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净光佛。南无宝王佛。南无树根华王佛。南无维□庄严佛。南无开化菩萨佛。南无见无恐惧佛。南无一乘度佛。南无德内丰严王佛。南无金刚坚强销伏坏散佛。南无宝火佛。南无宝月光明佛。南无贤最佛。南无宝莲华步佛。南无坏魔罗网独步佛。南无师子吼力佛。南无悲精进佛。南无金宝光明佛。南无无量尊丰佛。南无无量尊离垢王佛。南无德首佛。南无药王菩萨。南无药上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别归依也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总归依也
愿以大慈大悲,救拔十方,一切众生。令现受苦者,即得解脱。当受苦者,毕竟断除,毕竟不复堕于恶趣。从今日去,至于道场,除三障业,灭五怖畏。功德智慧,具足庄严。摄取一切众生,同共回向无上菩提,成等正觉。
  此为请愿之文。愿已受苦、未受苦、一切众生,究竟得以解脱,不复堕于三途。从今发心,至坐道场,中间永断惑、业、报、之三障。又超凡入圣,离五怖畏:一、离不活畏。尚不爱身,何况财物?二、离恶名畏。不求供养,专施众生。三、离大众畏。世无与等,何况有胜?四、离死畏。远离我见,无有我想。五、离恶道畏。自知死已,决不离佛。功德具,即福德庄严。智慧足,即智德庄严。二严既备,不与诸佛同。即与菩萨等,且摄取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成等正觉。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重复增到,一心谛听。信相菩萨,白佛言:世尊。复有众生,挛□背偻,腰□不随,脚跛手折,不能行步。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为人□刻,行道安枪,施射弋□,陷坠众生。以是恶业,故获斯罪。
  此又引地狱经文。挛□者,手足拳曲,不能伸也。背偻者,驼背也。腰者,上腹后也。绬者,髀上骨也。跛者,足偏废也。复有众生,或挛其手,或□其脚,或背偻如驼。或腰绬不随,则坐不能直。或足有长短,艰于行步。或手折臂断,难于举动。此由前世为人,用心憯毒刻薄。于往来通道,安置刀枪,深夜弓射,施设S坑。令诸众生,经行于此,误陷堕落,而复害之。因是罪恶,故获此报。
复有众生,为诸狱卒,执系其身,枷桁苦厄,不能得免。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网捕众生,笼系六畜。或为宰主令长,贪取民物,枉系良善,怨诉无所。以是恶业,故获斯罪。
  此类众生,被诸狱卒,执系其身,枷其颈,桁其足,受鞭杖驱逼苦厄,不获幸免。此由前世或为渔夫,以罗网捕捉水族鱼类。或为屠儿,以笼槛系缚六畜。或为省之宰主,或为一县之令长,贪官酷吏,诬良善以取民物,括脂膏以饱私囊。人民处于淫威之下,欲诉无从,含怨莫吐。由此恶业,故招此报也。
复有众生,或颠或痴,或狂或□,不别好丑。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饮酒醉乱,犯三十六失。后得痴身,犹如醉人,不别尊卑。以是恶业,故获斯罪。
  颠,则逆顺不知。痴、则尊卑不别。狂、则刚愎自用。!、则顽固无知。黑白不分,好丑不辨。何罪所致耶?佛言:由于前世喜饮酒,不节量。因昏醉而乱行,故犯三十六失。如莲池大师沙弥戒疏中,以犯酒戒,而三十六失俱犯。三十六失者:一、不孝父母。二、轻慢长友。三、不敬三宝。四、不信经法。五、诽谤沙门。六、讦露人罪。七、恒说妄语。八、诬人恶事。九、传言两舌。十、恶口伤人。十一、生病之根。十二、斗诤之本。十三、恶名流布。十四、人所憎嫌。十五、排斥圣贤。十六、废忘事业。十七、破散家财。十八、恒无惭愧。十九、不知羞耻。二十、无故捶打奴仆。二十一、横杀众生。二十二、奸□他妻。二十三、偷人财物。二十四、□远善人。二十五、狎近恶友。二十六、怨黩天地。二十七、常怀恚怒。二十八、日夜忧愁。二十九、牵东引西。三十、持南着北。三十一、倒沟卧路。三十二、堕车坠马。三十三、逢河落水。三十四、持灯失火。三十五、暑月热亡。三十六、寒天冻死。又饮酒是放逸之举,能犯四戒故。昔迦叶佛时,有优婆塞,以饮酒故。妄盗他鸡,邻妇觅鸡,强而□之。因沉醉故,五戒俱破。噫!可不慎欤。
