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连学问两个字都解错了。你看看古人所说的「学问深时意气平」,真正愈有学问愈谦虚,佛谦虚得不得了,孔老夫子也是谦虚得很。所谓是不耻下问,真正有学问人所表现的,他什么都不知道,样样事情都请教别人。如果说学的东西,愈学愈多,愈学愈傲慢,那是一点学问也没有,他所知道的都是些皮毛而已,没有真正的学问;真正的学问是心平气和。所以到佛是等视众生,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孔子教我们谦下,礼就是自卑而尊人。佛教我们持戒,戒律里面也是以尊重对方为第一义,所以《戒经》里面常常教我们,「一切恭敬」。十大愿王第一句「礼敬诸佛」,哪有轻慢的!在此地更以常不轻菩萨,那真是说到了极处。因为有这些贡高我慢、一知半解的人,常不轻菩萨出现,做一个榜样给他看看,令他觉悟。
  【不轻菩萨悯彼竞执言教。】
  竞是竞争,执是执著。
  【不能达本离言。直指实相自心人人具足本来成佛。】
  这个几句话很重要,要好好记住,你就晓得像法以后这些学佛的人,他之所以不成就他的毛病在哪里。我们晓得这个,更重要的是要回光返照,反省自己,我们自己有没有这个毛病?古人甘心在一部经、一部论上;今天人不甘心,一定要博学多闻,这是什么心理?就是『竞执言教』。古人为什么甘心情愿在一部经里头,甚至於一句偈里面?因为他晓得『达本离言』,他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说是常不轻菩萨受持一句经,他能蒙佛授记为什么?他晓得「达本离言」。老实念佛的人,他一生就受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以这六个字达到自己心地清净一心不乱,达本离言,他能够往生净土,蒙佛授记。这样的人就叫老实念佛,他的目的是求一心不乱,求清净心。所以说:
  【故曰。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这几句话是常不轻菩萨在经里面常说的,对什么人说?对一切人说的。菩萨绝不敢轻慢一个人,绝不敢瞧不起一个人;轻慢一个人,那个人是佛,你就慢佛;瞧不起一个人,那个人是佛,你瞧不起佛。所以大家不晓得,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不知道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在这大经大论,这些年来的探讨,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觉悟,那这些年在教理上研求也是空过。别人对我们的轻慢应该的,为什么?他不晓得这道理,他不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今天晓得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对众生起一点轻慢心,自己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这个事情是要亲身去体会,不是自己听说的,听说的所以就不相信。自己亲身去体会,从哪里体会?一定明理,你才觉得这个事情是真的。所以听经诸位要是真正入个一分、两分,理明白了,晓得佛说的话句句真实,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佛!为什么?你说《楞严》里面「十番显见,七处徵心」,不是跟你说得清清楚楚吗?我们六根的根性是佛性,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我们见性是如此,我们闻性是如此,这不是佛是什么!
