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危及生命。
  这是因为,在狗肉中常寄生一种叫旋毛虫的寄生虫。旋毛虫为雌雄异体,虫体细小,成虫3~4毫米,幼虫01毫米。别小看雌虫,它的生殖力极强,一条雌虫可产幼虫1500条,多可达1万条。这些幼虫可钻入人或动物的淋巴管或静脉血管内,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部位,1个月内便可在肌肉中形成“囊包”。幼虫可在“囊包”中生存数年之久,人吃了这种带“囊包”的狗肉就会染上旋毛虫病。
  据专家们的研究,旋毛虫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幼虫在1周内便可钻入肠壁,引起十二指肠、大肠广泛的变化,患病的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并伴有乏力、畏寒、发热等症状。2~3周后,幼虫经血管又侵入肌肉组织,引起肌肉发炎。这时病人会出现持续高热,全身肌肉酸痛(以小腿部肌肉为重),全身水肿和咀嚼、吞咽、呼吸、说话困难等肌组织及呼吸系统症状,部分病人还会有肝、肾的病理改变。4~16周后,患者水肿加剧,脱水虚脱,呈恶病质象,常因毒血症、心肌炎和其他并发症致死。国外报道,此病的死亡率高达6%~30%。我国的西藏、云南、沈阳等地区也曾多次发生过。
  7冬季宜食羊肉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都喜食羊肉。羊肉是一种价廉物美,我国民间传统冬令进补的佳品。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肉能补中益气,开胃健力。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李东垣也指出:“人参能补气,羊肉可补形。”
  羊分为绵羊与山羊两类。绵羊毛厚而密,是专供羊毛的品种,肉虽可食,但肥而多膏,膻味甚浓;山羊则专供食用,肉质甘腴,红烧清炖皆宜,而山羊又有黑白之分,民间认为,黑山羊比白山羊更滋补。
  羊肉营养丰富,性味甘热,据食品成分分析,每100克羊肉含优质蛋白质111%,脂肪288%,是猪肉的一半;每100克羊肉含热量306千卡,比牛肉多近1倍。且含无机盐类、磷、铁、钾及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具有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力、益胃气、补阴衰、壮阳肾、增精血的功效,还可通乳治带,有益于产妇。
  羊肉在冬季食用对身体更为有益。因为,羊肉所含的热量比牛肉还高,冬天吃羊肉可促进血液循环,可改善因阳气不足而导致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等症状。羊肉中铁、磷等物质的含量比其他肉类高,适于各类贫血者食用。妇女、老年人气血不足、身体瘦弱、病后体虚等,冬季不妨多吃羊肉,可养气血、补元阳、益肾气、疗虚弱、安心神、健脾胃、御寒气、健体魄。
  羊肉是冬季的理想食品。我国北方地区甚至一年四季都喜食羊肉,故大菜、小菜、火锅、比比皆是。而我国南方的广东、海南、广西、港澳地区等,羊肉的烹制多在冬季才稍流行,用作御寒暖胃菜肴。
  因为山羊各部位肉质成分不同,所以,冬季制作羊肉美食也应有所区别。例如,羊腿肉厚骨粗,炖食最适宜,以淮杞、虫草同炖,可为滋补汤品。羊脯皮薄肉韧,红烧最为理想,配以豆豉、蒜子、陈皮、姜片、生蒜等一同红烧,香鲜味浓。同时,也可以烹制羊扒,以姜汁腌过,煎熟后调味,以铁板上桌,热气腾腾,脂香四逸,别具一格。山羊头蹄,皮软肉滑,可以制炖品及汤类。羊肉以热食为佳,凉了会有一层羊油凝结。
  北风呼呼,手脚冰冷,享用一盅淮杞炖羊肉汤,则祛寒生暖,补气旺血,保你手脚暖和,增强抗寒能力。
  8隆冬宜食腊鸭
  俗话说:“腊鸭饭面焗,香气传三屋。”隆冬季节,腊鸭营养丰富,食疗价值高,极受人们的欢迎。所以,隆冬宜食腊鸭。
  腊鸭的食法千变万化,多姿多彩,高贵质优,炆、蒸、扣、炒皆宜。其特点是香鲜味浓,甜美可口。香者如焗饭的香气四逸,鲜者则虽咸而鲜味不减。腊鸭皮下脂肪极丰,适于炆荔甫芋、马铃薯之类的“瘦”物,这类物料味淡而质瘦,腊鸭肥油与其中和,烹制后的食物软滑甘香,肥而不腻。
  腊鸭全身是宝,可烹制各种质高美馔。如油鸭鹌鹑松,以腊鸭去骨,取净瘦部分,剁粒,鹌鹑起肉剁烂,配以肉、叉烧、冬菇、冬笋、韭黄等粒共炒即成。亦可用生菜包起上席,其味清鲜甜美。还有玉簪虾球、玉簪鸡翅,以虾球、去骨鸡翅、腊鸭肉改成条形和菜穿上,则成色、香、味、形俱佳的热荤菜式,别具一格。有的名厨以腊鸭代替云腿,选用清远鸡肉,靓北菇,以麒麟排列,扣熟成“生扣鸳鸯鸡”,效果颇佳。腊鸭的头、颈和骨是民间煲汤、煲粥的佳品。以西洋菜或菜干煲汤,味香,汤浓,清热,去骨火,还具有食疗价值。
