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4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但这个没有做到,最基础、最根本的十善业,你看「净业三福」,这真的是基础,基础的基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讲过很多次,孝养、孝亲、尊师、慈心,怎么落实?落实在十善业。你能把十善做到了,那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十善没有做到,前面三句落空了。拿什么去孝养?拿什么去奉事?拿十善业道。希望同学们,包括在网络上我们共同学习的朋友,都要知道、都要明了,修行的根本在十善业道。先把这十条修好,真的落实了,真正做到了,然后慢慢向上提升。出家的同学,十善提升的一个目标就是《沙弥律仪》。今天让你学《沙弥律仪》,你不能够成功,你学不好,为什么原因?你没有十善业道。你没这个基础,你学《沙弥律仪》,你躐等了。不学十善业道,能不能入佛门?也行。儒家的《弟子规》就是十善业道,你仔细看看它的内容。儒家的小学,诸位仔细去看看《五种遗规》;《五种遗规》里面童蒙遗规,你看看里面的内容,是不是十善业道。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你仔细看看,是不是十善业道?教虽然不同,你看看扎根的基础没有两样。这正是所谓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
  儒跟道在这最基础扎根的教学,跟佛这三家完全相同。他们真正找到大道的根基,我们对这个疏忽了,那一切就完了。十善要做到纯善,修善不著修善的相,那就纯净。著相修行,有功用道;不著相修十善,无功用道。我们讲到这个地方,我这样说法你能够理解了。无功用道是一定从有功用道提升的,如果没有有功用道的话,无功用道那是作梦也达不到的,那是不可能的。必须有功,存心向善,修到纯熟,自自然然融化,这融化就是契入性德,跟性德融合成一体,这就变成无功用道,这大圣的境界。所以生信解,这里头有浅深差别,深的是不可思议,「愿解如来真实义」。
  「名无量愿力」,十地菩萨所得的,出生愿力清净智,他的名号叫「无量愿力信解藏」。这个藏要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图书馆,从前是藏经楼,在佛法里面称为什么?如来藏。如来藏里面本来具足圆满的信解,本来具足无量的愿力,哪里是你发心发愿的?本来有。本来有,现在迷了。如果不发愿、不发心求信解,那你就永远迷下去,你不可能将自性里面本有的愿力、信解、智慧、相好透出来,不可能。所以古德教初学,教中下根性,特别著重修德,用修德引发性德,到性修不二就无功用行。你真正见道、真正得道了,入不二法门。这十句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清凉大师在后面,他说解释这段经文,略有二释。前面是第一个,「如次配於十地十度」,这我们讲完了。这个第二,二者,我们看他这个注解,「二者此上十门,随一一事以立其名,未必全将配於地位或通配诸位,或复不次,以人无量,随诠不同,普贤巧说,故文含多义」。清凉大师这几句话,把这个经的意思才真正交代圆满。为什么?诸佛如来说法,包括菩萨们,无有定法可说。
  法是怎么说出来的?法是应机而说的。这桩事情,我们还用水结晶来做比喻,希望诸位从比喻当中,细心去体会这个意思。水会不会变什么结晶?不会变。它为什么会变?因外面境界的善恶,因有情众生的意念,自自然然产生变化了。佛为一切众生说法,就像水起结晶一样。什么样的众生,什么样的心态,他反应的是什么样的结晶。所以我们从报告当中知道,做实验的这些科学家,这八年当中,从来没有看到这个水现的两个结晶是相同的。就是同样像这一杯水,我现在在显微镜里看的结晶是这样,把它照相照下来,我把这杯水摆在原处,过个两三分钟,我再拿来看的时候,再照一个相的时候,它结晶不一样。这就是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