  我们自己本来是佛,而迷了,不晓得自己本来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忘掉了、迷了,不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迷了,众生本来还是佛,不是说我们迷了他就不是佛。我们迷了,自己做凡夫,不晓得自己是佛,实际上自己还是佛,纵然堕落在阿鼻地狱依旧不变!所以诸位要是在经教上懂,深深悟知这个道理,就是不可思议的功德。为什么?你信心建立,你就敢承当我这一生一定成佛,一定成就,敢拍胸膛。为什么?事实真相了解了,晓得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来空,真的没有失去,妄是假的,你才把真妄搞清楚,那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事,不是个难事情,轻而易举。可是理不明,还是执著,还是颠倒,那真是比登天还难,明理反掌之易,不明理那是难得不得了。所以我们要学一定要学常不轻菩萨,要学善财童子,这两个人一个是表演在《华严》里面,一个表演在《法华》里面,都是给修行人做个榜样。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四十五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45
  第十四面上半段最后倒数第二行,我们念一念:
  【不轻菩萨悯彼竞执言教。不能达本离言。直指实相自心人人具足本来成佛。故曰。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以其直示。故不读诵经典。但行礼拜。】
  昨天我们讲到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佛法五个时期,也就是讲的五五百年。到今天可以说是第五个五百年之后,多闻坚固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已经到了斗诤坚固,这是非常可怕的一桩事。但是我们必须要晓得,佛法里面所讲的正法、像法、末法,或者我们讲戒律坚固、禅定坚固、多闻坚固、塔寺坚固、斗诤坚固,这五个时期都在我们自己一念之间。我们如果在一切法里头念念分别执著,那怎么会不斗诤?如果一念平等,实际上现前就是正法;一念清净,现前就是禅定坚固。由此可知,佛的法运,并不是一去之后我们再也没分,绝不是如此。在我们自己的一念之心;换句话说,我们存的是什么心,所得的果报,一定与存心相应。佛法传到中国来的时候,正好是佛灭度大概是一千年,也就是禅定坚固的后期,这是中国禅风很盛的原因。但是在魏晋隋唐以后,就进入到多闻坚固。所以八大宗,小乘二宗、大乘八宗,在教理上确实有了不起的发明,当时研教之人都开悟,在教下讲大开圆解。教下的大开圆解与宗门的大彻大悟,是一样的境界,是相同的境界。往后修学研教的方向就走错了,就像此地所说的,大家执著在研教死在教下,念死书!专门在名相里面做活计,而把教义、教理失掉。所以说『不能达本离言』,不晓得佛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不知道这个道理。不知道佛说法四十九年,心是清净不动的。
  如果说我们今天读了这个经本,心是随著经本转,随著经本在起伏,那释迦牟尼佛也造业!佛叫我们心如如不动,叫我们的心随著他的言语在转,这我们不是学佛!所以佛才讲「依文释义,三世佛怨」,我们今天就是依文释义,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依文释义的办法是世间教学的办法。所以世间教学跟出世间教学决定不相同,出世间教学所有经论言语、文字,皆是方便之方便,诱导我们悟入真实,就是悟入「达本离言」。前面跟诸位讲威音王的意思,威音王佛,哪个不是威音王佛,不但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下又何尝例外!所以从前研教的人,都能够开悟、都能够证果。现前研教的人无不是死在教下,曲解了经义,不知道佛的意思是意在言外,文字里面没有。文字、言语里面如果有,佛决定不叫我们离言说、离文字、离心缘,这话讲不通。道在哪里?这是个指路牌而已,是个指路碑,我们要想到哪里去,不知道这个方向,这个地方有个指路牌,上面写著往哪里走。佛一切言教就是指路牌。所以诸位要晓得,真如本性、诸法实相,言说里头没有,文字里头也没有,你脑子里头去想像,想像里头也没有。所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决定也没有,你想不到的。
