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用,那是到了西方世界之后,阿弥陀佛那才去证去,我们现在距离还是太远,我们晓得这些事情。经里面讲的「大通智胜如来」也是我们自性佛,在此地把大、通、智、胜这些意思,都简单扼要的给我们解释出来,诸位自己细细的去看。在这一页最后一个字:
  【枣柏云。十世古今。始终不离於当念。无边刹海。自他不隔於毫端。】
  这个两句话是李通玄长者说的,说起这位长者那也真正是了不起,他是唐朝时候人。大家晓得,《华严经》自古至今只有两个注解,经太大了没有人敢注,只有两个人注。第一个注解就是李长者,『枣柏』大师李长者,这是第一部,第二部是清凉大师,他在清凉之前。两个人注解的方式不一样,李长者注解的叫《华严经合论》,现在我们台湾有单行本流通,好像是新文风出版的,它是精装十六开两大册,这是《华严经合论》。清凉大师的叫《华严经疏钞》,所以在体裁上不一样,《合论》是不解经文,不是一句一句怎么讲法,一章或者是一大段,后面总论这一大段的意思,所以是用论的体裁。清凉大师的注解是《疏钞》,《疏钞》什么?一句一句的解释,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所以诸位要学《华严》,要从《疏钞》入手,《疏钞》通了之后,再去看《合论》,那就很有受用。所以《合论》是接上根的人,《疏钞》三根普被,中下根的人都可以得利益。这几句话就是《华严合论》里面,这是《合论》里面。
  清朝道霈法师这也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把这个《论》跟《疏》合起来,会合在一起,这在我们台湾现在有单行本,就是《华严经疏论纂要》,就是这两样东西合起来。但是它合起来并不完全,摘要,所以不是个完全。实在讲《疏论纂要》要是在教学里面,做教科书非常理想。因为原书实在部头太大,它等於提要,《论》里头是提要,《疏》里头也是提要,编的一部书,对於初级教学很适用。但是有这个基础之后,还必须要看全部的《疏钞》跟《合论》,读《华严》才能够透彻的了解。《华严》教义跟《法华》完全一样,我今天在此地跟大家讲《法华经》,我能够有点心得,得力於《华严》,它这个教义是相通的,都是圆顿大法,都是一乘真实法。
  这个两句就是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这真正的入一真法界,一乘示现,不但识不用,智也不用,就《心经》里面讲的「无智亦无得」。《心经》你看看两百多字,那么简单,《心经》里面所讲的,也是把一乘法讲得圆圆满满,所以那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精华。《心经》你不要看很短,《心经》难懂,你要不懂六百卷《大般若》,你怎么会懂得《心经》?那是六百卷《大般若》的心,那是般若中心,得到那个,六百卷《大般若》都得到。《心经》一开端「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与我们的缘分实在太深。今天如虚法师也跟我谈到,学要专攻,跟我的看法是一样,要学一样。自古以来,这些有成就的、对於历史有影响的,不但对当代有影响,影响到千年万世都是一样东西,专攻一样东西。我们从近代两个居士,一个是江味农居士,一生专攻《金刚经》,你们在《金刚经讲义》序文里面去看,他在《金刚经》上差不多用四十年的功夫,写成这部《金刚经讲义》。今天我们谈到《金刚经》,他的《讲义》真的没有话说,权威,念他这个《讲义》就够了。他把古今的这些《金刚经》注解统统都看遍,四十年时间就用在一部《金刚经》上,成为《金刚经》的专家。
