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眼是自性本具,一切众生自性是平等的,一切诸佛如来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切众生也都有!为什么我们今天变成这个样子?世间人讲耻辱,还有比这桩事情更耻辱的吗?没有了。中国古人说得好,「知耻近乎勇」,人不知耻,没有前途,没有出息。知耻的人才知道发愤图强,勇猛精进。我应当要跟佛看齐,应当跟佛一样,这才对。怎么可以说,甘心沦落成个凡夫?甘心做凡夫,还以为不错,这是真正不知耻。
  我有一次在美国德州休斯顿讲经,蔡念生老居士的公子,他是个大学教授,跟我在一起吃饭。谈到我们今天社会的动乱,人性不善。他说:总的来讲,就是不知耻。我很同意他的说法,当时我们两个谈得很投机。只要人知耻,知耻就是我们中国人俗话常讲「有良心」,社会就有前途,就有救了。人到没有良心,不知耻,这社会灾难无穷,说恢复正常那不是容易事情。当时我们就想到耻是八德之一,我们现在印的《德育课本》,课程就根据八个字排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不能不知耻,尤其是读书人,学佛的人就更不必说了。你要不知耻,你不能够证果,你决定不能够勇猛精进,你怎么会认真学佛菩萨?这个字,关系大!
  所以我们商量,我们来提倡,办一个学社,这个学社的名字就叫知耻学社。非常好!我就请他:你有时间写一个缘起,知耻学社的缘起。我们大家制定一个知耻学社修学的纲领,在世界各地提倡。但是我离开美国这么多年了,再没有联络了。这个事情虽然停下来了,但是这个动机非常之好。要重建世界伦理道德,无论是世法、是佛法,真的要从知耻做起,这是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一个人到不知耻,那是没法子救了,诸佛菩萨来都帮不上忙。真的是看著他堕落,看著他作恶,醒不过来。所以他这几句话是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再看《钞》里头讲第三个意思,「眼外无法,方真普眼」,这是解释《疏》里面这两句的,「约心境互收,方称普眼,此上标也」。把一切法,真的都收入眼底,无所不见,无所不明,无所不知,这才真正是普眼。能见是心,所见是境,心境互收,就是心境交融。境在心中,心在境中,这是事实真相。心要不在境中,境何以有灵知?相何以能存在?
  古大德还有一个比喻,用金来做比喻,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用金做成,现在人讲做成金器,首饰。我们有一个同修,也是常常有往来的,他做珠宝,他做假的,假珠宝,这个假珠宝是镀金的,非常漂亮。我到他的展览室去参观,大概有两万多不同的品种,他的样品。去参观的时候,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他销全世界,价钱很便宜,丢掉不心痛,人人都喜欢。实在讲,比真的还美、还漂亮。他的生意做得很好。从前馆长在的时候,馆长一起去参观,他送馆长不少,馆长随自己喜欢的挑了一些,统统都是镀金的,都是金。金在哪里?金在器里头。器在哪里?器在金里头。金跟器不分家,是一不是二,就跟这个比喻一样。
  一切智,一切智在哪里?一切智眼,在一切法里头。一切智眼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切智眼。心在境中,境在心中,它确实是一体,它不能分的。我们今天讲精神跟物质,精神物质你能分得了家吗?分不了家。精神好比是金,物质好比是器,离开了金,没有器,离开了器,金也不能独立生存。
  所以一切万物,佛经上讲的「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世界是大的,微尘是小的,从哪里来的?心现心变的。心在哪里?心就在这里头。大而世界,小而微尘,统统是心变现的。它不是心是什么?所以宗门测验学人,学人真的悟了,随拈一法,无不是,真的契入了。入了之后,这晓得我们身体每个部分,每个细胞,头发、指甲,这是什么?因心成体,它有灵知。你把头发、指甲剪下来,你放在显微镜里面去观察,你看它有没有结晶?你看它对於外面境界有没有反应?我们的心善良,它一定反应非常美的画面;我们有瞋恨心、嫉妒心、不善的心,它的反应一定是很不好看的。所以不仅仅是水,一切万事万物,因心成体。我们从一个实验,一切都明了了。
  所以佛在经典上讲的这些道理,古时候这些大德们,他们能够悟入,真的比我们聪明,我们在这一点赶不上他。但是现在有些科学技术,帮助我们悟入,这是那个时候人没有的;我们很幸运,科技帮助我们开悟。科技帮助开悟,实在讲,你自己也有相当功行,然后再得科学这一证明,你就完全通达了。你自己如果没有相当基础,科技研究东西摆在你面前,还是不能悟入。
