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廉思+蚁族-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王婷来说,北京大多数时候是陌生的。要出外勤的时候,她会提前在网上查好行车路线。平常她基本是公司、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王婷不打算在北京生根,她原本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年纪越来越大了,女孩子总是要过稳定一点的生活。我是肯定要回老家去的,现在我在想要不要多给自己一年时间,因为处理大项目我还是有点吃力。〃王婷淡定地说着自己的未来:回了老家接着在单位上班,找些给公司做账的兼职。

(本文中《这里不缺成功传奇》、《白天上班族,晚上学生族》、《有心的过客》四篇文章均转引自《大学生》2008年第5期)
第54节:生存之上、生活之下


第三编 走进〃蚁族〃

生存之上、生活之下

1。 生存之上,生活之下

安姝静

北京冬天的早晨,冷得透心凉,街上的行人零零落落,公交站牌边只有寥寥数人。我怀揣厚厚的调研问卷,走在马连洼冷清的街道上。四周尽是低矮的建筑和工厂我感觉这里应该是西北的某个小镇它们与〃北京〃这个充满骄傲和繁华的字眼毫不搭界。

路边一排红墙小平房,这些小平房共用一个院外的卫生间。院门口的收发室旁有一间小卖铺,向这里的居民供应日用商品。

这里的人大都是上班族,今天是周末,很多人尚在房间里酣睡。要敲开一扇沉睡的门着实不易。这是我第一次做这种上门调研的工作,吃了几次闭门羹之后,我绝望得无所适从。偶然从一扇窗子看到一个女孩坐在桌前看书,我再次试着敲门。她推开门,看我站在门外瑟瑟发抖,便热情地把我让进屋。就这样,她成了我的第一个调研对象。

这个湖北女孩名叫何易,毕业于北京吉利大学。她的房间虽然不大,却收拾得整整齐齐,床头上放着一个漂亮的手绣抱枕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儿。她的桌子上东西虽多,但没有瓶瓶罐罐的化妆品;她素面朝天,却充满阳光和朝气。

她桌子上有好些书。在我进来之前,何易就趴在这里专心研读。她笑着说:〃我最近正准备考注册会计师呢,周末时间比较充裕,我就把时间都花在读书上了。〃 何易很有主见,当年高考时,她下定决心到北京闯荡。为了能来北京,她宁肯报考一所北京的民办大学。〃我来北京打拼,就是为了出人头地,这里有更多的机会,只要我努力,肯定能做出一番事业。〃

何易现在一个小公司做财务,每月两千元左右的薪酬,与她所说的〃一番事业〃相距甚远。但她踌躇满志,一提到自己正在准备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就慷慨激昂起来:〃我的目标是月薪七千。以我现在的资本,当然很难,但是只要我破釜沉舟考过注册会计师,这个目标就很容易实现了。〃

大学毕业后,她已经独自在北京打拼了两年。父母都觉得她在北京过得很好。她笑着说:〃我要在北京闯下去,不能回家,免得被家乡人瞧不起。〃

我跟何易一直聊了一个多小时。调查结束后,她穿上大衣,送我出门,说是要顺道去买床厚被子。宿舍里暖气烧得不好,被子薄了,晚上冻得睡不着。

我想起一句话:〃身在这里,我们就是在生活下面早出晚归、渺茫无措的蚂蚁……不过仍旧是顶着天、立着地罢了,无力改变生活,只有努力生存。〃

生存,生存,何易显然并不想仅仅是生存下去。她要的是生活,那种生存之上的生活。

下午,在〃聚居村〃我遇见了喜欢音乐的张彤,他让我看到了梦想遭遇现实之后,那种活生生的无奈。

张彤的周末生活非常简单:网络,电影,游戏便是全部。张彤非常爱好音乐,上学的时候还搞过乐团。他的床边放着两把吉他,效果器、音响设备,一应俱全。看得出,这是一个等待机会破茧而出的音乐青年。

