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自然而然,没有丝毫造作。什么叫丝毫造作?起心动念就是微细的造作。这个微细,确实一般人很难懂,我们说一般人,实在讲还是不容易体会。一般人包括哪些人?包括六道的众生,包括四圣法界的圣者,声闻、缘觉、菩萨,还要包括一真法界里面三贤菩萨,还得要包括十圣里面初地到七地的菩萨,一般众生。八地菩萨才见到阿赖耶,阿赖耶那微细的震动,他才证得,他见到了。所以那一种微细的动,还是有为。
  真正的无为,我们讲到狭义,真实的无为是如来果地,妙觉位。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还是属於有为,那是最微细的造作。不但我们不晓得,刚才讲了,七地以前的菩萨不知道,只是听佛讲解说明知道有这么回事情,自己没有见过,八地才见到。我们知道八地、九地、十地、等觉这四个位次的菩萨,他们修什么?就是把这微细的念头、微细的波动,如何把它恢复到正常,恢复到平静,他做这个功夫。
  我早年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在这方面给我做了个比喻,让我从比喻当中去体会。我曾经提出个问题,佛跟菩萨有什么差别?他没有正面答覆,举了个比喻。他的客厅,这是每个星期我向他请教,都在他小客厅里面,他客厅里头有个挂钟。那时候还没有电动的,都是用发条的,每天都要去上发条,这老式的钟。他用这个比喻,他说:我们钟里面的发条,你知道吗?我说:我知道,这我很熟悉,这个发条是卷起来的。他说:菩萨这一根发条是卷起来的,佛这一根发条是平的,完全平了。他这一说,我就懂得了。我立刻就晓得,全平了,是佛;还有一点点,还没有到完全平,发条摆在那个地方,是平了,但是两头还有一点点翘起来,那个大概就是等觉菩萨、十地菩萨。卷的幅度愈大,菩萨的位子就愈低;菩萨位子愈高,它的幅度就愈小。他这么一说,我就懂了。
  那个平是什么?不就是经上讲的平等心!到如来位子上才真平等,等觉菩萨虽然平等,跟佛一比较起来,还差那么一点。我们常常写毛笔字,毛笔字用的中国的纸,多半是用宣纸。宣纸我们使用的时候都是把它卷起来的,要用它的时候,要把它摊平。预先要用尺,或者用东西把它压,通常总要压好几天。压个两天、三天,你把尺拿掉,你看看纸两旁边还是翘一点,不是真平。真正让它不翘,大概总要压一、两个月,要那么长的时间,它真的平了,两边不会翘起来了。不翘起来的时候,才叫无为;它稍微有一点点翘起来,还是有为,诸位从这个地方去体会这个味道。这种现象,凡是有弹性的,你都能看到这个现象。这个弹性就像烦恼一样,完全失去了,平了,这是「真如无为」,《百法》里面无为法最后一条,真如无为。这个名号确确实实就是指的真如无为。
  我们读了之后,虽然这是如来果地,如来果地也是我们自己究竟果地。如果跟自己不相关,我们学它干什么?那就毫无意义了。所以,整个《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说的什么?说的是自己,自己的性相、理事、因果点点滴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一切众生各个有分,我不说人人,人人什么?那只有人道。一切众生,九法界,所有众生个个有分,哪个不是大方广?那个不是佛华严?九法界众生,一真法界的佛菩萨,差别就在迷悟,除迷悟之外,找不到差别。所有一切差别现象是从迷悟生的,迷悟就是识,所以,唯识所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唯识所变。唯识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心想,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从心想生跟唯识所变是一个意思,一句话、一桩事。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学,学什么?学无为。学无为就是学不分别、不执著,从这里下手。我们世间人一般人讲,成见太深,成见什么?就是执著自己的意见,不能够随顺别人的意思。这是什么?这是烦恼。成见愈深的人,执著愈坚固,不容易出离三界。六道轮回里头第一个业因就是执著,执著放下了,你就脱离六道轮回,你就生活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他们没有出离十法界,原因是什么?他虽然没有执著,他有分别;分别是所知障,执著是烦恼障。所知障破了,他一切都不分别了,於世出世间法都不分别了,他离开十法界,这样才能到一真法界。
  由此可知,成见是不是好事情?不是好事情,这是三途六道的病根,你要淡淡才好。世间人以为,我要是不分别、不执著的话,好像在人道里头就没有意义了,没有价值了。我有分别执著,就是有权有势,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别人要听从我的。没错,他有权有势、作威作福,威风凛凛不可一世,他能过几年?几年之后,你的福报享尽,堕落了。多少沦落到三途地狱!你要问那是什么原因?最坚固的执著是地狱,你的执著轻一点,你的果报也就轻。所以,饿鬼道的执著比地狱轻,畜生道的执著比饿鬼道轻,人道的执著比畜生轻,天道执著比人道又轻,愈往上愈淡薄。完全没有了的时候,就超越六道轮回了。坚固的执著,有什么好处?
