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存空虚说作者 叔本华-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以后不久就产生一些诡辩家,他们用野蛮神秘的语言,使时代的思想力量疲倦,他们吓走了哲学,使大家对哲学失掉研究的兴趣。现在一位报仇的人出现了,他有更强大的力量,他要恢复哲学的一切名誉。”又说:“像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那些人,都应该取消哲学家的资格,像古时候一样,牟利的人,都要扔出庙宇。”第二,他太过自信,故意选择和黑格尔同一时间演讲,叔本华相信学生们将会同样地尊敬他和黑格尔,但是学生们此时还不能预料将来,于是叔本华发现自己竟对着一些空座位演讲。
  就学术研究的条件而言,叔本华是得天独厚的幸运儿,他承袭了丰厚的遗产,不必为衣食奔走挂虑,除教过两年书外,一生中再也不曾从事过其他的职业。他天生又是一个“哲学胚子”,“从小就觉得自己属于世界,而不属于自己”,他自己既然命定为公共福利而生活,平常的闲暇和自由,就不能再享受,所以,他对财富和遗产,又有一套奇特的见解。他曾经写道:“我并不认为留心处理既得的遗产有什么不应该。因为一个没有家累的人,一起始就有这样多的钱,才可以无忧无虑地过真正独立的生活,这是解除人生穷困忧愁的特权,他可以从人类命定的奴隶生活中求得解放。唯有这种好运气的人,从降生之日起就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因为他能够主宰时间,每天早上,他可以说‘这一天是我的’。遗产若能遇着一位有高尚能力的主人,便可发挥它的最大效用,因为他可从事不同于一般为‘糊口而生’的工作,这样更可各得其利。在他个人来说固是幸福,但他能产生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能以百倍的代价来偿还人类的欠债。反之,假如一个人无能帮助人类,若承受遗产,便该唾弃。所以,这种机会,应当替天才保留,只有天才才能够在艺术、哲学、文学方面,表现他深刻的观察力。因此,这类人迫切需要没有烦扰的自由,他欢迎寂寞,闲暇是他最大的幸福。”
  叔本华的奇言异行,的确足以令人惊讶得张口结舌。他在法兰克福城的一所公寓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三十年,除一个佣人外,只有一条心爱的狗陪着他。他天天到“英国饭店”吃午餐,有一段时间,忽然心血来潮,每餐开始,总是放一枚金币在桌上,吃完饭后,又放回口袋,这种举动终于惹火了跑堂,问他这项“仪式”是什么用意?叔本华答道:“这是一种静默的赌注,只要我听到在这儿的顾客不谈马、女人或狗,就把这枚金币投入济贫箱中。”他的饭量很大,因为他的公式是:消耗和供给应该成正比例,有天,一位陌生客人隔桌注视他吃饭,叔本华对他说道:“先生,你大概是惊讶我的食量吧!是的,我吃得比你多三倍,但我的脑力也比你高明三倍以上。”他晚餐都要来一瓶淡酒以激发灵感,后来,对“酒”又有了心得,认为“酒是一个人的智力测验,一个酒量大的人绝不会是个傻瓜”。

叔本华生平及其学说03
更新时间2009…1…14 16:25:49  字数:6986

 有人说,由于叔本华“多病的体质”,所以造成他的悲观主义。从上述事实来看,似乎不能成立,再说,叔本华在临死的那天早上还在做冷水浴,若说他多病,实令人难以相信。
  这位自命不凡的哲学家是否曾自觉自己的怪癖?知道的,并且知道得很清楚,但他把这些统统归之于“天才的特征”(参阅《论天才》)。