  今天如虚法师非常感慨,讲佛学院,谈到佛学院老师的问题。他的见解跟我见解完全一样,我上一次给洗尘法师谈也是谈这个问题,就是希望这些佛学的老师专攻,一个人专一样。佛学院与佛学院要联合起来,聘请老师联合起来,譬如说专门讲《金刚经》,这一个星期在我这里讲,下一个星期在别的佛学院讲,全台湾佛学院讲《金刚经》,就请他一个人,他轮流去讲。他自己是《金刚经》专家,当然有心得,学生也很能得受用。讲《法华》的专门讲《法华》,讲《弥陀经》的专门讲《弥陀经》。教学的专门管教学,什么事情也不要叫他去干,这个星期甲佛学院,那个星期在乙佛学院,再下个星期到丙佛学院,他一个佛学院去住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课统统集中,都上他一个人的课。这个方法好,实在是好,他自己也能够专也成就,也不至於那么辛苦。他现在到福严精舍去教书,一个星期去一趟,很苦,他告诉我,苦得很!他是福严精舍毕业的,找他去上课,他不去也不好意思,他在那里住那么多年,那个地方与他有恩。所以说这是制度上的问题,能够说所有佛学院的主持人大家能开个会,我们聘请老师商量这个办法,老师也自在,不用一个礼拜,又要跑这里、跑那里,辛苦得不得了!他也希望一个礼拜住一个地方,住在那里自自在在的住一个星期,好好的自己教学、读书。否则的话,师资永远是个大问题,师资有问题,我们的教育不会成就,就办不好,我们的光阴也就会空过。所以这桩事情,真正是要认真来考虑。这也是我给诸位劝勉,功夫将来要用在一部经上,譬如现在佛学院样样都学,这是基础常识,佛学院毕业出去之后专攻一部。
  李长者注《华严合论》,有一段不可思议的神迹,他注《华严合论》的时候年岁已经很大,《华严经》没注解,他想给它做个注解,找不到适当的环境。他到山上想去找个地方,山上碰到一只老虎,别人看到老虎吓死了,他看到这个老虎,他不但不害怕不走,他把老虎叫到旁边来,「我现在要给《华严经》写个注解,没地方,你替我找个地方去。」那个老虎点点头摇摇尾巴,好像意思讲你跟我来,老虎前面带路,长者就跟它一道去。结果走到深山里面一个石头洞,那个洞就是老虎窝,里面有好几头老虎都在里面。李长者到那边去,老虎搬家,搬走了,把那个洞让给他,他就在那个地方进行。一个人到那个地方去就很奇妙,就有两个年轻的女孩子到那里来问讯,以后就照顾他,每天到时候给他送饭,给他送菜,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他所需要用的纸张笔墨统统都给他预备好,就来了这么两个人,来供养他,经注完了之后,这两个人就不见。问附近村庄上都没有,都不知道,都没有见过这两个人,天人来供养,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李长者住的那个山洞,那个古迹至今还在。以后有人说那两个女子大概是龙女,前面有个小池子,她们进出都是在那个池子里,这是龙女来护法、来护持。这是在《神僧传》里面有这么记载,他是示现的在家居士身;清凉大师则示现的是出家身,一生讲《华严经》五十遍,实在是了不起。
  《华严经》我讲过一次没讲完,我差不多讲了将近一千六百个小时,一千五百多个小时,不到六百小时,差不多要讲到一千六百个小时,《华严经》大概讲了五分之三。所以我估计这一部经讲下来,至少要二千五百个小时。你们想想看,你们这个佛学院三年课程总共有多少小时?我那个讲法还不是很详细的讲。像我过去讲《弥陀经疏钞》讲过一遍,四年讲下来,也不是详细的讲。我那个时候给他们说,我如果要详细讲的话,我有能力讲八年。但是时间太长,我们跟日本人打仗才八年抗战,怎么八年讲一部《弥陀经》,这是太不像话,四年就很快。这次我们图书馆讲的是《弥陀经疏钞演义》,我们是每天讲,我希望一年能够讲圆满。但是现在看这个样子圆满不了,恐怕得要两年,每天讲一个半钟点,大概两年才能够讲完,这一部《弥陀经疏钞演义》。经义完全通达了,修行就没有障碍,这个时间值得,就是花上四年,听一部《弥陀经疏钞演义》,值得,为什么?我净土的理论通达,我念佛障碍就少;路子不明修行就发生了障碍,就得不到力量。
