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譬如帝释殿前之网罗幢,孔孔有摩尼珠。如其网若未张,孔中之多珠,自不能见,故曰千璎焉觌。取喻不念过现佛,岂知未来佛?宏纲忽举,言帝网张也。万目齐开,言多珠见也。取喻既念过现佛,便知未来无不是佛矣。摩诃止观云:“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意谓:大海之水,由众流而集成。人取海水而浴之,即已用百川之水也。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意谓:是心念佛,是心是佛,三昧不期成而自成矣。语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例今此论之二十门,亦复如是,故曰其在兹焉。
○丁二 帖喻合法
亦犹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想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何众生非佛耶)
  亦犹句,喻显。佛想句,法合。可知,乱心既皆是佛,更有何众生而非佛耶!
○丙四 举世罔知
○丁一 正明罔知
而世人念过去释迦,想现在弥陀,独未闻念未来诸佛。何耶?盖不了如来对众生之粗;说诸佛之妙;遂隔生于佛外。
  此明后世之人,不知未来众生,本来是佛,所以往往觌面错过。但知念过现佛,独未闻有念未来佛也。盖不知如来随他意语,方便说法,应机施教,作对待门说。谓对生之O,说佛之妙,乃置众生于诸佛之外。未曾向决了门,道破众生即佛故也。何以故?时未至故,机未熟故。
○丁二 引经抑扬
净名有□□葡不□余香,花有着身不着身者,此抑扬大乘也。抑小,则置□茫然。扬大,则(大小)同游于不二。法华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则一切(皆香)□卜,(大小俱)不着之旨明矣。
  所以净名经中,有但□□卜华香不闻余华之香。此以□卜,喻佛。余华,喻生。□,喻念。香,喻佛也。有□不□者,斥彼小乘人。但心计过现有佛,全不知众生亦即佛也。以计着佛心不融,所以华有着身。菩萨心无计着,故华不着身也。足知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是经之正意,故曰抑扬大乘。谓抑小乘,扬大乘也。言抑小者,谓彼等尊者,同食香积之饭,居士为说消饭之言。食毕置〇,仍尔不知其所以,故曰茫然。扬大者,诸大菩萨,同宣不二法门。至于维摩一默,文殊叹曰:此真不二法门也。是知若说若默,俱名不二,故云同游。亦即法华所谓,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喻显一切香,无非□卜。则小大俱不着之旨,得非尤为彰明乎?
○丁三 妄生敬慢
苟非其人,以诸佛为至尊也,众生为至卑也。高下出焉,群妄兴矣。敬傲立焉,一真隐矣。
  如或未然,故曰苟非其人。既未开佛知见,无有不尊诸佛而卑众生。尊诸佛而起敬心,卑众生而生慢心。故曰高下出焉,敬傲立矣。群妄兴焉,一真隐矣。心之二也。其在兹欤。始由能所之二,继之,则生佛、尊卑、敬慢、高下、真妄等,一切对待之二,于是乎兴。譬如一翳在目,空华乱堕,乃必然之势也。
○丁四 示过劝修
○戊一 示过
夫如是,必草芥万有,锱铢天下。幔幢已设,高倨棱层。目送飞鸿,心游青汉。不可屈也。
  草芥,犹轻贱也。锱铢,犹轻微也。万有,指众庶。天下,指国君。若其如是用心,即所谓目中无人,一切庶民,皆可轻贱。纵遇帝主,亦若平人,故曰幔幢已设。高倨棱层,此指自大自高,陵人傲物也。眼生头顶,但能上见,故曰目送飞鸿。慢心上涌,故曰心游青汉。如是等人,不可教修念佛三昧。如生牛皮,不可屈折,故云不可屈也。下引诸经之义,则不如是。
○戊二 劝修
○己一 引经修敬
维摩经: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楞伽经: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一切众生心中,如大无价宝珠,垢衣所缠。又城中最下乞人,与难胜如来。等无有异。
  维摩经云: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楞伽经云:如来藏自性清净,转入众生心中,如无垢宝珠,在垢衣内。又云:城中乞人。与佛无异。
○己二 结示经意
所以圆念三世佛,普观十方尊。
  此二经意,所以谓圆念三世佛,普观十方尊也。
○丙五 引经证成
○丁一 正引证
理趣般若云: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故。
  理趣般若经云:一切有情皆如来藏。何以故?普贤菩萨,自身□故。
○丁二 显罔知
夫贫女怀王,米在糠□,镜然可观。岂可罹八慢之责哉!人皆侮未来玉毫,不敢侮过现金色,起罪之源。在当来佛上,非已今佛上也。众生苟非,当佛焉在?
