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占察善恶业报经论-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向医堪能治;一百五十四者观所疗是对治;一百五十五者所服药当得力;一百五十六者观所患得除愈;一百五十七者所向医不能治;一百五十八者观所疗非对治;一百五十九者所服药不得力;一百六十者观所患命当尽;一百六十一者从地狱道中来;一百六十二者从畜生道中来;一百六十三者从饿鬼道中来;一百六十四者从阿修罗道中来;一百六十五者从人道中而来;一百六十六者从天道中而来;一百六十七者从在家中而来;一百六十八者从出家中而来;一百六十九者曾值佛供养来;一百七十者曾亲供养贤圣来;一百七十一者曾得闻深法来;一百七十二者舍身已入地狱;一百七十三者舍身已作畜生;一百七十四者舍身已作饿鬼;一百七十五者舍身已作阿修罗;一百七十六者舍身已生人道;一百七十七者舍身已为人王;一百七十八者舍身已生天道;一百七十九者舍身已为天王;一百八十者舍身已闻深法;一百八十一者舍身已得出家;一百八十二者舍身已值圣僧;一百八十三者舍身已生兜率天;一百八十四者舍身已生净佛国;一百八十五者舍身已寻见佛;一百八十六者舍身已住下乘;一百八十七者舍身已住中乘;一百八十八者舍身已获果证;一百八十九者舍身已住上乘。】

  二、正式占相中分二、初三掷轮相,次统计观相。前明制轮,乃占相之准备,此则进乎占相阶段。占此后轮,应三掷之,观其占数,以定受果差别。所占事繁,所观相多,若统计之,经中列为一百八十九种。其名甚多,不易分类,今作大概拆别,于统计观相中作如此判,一、佛法果德相,从一至十二数中,前九数,若乘,通,梵,禅,戒皆为得相;十至十二为不得相。虽有得不得相,然皆属于果德者;若成禅等,虽非佛陀最高之果德,然戒禅不满足者,毕竟不能成佛,而初学者能得少分成禅,亦为成果,故总判为佛法果相也。二、佛法因行相,从十三至三十一中,不外观友,观人,观义,若见,若闻,若学,若诵,若说,若证,若知等事,其中有是与非,正与邪,有与无,真与谬之别,即对于佛法之因行相——见闻学诵等——有成就者不成就者,然皆指佛法因行而言也;例上果德可知。三、佛法初修相,因行与初修本同,但因行宽泛,初修义狭,权为分类。从三十二至四十八判为初修相。如智定之学习,教法之求得,经卷之读诵,以及出家作事之成否,皆为初修者之应为也。四、世间人事相,自四十九至一百零三数,多为人生之杂务事相。求富贵,求寿仙,求师弟父母男女妻妾同伴等,因所求而或喜或恚,若思若唤而能否合集,供具资生之如意与否,厄难病苦之能否脱离等事,皆人事纷纭杂沓之相也。五、人群家国相,此与人事相本甚相近,但人事重于个人之情事,人事则指人与人之团体关系,及其来往活动情形,君民好坏,家国丰乐或灾乱等事,此从一百零四至一百三十一均属之。六、内在心灵相,自一百三十二至一百三十九中,泛举梦障二相,梦为寐中心灵特殊相,障为醒后无智之相也。七、外在病难相,隐于内者为心相,发于外者为身相。自一百四十至一百六十中,漫谈难之能否脱离,患之能否疗治,医药之能否得力,甚或因病难而长苦而尽命也。八、生前由来相,众生轮回不停,今世身命,前生展转而来,其由来处,不外三途或天道人道,亦有由修行而来者。九、死后归去相,今世修善得善果,作恶得恶果,善生人天,恶堕三途;如深植福田,奉承三宝,则能净佛国土或生兜率,甚而能住下中上乘,能得佛法之胜果也。

【「善男子!是名一百八十九种善恶果报差别之相。如此占法,随心所观主念之事,若数合与意相当者,无有乖错,若其所掷所合之数,数与心所观主念之事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为虚谬,其有三掷而皆无所见者,此人则名已得无所得也。】

  三、占后验知中,因此后轮相中前已明制轮相及占轮相已,故此当续叙占相后之所为,即应观察所掷轮相之数,而与心所念虑之事,是否为相当也。如其三掷而不现,则无所得。然则无所得,真无所得欤?是否真无所得,只好求问其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后轮相竟。

【「复次,善男子!若自发意,观于他人所受果报,事亦同尔。若有他人不能自占,而来求请欲使占者,应当筹量观察自心,不贪世间,内意清净,然后乃可如上归敬修行供养,至心发愿而为占察。不应贪求世间名利,如行师道,以自妨乱。又若内心不清净者,设令占察而不相当,但为虚谬耳。】

