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汉别有给事黄门之职(扬雄为给事黄门),後汉并为一官,故有给事黄门侍
郎。掌侍从左右,给事中使,关通中外;及诸王朝见於殿上,引王就座。无员,
属少府(又《汉旧仪》曰属黄门令)。日暮,入对青琐门拜,故谓之夕郎(《宫
闼簿》曰青琐门在南宫。卫注《吴都赋》曰:“青琐,户边青镂也。”)。献
帝初即位,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书事。
後改给事黄门侍郎为侍中侍郎,去给事黄门之号,旋复故。初,诛黄门後,侍中、
侍郎出入禁闼,机事颇露。由是王允乃奏比尚书,不得出入,不通宾客,自此始
(荀悦为黄门侍郎。郭况以后弟,小心谦慎,年十六为黄门侍郎)。魏、晋以来,
给事黄门侍郎并为侍郎之官,员四人(《山公启事》曰:“黄门侍郎和峤最有才,
可为吏部郎。”诏曰:“欲令在左右,更求其次。”)。宋制,武冠,绛朝服,
多以中书侍郎为之。齐亦管知诏令,呼为“小门下”。梁增品第,与侍中同掌侍
从,傧相威仪,尽规献纳,纠正违阙,监合尝御药,封玺书。陈制亦然。後魏亦
有(崔光为黄门侍郎,未尝留心文案,唯从容论议,参赞大政)。北齐置六人,
所掌与侍中同。後周天官府置御伯下大夫二人,武帝改为纳言下大夫。随六人,
属门下省。至炀帝,减二人,而去给事之名(炀帝初嗣位,犹以张衡为给事黄门
侍郎。初,刘行本为黄门侍郎,文帝尝怒一郎,於殿前笞之。行本进谏,帝不顾。
行本乃正当上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岂得轻臣而不顾?”乃置笏
於地而退。上谢之,而原所笞者)。唐龙朔二年,改黄门侍郎为东台侍郎,咸通
元年复旧,光宅元年改为鸾台侍郎,神龙元年复旧,天宝元年改为门下侍郎(至
德中复旧。旧制正四品上。大历三年,又改为门下侍郎,升从三品)。员二人,
掌侍从,署奏抄,驳正违失,通判省事;若侍中阙,则监封题,给驿券。
    宋制,侍郎掌二侍中之职,省中外出纳之事。大祭祀则前导舆辂,诏进止。
大朝会则授表以奏祥瑞。册后则奉节及宝位。与知枢密院、同知枢密院、中书侍
郎、尚书左右丞为执政官。元丰官制行,以尚书左仆射兼,复置门下侍郎一员以
代参知政事。中兴後,宰相罢兼,复改门下侍郎为参知政事。
    按:以宰相而兼他官,本非令典,唐制所谓反轻宰相之体是也。然时方用兵
则兼节度使,崇儒学则为大学士,急财用则为盐铁、转运使。盖以国家方重其事,
而以宰相提纲,则下不敢以泛泛之司存视之,犹有说也。至於三省,则俱为政本
之地,无所不统,长官则宰相,所谓中书门下同平章事是也,佐官则参知政事是
也。今元丰改官制,既以中书门下同平章事为左右仆射,参知政事为中书门下侍
郎、尚书左右丞矣,而复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则是既自有
佐官,而复以长官兼之,赘尤甚矣。盖神宗必欲复唐三省之职;而蔡确以有中书
造命之说,己为次相兼中书侍郎,王为首相兼门下侍郎,实欲阴摈於门下,
使不得与造命取旨之事,苟以便其专政之私,而不复顾体统名称之不顺也。
    ○给事中
    给事中,加官也。秦置,汉因之。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
位次中常侍、侍中、黄门,无员(《汉官表》曰凡“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
中常侍,皆加官”也)。诸给事中,日上朝谒,平尚书奏事,分为左右曹。以有
事殿中,故曰给事中。汉东京省。魏代复置,或为加官,或为正员。晋无加官,
亦无常员,在散骑常侍下,给事黄门侍郎上,武冠,绛朝服。宋、齐隶集书省。
梁、陈亦掌献纳,省诸闻奏。後魏无员。北齐亦属集书省,凡六十人。後周天官
之属有给事中士六十人,掌理六经,给事左右。其後别置给事中,在六官之外。