  9冬季宜食鱼鳔
  鱼鳔,俗名鱼泡,主要成分为高级胶原蛋白、黏多糖,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钙、锌、铁、硒等微量元素。
  中医认为,鱼鳔味甘性平,养血止血,补肾固精。用鱼鳔配合中药可治疗消化性溃疡、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脉管炎等疾病。鱼鳔还能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食欲,利于防治食欲不振、厌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疾病。此外,鱼鳔还能增强肌肉的韧性和弹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滋润皮肤,使皮肤细腻光滑。鱼鳔能加强脑与神经及内分泌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维持腺体正常分泌,并可防治智力减退、神经传导滞缓、小儿发育不良、产妇乳汁分泌不足、老年健忘失眠等。
  由于鱼鳔含有大量胶汁,又具有活血、止血、补血、御寒、祛湿等功能,所以能提高人的机体免疫力。
  10冬季养生宜选择菌类食品
  冬季,在蔬菜缺乏、绿叶菜少的情况下,菌类成为人们养生的首选保健食品。
  第一,蘑菇。中医认为,蘑菇性平味甘,具有补脾益气、润燥化痰、健胃平肝等作用。从蘑菇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对白细胞减少症、传染性肝炎有疗效;蘑菇的培养液可降低血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蘑菇营养丰富,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是一种低脂、低糖、低盐、低热量、高蛋白的食物。蘑菇还富含能提高抗病能力、增加血色素、明显提高智力的赖氨酸,是冬季老少皆宜的食物,特别是小孩常吃蘑菇益智健脑。
  第二,香菇。中医认为,香菇性平味甘,具有补气健脾、和胃益肾等作用。日本学者发现,香菇所含的多糖能降解癌毒素从而减小癌毒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香菇中含有的葡萄糖苷酶,可加强机体抗癌作用。香菇的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它含有30多种酶和18种氨基酸,并含有一种一般蔬菜所缺乏的麦角固醇等,被誉为“蘑菇皇后”。因此,它成为冬季家庭食用火锅的佳品。
  第三,黑木耳。黑木耳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是冬季家庭烹饪的常用佳品。黑木耳的医疗作用很早就被我国人民所认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指出“木耳生于朽木之上,味甘平,可轻身强志。”中医认为,黑木耳有清肺益气、活血、益胃、润燥、滋补强身的功效,主治痔疮出血、血痢、便血、崩中漏下等病症。现代医学证明,黑木耳能减少血液凝块,软化血管,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黑木耳中所含的植物胶质,还是有益于人体的天然滋补剂。
  第四,银耳。中医认为,银耳性平味甘,具有润肺化痰、养阴生津等作用。银耳中的抗癌多糖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银耳糖浆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对射线损伤有保护作用。冬季经常食用银耳,对神经衰弱、失眠、心悸、身体虚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调养效果极佳。


冬季宜合理食用蔬菜


  11冬季宜合理食用蔬菜
  在冰天雪地、寒风凛冽的隆冬时节,人体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体温。蔬菜是人体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但是,冬季蔬菜缺乏,绿叶菜更少,大白菜和萝卜成了家庭餐桌上的“主角”。经过长期储存的大白菜和萝卜,其维生素有所降低,满足不了人体的生理需要。为弥补维生素的不足,冬季蔬菜的合理食用显得非常重要。