  我前一念跟后一念都是善念,不完全相同。我们自己都不晓得,我前念善跟后面这个善念,怎么会不一样?在结晶里面你就看到了,它是个最公平的评审者,真的不一样。到什么时候一样?佛在经上讲成佛,佛佛道同。你要成佛,你所看的结晶,一定是跟一切诸佛看的结晶完全一样。换句话说,纵然你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跟等觉菩萨来看的时候,还是有差别。观音菩萨看的跟大势至菩萨看的,都是美到极处,仔细看,有一点点差别。文殊菩萨跟普贤菩萨也是等觉菩萨,他们要看这个结晶的变化,都是非常美好。美好里头有不同、有差别,不可能是一样的,成佛才一样。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这个交代就交代得好。
  他说上面这个十门,随事立名,名字也是千变万化,名怎么解释?清凉在上面解释是配十地,是配十度。但是他这边说,「未必全将配於地位」。配也能讲得通,你不用这个讲法,还是能讲得通,「或者配诸位」,这个诸位,前面是讲地位,这个地方是讲度,配十度。「或复不次」,我们前面讲的好像都有次第,不一定按次第。「以人无量,随诠不同」,人是什么?讲解《华严经》的人,同是一部经,十个人讲,十个人讲的不一样,就跟水结晶一样;经是一样的,讲出来不一样,结晶变化不一样,所以随诠不同。
  「普贤巧说」,这一品经普贤菩萨讲的,善巧方便,所以他讲的字字句句都有无量义。我们同一个人来讲这一部经,每讲一遍,不完全相同,不可能完全相同。你叫我明天再把这一句讲一遍,跟今天讲的不一样。就好像水结晶一样,前一分钟看的跟后一分钟看的结晶不相同,同样的道理。所以科学发现,使我们对经教里面许许多多的论点肯定了,一点怀疑都没有。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七二卷)  2003/3/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72
  诸位同学,请看威光遇第二佛,第三段「如来赞述」,请看经文:
  【时彼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这一句是说偈仪,下面有十首偈颂,内容有不少跟前面的赞颂长行相同。十首偈分两段,前面六首是赞叹他已经具备殊胜的德行,也就是菩萨道修行就要圆满了,应当证得无上的佛果。后面四首偈,这是赞叹他「行齐佛因,当如佛证」。这个说偈仪好懂,因为这十首偈是佛说的,不是菩萨讲的。在此地是普贤菩萨为我们转述,内容全是佛说的。而要紧的,是我们了解佛对威光的赞许,我们应当如何仰慕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请看第一首:
  【善哉功德智慧海,发心趣向大菩提,汝当得佛不思议,普为众生作依处。】
  前面六首除第四首之外,五首偈都是前面两句赞叹他已经成就的德行,后面两句等於说是给他授记,你应当证得无上菩提,成就究竟的佛果。我们听了这些话,知道修德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要认真,决定不能够疏忽。要成就德行,必定要舍弃烦恼习气,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对於物质、精神那种享受一定要放下,放下贪瞋痴慢。我们修养德行这才有根,才有基础;这要不认真努力的学习,我们没有根。在上一堂课跟诸位讲过,十善业道务必要非常认真努力学习。
  佛陀第一句说『善哉功德智慧海』,善哉是赞叹,太好太好了,你已经积功累德,已经成就无量的智慧了。大威光,在此地我们看到的,他已经亲近两尊佛了,受两尊佛的教诲,他是一个善学之人。换句话说,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叫善学,他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什么叫功?什么叫德?讲席当中虽然常讲,可是每一次讲经都有新来的同学,尤其是在网路上,新来的同学想必不少,所以像这些重要的名词术语不能不多说。老同学要加深概念,为什么?你们虽然知道名相术语的意义,但是你们没有消化,没有做到。
  「功」是讲修行功夫。什么是功夫?伏住烦恼是功夫。烦恼无量无边,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方法是非常的善巧,好到极处。我们的烦恼,十恶是烦恼,杀生,有意无意,特别对於小动物;换句话说,根本就没有把它看在眼里。蚊虫、苍蝇、蚂蚁,你把它看在眼里吗?任意的杀害,或是有意,或是无意,这是烦恼习气,我们能在这个地方修正就叫做功夫。不但对这些小动物乃至於植物,树木花草,你看看《戒经》里面所讲「清净比丘不踏生草」。为什么?对它尊重,对它有爱心。从草地通过,那个地方没有路,可以,可以通过;如果有路,就不应该踏草地。特别是草长得很茂盛,它有生命,它有灵知。