隋初无,至开皇六年,始诏吏部置给事郎(凡置八郎,说在《爵命篇》)。炀帝
乃移吏部给事郎为门下之职,位次黄门下,置员四人,以省读奏案。唐武德三年,
改给事郎为给事中,後定为四员。龙朔二年,改为东台舍人,咸亨元年复旧。常
侍从,读署奏抄,驳正违失,分判省事;若侍中、侍郎并阙,则监封题,给驿券。
前代虽有给事中之名,非今任也。今之给事中,盖因古之名,用隋之职。
    宋淳化四年,诏给事中,凡制敕有所不便,准故事封驳。九年,诏停给事中,
始以封驳司隶银台。元丰官制行,给事中始正其职,而封驳司归门下。又诏给事
中许书画黄,不书草,著为令。元元年,门下、中书言後省修成,所有省、曹、
寺、监条贯,以门下、中书後省为名。从之。六年,诏驳正事赴执政禀议。给事
中韩忠彦言:“朝廷之事,执政所行,职当封驳,则己与执政异,当求决於上,
尚何禀议之有?”诏从之。绍圣四年,叶祖洽言:“两省置给舍,庙堂设施得以
更相验。今使舍人兼封驳,则给事职废。”诏特旨书读不回避,馀令互书。元符
三年,曾肇言:“门下驳正中书违失。近给事中封驳中书录黄,令舍人书读,隳
坏官制。”宣和元年,张叔夜言:“命令之出,中书宣奉,门下审读,尚书颁行;
而密院被旨,亦录付门下省,神宗制也。今急速文字不经三省,诸房以空黄先次
书读,则审读殆成虚设,乞立法禁。”从之。元丰寄禄为通议大夫。建炎间,因
旧制置门下後省,以给事中为长官,四员为额(绍兴二年,韩世忠赏功文字,给
事中贾安宅除工部侍郎,门下後省阙官,乃诏检正李与权书读。此事亦前所未有)。
    岳氏《愧郯录》曰:“唐李藩在琐闼,以笔涂诏,谓之涂归。国朝严重此制,
银台既设封驳二字,亦许缴奏。元丰改官名,门下省则有给事中,中书省则有中
书舍人。然中兴以後,三省合为一,均为後省。封还或同衔,则曰未敢书读书行,
否则析之,其辞止此而己。珂按典故,元四年五月乙酉,权给事中梁焘缴蒲宗
孟知虢州,及胡宗回、范锷、孙升、杜天经等放罪罚金指挥,其驳文皆曰:‘所
有录黄,谨具封还,伏乞圣慈,特付中书省,别赐取旨施行。’语意乃与今异。
以时考之,盖官制既行,分省治事,谨审覆揆议之训,故其制如此耳。然元之
初,司马文正光已尝乞合三省,则是道揆虽一,职守仍分。至如合二府於一堂,
列两省於同局,则固不必为是区别。斯亦南渡简易之制也。”
    ○散骑常侍
    散骑常侍。自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散骑并乘舆(并音步浪切。骑而散从,
无常职)後,中常侍得入禁中,皆无员。汉因之,并加官(说在《侍中篇》)。
散骑有常侍、侍郎与侍中、黄门侍郎。後汉中,初省散骑,而中常侍改用宦者。
魏文帝黄初初,置散骑合於中常侍,谓之散骑常侍。後用士人,始以孟达补之。
久次者为祭酒(孟达字子度,自蜀降魏。魏文帝善达之姿才容观,以为散骑常侍)。
散骑常侍掌规谏,不典事。貂插右,骑而散从。又有员外者,因曰员外散骑常
侍。晋太始中,令员外散骑常侍二人与散骑常侍通员直,因曰通直散骑常侍,亦
武冠,右貂金蝉,绛朝服,佩水苍玉(《山公启事》曰:“郄诜才志器局,当为
黄、散。”黄散谓黄门侍郎及散骑常侍。又曰:“散骑常侍阙,当取素行者补之。”
遂举郄诜。又阮孚字遥集,为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为所司弹纠,帝宥之。
又曰贾充为常侍。後改常侍为侍中,未详其义。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共平尚书
奏事)。虽隶门下,而别为一省(潘岳云寓直散骑省)。自魏至晋,共平尚书奏
事。东晋乃罢之,而以中书职入散骑省,故散骑亦掌表诏焉(傅元为散骑常侍,
与皇甫陶俱掌直谏。又华峤字叔骏,加散骑常侍,班同中书。寺为内台,中书、
散骑、著作及理礼音律,天文数术,南省文章,门下撰集,皆典掌统之)。宋置
四人,属集书省。齐散骑侍郎、通直散骑侍郎、员外散骑侍郎并为集书省职,而
散骑常侍为东省官(其二卫、四军、四校为西省官,说在《将军总叙篇》。周盘