  所以闻法,不能用第六意识闻,第六意识是妄心、妄想,虚妄分别执著用这个东西,你不会开悟的。离了这些东西就见道,我再给诸位说,什么时候离什么时候见道。像前面讲「无言之理不落阶级」,也没有渐次,《圆觉经》里面讲的,你现在离你现在就见道,见道是什么地位?在大乘圆教里面初住菩萨。阿罗汉的断证只等於圆教第七信的菩萨,你看看你当下要见了道,你就超过了阿罗汉、辟支佛,超过了权教菩萨,这个歇叫真歇了!《圆觉经》里面教给我们离幻,言教是幻,名字是幻,心里面打妄想是幻,离的是这个幻;不是离的一切境界相,这个依他起的你离不了。你要了解它、认识它、认清它,在这里面不起执著、不起分别,晓得一切法本来没有名字,「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佛法没有到中国来,我们中国《老子》,对这个问题就知道得很透彻、就很清楚,人家就不执著。我们所以生这些妄想执著,就是对於这个事理的真相不了解误会了,所以才生执著。常不轻菩萨在此地示现,就是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这个方法巧妙极了。
  我们常常讲修行根性要上根利智,实际上说这个话也是方便法,你肯放下你就是上根利智,你不肯放下你就根性下劣。为什么?真实法里面是平等的,没有高下。如果还有聪明利钝,这不是真实法里的,这是妄识里面才有。说真实的,你看《法华经》里面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三乘五性对谁说的?迷的时候境界里讲的,真如本性里头哪有什么三乘五性!六祖给我们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真如本性里什么都没有,本来无一物,这个心才到了真正的清净。由此可知,你要想修明心见性,你要想修大开圆解,你修什么?修清净心。你修清净心,你现在就成佛;你不修清净心,那你就是生死轮回。这个事情决定在自己,昨天也给大家说,什么人都帮不上忙,决定在自己。我们看看常不轻菩萨修学的方法,给我们是个重要的启示,菩萨深深明达这个道理。所以他的修行方法,他是跟禅宗里面的宗旨是一样,方法不一样。禅宗是直指人心,他是『直示』,直接指示境界,『不读诵经典』,他不读诵经典。如果你要不愿意读诵经典,经典太罗嗦、太麻烦了,我念字也不认识,记也记不住。你不要读诵经典你想成佛,行,学常不轻就行,八万四千法门,这个地方告诉你这个法门。
  这个法门怎么个修法?『但行礼拜』,这就是至诚恭敬。诸位要晓得这个修行的方法,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第一条,「礼敬诸佛」,他单修这个。他对於任何人不敢轻慢,每个人都是佛、都是菩萨,凡夫就是自己一个。在家里头你的父母是菩萨、是佛,你的儿女也是佛、也是菩萨。绝对不能说儿女,我是你的母亲,我是你的爸爸,你要对我尊敬,那你这个常不轻菩萨就学不成。一切众生,只要有一个众生你把他看轻了,这个法门你就修不成。所以礼敬诸佛很难、很难,不简单!十大愿王天天在那边念,做不到,为什么?因为十大愿王是上上根人学的,不是普通人学的,他心地真正清净平等,一切恭敬。『不轻』就是不敢轻慢一个人,这才能够学常不轻,才能够「但行礼拜」。如果我们要是依文解义,但行礼拜,我天天拜佛就可以,我一天拜三千拜、一天拜四千拜,这就叫依文解义。对待一切人还是轻慢,我一天拜三千拜佛,我真修行,你们都是假的,你们算什么?对一切人都轻慢,那怎么学常不轻?依文解义错就错在这个地方。可是我们讲一天要拜三千拜是不是修行方法?是的,初期的时候要拜佛。为什么?心不平,在境界里头不能够、做不到常不轻。那怎么办?拜佛,拜上几年心平气和了,把这个功德、清净心,应用在我们现实的生活环境上,能够对一切众生都恭敬。不但对一切人恭敬,对蚊虫、蚂蚁都恭敬,为什么?它是佛。不但对有情众生恭敬,有情众生都是佛,桌椅板凳也是佛。
  你们看《四十华严》,桌子善知识,板凳善知识,香炉善知识,蜡台善知识,「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叫常不轻菩萨。你不要读诵经典你就成佛,佛就跟你授记,为什么?读诵经典也是叫你达到这个境界!你现在不读诵经典,用这个方法也达到。所以诸位晓得,十大愿王任修一条都会成就,那十条俱修当然成佛,没有不成就的。千言万语都是提醒我们,要我们自己改变心理,一切的过失,都从我们自己无明妄想当中生的,无明就是一切事理不明白,不晓得事实的真相!这在佛法里面讲到最高级的佛法,也是最究竟的修行方法,我们应当要这样学法,这个学法一生成就。修学其他的法门,佛给你讲三大阿僧只劫,是权说不是实说,再说长远了怕你听了害怕,不敢学。你看《华严经》里面讲成佛无量劫,虽说无量劫,又说一刹那之间可以成就,这是什么意思?念劫圆融,迷的时候就是无量劫,悟的时候是一刹那,这迷悟不同。果然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歇即菩提,《圆觉》上「离幻即觉」,这个离幻即觉跟歇即菩提是一个意思,一样的境界。问题我们肯不肯离?我们肯不肯歇?歇就是什么?歇妄想。我们在一切境界,六根接触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