  不能悟入最大的障碍,这是我常常讲,你的烦恼习气不能放下。特别是你不能放下你的成见,这是真的严重障碍。换句话说,你不能够虚心学习。心要虚,心要空。空,它就灵;虚,它就觉悟了。每一个人的心、一切众生心都是灵明觉知,活的不是死的。为什么灵明觉知没有了?变成这样的愚钝?迷失了真心,迷失了灵明觉知,就变成冥顽不灵,变成迷惑不觉,搞成这个样子了。这是我们要认真反省,要改过自新。不能改正过来,这是真正的耻辱,不但是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自己的真心,对不起自己的本性。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
  下面「以诸缘发见,即缘名为根」。这一句清凉大师有讲解,在《钞》里面,这是「别释所以」。所以是所以然的道理,前面跟你讲的当然之事。你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你的疑惑没有能拔除。所以大师非常慈悲,再特别跟你解释所以然的道理。《钞》里头说「如大乘法师,以九缘发识,眼根名眼,余不名眼」。九缘生识是法相唯识里面所说的。这个大乘法师,就是指法相唯识这一个学派的他们的主张,他们的看法、说法。说「今则例之」,以这个来做例子。
  「眼根能发识,眼根得名眼,空明能发识,亦得同名眼,余六例然」。这个讲法,这是华严宗的说法,圆教的说法,就跟前面这个意思一样。譬如一般大乘经里面讲五眼,五眼最高的、最圆满的,佛眼。绝对不是说只有佛眼才称为佛眼,四眼融入佛眼都称为佛眼。所以在如来果地上,如来的肉眼,我们称佛眼,天眼也称佛眼,慧眼、法眼都称佛眼。「离世间品」讲十眼,十眼最后一切智眼,前面九条都入一切智眼,每一个眼都可以称为一切智眼。这个意思圆了,圆融了,确确实实能破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
  人不能够圆悟,圆满的觉悟,障碍在哪里?障碍就是分别执著。所以经教,学经教为什么要老师?我自己看《大藏经》,难道不能成就吗?真的不能。不能的原因在哪里?因为自己有分别、有执著。佛在经上对这个人是这个讲法,对那个人是那个讲法,佛无有定法可说。你要是看多了,你妄想起来了,佛说法前后矛盾,怎么一会说空,一会说有?到底是空还是有?障碍就来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好的善知识、好老师来帮助你。
  佛说一切法,说法不一样,对象不相同,肯定是圆融的,肯定是无碍的。你要入圆融,入无碍,你才真正入境界,真正得了普眼。稍稍有一点疑惑,有一点分别执著,你决定得不到。所以大乘法不是一乘法。为什么要说大乘?有一类大乘根性,你先跟他讲圆融,讲一即是多,他听不懂,他没办法接受,跟他讲大乘,他能接受;你跟他讲肉眼不是天眼,天眼不是法眼,他能接受。为什么?他有分别有执著。
  五眼圆融,十眼圆融,真的,圆教根性的人,他才能接受,听到他不反对,别人不行,所以这种根性的人不容易。唯有这种根性的人,大心凡夫是华严教的当机,普通人还是做不到。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九缘发识这个例子也非常之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下一堂课,再继续一同来学习清凉大师的开示,就是《钞》里面这段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七七卷)  2003/3/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77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大威光转轮圣王遇第三佛,第四段佛为说法。我们还是把经文念一遍:
  【时彼如来。於其林中。说菩萨普眼光明行修多罗。世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
  清凉大师给我们讲解『普眼』,普眼含义非常深广。他在注疏里面跟我们讲了三个意思,前面两个我们读过了,这第三个说到九缘生识,讲到九缘。他举大乘法师以九缘发识说明诸缘发见,解释这个。九缘,他在此地说了五种,眼根,根是一种缘,这个缘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条件,他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见?眼见色要具备九种条件,少一种都见不到,这是唯识经论里面所说的。