复有众生,其形短小,阴藏甚大。挽之身疲,背伏进行。行住坐卧,以之为妨,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持生贩卖,自誉己物,毁他财宝,巧弄升斗,捻秤前后。以是恶业,故获斯罪。
  此明患疝气者之果报也。身形短小,阴藏甚大。行住坐卧,倍觉困难。挽其囊而身曲,背俯伏而前进。此由前世营商作贾,升斗巧弄以营私,前后捻秤以沾利。以是恶业,故获斯罪。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如佛所说,大可怖畏。相与至心,等一痛切,五体投地。为今日现受苦一切众生,当受苦一切众生,乃至六道,现受当受一切众生。又为父母师长,信施檀越,善恶知识,广及十方,一切众生,归依世间,大慈悲父。
  上述种种受苦众生,虽业重障深,须知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吾不能以其受苦而轻忽之。应为一切众生,归依世间大慈悲父。因一切众生,广摄父母、师长、信施、檀越、善恶知识等,无不尽也。
南无弥勒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无数精进兴丰佛。南无无言胜佛。南无无愚丰佛。南无月英丰佛。南无无异光丰佛。南无逆空光明佛。南无最清净无量旛佛。南无好谛住唯王佛。南无成就一切诸刹丰佛。南无净慧德丰佛。南无净轮旛佛。南无琉璃光最丰佛。南无宝德步佛。南无最清净德宝住佛。南无度宝光明塔佛。南无无量惭愧金最丰佛。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
  别归依也。
又复归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
  总归依也。
某等今日,仰承佛力、法力、诸菩萨力,为其稽□,求哀忏悔。已受苦者,以佛菩萨,大慈悲力,令即解脱。未受苦者,从今日去,至于道场,毕竟不复堕于恶趣。离八难苦,受八福生。得诸善根,成就平等,具足智慧,清净自在,同与如来,俱登正觉。
  此为请求加被文。愿承三宝慈力,令彼受苦众生,离一切苦厄,得究竟解脱。未受苦者,从今以往,直至道场,中间不落恶趣。离八难苦,受八福生。八福者:一、常得见佛之福。二、常得智慧之福。三、常获六根清净之福。四、常生南洲之福。五、常修出世禅定之福。六、七、八、常生人天三善之福。又八福生处:一、人中富贵。二、四王。三、□利。四、夜摩。五、兜率。六、化乐。七、他化。八、梵王天。得诸圣道善根,成就法界平等,圆满种智,清净无碍,同与如来,成等正觉。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宜加用心,摄耳谛听。信相菩萨,重白佛言:世尊。复有众生,其形极丑。身黑如漆,两耳复青,双颊俱阜,疱面平鼻,两眼黄赤,牙齿□缺,口气腥臭。□短臃肿,大腹小腰,手脚缭戾,偻脊凸肋,费衣健食。恶疮脓血,水肿干消,疥癞痈疽。种种诸恶,集在其身。虽亲附人,人不在意。若他作罪,横罹其殃。永不见佛,永不闻法,不识菩萨,不识贤圣。从苦入苦,不得休息。何罪所致?
  向后,为地狱经最后总收之文。上来叠次详述,兹则收别归总,复须一心谛听此最后一番问答也。初、问:今有众生,其形极丑,此言其总。下则别出其丑相。从顶至足,全身漆黑,如东印度之黑炭。耳复青蓝如靛,双颊之颧骨,高耸突起。面多刺疱,平匾其鼻。眼黄而赤,齿缺而□。与人谈说,口有腥臭之气,令人闻之作三日呕。矬短者,身形短小。以短小之体复臃肿虚胖,腰细腹大。缭戾,湾曲也。手则屈而不伸,脚则弯而不直。行动困难,步履维艰。偻驼其背,凸出其肋。污秽垢腻,费衣健食。恶疮□体,脓血淋漓。水胀浮肿,干枯肉消。疥癣癞痢,背痈毒疽。如是种种恶相,聚集庄严其身。彼虽有意亲附于人,而人不喜见,反远避之。若他人造罪作恶,而彼以嫌疑,无辜而横遭凶祸,所谓关门屋里坐,祸从天上来。此等人永无见佛之期,亦无闻法之缘。虽菩萨贤圣在前,而亦觌面不识。于三宝中,全无恭敬供养。从此从苦入苦,永无休息之时,出苦之日矣。