但他的工作是网络编辑,与音乐毫不相干。现在他只是偶尔和同伴聚一下,玩一玩。他曾经怀有美好的音乐梦想,但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低下头来为稻粱谋,将挚爱的音乐作为生活的调剂。

平时只要有闲暇,他都会和爱好音乐的同道中人聚在一起。他们彼此间有共同语言,谈谈音乐,听听音乐,放松心情,娱乐一下。张彤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体,他的生活总是在二者之间徘徊。他曾为音乐梦想努力过,在他看来,梦想与生活结合到一起才是真正快乐的人生。

毕业之后,生活扑面而来,梦想流离失所。不过,他对目前的一切还比较乐观,认为目前的一切都是暂时的生活一定会变好,那只是个时间问题。

我一直想知道音乐对于他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曾经的梦想,是被现实打败的梦想吗?我问他,他只是无奈地说:爱好,爱好而已。

当他说〃生活会变好,只是时间问题〃时,我能感觉到,他所说的美好生活,肯定有音乐在内吧。

每个到这里居住的人都有不同的理由,他们或是怀着美好的梦想,或是带着父母的期望,或是仅仅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孬种。

这里生活差强人意,按照他们理想的标准,现在的岁月根本算不得生活,只能算是生存。他们,绝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留在北京。在生存之上,生活之下,他们身在异乡奋力打拼着。
第55节:唐家岭的〃保护费〃(1)


他用笔在纸上重重地写着:〃我要坚强。〃

 题记

2。 唐家岭的〃保护费〃

沈 路

清晨的北京安静祥和,路旁的灯光在晨雾中散射,融化了平日的喧嚣。窗外的气温是…13℃,即使躲在车里,也能感受到窗外的凉气。我们三个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沉默着赶往唐家岭。

廉思师兄专心看路,冯丹仔细查看着地图,而我则在摆弄三台照相机,检查着电池和储存卡。今天没有采访,没有调研,没有问卷,我们的任务是用相机记录下唐家岭这群年轻人真实生活的一天。

车子正安静地向着唐家岭驶去,现在是2009年1月13日早上5:45。

场景一:唐家岭的上班高峰期

我们赶到唐家岭,此时已是早上六点半,远远就看到了公交车站黑压压的人群。在前期调研中,有很多唐家岭的受访者向我们描绘了公交车站早班车的恐怖。他们曾说,不看一看唐家岭人上班的场景,你们就不会真正了解唐家岭人的生活。在来的路上,我曾一次次想象这些拥挤的景象,但我们还是被拥挤的现场震惊了。

一辆辆公交车缓慢地朝车站驶来,那些等车的人有如潮水一般沿着公车行驶的方向挤去。人们用力敲打着车门,又喊又叫地看着司机,希望汽车停在自己身边。

车子还未停稳,无数的年轻人便将车门团团围住;车门一开,人们立刻连冲带撞向车里涌去。靠近车门的人使出浑身力气只想再往前挪动一寸;中间的人一手弯曲着往前推,而另一只胳膊护在身后,杵着后面人的脖子,为自己挤出一点呼吸的余地;有的人嘴里还塞着早餐,一边咀嚼一边向人堆里蹭,以便寻找突破口;而身后还有许多人看着黑压压的人群望洋兴叹,对目前这趟车已经不抱太大希望。原本空空的车,瞬间已是人贴人,车里的每个人都变成了压缩饼干,叫嚷声乱成一片。车门处的人尽力抓住可能抓住的任何东西,以免一时大意被挤下车。

在一旁拍照片的我看着这样的场景,直感叹自己以前所见到的挤公交车的情景都是小儿科,怪不得北京公交总公司更喜欢聘请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作为售票员和安全员。我面前这三个壮汉安全员唯一的工作便是努力将人杵进车中,然后把随时会被挤爆的车门用力关上。

