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现)-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挥部,指挥部,德军进攻了,请指示我们的行动。”苏联边防部队向莫斯科紧急发报,请求指示。
   “继续监视,不要轻易行动”,莫斯科回答。
   “德国人已经越过边境,我们的军队在退却,人们遭到屠杀,城市一片火海……请发布还击的命令……”
   “不许行动,这是命令”莫斯科回答。
   由于延误战机,苏军陷入极被动的局面。到次日太阳西下时,德国坦克已深入苏联边境内50多公里了。
   晚上19点15分时,莫斯科终于发出了进攻的命令。苏联士兵终于向入侵的德国军队开火了。
   希特勒在6月21日进攻苏联前夕,驱车离开柏林,来到东普鲁士拉斯登堡的指挥部,他手足舞蹈地指挥着计划,视察着备战情况,得意忘形地说:“当‘巴巴罗沙’开始行动时,全世界将会大惊失色!我们只要在苏联的门上踹一脚,苏联这座破房子就会倒塌下来。”
   但实际情形是怎样的呢?
   这次突然袭击希特勒总共出动了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全军分三路向苏联进攻:
   北路攻打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和列宁格勒;
   中路指向莫斯科,妄图占领苏联的心脏,使苏联陷入瘫痪;
   南路夺取苏联的“粮仓”乌克兰。
   希特勒的“美梦”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在一个半月到二个月的时间内击垮苏联,在冬季来临之前结束战争。
   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斗争。
   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
   希特勒的“美梦”破灭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eshunet/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原名察里津,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铁路交通的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
   德军在围攻列宁格勒不久,又于1942年7月17日,投入150万的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甚至定下了7月25日以前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
   希特勒的阴谋再次破产了。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号召下,誓死抗敌,人人都投身到反击德国法西斯的斗争中去。
   德军集中了40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把100多万颗炸弹投向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
   9月13日,德军17万人,500辆坦克向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第62集团军发起猛攻。德军在几个地段突破苏军防线,进入市区阵地。
   在这危急的时刻,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苏联人民也团结起来,人人手执武器在废墟中同冲击市区的德军展开搏斗,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冲上去。一场最为残酷、最为激烈的市区争夺战开始了。
   为了打败法西斯,俄罗斯的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牺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赞歌。
   9月14日,争夺市中心的激战达到了白热化的城市。德军从早到晚冲锋不止,他们死伤残重。据守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战士,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和德军浴血战斗。
   为了争夺火车站,德苏双方争夺激烈,一周内火车站13次易手。
   为了争夺被德军占领的马耶夫岗高地,近卫军猛扑高地东北面的陡峭斜坡,冲入战壕与德军展开了白刃搏斗,终于把高地夺回。
   守卫“巴甫洛夫大楼”的激战持续了58个昼夜,敌人用火炮、迫击炮进行射击,还派飞机向楼房轰炸,楼房虽被炸得面目全非,却始终未被摧毁,苏军坚守楼房,给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还击。
   一名护士为了掩护伤员,端起机枪消灭了30多个德军,自己身负重伤,仍坚持到自己的部队赶到。
   有7.5万名姑娘,成为高射炮手、无线电兵、卫生员和护士,她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城的人民和苏军密切配合,共同奋战。拖拉机厂的工人们一边反击敌人,一边在弹片横飞的车间里坚持生产。在激战的九月份里,他们生产了1200辆坦克和150辆牵引车……在参战期间,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战士,到处都是战场,希特勒的军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久战不胜。希特勒原想速战速决,但斯大林格勒人民的顽强反击,使德军陷入困境。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几乎伤亡3000多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德军的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
   “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严寒的冬季终于来到了,毫无过冬准备的德国士兵陷入饥寒交迫中,很多士兵被冻死,德国的战斗力一天天衰弱下去,战争的形势逐渐开始变化。
   11月19日,苏联红军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斯大林发起了大反攻的命令。
   11月23日,苏军把33万德军困在了包围圈中。德军弹尽粮绝,他们处在死亡的恐惧之中。德军司令鲍罗斯在笔记中写道:
   “士气低落了,解围的希望破灭了。越来越疲惫的士兵都在斯大林格勒的地下室里为自己寻找避难所,越来越经常听到关于反抗已毫无意义的抱怨声。”
   鲍罗斯向希特勒发出冲围撤退的请求。
   刚从阿尔卑斯山赏雪归来的希特勒发来一份急电:不许投降,第六军团必须死守阵地,直至一兵一卒一枪一弹。鲍罗斯陷入万分绝望的情绪中,垂头丧气地坐在黑暗的地下室里的行军床上,向希特勒发出最后一份急电:“部队将于24小时内最后崩溃。”
   万般无奈的希特勒急忙发出一份电令,升鲍罗斯为陆军元帅,其余117名军官也各升一级。希特勒希望他的封功加爵能加强德军将士“光荣殉职”的决心。
   接到电令的鲍罗斯彻底地失去了希望,一下子瘫倒在地上。
   2月2日,坚持了六个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终于结束了。9万1千多德国官兵,其中包括鲍罗斯在内的24名高级将领,穿着单薄的衣衫,抓紧裹在身上满是血污的毛毯,在零下24摄氏度的严寒下,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斯大林格勒大战给希特勒法西斯以致命的打击,德军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了,他们一步步后退,开始走下坡路。苏联红军则开始大反攻,陆续收复了失地,并攻入德国本土。
   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从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也坚定了彻底打败德国的信心。
   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eshunet/  
 