  所以我们学佛,学什么?放下执著。我学佛真的是头一天,第一堂课,我那时候接触佛教大概才一个月,就是逛寺庙,到寺庙去找经书来看。大概一个月就有人介绍我认识章嘉大师,我跟出家人第一次正式见面是章嘉大师,向他请教。头一天他就把修行的方法教导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教我,布施。布施就是舍,布施就是放下。布施里头最重要的是要舍执著、要舍分别、要舍妄想,这是总纲领、总原则,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不能够违背,这叫真修行。章嘉大师讲的,佛法的修学「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是第一次我听他讲的。第二次在新加坡听纳丹总统讲的,他讲出这个话我吓了一跳。他说他非常尊重佛法,他是印度教,他非常尊重佛教,他说「佛教重视实质,不重形式」。我听这句话汗毛直竖,他怎么会说出这句话出来?我一生当中第二次听到,那是个内行人,不是外行。我第一次认识纳丹,第一次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告诉我的,那时候他还没有当总统。我们在一个宴会,也是坐在一起,以后他做总统,我们也见过好几次面。
  所以,菩萨法,菩萨修行的方法,就是「看破、放下」而已,你放下就自在了。放下执著就是放下见思烦恼,放下分别就是放下尘沙烦恼,放下妄想就是放下无明烦恼,这三种烦恼害得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苦不堪言,还不觉悟!我们每个人学佛的善根,绝对不是这一生才学的,我们在大乘教里面看得很多,知道每个人根性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累积的。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读到,阿闍王子他们那个小团体五百个人,佛说他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个善根够深厚的!我们跟他们比,至少也差不多,换句话说,你过去生中要没有供养四百亿佛,你今天接触这个法门不会生欢喜心。你听到讲《无量寿经》,听到、看到人念阿弥陀佛,你生欢喜心,你就想想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个话,你过去的善根非常深厚。你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不一定。往生极乐世界的善根比这个还要厚,供养四百亿佛还不行。因为阿闍王子听到佛讲《无量寿经》,欢喜赞叹,自己心里头起了个念头:我将来作佛,也要跟阿弥陀佛一样。他没有发愿往生,只是赞叹、仰慕阿弥陀佛,还没有发心去。
  一个人真正想发心要求往生极乐世界,他的善根福德因缘肯定超过阿闍王子;换句话说,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决定不止供养四百亿佛,我们从经典这些教训里头能想像得到。过去这么深厚的善根,为什么没有成就?你的烦恼习气比这个还厉害,从哪里见到?你现在处处自以为是,处处表现很坚固的执著。我们前面所读到的随顺,你不能随顺,你要别人随顺你,你不能随顺别人。这就是说明你自己的业障、烦恼习气,四百亿供佛的功德也不行,碰到你这个烦恼的时候,那个善根福德还要退后,所以你这一生不能成就。什么人能成就?处处能忍,处处能让。前几天,江老师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说了一个他曾经记得一个戏台上的一副对联,他记得很清楚。戏台,唱大戏的,中国古时候的戏台都有一副对联,有的有好几幅。这个对联,上联是「天下事不过如此」,人生如戏;下联是「世间人何必认真」。你看这个对联叫你看戏,看戏你就觉悟了,人生如戏,不过如此,何必认真!