  第一,合理搭配选用。冬季,除了大白菜和萝卜外,可选食胡萝卜、雪里红、芹菜及青菜等。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土豆。不起眼的土豆也含有相当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每天若食用300克土豆,即可供给人体一天需要量10倍以上的维生素C和3~4倍的维生素B1。土豆还含大量的维生素E、叶酸和铁、锌、铜、钾,营养相当全面。豆类本不含维生素C,但经发芽成豆芽菜后,就会发生奇迹般的变化。如黄豆发芽后,维生素C每100克可高达30毫克以上(一般在16毫克左右),且胡萝卜素可增加2倍多,维生素B2增加2~4倍。在绿叶菜不足的冬季,用各种豆芽菜来弥补维生素C的不足,是最方便经济的办法。
  第二,合理加工烹调。冬季,为了保存蔬菜中的维生素,蔬菜要先洗后切,切后即炒。急炒白菜,维生素C的损失率只有07%,连炒带煮损失率高达76%。浸泡时间越长,维生素的损失越多。烹调蔬菜要用急火快炒。敞开锅炒菜,维生素C同空气接触后也容易被破坏,因此宜加锅盖。做菜汤时,水沸再放菜,可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另外,蔬菜要现炒现吃,回锅加热会损失更多的维生素。
  第三,科学储存。冬季,保存蔬菜要掌握适当温度,受冷会冻坏,受热易萎缩,均会影响维生素的含量。一般蔬菜存放在室温20℃以上环境中,比在6℃~8℃环境中维生素C的分解速度要快2~4倍,菠菜在室温16℃~25℃时,3天后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损失85%以上;胡萝卜素损失25%左右,在0℃~3℃条件下则损失甚微。所以,蔬菜应储存在阴凉通风、温度较低的地方。
  12冬季食用大白菜宜科学烹饪
  多少年来,大白菜一直是我国北方百姓冬季生活中的主要蔬菜,被人们称为“当家菜”。如今,一到冬季就全民动手大量储存大白菜的景象,已被商场内琳琅满目的应时鲜菜所取代。不过,在鸡、鱼、肉、蛋的膳食中,科学搭配,经常食用大白菜,也会使人顿感清香爽口,利胃保肠,对促进人体健康极为有利。
  大白菜营养丰富,除了含有维生素C、钙、磷、铁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糖和维生素B2。经常食用大白菜,对预防老年性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大有好处。大白菜中的维生素C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是,营养学家们指出,冬季食用大白菜,让人体充分吸收利用这些营养素,烹饪大白菜的方法最为关键。
  第一,宜先洗后切。一般蔬菜在烹饪之前都是先洗后切,以保证营养成分不被丢失,烹饪大白菜时也是这样。由于大白菜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都易溶于水,若切后再洗的话,这些营养成分就容易损失。
  第二,烹调宜加醋。在烹饪大白菜时,适当放点醋,无论从味道,还是从保护营养成分来讲,都是必要的。醋可以使大白菜中的钙、磷、铁元素分解出来,从而有利于人体吸收。醋还可使大白菜中的蛋白质凝固,不致外溢而损失。
  第三,宜用开水焯。平时人们做大白菜,有时用热水烫,有时不烫。研究者发现,烹饪大白菜时,用开水焯一下,对保护其中的维生素C很有好处。如果是用热水烫,最好是用开水。因为,大白菜通过加热,可产生一种氧化酶,它对维生素C有很强的破坏作用。这种氧化酶在温度65℃时活动力最强,而在85℃时就被破坏了。所以,用热水烫大白菜,一定要用沸水,不能用温水,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大白菜中的维生素C不被破坏。大白菜中的维生素C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熬白菜也不要时间过长,醋可以晚些放。
  13冬季食用冬笋宜科学搭配
  寒冬时节,被誉为“山珍”的冬笋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上宾”。冬笋是笋中“皇后”,相对于春笋而言,其肉质更为细嫩、鲜美,营养更加丰富。因此,冬季宜常食笋。其食用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宜科学搭配。例如:
  第一,冬笋枸杞肉丝。配料:冬笋250克,枸杞子30克,猪肉250克,生姜、葱、素油、食盐、味精、料酒、白糖各适量。制作方法:①将枸杞子清洗干净,去杂质、果柄、泥沙;冬笋洗净,切成1厘米长的细丝;猪肉洗净,切成丝;生姜、葱洗净,切成细丝,备用。②将猪肉用湿豆粉抓匀,挂上豆粉浆,备用。③将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熟时,加入生姜、葱煸香,随即下入猪肉、炒变色,下入冬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