保卫列宁格勒 


   苏德战争爆发了。
   希特勒调集了40个师、6000门大炮和1000多架飞机向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8月中旬,希特勒的部队兵临城下,希特勒得意忘形地向全世界宣布:要在9月1日前占领列宁格勒。
   列宁格勒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摇篮,列宁格勒的人民是勇敢和坚强的人民,面对希特勒的疯狂进攻,他们的回答是:“宁死不屈,列宁的城市永远是我们的!”
   全城不分男女老少,纷纷行动起来,拿起手中的武器,修筑战壕街垒,投入保卫列宁格勒的伟大斗争中去。
   英勇的列宁格勒人民众志诚成,团结起来,大家的共同心愿就是决不能让列宁格勒落入希特勒的手中。
   由于列宁格勒人民的誓死捍卫列宁格勒的殊死抵抗,希特勒扬言9月1日前占领列宁格勒的计划很快成了泡影。德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9月初到9月下旬,德国进攻列宁格勒的半个月内,死伤官兵17万人,损失飞机300架、坦克500辆、大炮500门。德国负责进攻列宁格勒的莱布元师焦头烂额,不能不向希特勒告急:
   “我军死伤惨重,剩下的兵力已无法向列宁格勒进攻了!”希特勒接到报告后,暴跳如雷,痛骂莱布的无能,并疯狂地叫嚣道:“给我把彼得堡(又名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维埃做出决定,将彼得堡命名为列宁格勒)城从地球表面抹掉!”
   德军使用了更阴险毒辣的计策:从陆海两方面严密封锁列宁格勒,同时日夜不停地轰击,企图迫使城内的军民整天呆在防空洞里,无法进行抵抗。
   围困的时间越来越长,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人们开始寻找各种能吃的来弥补粮食的不足。
   军队养马场的饲料燕麦当作粮食了;
   榨油厂做燃料的棉籽渣也成了代食品了;
   从海底沉舰上打捞起来的发了芽的谷子也成了宝贵的粮食;
   ……
   粮食一天天仍在减少市苏维埃一次一次降低粮食供应标准。
   11月下旬开始,工人每天只配给250克面包,居民只供应120克黑面包。
   城里慢慢有人因饥饿而丧生了。从1941年11月到1942年12月期间,列宁格勒死于饥饿的人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列宁格勒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来改善人民的生活,降低人民的死亡率。列宁格勒的居民在危难的时候,发扬高尚的互相友爱的精神。共青团员们组织起服务队,走街串巷地帮助群众。他们把面包分送给居民,把政府的关心和慰问带给民众。有人饿倒时,有一个女青年立即把自己第二天的定量面包给他吃。虽然她心里明白,也许明天自己也会饿倒,再也爬不起来。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天黎明,一位卡车司机驾驶一车专供病人吃的新鲜面包行驶在列宁格勒的大街上。突然,敌人的一枚炮弹在车前爆炸了,司机牺牲了。车上的面包撒得到处都是,过路居民发现后,不约而同地拾起一只只诱人的小面包,小心地吹去尘士,仍旧放在车斗里,然后守护在车旁,直到面包厂的另一辆面包车来把面包拉走。忍住饥饿,抗拒诱人的面包香味。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呀!
   1941年11月下半旬,列宁格勒的粮库终于枯竭了,列宁格勒全城陷入危急关头。
   但英勇的列宁格勒人民是不会屈服的,他们想尽种种办法,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冰封的拉多加湖上开辟了一条冰上运输线。这条运输线联结拉多加湖东西两岸的运输线,列宁格勒终于取得和外界的支援了。这条冰上运输线被列宁格勒人民亲切的称为“生命之路”。
   狡猾的德军很快发现了“生命之路”,他们派飞机整天轰炸湖面,冰面常常无法通车。英勇的列宁格勒居民以顽强的斗志和勇敢的牺牲精神,终于保住了这条“生命之路”。
   60辆卡车在“生命之线”上昼夜不停地行驶着,勇敢无畏的司机们冒着生命危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冒着三四十度的严寒,把粮食、燃灶和各种急需物品运进城里同时又把城内的老人、儿童、妇女、伤员和重要的文化珍品撤离城市。由于全城人民的团结互助,由于司机的昼夜奋战,列宁格勒的人民终于摆脱饥饿的威胁了。
   1942年4月,全城存下了12天的粮食,从而粉碎了希特勒妄图困死、饿死列宁格勒人民的阴谋诡计。
   1943年1月,苏军开始反攻了,2000门火炮和迫出炮一齐轰鸣,列宁格勒的战士们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德国法西斯对列宁格勒长达17个月的围困,终于被突破了。
   1943年1月18日,列宁格勒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列宁格勒人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到处都是“乌拉,列宁格勒”的欢呼声。英勇的列宁格勒人民信守了自己的诺言:“列宁的城市永远是我们的!”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eshunet/  
 
“红色间谍” 


   1941年,日本特高课破获了一个间谍网,此案涉及9个国籍数十人,甚至近卫首相的顾问和秘书也是共产国际派来的间谍。
   这个案件震惊了日本社会,也轰动世界。近卫内阁因此案而倒台。
   这一间谍案的首要人物就是佐尔格。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大的间谍,被誉为“间谍巨星”。
   1895年,理查德·佐尔格出生在前苏联的大城市巴库。他的父亲是位受聘于高加索石油公司的德国技师,母亲是位俄国公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