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净道论++修订版(简体版)-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撕蟛荒艹晌扌模ㄓ滞俗∮谖匏写ΑU饫锏彼敌杏谖丛泄牡缆返娜说钠┯鳎

    据说一位行于未曾走过的道路的人,在中途来到了一个满水

    的峡谷,或者一处在通过深深的泥沼中而被烈日晒得很热的岩石,因为他的衣服没有穿的适当,所以一下峡谷便怕打湿资具而再来此岸而立,或者一踏上岩石便因足烫而转来此方而立。正如那人因为没有穿好衣服,所以一下峡谷或只一踏热石便回来此方而立。如

    是瑜伽行者亦因没有做预备工作,所以只入非想非非想处定,便转来住于无所有处。如果已经来过此路的人,到了这里,穿紧一衣于身,另一衣拿在手上,便得涉过峡谷,或一踏热石便至彼方。如是这行了预备工作的比丘,入了非想非非想处定,则此后必得无心接触灭定而住。

    (七)“如何在定”?如是入定者,若无中途寿尽,僧伽的期待及师召,则依此(灭定的)时限而在定。

    (八)“如何出定”?在阿那含以生起阿那含果(而出定)在阿罗汉以生起阿罗汉果(而出定),如是有二种出定。

    (九)“出定者的心是向于什么”?是向于涅槃,即如这样说:“朋友毗舍佉,从想受灭定而出定的比丘的心,向于远离,倾于远离,赴于远离”。

    (十)“死者和入定者有什么差别”?此义已在经中说过,所谓“朋友,这死者命终者,是他的身行息灭。语行……乃至心行息灭,寿尽,暖消,诸根破坏。而此入于想受灭定的比丘,亦是他的身行息灭,语行……乃至心行息灭,可是寿未尽,暖未消,诸根未曾破坏”。

    (十一)“灭定是有为或无为”等的问题,这是不该说(灭定)是有为、无为、世间及出世间的。何以故?因为它的自性非有之故然而此定是依入定者而说入定,故可以说这是完成的而不是不完成的。

    因为智者修习了圣慧而入此——

    圣者所行的寂静而称现法涅槃的定。

    所以入此灭定的可能性,

    说是在圣道中慧的功德。

    (四)成就应供养者等等

    “成就应供养者等等”,不但是能入灭定,当知成就应供养者等等,也是这修出世间慧的功德。概而言之:因为他修此(出世间的道慧),所以这修慧者是人天世间的应供养者、应奉者、应施者,应合掌恭敬者、是世间的无上福田。

    其次各别而言,(1)曾修初道慧的:(一)虽以钝观而来的钝根者,亦名为“极多七番”,于善趣有经过七次轮回之后而成苦之灭(般涅槃)。(二)以中等的观而来的中根者,名为“家家”,于善(趣之)家经过二或三次流转轮回之后而成苦之灭。(三)以利观而来的利根者,名为“一种了”,生于人有一次之后而成苦之灭。(2)修第二道慧的,名为“斯陀含”(一来),经一次来此世间后而成苦之

    灭。(3)修第三道慧的,名为“阿那含”(不还),他们由于根的不同有五种而离此世终结,(一)中般涅槃,(二)生般涅槃,(三)无行般涅槃,(四)有行般涅槃,(五)上流至阿迦腻吒行(色究竟)。

    此中:(一)“中般涅槃”,即生于任何的净居天中,未达于中寿而槃涅槃的。(二)“生般涅槃”,是过了中寿而般涅槃的。(三)“无行般涅槃”,无行,即不以加行而生于上道(阿罗汉道)的。(四)“有行般涅槃”,有行,即以有加行而生于上道的。(五)“上流至阿迦腻吒行”,即从其所生之处,流向上方,直至升到阿迦腻吒(色究竟),在彼处而般涅槃。(4)修第四道慧的,(一)有的成为“信解脱”,(二)有的成为“慧解脱”,(三)有的成为“俱分解脱”,(四)有的成为“三明者”,(五)有的成为“六神通者”,(六)有的成为“获得种种无碍解的大漏尽者”。有关于此(第四道)的曾说:“在道的刹那,此圣者名为解结;在果的刹那,他便名为曾解结者,是人天世间的最胜应施者”。

    修此圣慧有这样多的功德,

    智者应该好乐于修习。

    至此,已经解说了在

    有慧人住戒,修习心与慧,

    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的偈颂中以戒定慧三门所示的清净道中的修慧的功德。

    为善人喜悦而造的清净道论,完成第二十三品,定名为说修慧的功德。

 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24。结论

    结论

    有慧人住戒,修习心与慧,

    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我提出了此偈之后又说:

    大仙所说之偈的戒等种种义,

    现在我要如实的解释;

    对于那在胜者教中已得而难得的(那些)出家(的人们),

    如果不得如实认识到包摄戒等安稳正直的清净道,

    虽然欲求清净而精进,

    可是不会到达清净的瑜伽者,

    我今依照大寺住者所示的理法,

    为说能使他们喜悦极净抉择的清净道;

    是故一切欲求清净者,

    应当谛听我的恭敬说。

    这些我在前所许的,也都说过了;然而在这里:

    那些戒等诸义的决定说,

    也是根据五部尼迦耶的义疏的理法,

    取自一切所说的决定说,

    可说脱离一切复杂的过失;

    欲求清净而有净慧的瑜伽者,

    应该尊重于此清净道。

    我因受了属于有名的上座(部)

    最胜分别说(部)的大寺住者系

    具有智辨生活严净律行与行道相契的

    并以忍辱柔和慈悲等德庄严其心的

    大德——僧伽波罗的恳请,

    并且为欲正法久住造此论;

    我愿将此一切所得的功德,

    回向一切众生受利乐。

    今以五十又八诵分的圣典(量),

    造完清净道论无障碍。

    并愿一切善巧世人的意欲,

    都得迅速成就无障碍。

    这是饰以最清净信、觉慧、精进、集诸戒行正直柔软等德,深入自宗义及其他宗义、具足聪慧、对于三藏及诸义疏等的世尊教法而有权威的智力、大文法家、文字学者、天赋词章优美的雄辩家、合理的演说家、优胜的理论者、大诗人、为那些对于饰以六神通及种种无碍解之德的上人法而有权威觉慧的上座部的明灯的大寺住者的诸长老系中的庄严者、有广大清净的觉慧、由其尊师授与觉音之名而称为摩楞陀笈多迦的长老造,定名为清净道论。

    直至那净心者如如者世间的最胜者

    大仙佛陀的名字的住世,

    对于那些欲求出世的善男子,

    此论亦得存续而示净戒的方法。

    由我写成此论的功德,

    以及其他福业所感的来世,

    愿于三十三天而乐于戒德,

    不着五欲证初果;

    愿以最后之身得见世间第一的救主、

    利乐一切有情的弥勒牟尼的牛王,

    听了智者宣示的正法,

    证得最高之果光扬胜者的言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