  夫贫下,引证。贫女怀王,女不可轻。米在糠□,糠不可弃。以喻众生烦恼身中有佛。如镜鉴容,眉目宛然,故曰镜然可观。岂可以罹八慢之责哉!法华经譬喻品偈:以鸱、枭、雕、鹫、鸟、鹊、鸠、鸽、喻八憍。憍,即慢也。八慢者:一但慢,同德相傲。二慢慢,于同争胜。三慢过慢,于胜争胜。四增上慢,未得谓得。五我慢,恃己陵他。六邪慢,不礼塔寺。七憍慢,亦名卑劣慢,以劣自矜。八大慢,执理生傲。人皆下,示明不知众生是未来佛之过。起亵慢罪,不觉不知。侮,欺也。玉毫金色,指佛之相好。于过现佛,人人皆知,欺之得罪。于未来佛,人皆不知,敬之获福,故曰起罪之源。在当来,非已今也。乃设问曰:众生苟非,当佛焉在?
○丙六 知喻识法
若知母因子贵,米以糠全。有□法华不轻之心,则念佛三昧,不速而成矣!
  谓若知母因子贵,米以糠全。便识众生是未来佛,为可尊,不可忽也。法华经:常不轻菩萨。遥见四众,便身礼拜。口赞叹,意恭敬。正恭敬礼拜时,乃曰: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符合也。能知众生即未来佛,心生尊重,与不轻之行。若合符节,则念佛三昧,不期速而自成矣!
○丙七 融通不二
○丁一 正融不二
法华念佛元是一门。
  法华与念佛不二,故曰原是一门。
○丁二 喻不二意
如芝术之药;列仙之子;昔各天涯,都无仙号。人服其药,羽化云行。故药受仙标,人得仙誉。人药异也,其仙一也。
  如,例也。芝是灵芝,术是野术。灵芝是仙草,野术是仙药。在昔原无仙字之名,后因人服之,得成仙品,故药受仙标。此人在未服已前,本是一个泛泛庸流。后因服芝术故,乃能转凡身而成仙骨,故人得仙誉。人与药,在昔各居一方,犹若天涯,故曰异也。今者并得仙号,故曰一也。法华与念佛,亦复如是。羽化云行者,世称成仙曰羽化。谓其能飞升变化,若鸟之生翼也。仙能腾云驾雾,故称云行。
○丁三 结归不二
若无圣人,谁与道游?法无佛悟,岂令自悟?法非佛不悟,念佛三昧生焉。佛非法不明,法华三昧起矣。一仙两称,俱得仙名。念佛法华,同名佛慧。佛慧既同,则不轻般舟无上深妙禅,于兹悟矣。
  如文,历历可知。
○乙二 嬖女群盗皆不可轻门
○丙一 问
问:嬖女群盗,恶之至者。安得敬如佛欤?
  嬖女,贱人也。群盗,恶人也。二者:人见而远之之不暇,安得恭敬如佛欤?
○丙二 答
  谓不了初门,诚如来问。须知诸佛如来,度生说法,有二门不同。又分为二:
○丁一 对待门说
对:如佛所演,有对待门;决了门。对女子虚伪,说如来至真。佛可尊崇,女可厌离。厌离有二:一诃欲,二放心。
  此原科文也。所以前有对待决了二门之名,后有诃欲放心二科之目,对女下四句,释科意也。谓对女子虚伪,说如来至真,故至真之佛,诚可尊崇。虚伪之女,深可厌离也。厌离又分为二:
○戊一 诃欲
○己一 引诃色欲经
○庚一 正示色欲过患
○辛一 示三种过患
菩萨诃色欲经:女色者,世间枷锁。凡夫恋着,不能自拔,世间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世间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
  按菩萨诃色欲经云:女色者,犹如枷锁,人若爱恋滞着,便不能自拔也。又女色者,世之重患。人为其所困,一生到死,犹不免也。又云衰祸,人若遭之,无厄不至也。
○辛二 示愚迷不释
行者既舍。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止,而复乐之。从病得瘥,复思得病。智者知其愚而颠蹶,死无日矣!