  唯识经论可以说是佛教的心理学,善於分析,分析得非常的细微。这是对一类喜欢用头脑,喜欢分别执著的人,这一类根性,那学这个非常好。它这个道理,就是让你想,想到最后说思尽还原,这个时候你就大彻大悟,你就能悟入了。确确实实悟入心性的方法很多,太多了,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因此,这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不是这个根性,为什么?我们嫌这个太麻烦!确确实实是要很长的时间,要学习很多的课程。这个法门是属於渐修,好比念书一样,你念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你才能够完成学业。
  性宗就快速了,性宗等於说是我们今天讲天才班,不需要经过这个过程,天才!十一、二岁他的博士就拿到了。想想我们不是这个根性,没有这个本事,渐修时间又太长,我们也想快点成就。真的佛很慈悲,为我们开净宗念佛的课程,这个课程确实是殊胜,简单、容易、稳当、快速而且成功高,不比别人低。这个法门最重要的信愿行这三个条件,你才能修成功。
  信愿行的基础是什么?这一定要晓得,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基础,我们念佛人决定不能够疏忽。我讲经讲了这么多年,常常劝导同学,净业三福三条,如果你只有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第三都没有,这信愿念佛能不能成功?能,生凡圣同居土。如果你有两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你也能做到,你念佛往生,生方便有余土。如果三条都具足,你这个根基太好了,净业三福三条十一句,你统统都能具足,你都能做到、都能落实,你信愿念佛,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
  所以净业三福你可不能疏忽,没有这个基础的话,念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你要问为什么?《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西方世界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虽然有信愿行,我的心行都不善,到那里去格格不入;人家都是善人,我们的心里头还有杀盗淫,还有贪瞋痴,那怎么行?所以至少十善业道要做到,你是世间的善人,你才有条件往生极乐世界,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条件不具足,不能往生。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佛没有疏忽,都说到了。我们之所以不能往生,是粗心大意,把佛所讲的这些条件没有好好的去研究,抓到一条、两条以为就可以了,到最后才知道去不了。所以这是一切条件要统统具足。
  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很多,实际上诸位要是稍微留意一点,在日常生活当中,你也能看到很多念佛往生的。临终预知时至,有很好的瑞相,这些很多是老太婆不认识字,没有念过经,也没有听过经,她就一句阿弥陀佛就走得那么好,那是什么原因?你自己再打听打听,她在没有往生之前,她一生她存的是什么心?她处事待人接物是什么态度?肯定是个善人。虽然没有学《十善业道经》,她十善都做到了,心地善良,对人慈悲,对事负责。这一打听果然没错,真是这样的。所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她虽然没有学,但是她统统做到了。换句话说,她符合往生的条件,她去了。
  反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我们经教学了一大堆,十善业道没做到,到最后怎么样?最后去不了,还要搞六道轮回。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世出世法都不离开因果,因果是真理、是定律,所以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道理一定要认真去参究。因果何以不空?我们讲席里头也常常提到,因果的「转变」不空,因转变成果,果又转变成因,转变不空;因果「相续」不空,因果「循环」不空。所以一切大乘经教离不开因果。《华严经》五周因果、《法华经》一乘因果。离开因果,世出世间善人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