道下谓道、正、祯、乘。如是行观之香,愿常闻之。八、十方所有辟支佛,已证果之无学人,及未证果之有学人。言具四德者:(一)我生已尽。(二)梵行已立。(三)所作已办。(四)不受后有。无学具此四德之香,愿常闻之。九、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之四果,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之四向,如是四果四向之无漏香,愿常闻之。十、别教住、行、向、地,大士修证进德之香,愿常乐闻。十一、众圣所证之无作戒,无漏定,无生慧,无余解脱,及道种慧解脱知见,五分法身之香,愿常闻之。十二、常闻诸佛无上菩提觉法之香。十三、常闻声闻人所修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之香;缘觉人,十二因缘,还灭观门,从无明灭,缘行灭,乃至生灭缘老死灭之香;及菩萨六度之香。十四、常闻大悲三念(念诸佛,是无上医王。念尊法,是救病良药。念贤圣僧,是看病之母)。十力(是处非处、业、定、根、欲、界、至处、宿命、天眼、漏尽。)四无所畏(总持,知根,决疑,答报。)十八不共法(身、口、意、无不定、无异想、无不知舍,欲、念、精进、智慧、解脱、解脱知见、身业、口业、意业、知过去、知现在,知未来。)之香。十八不共法,唯佛独证。非但不与凡夫二乘共,亦不与菩萨共也。十五、常闻八万四千波罗蜜香。十六、常闻十方无量妙极法身常住之香。上十六种,乃摄善法戒也。
已发鼻根愿竟。相与至心,五体投地,归依世间,大慈悲父。
  上来发鼻根愿竟。相与至心,归依慈父。
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陀法佛。南无应供养佛。南无度忧佛。南无乐安佛。南无世意佛。南无爱身佛。南无妙足佛。南无优□罗佛。南无华缨佛。南无无边辩光佛。南无信圣佛。南无德精进佛。南无妙德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别礼也。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总礼也。
愿以慈悲力,同加摄受。令某等得如所愿,满菩提愿。
  此为请加,令遂所愿。
次发舌根愿
  此为第四科,发舌根愿之文。舌根若仅尝味,则祗有八百功德。而又能言说,故有千二百功德也。此科但言尝味功德,其发口说之愿,另有一科在后。
又愿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广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众生;从今以去,乃至菩提。舌恒不尝伤杀一切众生身体之味。不尝一切自死之味。不尝生类血髓之味。不尝冤家对主毒药之味。不尝一切能生贪爱烦恼滋味之味。
  又愿□穷横□,一切众生,不尝一切恶味:一、愿舌恒不尝伤杀生灵之身肉等味。二、恒不尝一切自死畜生之肉味。如蒙古、西藏等,多寒国土,不生水草菜蔬之处。佛开三净肉食,眼不见,耳不闻,意不作为我杀想,乃不得已耳。三净食外,尚有五净食。即加自死、鸟残、二肉,最好自死之肉味,亦一慨不食。须知身为地、水、火、风、四大之山,若种清净菜根,则山脉自然钟秀。若于四大山中,葬以豕羊鸡鸭等尸,则风水破坏,灵气消灭矣。三、恒不尝众生类中血髓之味。如饮人乳,吃牛奶,而乳乃血变也。四、或有宿世之冤对,今生之□家,以种种毒药,伤害之,恒愿不尝此毒味。五、如大蒜、□え、慈え、兰え、兴渠之五辛等,生食能生嗔恚,熟食能壮阳物。斯为生贪嗔之滋味,愿恒不尝之。以上五种,为摄律仪戒也。
愿舌恒尝甘露百种美味之味。恒尝诸天自然饮食之味。恒尝香积香饭之味。恒尝诸佛所食之味。恒尝法身戒定慧熏修所现食味。恒尝法喜禅悦之味。恒尝无量功德滋治慧命甜和之味。恒尝解脱一味等味。恒尝诸佛泥洹至乐最上胜味之味。已发舌根愿竟。相与至心,五体投地,归依世间,大慈悲父。
  此愿恒尝一切善味:一、愿恒尝具百种美味之长生不老、不生不灭、甘露等味。二、愿恒尝思饮饮至、想食食来、诸天之自然妙味。三、愿恒尝香积国中香饭之味。言香积者,维摩居士,遣化大菩萨,往众香国礼佛。言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以娑婆世界施作佛事。香积如来,以众香之〇盛饭与之,故名香积之香饭也。四、诸佛,食之味,无非无上醍醐妙味。如释尊食马麦,餐毒药,皆成美味。今愿恒尝诸佛所尝之味。五、愿恒尝五分法身所现,戒定薰修,慧学所熏等味。六、愿恒尝法喜充满,禅悦为食之味。七、愿恒尝广修无量功德,滋养法身、调治慧命、又甜又和之味。八、愿恒尝究竟解脱、同归无上醍醐、一味之味。九、愿恒尝诸佛涅槃时,最上八种自在之殊胜乐味。及纯陀、献最后供之妙味。以上九种,为摄善法戒也。已发舌根愿竟。归依世尊。
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真实佛。南无天主佛。南无乐高音佛。南无信净佛。南无婆耆罗陀佛。南无福德意佛。南无焰炽佛。南无无边德佛。南无聚成佛。南无师子游佛。南无不动佛。南无信清净佛。南无虚空藏菩萨。南无萨陀波仑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别礼也。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总礼也。
愿以慈悲力,哀愍覆护。令某等得如所愿,满菩提愿。
  此为礼佛后,求愿请加,令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