  现在我们知道,科学家为我们证明了,「世界微尘,一切因果,因心成体」。这句经文前面是「一切诸法,唯心所现」,这个心是真心,真心是灵明觉知,所以一切万物无一不是灵明觉知。灵明觉知是我们的本性,真如自性。在从前证得,证得之人就是明心见性,真正明心见性,他对於一切万物,尊重的心生起来了,平等心生起来了,慈悲心生起来了,那就是德。我们今天对於一切万事万物,我们的尊重,平等、慈悲心没有生出来,我们没有功,这个功就是我们没有能力伏住我们的烦恼习气。偷盗是烦恼习气,邪淫是烦恼习气,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贪瞋痴慢是烦恼习气。佛教我们用十善业道,所以修十善业道是功。我举这一个例子来讲。把烦恼习气伏住,这是德。这个德浅,不深不大,伏久了智慧开了。唯有智慧开了,那个功德就殊胜了。那功德是什么?普贤菩萨的十愿,是从「功德海」里头生的,所以佛在此地赞叹。这不是一桩容易事情,我们自己有相当深刻的体验,大家学佛学了几年,学了几十年,你的烦恼习气伏住没有?於是你就明白了,真的不容易。所以你真能伏住,你看看佛都赞叹,这一尊佛就是代表一切佛,一切诸佛赞叹。
  我们想到孔老夫子的话,孔老夫子好学,他说他十五岁有志於学,这是善根深厚。十五岁,童子!自己就把自己一生的目标方向确定了,求学,所学到的全部都落实在生活当中。无论是在物质生活、在精神生活,把自己身语意三业不善的行为统统修正过来了。「学而时习之」,这就是功夫;「不亦悦乎」,那个悦就是德,修功有德。喜悦里面生智慧,所以智生。他的思想、见解,从邪而不正渐渐的转变成正而不邪;原本是迷而不觉,久而久之,自自然然转变成觉而不迷。他怎么不快乐?智,乐,喜悦能转境界。
  现在科学家给我们证明了,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统统都转过来了,很不可思议。为什么万事万物都转过来?万事万物不出自性,唯心所现,那个心就是真如本性,灵知心。我的念头正,万事万物都正了,套一句古人说的话,心正则一切万法得其正,心不正一切万法皆不正。所以我们想一切万法都得其正,不在万法在自己的心。只要自己的心正,我们想一切万法得其净,清净。从哪里下手?从自己的心。我先要让自己的心清净,一切万事万物就清净了。我要让一切万事万物善良,那首先要我的心善良。这些理论,佛在经上讲的,事实我们粗心大意,观察不到。什么人能观察到?得清净心的人,佛门一般讲,得禅定的、得三昧的人,他看到,他明了了。现在这个世间人虽然没有得三昧,也没有得禅定,用科学仪器观察发现了,在高倍显微镜之下,看到一切万事万物结晶的变化。我们的心清净善良,所有一切万物,我跟它接触的时候,变成的结晶都非常之美、非常的善、非常清净。
  日本科学家做了个实验,在一个小湖边,边上。这个小湖的水非常脏,取这个水来观察,结晶很难看。於是他们找了几百个人,坐在这个湖边,对著这个水,以清净的爱心、感恩的心来歌颂。然后再看这个水,几个小时之后,这个水就变得很干净,取这个结晶来看,产生很大的变化,这个结晶看出六角形的,非常之美。湖水,那么多人的时候,它起感应、起作用。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今天这个世界动乱,有严重的灾难。如果全世界的佛弟子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虽然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我们可以在同一时间,我们来念佛祈祷,诚心诚意,大家一起来念阿弥陀佛圣号。我们知道这一句圣号的音声,佛经上讲「妙音」,善好到极处。为什么善好到极处?我们在讲席里头,曾经讲过多次,六字洪名是真如本性的德号。
  隋唐时代的大德,他们在研究探索,发现证明了。净土经里面说得很清楚,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心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