龙自平北将军为散骑常侍,武帝戏之曰:“卿著貂蝉,何如兜鍪?”对曰:“此
貂蝉从兜鍪中出耳。”)。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员外散骑常侍旧为显职,
与侍中通官。其通直、员外用衰老人士,故其官渐替。宋大明中,虽革选比侍中,
而人情久习,终不见重。寻复如初。梁谓之散骑省,天监六年,诏又革之(六年
诏曰:“在昔晋初,仰惟盛化,常侍、侍中,并参帷幄。员外常侍,特为清显。
可分门下二局,委散骑常侍、侍中,并侍帷幄。尚书案奏,分曹入集书。通直常
侍,本为显爵,员外之选,宜参旧准人数,依正员格。”)。自是散骑视中,通
直视中丞,员外视黄门郎,然而常侍终非华胄所悦。常侍亦四人,功高者一人为
祭酒,与侍中功高者一人对掌禁令,纠诸逋违。陈因梁制。後魏、北齐皆为集书
省。掌讽议左右,从容献纳,领诸散骑常侍、侍郎及谏议大夫、给事中等官,兼
以出入王命,位在中书之右(魏高祖谓散骑常侍元景曰:“卿等自在集书,ト省
逋堕,致使王言违滞,起居不修。”又宋弁为散骑常侍,迁右卫将军,领黄门。
弁屡让,高祖曰:“散骑位在中书之右,常侍者黄门之庶兄,领军侍二卫之假摄,
不足空存推让而弃大委任。”),其资叙为第三清(明毫为常侍,加武勇将军,
进曰:“臣本官常侍,是第三清。今授武勇,其号至浊。”)。北齐常侍定限八
员,如金紫光禄大夫。随诸散骑官,并属门下省。凡历代散骑官,有郎骑常侍
(《汉书》有之。颜师古曰:“官为郎而常侍,以侍天子,故为郎骑常侍。”)、
散骑常侍、散骑侍郎(魏初,与散骑常侍同置)、员外散骑常侍(魏末置。齐、
梁用人卑杂。又朱异为员外常侍、侍中、中领军、中书舍人,四职并驱卤簿,近
代未之有也。又贺琛字国宝,迁员外散骑常侍。旧尚书南座,无貂,貂自琛始)、
员外散骑侍郎(晋武帝置。晋代名家,身有国制者起家多为员外散骑侍郎)、通
直散骑常侍(按魏末散骑常侍又有在员外者。晋太始十年,武帝使二人与散骑常
侍通员直,故谓之通直散骑常侍。齐、梁微轻。北齐张景仁除通直散骑常侍,及
奏,御笔点除“通直”字,遂为正常侍)、通直散骑侍郎(初,晋武帝置员外散
骑侍郎,及太兴中,元帝使一人与散骑侍郎通直,故谓之通直散骑侍郎。按历代
常侍,或有员外者,或有通直者,故史传中谓员外散骑侍郎或单谓之员外郎;谓
通直散骑侍郎或单为之通直郎;其非员外及通直者,或谓之正员散骑侍郎,或单
谓之正员郎)。唐贞观二年制,诸散骑常侍皆为散官,从三品。後悉省之。贞观
十七年,复置为职事官,始以刘洎为之。其後定制,置四员,属门下,掌侍从规
谏。显庆二年,迁二员隶中书,遂分为左右(左属门下,右属中书。左散骑与侍
中左貂,右散骑与中书令右貂,谓之八貂)。龙朔二年,改左、右散骑常侍为左、
右侍极,咸亨元年复旧。
    宋散骑常侍不常置,与谏议、起居、司谏、正言,皆附两省班籍,通谓之两
省官(左散骑常侍隶门下省,右隶中书省,皆掌谏诤,虚不除人,亦为检校官)。
    石林叶氏曰:“元丰既新官制,四十年间,职事官未有不经除者。惟御史大
夫、左右散骑常侍,至今未尝除人。盖两官为台谏之长,非宰执所利,故无有启
之者。或云元丰末,黄安中为中丞久次,神宗欲擢为常侍,会寝疾不果。崇宁中,
朱圣子为中丞,尝请除二官,竟不行。”
    按:神宗之初行官制也,尝谕辅臣,欲取新旧人两用之,又曰:“御史大夫
非司马光不可。”蔡确进曰:“国是方定,愿少迟之。”王亦助确,乃己。盖
台谏之长,上意必欲取负天下重名如温公者居之,尤非小人之便,故遂终不除人
也。
    ○谏议大夫
    秦署谏议大夫,掌论议,无常员,多至数十人,属郎中令。至汉武帝元狩五
年,始更置之(刘辅以美才擢为谏议大夫。成帝欲立赵婕妤为皇后,辅上书谏,
书奏,收辅系掖庭秘狱。又王α、贡禹、王吉、匡衡、何武、夏侯胜、严助等并
为之)。後汉增谏大夫为谏议大夫,亦无常员。二汉并属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