佛言:以前世时,为子不孝父母,为臣不忠其君。为上不爱其下。为下不恭其上。朋友不赏其信,乡党不以义从,朝廷不以其爵,断事不以其道。心意颠倒,无有期度。杀害君臣,轻陵尊长。伐国掠民,攻城破坞,偷劫盗窃。恶业非一,美己恶人。侵陵孤老,诬谤贤善,轻慢师长,欺诳下贱。一切罪业,悉具犯之。众罪业报,故获斯罪。
  次答。夫诸佛如来,因中万行齐修。故果上万德庄严,所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今罪苦众生,因中无恶不作,故于果上无丑不形,诸恶毕集,以为庄严。恐亦有三十二丑,八十种状矣。是知迷悟虽别,其性无殊,顺逆二修,感报迥异。父母者,堂上之活佛也。生我劬劳,昊天罔极。为人子者,生则养其口体,死则导其神灵,藉报恩于万一。而风木兴悲,犹恐孝敬之不及。今反忤逆不孝,罪何可言!为朝廷卿相大臣,上致一君,下泽四民。应当忠其君,而泽其民。如岳武穆之精忠报国,扶难济危,是亦为人臣者所宜然也。而今反不忠其君,误国殃民,颠倒孰甚。又上辈者,须慈爱其下,如朝廷则以官阶为上,须容恕其僚属。家庭则以家长为上,须慈爱其下辈。教之以礼,待之以慈。而今反无慈爱之心,刻薄其下。为下辈者,或为僚属,或为子侄,或为仆役。应恭敬其尊长,进退有礼,不能造次。而今反不恭敬,且轻慢之。与同类之朋友相交,言须有信。信契实录,诚即不欺。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是为交际之当然。而今反不赏其信,以权诈相欺,全失信用。乡党莫如齿,今为乡中绅董,不以仁待人,不以义从事。一味狠歼自用,倚势陵人。朝廷莫如爵,故爵位有高下,尊卑有秩序。而今反不尊其爵,不重其人。为州郡令长,评断人民刑讼等事,须依律公判。而不以公道之心,乖戾倒置,枉屈于人。为子应孝而不孝,为臣应忠而不忠,为上应慈而不慈,为下应恭而不恭,为友应信而不信,居乡应义而不义,立朝应尊而不尊,断事应公而不公。因之一颠倒,一切颠倒。心意错乱,如狂象兴恶,无有限度。上弑其君,下害其臣。出言吐气,轻视其尊,陵辱其长。若兵权在握,则兴军侵伐,抢掠财物,攻人民所居之城池,破兵士所住之营坞,暗偷窃,明劫盗,如是等类。恶业非止一端,扬己之善,暴人之恶,侵陵无父无子之孤老,诬谤孝廉方正之贤善,轻慢师尊长辈,欺诳下属贱役,甚矣!无罪不造,无恶不作。所有罪业,悉具犯之。由此众罪之业因,故招极丑之报耳。
尔时诸受罪人,闻佛世尊,作如是说。号泣动地,泪下如雨。而白佛言:唯愿世尊,久住说法,化我等辈,令得解脱。佛言:若我久住此世,薄福之人,不种善根。谓我长在,不念无常,造诸无量不善之本。后方追忆,悔无所及。善男子!譬如婴儿,母常在侧,于母不生难遭之想。若母去时,便生渴仰思恋之心。母方还来,悉乃生喜。善男子!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不求常住,故般涅槃。
  此为罪人闻说生悲,请佛住世也。受苦罪人,听佛所说,抓着痒处,往昔造罪之因,悉如佛说。一时灵山会上,闻法大众,自悔宿业先罪。悲号涕泣,震天动地,痛哭流泪,倾盆如雨。而佛已唱涅槃于前,恐未能住世垂化。故复禀白佛言:唯愿世尊,久住于世,广说法要。令我等受苦众生,离生死苦,得解脱乐。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非生现生,无非为利益众生。然则请佛住世,固然有益。而佛入涅槃,亦为利益众生,所谓应以涅槃而得度者,即现涅槃。佛以天眼见人,他心知人。有薄福者,以佛常住于世,起轻棶意,不肯培植善根。谓佛既长在于世,迟亦无妨。于是不生尊重,不念无常。且凡夫心无二用,不念佛界,则念九界。不念四圣,则念六凡。不念人天,则念三途。不念出世间法,则念世间法。不念三纲五常,则念五逆十恶。由是无恶不作,造诸无量不善之本。如法华医子喻云:如佛在世,不生恭敬难遭之想。待佛灭后,方肯追念记忆,而懊悔不及矣。如阿育王礼舍利然。因不见真身,于舍利生渴仰,起恭敬至诚心矣。如云何罪而不见金身,何福而得逢舍利是也。复以喻明,如世婴孩。母常在侧,无甚要紧,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