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怀瑾讲易经-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孔子提出九个卦的忧患意识。无论时代是治世也好、乱世也好,人生必须具备这九个条件。忘记了立足点,不晓得谦退,碰到困难就灰心失望,在损益之间不知道利用。人人都怕失败,不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啊!所以失败的真正名字是成功,成功的妈妈就是失败。
    “益”,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你光求利益是不行的啊!人生随时为给自己些困苦的,知道创业维艰,也知道守成不易。自己要时常检点,策励自己,约束自己把自己捆绑起来,范围起来,这就是忧患的道理。所谓“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做一件事情也是一样,一开始是“履”,下面便是“谦”、“恒”,以至于“巽”……孔子又解释道:
    “履,和面至,谦尊而光”,大家会常常着到人家“谦尊而光”的扁额,墓碑上也常看到的这四个字,意思是说这家的主人年龄很大,很有学问,也很谦虚,大家都很尊敬,他便是很有光辉。这就是从《易经》套用来的。
    “履,和而至”,“履’,就是人生开始的和第一步,“履”就要做到“和”,能够和平,跟大家处得来,才能站起来。人与人之间不能做到和睦,不能与人相处就完了。
    “谦,尊而光”,你认为少拿一块钱就损掉自己的利益了吗?不知道今天少拿一块,说不定一年以后你会多拿一百万,这是很难讲的。越是谦退,越是尊贵。
    “复,小而辨于物”,“复”就是回转来,一切回转来要求自己,也就是曾子的反求诸己。怎么回转来?譬如我们抽了这一支烟,这烟还有没有用?它会产生另,一个作用,所以说“复,小而辨于物”。
    “恒,杂而不厌”,在一切最杂乱的时候,自己不受影响,不起厌恶之心,不中断,不放弃努力,这就是有“恒”。最困苦的时候,也还是一样地继续下去,不变初衷,那就一定会成功了。
    “损,先难而后易”,如果碰到困难,有了损害,就认为对自己不利,那是不一定的,因为祸福是相依的。
      “益,长裕而不设”,如果碰到益卦就是长久的好,但好得太久了,反而就会有问题出来。
    “困,穷而通”,困卦虽然代表了艰困,但这种艰困的环境反而可以砒砺我们上进,走出另外一条通路。
    “井,居其所而迁”,井就是范围,但范围并不是死的,为晓得变通,变迁,那就是进步。
    “巽,称而隐”,“巽”者顺也,顺在哪里?在你不知不觉中。那是看不见的,你能做到前面所列举的这些,在你还没有看得见的时候,已经大成功了。这是第二种说明。

不择手段
    前面第一节是讲整个卦用于做人做事,也包括了领导的学问,自修的学问。第二节是分析成功的因素,下而最后是说明九个卦的特性。
    “履以和似,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似权。”
    “履以和行”,“履”是走路,如何走路?“履以和行”,做人为能与他人合得来。如果到处与人家合不来,一个人古里古怪的,那可以说没有路子好走了。你跟谁都合不来,你高你去高吧!古怪你去古怪吧!最后吃亏的还是你自己。所以一切要能与人相亲相合,履就是与人相合相处之道,所以说“履以和行”。
    “谦以制礼”,谦卦的道理是处处讲理,懂得礼貌就是“谦”。
    “复以自知”,复卦的道理,就是为回转来,研究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失败了不能责备人家,自己为知道失败的原因。
    “恒以一德”,恒卦就是一,一心不乱,专一而不变的意思。
    “损以远害”,损本来是很坏的意思,怎么还远害呢?通常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多做一点没有关系,因为受了损害之后,就没有事了。
    “益以兴利”,已经赚了钱,也要付出些。想把握“永远属于我的”这个想法,便非失败不可。
    “困以寡怨”,自己把自己画一个范围。人都是不情失败者的,你困难了以后,人家以为你已经倒楣了,也不骂你了,算啦!所以怨就少了。
    “井以辨义”,并是自己先有个范围,有个做人的规范,那就可以辨别义利了。义就是道理。
      “巽以行权”,懂了这些以后,道德基础有了,便可以懂得权变。我们平常讲的那个马丁·路德所说的“不择任何手段,完成最高道德”,一般人只讲前一句“不择手段”,没有注意到后一句“完成最高道德”。这一篇,就是讲人生最高道德的完成。
    在我们《易经》文化里边,马丁·路德的这句话需要修正。根据《易经》这里所讲,应该是“选择手段,完成最高道德”。
    上边这九个道理就是这个意思。何必不择手段呢?选择手段不是更高明一点吗?现在人都是讲西方文化,认为西方文化很有学问。谁家的孩子坐在门口读英文,哪怕他拿本英文书来玩,人家也认为这家孩子很有出息。如果谁家孩子坐在门口读《易经》的话,那一切就完啦!

