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1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世议者谓汉文帝有三代之风,岂非河上公道德之化耶?‘并记‘有河上公庙,在陕府之北,并文帝望仙台遗迹存焉‘。④道教崇奉河上公为‘河上真人‘。《太极隐诀》规定诵《道德经》仪式,首先烧香整服礼十拜,心存玄中大法师老子、河上真人、尹先生,然后念开经蕴咒、叩齿,咽津,等等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三茅真君
更新时间2009…12…24 12:47:39  字数:2136

 三茅真君是道教尊奉的三位仙人——茅盈、茅固、茅衷。
  宋代敕封真君。
  茅盈之名,始见于汉代纬书,《尚书帝验期》云:‘王母之国在西荒,凡得道受书者,皆朝王母于昆仑之阙。……茅盈从西城王君,诣白玉龟台,朝谒王母,求长生之道。王母授以玄真之经,又授宝书。‘①葛洪《神仙传》卷五《茅君》云:‘茅君者,名盈,字叔申,咸阳人也,高祖父濛字初成,学道于华山,丹成,乘赤龙而升天,即秦始皇时也。有童谣曰:‘神仙得者盈初成,驾龙上天升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秦始皇闻之,‘以为己姓符合谣谶,当得升天,遂诏改腊为‘嘉平‘。‘‘茅君十八岁入恒山学道,积二十年,道成而归,父母尚存,见之怒曰:‘为子不孝,不亲供养,而寻逐妖妄,流走四方,!举杖欲击之。君跪谢……父怒不已,操杖击之,杖即摧折而成数十段,……父惊即止。‘父问:
  ‘汝言得道,能起死人否‘?君曰:‘死人罪重恶积不可复生者,即不可起也,若横受短折者,即可令起也。‘《神仙传》记其事,并称有验。后茅君与父母宗亲辞别,登羽盖车而去,至江南治于句曲山。山下之人,为立庙而奉事之。远近之人,赖君之德,无水旱疾疠螟蝗之灾,时人因呼此山为茅山。茅君弟名固,字季伟,次弟名衷,字思和,仕汉位至二千石。‘后二弟年衰,各七八十岁,弃官弃家,过江寻兄,君使服四扇散,却老还婴,于山下洞中修炼四十余年,亦得成真。太上老君命五帝使者持节……加九锡之命,拜君为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主吴越生死之籍。……又使使者以紫素策文拜固为定录君,衷为保命君,皆列上真,故号三茅君焉。‘②《太平广记》卷十三和《广汉魏丛书》皆收《神仙传》,但其《茅君传》皆称:‘茅君者,幽州人,学道于齐‘,则为舛错之文。③《云笈七签》卷百零四有《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署‘弟子中候仙人李道字安林撰‘。陈国符先生据《真诰》卷八、九、十一诸注考证,认定此传即晋代所出之《茅三君传》。据《真诰》卷八注:‘李中候,名遵,即撰《茅三君》者‘,其作者当为李遵,《云笈七签》传所署之‘李道‘,盖误。又据卷十一注考证,该传似又‘出自长史(指许谧——
  引者注),故亦于晋代出世。‘④总之,作者为上清派道士。该传内容本葛洪《神仙传》,但有增益。(一)增写了三茅祖、父辈之履历。谓:‘高祖父讳濛,字初成,……知周之衰,不仕诸侯,乃师于北郭北阿鬼谷先生,遂隐遁华山。……曾祖父讳偃,字泰能,濛之第四子也,仕秦昭王之世,位为舍人,稍迁车骑校尉长平恭侯。……祖父讳嘉,字正伦,仕秦庄王为广信侯,始皇即位,嘉辅帝室,……以嘉为德信侯。‘父‘讳祚,字彦英,不仕不学,志愿农巷‘。(二)增写了茅盈从师学道事迹。谓:‘盈年十八,遂弃家委亲,入于恒山,读老子《道德经》及《周易传》采取山朮而饵服之,……盈于恒山积六年,思念至道,诚感密应,(神告之)曰:‘西城有王君得真道,可为君师‘……明辰……径到西城……卒见王君。后二十年,从王君西至龟山见王母,……口告盈以玉佩金珰之道,太极玄真之经。‘⑤《茅山志》卷二十收载上清派道士张绎于梁普通三年(522)所立之《九锡真人三茅君碑》,所记三茅事较简约,系年稍异。
  约于唐代成书的《集仙传-大茅君》称,汉元寿二年八月己酉,南岳真人赤君、西城王君及诸青童并从王母降于盈室,顷之,天皇大帝、太微帝君、太上大道君、金阙圣君分别派使者赐茅盈以衣冠、玉玺、金铃、神芝及爵位,并告盈曰:‘食四节隐芝者,位为真卿,食金阙玉芝者,位为司命,……子尽食之矣,寿齐天地,位为司命上真、东岳上卿,统吴越之神仙,综江左之山源矣。……五帝君各以方面车服降于其庭,传太帝之命,赐紫玉之版,黄金刻书九锡之文,拜盈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太元真人。‘又说,在此之后,‘王母命上元夫人授茅固、茅衷《太霄隐书》《丹景道精》等四部宝经,……事讫,西王母升天而去:‘⑥至此,三茅君的事迹也基本定型,此后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六《茅盈传》、张雨《玄品录》卷二《三茅君传》、《茅山志》卷五《三神纪》等,皆据上述诸传以成篇,无大增益。
  至宋代,三茅君始得皇帝封号,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封大茅君为‘太元妙道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为‘定录右禁冲静真人‘,小茅君为‘三官保命冲惠真人‘。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加封大茅君为‘太元妙道冲虚圣祐真君东岳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为‘定录右禁至道冲静德祐真君‘,小茅君为‘三官保命微妙冲惠仁祐真君‘。⑦总称三茅真君。
  注:
  ①《重修纬书集成》卷二,第67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0年
  ②《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1册280~282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③《四库全书-神仙传》提要云:‘此本为毛晋所刊,……征引此书,以《三国志》注为最古,然悉与此本相合,知为原帙。《汉魏丛书》别载一本,其文大略相同,而所载凡九十二人,核其篇第,盖从《太平广记》所引抄合而成,《广记》标题,问有舛错,……其本颇有讹漏。‘
  ④《道藏源流考》上册9~10页,中华书局,1963年
  ⑤⑦《道藏》第22册707~710页,第5册561~562页,572~57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⑥《太平广记》第1册78~79页,中华书局,1961年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麻姑
更新时间2009…12…24 12:47:56  字数:1088