  谓吾侪学佛行者,既知舍离。若仍复顾恋,可谓从狱得出,还复思入,非狂即愚。譬如从狂得止,而复乐之。从病得瘥,复思得病,亦复如是。智者知其愚而颠蹶,死不可救矣!无日,犹云不可救也。
○辛三 示迷惑甘心
凡夫重女,甘为仆使,终身驰骤,为之辛苦。虽铁□千刃,锋镝交至,不以为患。
  且观世人,轻身重妇,如仆服役,似使驱驰。终身为他,劳劳碌碌。驰骤,即劳碌也。辛苦甘心,虽苦具交至,不以为患。□,斧也;刃,刀也;锋,剑也;镝(音的)矢也;此四者,皆苦具之名词也。
○辛四 示离欲有益
行者若能弃之不顾,则破枷脱锁。恶狂厌病,离于衰祸。既安且吉,得出牢狱,永无患难。
  谓吾侪学佛行者,苟能弃之不顾,堪称破枷脱锁矣。并可谓恶病厌狂矣。离于衰祸,既安且吉。岂非得出牢狱,永无患累乎!
○庚二 历示女人厉害
○辛一 直示厉害
女人之相,言如蜜,心如毒。停泉澄波,蛟龙居之;金山宝窟,师子处之;此害不可近也。室家不和,妇人之由;毁宗败族,妇人之酷;实为阴贼,灭人慧明。
  若论女人外相,最易迷人。听其言也,如蜂蜜之甜。察其心也,如蜂I之毒。要知渟泉之澄波,下必有蛟龙居之;又如金山之宝窟,内必有狮子处之;此二处皆有丧身失命之危,俱不可近也。试看家室不和,同胞分爨者,妇人之由也;甚之毁宗庙,败房族,皆妇人之酷;酷,厉害也。故知实为阴谋之贼,能灭人之智慧光明。不可不慎,又不可不舍离也。
○辛二 喻明厉害
亦如猎围,鲜得出者。譬如高罗,群鸟落之,不能奋飞。又如密网,众鱼投之,刳肠俎肌。亦如闇坑,无目投之。如蛾赴火,奔竞求之。
  浅显易知。
○庚三 结示远离有益
是以智者,知而远之,不受其害。恶而秽之,不为此物之所惑也。
  是以者,结归词也。有智行者,对于色欲一关,远之又远。切勿受其贼害,此离其境也。恶而秽之,不为此物所惑,此治其心也。
○己二 引大宝积经
○庚一 直明厉害
大宝积经偈云:锋刃刀山,毒箭诸苦;女人能集,众多苦事。假以香华,而为严好。愚人于此,妄起贪求。如海疲鸟,迷于彼岸。死当必堕,阿鼻地狱。现见众苦,皆来集身。善友乖离,天宫永失。宁投铁狱,驰走刀山,眠卧炎炉,不亲女色。
○庚二 喻显厉害
如鸟为求食,不知避网罗,贪爱于女人,被害亦如是。譬如水中鱼,游泳网者前,便为他所执,岂非自伤损。女若捕鱼人,谄诳犹如网。男子同于鱼,被网亦如是。
  俱如文可知。
○戊二 放心
○己一 引经
○庚一 示放心法
次放心者;大宝积经:若人一心,专精自守。贪欲心发,即应觉知。方便散除,还令寂静。
  初句征,大下示。经云:意谓人能一心专精自守。设使宿习内熏。贪欲心发者,不可随他流转。当下觉知,或直下一照,如红炉飞雪,当即销亡。如或恶习浓厚,照不能销者,即须方便散除,或经行;或礼佛;渐渐收来,还令寂静。此示放心法也。
○庚二 示精研法
云何散除?应作是念,此是空;此是不净。求此欲心,生处灭处,从何所来?去至何所?是中谁染?谁受染者?谁为染法?
  初句征。谓云何得名为散除耶?应下示。谓应当作如是念云:此是恶法,脱体全空。此是不净,污秽难堪。仔细相求,求其心之生处灭处。生从何处来?灭至何处去?细细推求,染者是谁?谁人受染?谁为染法?此示精研法也。
○庚三 示受益法
如是观时,不见能染,不见所染,不见染事。以不见故,则无有取;以不取故,则无有舍;以不舍故,则无有爱;不舍不爱,名离欲寂静涅槃。
  承上如是正研求修观之时,内不见能染之心,外不见所染之境。并不见有污染之事,以内外俱不见故,即无能取所取。取尚不有,舍个恁么?既无取舍,即无憎爱。无憎无爱,即名离欲寂静,得出世涅槃之胜益也。
○己二 结归
又恣入尘劳生死,而亦不患贪恚痴等,是谓放心。已上明对待门竟。
  谓既得涅槃已后,始得任意入于三界尘劳。示有妻子五欲,亦不为三毒所累,是为结归放心也。已上对待门竟。
○丁二 决了门
○戊一 正明决了
决了门者,若究竟离诸妄,无染如虚空,则过现佛,非未来佛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