  我们几乎可以确定,在叔本华决定以哲学为终生职业之日起,他就认为自己是个天才,是杰出的哲学家。这种心理上的优越感,造成他孤独的个性,他轻蔑一般“俗人”,拒绝交际,生恐被凡俗的“恶德”所玷污;他瞧不起一般学者,认为他们只是纯为牟利,纯为迎合世俗的要求,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这样的生活,叔本华内心不免也经常感到寂寞和痛苦,但他自我鼓励说:“不要忘记你是一个哲学家,上苍叫你从事这种工作,切不可分心旁骛,也不要走别人的路子。要保持高尚的心志,以及培养超俗的见地,痛苦和失败是很需要的,这正像一艘船需要压舱的重量一般,没有它,船就成了风的玩具,很容易颠覆。痛苦是天才灵感的泉源。假如在生活中都能遂心之所欲,过得舒舒坦坦的,莎士比亚、歌德的诗剧何由产生?柏拉图还会有哲学思想、康德还会有纯粹理性批判吗?”他的自负使他自信他的成就当凌驾于黑格尔之流之上,事实上,他所得到的却是冷淡和遗忘,他在大发牢骚之余,又自我安慰道:“这种遗忘,证明我不配我的时代,或者我的时代不配我。在这两种情形之下,我只能说,剩下的只有缄默……从康德到我这一段期间,根本就没有哲学,有的只是那些在大学大言不惭的庸夫俗子,读这些拙劣的著作,那是白花时间。我不想加入现代哲学的争辩,正如我不想加入‘群众斗殴的参观行列’一般。人生过得很快而了解得慢,因此,我不会活着看到我的声誉。我们常听说‘学术共和国’,但还不曾听说有过‘天才共和国’。”
  叔本华不仅从他的个性、生活细节和遭遇中,处处找法子证明他是天才,也从生理学上证明他是天才。叔本华的长相是这样的:“他的大脑壳和宽广的前额,以及湛蓝色的眼睛所射出的奕奕光辉,常引起许多陌生人的侧目。他坐着的时候有点像音乐家贝多芬,两人的头都大而方正,叔本华的头似乎还要大一点,两个眼睛间的距离也特别远,因而不能戴普通眼镜。他的高度中等,身材方正,肌肉发达,肩头宽广,颈项很短,鼻梁高直。美丽的卷发纷披在肩上额前,嘴唇上掩盖着美好的胡须。”这其中大部分的特征,都成了他笔下天才必备的生理条件(参阅《论天才》)。
  叔本华虽然愤世嫉俗,但对人类并没有失去同情之心。他很善于经营他的财产,直到临终时,几乎增加了一倍,他虽认为挥霍比贪婪的罪恶更大,但并不吝啬,许多贫苦的亲朋、穷困的邻居找他帮忙,他从不推辞,他又是德国“爱护动物”的提倡者。同时,叔本华的遗嘱中也指明,他的财产继承人是1848年革命后组织救助“残废军人和孤儿寡妇”的协会。此外,佣人和狗都得到一笔丰富的财产。由此可见,叔本华仁慈之心的深厚。
  各大学对叔本华及其著作不闻不问的态度,似乎是要证实他所说的:“哲学的进步是在学院门墙外造成的。”尼采说:“叔本华与那些德国哲学相异,没有比此事更能触怒他们了。”但他已学会了忍耐,他深信世人对他的认识,迟早会来临的。慢慢地,它终于来了。中等阶层的人们——律师、医师、商人——发现他是一位哲学家。这位哲学家,不只给他们一些空幻的形而上学虚饰的隐语,他更为他们实际生活的现象,提出一个通晓明畅的概观。1848年,欧洲对理想及努力的觉醒,使人们转而赞赏这叙述1815年之失望的哲学,科学对神学的攻击,社会主义者对贫穷及战争的控诉,生物学对生存竞争的强调,这种种的事实,最后使叔本华出了名。
  那时,他还没有老得不能享受他的盛誉,他热切地阅读所有因他而写的文章;他要朋友们将所有能找到的批评他的文章寄给他,他愿意付邮资。1854年,华格纳送给他一部《尼布龙根的指环》(华格纳歌剧之一),并且称赞叔本华的音乐哲学。人们从各地来看他,1858年他70岁生日时,贺函从每一个大陆的四面八方向他涌来。随着名誉的提高,他的为人也日渐和蔼可亲了。
  他又活了两年享受他的盛誉。1860年9月21日,起床洗完冷水浴后,独自坐着吃早餐,看起来仍好好的,一小时后,佣人进来,发现他倚在沙发的一角,瞌目长辞。
  叔本华与“意志哲学”
  本书所收集论文中,前六篇系取材自《论文集》的卷二,末四篇是摘自成名作《意志与观念世界》,因此,叔本华的中心思想“意志哲学”,究竟为何物?我们大有一叙的必要,由此,可窥见其哲学的全貌,俾收融会贯通之效。