 麻姑为道教所尊的女仙。葛洪《神仙传-麻姑传》曰:
  ‘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麻姑)。‘继云:‘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又说:‘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癢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蔡)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①杜光庭《墉城集仙录-麻姑传》全抄上文,仅在传前冠一句云:‘麻姑者,乃上真元君之亚也。‘
  《神仙传-王远传》所记内容略同。但上述二传皆无王远与麻姑有亲属关系的记述,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却谓:‘麻姑乃王方平之妹,修道得仙。‘②自为后人所增益者。
  葛洪《麻姑传》以其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而闻名于后世。
  其‘东海三为桑田‘和‘海中复扬尘也‘,更成为后世著名的‘沧海桑田‘和‘东海扬尘‘典故的来源。
  在此《麻姑传》和后世文人称引的影响下,许多地方又有称名麻姑的女仙出现。如《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一引《齐谐记》所记麻姑,为东晋孝武帝太元(376~396)时人,称‘太元八年,富阳民麻姑‘,后因吃蛇肉,‘呕血而死‘。③《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七十引《太平清话》所记麻姑,‘姓黎,字琼仙,唐放出宫人也。‘④同书卷二百三十七引《登州府志》所记麻姑,为‘后赵麻秋女,或云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飞升,政和中封真人。‘⑤,以上麻姑皆偶然同名,或有意附会而取此名。其次,一些地方又出现麻姑山、麻姑洞、麻姑庙。唐颜真卿《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云:‘按《图经》,南城县有麻姑山,顶有古坛,相传云麻姑于此得道。‘⑥《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谓江西宁国府东有麻姑山,‘麻姑尝修道于此,丹灶尚存。又尝居建昌,山故亦号麻姑。‘⑦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四称:‘(四川)青城山相去三十里,有麻姑洞,相传云亦麻姑修真处也。‘⑧《异苑》卷五载:‘秦时丹阳县湖侧有梅(一作麻)姑庙。姑生时有道术,能著履行水上。后负道法,婿怒杀之,投尸于水,乃随流波漂至今庙处铃(岭)下。‘⑨大都亦为托名麻姑而来。
  《神仙传》中之麻姑,原是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仙人,是长寿不死者,故后世多以之象征长寿,至迟在明代即有画家作‘麻姑献寿图‘,以为人祝寿之礼品。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骊山老母
更新时间2009…12…24 12:48:15  字数:741

 骊山老母一作‘骊山姥‘,或‘黎山老母‘。道教崇奉的女仙。《太平广记》卷六十三引《集仙传》记其事。略云:
  ‘骊山姥,不知何代人也。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石室中,得《黄帝阴符》本,……筌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鬓髻当顶,余发半垂,敝衣扶杖,神壮甚异。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言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尅。‘筌闻之惊,前问曰:‘此《黄帝阴符》秘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受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三元一周,计一百八十年,六周共计一千八十年矣。‘‘①于是命李筌坐树下,为其说《阴符》之义。谓‘《阴符》者,上清所秘,玄台所尊,……乃至道之要枢,岂人间之常典耶!‘②遂对《阴符经》之出世和内容,进行长篇解说。‘言讫,谓筌曰:‘日已晡矣,吾有麦饭,相与为食。袖中出一瓢,令筌于谷中取水,飘忽重百余斤,力不能制而沉泉中。却至树下,失姥所在,唯于石上留麦饭数升。‘③筌乃食麦饭而归。此从绝粒求道,注《阴符经》,著《太白阴经》行于世。
  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骊山老母,实有其人,非乌有也。《史记-秦本纪》:‘申侯言于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汉书-律历志》载张寿王言:‘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考骊山女为戎胥轩妻,正当商、周之间,意其为人,必有非常材艺,为诸侯所推服,故后世传闻有‘为天子‘之事,而唐、宋以后遂以为女仙,尊为‘老母‘。
  《神仙感遇传》载唐少室书生李筌常游嵩山,得《黄帝阴符经》,遇骊山老母,指授秘要。宋郑所南有《骊山老母磨铁杵欲作绣针图》诗。小说所称,非无自矣。‘④按俞樾是从典籍角度,指出骊山老母之所本,并非认定为实有其人。骊山老母为道教尊奉的神仙,则由来已久。

八仙
更新时间2009…12…24 12:48:45  字数:3959

 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相沿至今,再无变动。
  在道教形成之前,汉代有‘淮南八公‘,此即汉代八仙。
  《艺文类聚》卷七十八引《列仙传》曰:‘汉淮南王刘安言神仙黄白之事,名为《鸿宝万毕》,三卷,论变化之道,于是八公乃诣王,授丹经及三十六水方。‘①《抱朴子内篇-仙药》称:
  ‘昔仙人八公,各服一物,以得陆仙,各数百年,乃合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