  所以我们看看古人,看看今人,一生专攻一部经。小部经的也有,像周止庵居士这也是民国初年人,他一生就搞《般若心经》,你看《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你们今天看看周止庵居士的《心经诠注》。他的注解这么厚,十六开的大本子,字不大,没我们这个讲义字大,他用了多少年时间?也是四十年。初稿初版写成之后,是二十年写成,以后又加以修订,最后出版又隔了二十年,四十年的功夫用在一部《般若心经》上。我们今天谈到《心经》,它是权威的书,功夫不深哪来的成就?你看世间学问,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你们看看刘宝楠父子两代七十年,完成一部《论语》的注解;焦循的《孟子正义》也是父子两代,也大概差不多有六、七十年完成。所以他们这个注解就是权威性、代表性,你要想以后读《论语》,就不能不读刘宝楠的注解;你要读《金刚经》,就不能不看江味农的《讲义》。
  好高骛远,拉拉杂杂搞了一大堆,搞了一大堆在一生当中没有什么成就。你们看圆瑛法师的法汇有那么多,但是你要晓得,圆瑛法师真正的东西就是两样。他一生当中《楞严经》、《圆觉经》,那是他真正的东西;其余那些小部经,都是人家请他讲经,随便写的讲记。圆瑛法师二十几岁出家的时候听《楞严》,功夫就用在《楞严》上,一直到七十几岁的时候才写成讲义,你想想看,他这个功夫用得多深!他在上海那个时候办的佛学院,就是楞严专宗学院,白圣法师就是那个学院的学生。他那个学院可想而知,就是一部《楞严经》,专宗,楞严专宗学院。他自己是个专门研究《楞严》,又办楞严专宗学院,每天给学生们讲学,这个功力多深,到晚年写成《讲义》。所以我们今天读《楞严经》,那你就没有办法,你不能不读圆瑛法师《讲义》。《法华经》也给诸位介绍一位大德,那也是一生的精力用在《法华》上,把各家各派的,天台的、贤首所讲的《法华》,甚至於禅宗里面讲《法华经》都参遍了,最后写成这部讲义叫《法华经大成》,意思是集《法华经》注解的大成。所以像这些注解都变成了权威性、代表性。
  我听说你们学院里面,有不少同学都是想学《法华》,也来问我怎么个学法。如果说真正学《法华经》,给诸位说,不但那个经要背,《法华经大成》要背。你不要一听说吓倒了,你要想做一代祖师将来弘扬大经,你连这点能力都没有,你还搞什么?你什么都不要搞!你今天遇不到知识指引,扎根打基础就是背诵大经,基础深厚了,遇到善知识几句话给你一点豁然大悟。你们看《六祖坛经》这里一个例子,法达禅师诵经三千部,诸位要知道,诵是背诵,不是看著本子,看著本子叫读。你们现在叫诵经哪里是诵经?是看著本子在念,那是读经不是诵;诵是不要本子,背诵。法达禅师你看人家《法华经》多熟,他已经背了三千遍。从读,读到背这个阶段不算,全经都背下来,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算,一天背一部,一天背一遍,把全经背一遍。三千遍你们想想,一年三百六十天,十年三千六百天,三千部是十年的功夫。有这样的基础见六祖,六祖轻描淡写几句话,他就恍然大悟,开悟。如果他没有三千部《法华》的底子,六祖怎么给他说他也不会开悟!所以诸位是不怕不遇善知识,怕的是遇到善知识自己肚子里什么都没有,空过了。
  我在前面提示过诸位,李老师古文好,诗做得好,有些学生想跟他学古文、学诗,他就问他,「你来学古文,你这古文能背几篇?」这一问就问住了。李老师说「你肚子里头要不能熟背五十篇古文,你没有资格学古文。」见到他也枉然,他没有办法教。你想学做诗,你肚子里头要没有三百首唐诗,你也没有资格谈诗。这样一问,大家都傻了,就没有办法。所以这个不背行吗?世出世间法一样的。诸位背诵的年龄过去,现在再干的,亡羊补牢还来得及。你肯花上个两年到三年时间来得及,背一部《法华经》,真正学《法华经大成》的话,三年完成,是可以做得到。你看海仁和尚教学,背《楞严经文句》,就是蕅益大师的注解《楞严经文句》,连经文带注解统统要背,这是你真正学《楞严经》。不过我们的看法,跟老和尚看法不一样,我们要背的话,宁愿背交光法师的《楞严经正脉》。蕅益大师确实是不错,你看《弥陀要解》,那真是《弥陀经》注解是第一把手,可是他的《楞严经》,里面不晓得他怎么搞的,他好像还是有点天台宗的成见。所以我们客观的看法,《楞严经》的注解还是交光大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