  你要当真,把假当真,这就是你的烦恼习气,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累劫的修行敌不过烦恼习气,所以你还是要搞六道轮回。不管你修哪个法门,你怎么样用功,你的烦恼习气没断,换句话说,你的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的人是怎么样?我们不要说佛门,我们讲念孔子书的,世间法。从前念孔子书的人常说,「学问深时意气平」,学问学养深了,真的他意气没有了,心平气和。无论跟什么人相处,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你去问他,他统统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你也好,他也好,清净心现前了,平等心现前了,这是他书念进去了,他入境界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法喜充满。你有成见、有执著,哪里来的法喜?看到这个人做的事不满意,看到那个人说的话不欢喜,你的意气不平,很不平;换句话说,你修行没有功夫,形式修得再好,实质没有,样子!
  每天念多少卷经,拜多少拜佛,念几万声佛号,形式!可是习气一点没有改,脾气还是那么大,处事待人接物样样也不让人,小不如意就发脾气,这佛就白念了,经也白念了,佛白学了。这就是古人所讲,古人讲念佛人,「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功夫不得力。实质上的修行你没有,你只是表面上的,没有实质。所以,虽然过去生中有善根,在这一生当中要有好的缘,那你成就是必然的。好的缘是有好的善知识教导你,有好的修学环境,有好的同参道友,这三个条件要是具足,缘殊胜,那就是古来祖师所讲的「万修万人去」,没有一个不成就。慧远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成就,这在中国佛教史上无比殊胜,真的是空前绝后。六祖惠能大师一生,弟子当中成就才四十三个人,远公大师一百二十三个人。你在中国佛教史上去查,哪一个祖师大德会下有这么多成就的人?不可思议。所以要搞实质,不能搞形式。唯有实质,才能天天真正提高境界,天天烦恼少,天天智慧增长,天天法喜充满,这样从有为逐渐接近无为,真如无为是终极的目标。
  我们今天采取念佛往生这个方法,念佛往生虽然是带业往生,那个业是要伏住,你伏不住,去不了;带业往生是你的业障习气没有断,但是伏住了。伏住,用什么伏住?用戒定慧三学伏住,戒伏得浅。这个戒,我们对出家人的要求,真正落实《沙弥律仪》、《十善业道》;对在家同修的要求,真正落实十善,《太上感应篇》,印光大师教我们的,落实《太上感应篇》、落实《十善业道》。学习,最好从《太上感应篇》学起,先学这个,有这个基础,再听《十善业道》,你就很容易真得利益。这个经是行经,教理行果,这是修行的,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你才能真正得利益;不依照这个修行,全是落空。你天天在学教,有理、有信、有解,没有行,你没有把它落实,没有做到,你就肯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就是说明,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供养四百亿佛还不能成就,什么原因?没有真正去做,有信、有解,没有行。
  这个行,从前李老师常常给我们讲,真的是千叮咛万嘱咐,改心!这是李老师常常讲的两个字,「改心」,把你不善的心改成善心,把你迷惑的心改成觉悟的心。为什么常常讲,天天讲?我们不善的念头太多太多了。三天不听,不善的又冒出来,不知不觉。不善的念头,必然就带来不善的言语、不善的行为,三业都不善,你怎么会有成就?所以我跟同学们说,我讲的句句都是真话。我今天有这么一点成就,什么力量给我的?天天在学经教。我学佛五十二年,讲经四十五年,天天讲,天天劝别人,天天劝自己,不知不觉思想改变了,念头改变了,言行也就随著变了。所以我的利益是从经教上得来的。实际进步的状况,你们同学们只要细心,你就能观察得到,非常明显。你把我去年讲的跟今年讲的对比一下就知道了。这二十多年来,我们都保留著有录音带、录相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