  根据叔本华的结论,人类的现象,归纳起来不外是意志的活动(生存意志和生殖意志),再加上由欲望所带来的无聊、烦恼、痛苦。就此三者,简介如下(下文摘自威尔&;#8226;杜兰(WillDurant)著《西洋哲学史话》“叔本华”章第4、5节)。
  1。生存的意志
  几乎没有例外的,哲学家们都认为心灵的本质在于思想与意识;以为人是能知的动物,即所谓理性动物。“这个自古以来普遍的基本错误,这个巨大的原始谬论……首先必须彻底清除。”“意识仅仅是我们心灵的表面,正如同我们对于地球一样,除了它的外壳以外,我们对其内部一无所知。”在有意识的理智之下,还存在着或有或无意识的“意志”,此意志,乃是奋斗不懈、百折不挠的生命力,自发的活动力,以及一切欲望的根源。理智似乎时时在引导着意志,但是只不过如同一个向导,引导他的主人而已。意志“是背负着能视的跛者在背上的健壮盲人”。我们想得到一件东西,并非是由于发现了需要它的种种理由;相反的是由于我们想要它,然后才去找出种种理由;我们甚至殚精竭虑地利用许多哲学与神学,来遮掩我们的欲望。所以叔本华把人类称为“形上学的动物”,其他的动物从不以形上学来掩饰欲望。“当我们和一个人辩论,先提出种种理由和说明,想方设法企图去说服他,到了最后,才发现他根本不愿意了解你的话,令人冒火的事莫过于此;此时,我们的对象应是他的意志,而非他的理智。”所以逻辑是无用的。没有一个人能以逻辑来说服别人;甚至逻辑学家也只是把逻辑作为收入的来源而已。所以要想说服一个人,你必须投合他的个人利益、他的欲望、他的意志。看一看我们对胜利的记忆是如何长久,对失败、遗忘又是如何迅速,由此可见,记忆力也是意志的奴仆。“当我们算账时,有利于自己的错误,常多于不利于自己的错误;而这种错误,并无丝毫不诚实的企图。”(《忠告和箴言》)“另一方面,最愚笨的人,当问题与他的愿望有密切关系时,他的理解力也会变得敏锐起来。”就一般而言,智慧的开展,或由于面临危险,如狐狸的急中生智;或由于穷困,如罪犯阴险的心机。然而智慧似乎始终从属于欲望,并且作为实现欲望的手段;智慧若要取代意志,混乱必定随之而来,世上没有比仅依赖思考而行动的人更易犯错的了。
  试想一想,人们为了食物、为了婚姻或为了子女所做的艰苦奋斗,这种行为能算是属于思想吗?必定不是的;它的动机只是需求生活,欲求更丰富生活的一种半意识的意志。“人们表面上似乎仅为前面的某种东西牵引着,其实,他们是被后面的某种东西推着走。”人们以为自己为所看见的东西引导着,而事实上他们是由所感觉的东西——半处于无意识作用下的本能冲动驾驭着。理智担任的角色,仅仅是外交部长:“根据自然的意旨,理智的产生,是为了协助意志。所以理智只能用以认识事物之所以产生意志的动因,而不能了悟事物,理解事物的真实本质。”“意志是精神中唯一永恒不变的要素……”经由连续的目的,“意志统一我们的意识,融合意识内的观念与思想,伴随着它们处于连绵和谐的状态中”。意志确为思想的中枢。
  性格也存在于意志中,而不是存在于理智中;因为性格也是心意与态度的联合体,而这些所谓的心意与态度,就是意志。通俗语言中喜欢用“心”字,而很少用“脑”字,倒是很正确的。“善良的意志”,实在比清晰的智慧,意味更深远,也更可信赖(能得此结论也正因为未加以推理);而当称人为“精明”、“伶俐”或“机巧”时,语意之中实在暗示着猜疑与厌恶。“智慧光辉灿烂的特质,固能博得大众的赞誉,但绝不能赢得他人的感情”;而且“所有的宗教都给善良的意志与灵魂予以好报,而对卓越的智慧或悟性从不予以任何报酬”。
  肉体甚至也是意志的产物。血液,由我们含糊地称为“生命的意志”所推动,在胎儿的体内掘沟建造它自己的脉管,这些沟槽加深而合拢起来,就成了动脉和静脉。求知的意志建立了脑髓,抓拿的意志形成手臂,饮食的意志发育为消化系统。不错,意志形态和肉体形态的配对,不过是同一作用与同一本体的两面,这种关系,在情绪上表现得最明显,在情绪的现象中,心意与肉体的内在变化形成一个复合体。
  意志的行为与肉体的活动,并不是借因果关系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