  在地藏开示钝根众生之所化法下,第一科目行占察已竟,此为第二科代他占察之文。地藏于此,特呼坚净信为善男子,昭示可自发意,如法可代他人占察其所受果报,亦可得因他人之请托代为占察,要皆不可贪求名利耳。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一切所占,不获吉善,所求不得,种种忧虑,逼恼怖惧时,应当昼夜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若能至心者,所占则吉,所求皆获,现离衰恼。」】

  又地藏开示钝根众生下,化人化法二大科已竟,此处为持名之第三大科。盖地藏悲心深切,悲愍所占者不获吉善,令其勤诵圣号,以满所求。此亦深赞持名之功德也。
  正宗分中第一、所化契理下,对钝根机性说法一科约如上述竟。
  二、地藏开示利根众生,于中分总标、别显之二科。总标中,由坚净信问进趣大乘方便,地藏告以根本之业应先了知。此根本业,总摄本经所诠之大乘方便也。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

  自「所言一实境界」者下,则为别显之一科。总标似如一标起,别显仔细剖拆,乃详为分别显示此根本业者。此根本业之理趣幽邃,不易剖拆,约要以言,在别显中,分为二科,一、明一实境界,二、明依境起修。在一实境界下,再判为从理显、从心显、从智显之三章,兹分述之。

【「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所以者何?一切有心起分别者,犹如幻化,无有定实,所谓识、受、想、行、忆念、缘虑、觉知等种种心数,非青非黄,非赤非白,亦非杂色,无有长短方圆大小,乃至尽于十方虚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状,无一区分而可得者,但以众生无明痴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想。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同,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又此妄心,与前境界,虽俱相依,起无先后。而此妄心,能为一切境界原主。所以者何?谓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说心有无明;依无明力因故,现妄境界;亦依无明灭故,一切境界灭。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说境界有无明;亦非依境界故,生于无明。以一切诸佛,于一切境界,不生无明故。又复不依境界灭故,无明心灭;以一切境界,从本已来,体性自灭,未曾有故。因如此义,是故但说一切诸法依心为本。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以义体不异,为心所摄故。又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

  一、从理显,心为诸法之本,一实境界即是心体,故依一实境所起之业,或修行证悟根本心相之业,皆得名为根本业也。此理甚深难显,再分二科明之。(一)反覆推陈心为法本。(二)详示心境相互关系。自所言一实境界下至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止,为心为法本一科;自当知是知一切诸法至而得住持暂时为有,为心境关系一科。
  心体云何而为法本欤?若从正面观之,心体无生灭,如虚空之平等普遍,不变异,无增减,此显其体大也。而此心体,为大心众生及三乘人之所趣向,以受想缘虑为有分别之幻化不实,而此真如,既非显色,亦非形色,无有区分可得,此显其相大也。再从反面言之,由众生无明熏习,起念现境,即不识自心而计我实,而此计我之觉知本空,不见其体故。复从正面而观,果无计我之觉知,则时空差别诸境皆不得有故。然而诸法云何而起?由依妄心现妄境,因而有自他差别相;此差别相法,既非自有,本无别异可得。复由妄心不自知其无体故,妄生彼此有无是非好恶一切境界之无边法想也。此中文意,似为从无相体中显示虚幻境界,起无边用,可判为用大也。
  自下第二示心境相互关系,约有三义:(一)想境相依,示法从想生心依境有故。(二)心为原主,先示心境相依但心为主,而后征释其义,谓妄心不了为无明,因现妄境——由无明灭境灭,非依境界生无明故。又不依境灭无明灭,境本体灭未曾有故。结说心为法本。(三)心摄诸法,诸法以心为体故,法从心生,共相和合生灭故,境随心缘而暂住故。此中明心境关系,虽涉及妄心妄境,而心体为本,说明心之体性,故科判为从理显也。

【「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何等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
  「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内心差别,如是当知。内妄相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又复当知,心外相者,如梦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
  「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是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于境界,境界亦不来至于心,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二、从心显,此中分二:(一)广释心义,自「如是所说心义者」下至「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之文是。(二)并明心、法生灭关系,自「复次应知」至「建立一切法故」之文是。今分述之:前显心体牵及于无妄明境,因此需明心之真妄问题,因有真妄,故心义颇广也。大分心为内外二相,内相复分真妄之二,体性常如建立诸法者曰真心;分别幻想,而现境界者曰妄心。云何为心外相?随念现境而知内心外境差别者是,境由想生,依无明妄作者是。其第二科心法关系又如何欤?(一)标心生灭,法随生灭,生灭徒有虚名而无体性故。(二)陈叙法无定相,心境互不相至,如镜中像无来去故。(三)结不生灭即名真如,真心圆遍,迥绝分别,依持建立诸法故。此即从心显示「根本义」也。

【「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