第八章易之为书也不可远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其人,道不虚行。

万变不离其宗
易之为书也! 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孔子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易经》这本书的学问,告诉我们些什么呢?“不可远”。它无论在任何情形下都会适合我们的人生,也就是说我们随时随地都离不开它的范围。换言之,它都在你的旁边,像宗教家讲的,上帝与你同在,这就是“不可远’,。
    同时这个意思也是说,《易经》这本书的学问是很浅近、很平凡的,是跟我们日常生活最切近、最有关系的学间,不是远在天边、高不可攀的。所以我们不可向很深远的方面去想,去求。换句话说,也就是禅宗所说的不可以“高推圣境”,不可以把圣人的境界高捧得太过了。因为圣人的境界也是很平同、很通达的。天地间越是了不起的学问,越是平易、平凡,这就是不可“高推圣境”的道理。
    “为道也屡迁”,你如用呆板的法则学《易经》,那就错了。《易经》这一门学问是活的学问,不是死的学问,也就是宇宙的法则。宇宙的法则没有永恒不变的。所以懂了《易经》的道理,也就懂了宇宙的法则随时在变。这也就是佛学所讲的“无常”。宇宙间的事不可能有‘刻不变的,变就形成了我们平常说的“时与运”的问题。“时与运”在卦里很重要,看一个卦象,变为看时空两者的关系,时空是相对的,随时都在变动。
    其实也不仅《易经》如此,一切学问都是一样。尤其我们做人做事,为懂得“变动不居”,因为宇宙万物随时间空间而变化,一切现象都在变化。你要识变、适变,因此学《易经》、卜卦、算命,同样没有一个呆板的法则。如果有个呆板的法则,你要求的答案就不对了,你的判断了一定不会准确的。
    “周流六虚”,“六虚’,就是上古文化中的六合,也就是上下四方。东南西北上下就代表了宇宙间的空间。这个道理就是无处不充满,也就是宗教家所讲的神、上帝无所在,无所不在。宗教家把它穿上宗教的外衣,便成了神。事实上无所在,无所不在充满法界,就是《易经》的“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周是圆的,表示圆满充实。
    “上下无常,刚柔相同”,上下、一下上是不一定的。比如说山地  是剥卦,反过来地雷  就是复卦厂。站的位置不不,看的角度不同,观点就两样,现象就变啦。“上下无常,刚柔相易”,“刚柔”是阴阳,“相易”是变化,阴极阳生,刚极变柔。变来变去,就是:“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所以学《易经》要特别注意,卜卦算命的方法不是死的。孔子告诉我们说“唯变所适”,我们后人把孔子的像画得像个死人的样子,尤其宋朝以后的儒家把孔子讲得令人生厌。其实孔子非常活泼,《孔子家语》上讲的,孔子是“无可无不可”的。“无可无不可”多滑头呀!他的道就是“不可为典要”,没有一个确定的事,时间有变化,空间也有变化。所以学《易经》的要记住下面“唯变所适”这一句话。看向哪个方面变。懂了这个道理,如果你当个领导人,领导一个团体,第一天到职一看,就知道这个单位哪些地方非变不可。“唯变所适”,只有变才能使它进步。

    这几句话是这篇的结论。
    “筮出入以度,外内使知俱。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筮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一进一出有一定的法则。你懂了这个就知道宇宙万物随时在变,随地在变。但是变有一定的法则,不是乱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为想到外面去,一定先为站起来,一步一步地走出去,这就是变中一定的法则。所以在变的中间,外卦、内卦、外在、内在都为知道。做人做事当知夭地宇宙随时在变,随时都为戒慎恐惧。譬如说危险,危险就在不危险的里头,但反过来,你看到并不危险,却随时会有问题。所以“为内外使知惧”,知道危险。
    “又明于忧患与故”,同时要明白《易经》学问的精神,人随时都要注意到忧患。人没有一天是不生病的,如果有一天觉得很健康,便是生病的开始。大意一点就出毛病,人随时都在忧患之中,所以为“明于忧患与故”,明白它的原因,它发生在哪里。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易经》这一门学间,并不是宗教,也不是科学,也不是哲学。但它又是宗教,又是哲学,又是科学,同佛学的最高处有相通之处。“无有师保”,没有人随时随地可以保护你,也没有人可以指导你,人一切只有靠自己,时时刻刻知道恐惧“忧患”。如临父母,就像随时随地都在父母的身边一样,那样的恭敬,那样的戒慎。实际上我们中华文化的人生哲学,就是这两句话,但不是宗教性的。《易经》的道理没有这些宗教外衣。当然,我们做一个人随时都在忧患中,没有人可以依赖,只有靠自己,“无有师保,如临父母”,这是一个总结。

    同时也是说明,当一个卦辞用之于卜卦的时候,只有靠自己的智慧来判断这个卦,不需为求菩萨、求神,为靠自己的智慧。
      “初率其辞而撰其方,既有典常”,关于《易经》的判断事务,不一定用卜卦,而是告诉大家平常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叫做“不可远”。不为以为一定在卜卦的时候才能用到这个法则,我们现在本身就在卦中,乃至一举一动都在卦中。开始这卦一动,“率其辞而揆其方”。研究《易经》对《周易》这本书,一看它的卦辞、象辞、爻辞就可以知方,可以猜测研究它的方向。乍看它是不定的,但它有典常,“既有典常”。千古以来学《易经》的人很多,能不能达到最高的程度、最高的境界?这个不是靠菩萨、求上帝的,就是在你自己。“苟非其人,道不虚行”,这个是在于“人道”、人的力量,你有这个智慧,就搞通了。你如果不是这个人,你学了死板的《易经》也没有用,这道就虚行了,是假的、空搞一场、白搞一场。
    这是《易经·系辞》下传第八章的大概内容。后面大部分是判断《易经》,当然大部分是用之于人生哲学的。

第九章 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若夫杂物撰德,辨者与昨,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那。

原始要终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孔子说:“易之为书也,原始为终”,《易经》这一部书,讲的什么卦呀、爻呀、变呀等等,看起来似乎是非常复杂的样子,实际上很简单。所以孔子认为《周易》这一部书所告诉我们的,从开始到最后,就是一个因果。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因果,有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