场景二:无意中撞到的〃火堆〃

公交车站的人流把我们三个人冲散了。我按照原定的安排,开展工作。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我开始拍摄目光所及的场景:满是污垢的早餐摊点、电线杆上形形色色的广告、随处可见的房屋出租信息、简易厕所前冰冻的污水、堆积成山的生活垃圾……

从巷子内的餐馆到楼房内的用户须知再到大马路上的私人诊所,我都没有放过。不知不觉来到了唐家岭的主路上。这里是城乡结合部,各种平价鞋店、服装城、理发店等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在我举着相机取景时,一只大手突然挡住了我的镜头,我还来不及有任何反应,相机便被一把抢了过去。
第56节:唐家岭的〃保护费〃(2)


〃干什么的?谁让你随便拍照?〃横在我眼前的是两个五十多岁的壮汉,他们穿着治安制服,凶神恶煞一般。说话的那个人抓着我的相机,一脸警觉。他们身后有一个火堆,火堆旁有两个穿同样制服的妇女警惕地朝着我上下打量。火刚生好,火苗蹭蹭地窜着,映着两个妇女通红的脸。

愣了足足十秒钟后,我赶紧掏出学生证,笑盈盈地递给他们看,比手画脚地告诉他们,我只是个学生,因作业需要才来这边拍照的。货真价实的学生证使他们的疑虑有所消减,他们开始煞有介事地翻起了我相机中的照片。我十分配合,帮他们翻看唐家岭公车站的照片。四个〃治安制服〃都努力地往小相机前凑,努力地想看个究竟。

又是赔笑脸,又是打保证,磨了足有十分钟。我好不容易才把相机取了回来。相机一到手,我头也不敢回,拔腿就往街对面跑去。

场景三:三个假记者的接头会议

这种情况是我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在前期调研中,并没有受访者向我们提起过。当我走远之后,觉得有必要与廉思师兄商量一下。就在我拐过一个路口,想掏出手机与廉思联系时,他俩正好在前面焦急地冲着我迎过来。

我收起手机,刚要开口说话,廉思师兄敏捷地抓着我和冯丹,拐进旁边的小胡同里躲了起来,这场面顿时令我紧张了起来,真有点拍电影的错觉。

我还没开始讲刚才的遭遇,他们俩就跟我说起他们的故事,原来他俩也遭遇了那些〃治安员〃。

廉思师兄懊恼地说他的相机被另一个火堆点的〃治安制服〃给收了,周旋了半天,相机要回来了,照片没有保住。而冯丹更是惊魂未定,他的相机差点被人砸了,那几个人冲他吹胡子瞪眼,他抢回相机后几乎是逃出来的。

遇到这样的事,我们都是既惊慌又高兴。惊慌的是我们根本没有心理准备,遇见这些凶神恶煞一般的〃治安员〃,我们都有些不知所措。高兴的是这次没有白来唐家岭一趟,机缘巧合,我们遇到了唐家岭的新状况。

在前期调研中,曾有位受访者提到过〃保护费〃。这时我心里预料,这些治安人员,可能与保护费有一点关系。

在他们两个的掩护下,我用我六倍变焦的佳能相机偷偷地在远处拍了一张照片,记录下了这些治安人员的工作场景。

场景四:关于〃火堆〃的对话

我们藏好了相机,沿着唐家岭的主路前行,远远地避开那些生有火堆的地方。我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数着火堆的数量,观察着火堆旁的动静。

我们来到唐家岭的另一个公交车站,在等车的人群对面便是个熊熊燃烧的火堆。火堆旁也有四个穿着治安服的人,他们手中拿着一叠票据,不时把过往行人喊住,收了钱,给张票。人们对这种行为也没什么特殊反应,都是交钱走人。 
第57节:唐家岭的〃保护费〃(3)


我低声向我旁边等车的男子问道:〃你们知道对面坐的都是些什么人吗?〃

〃他们啊,就是收水费的呗。〃

〃水费?就是保护费是吗?〃我又将声音压低了一些,心想这下正好逮个正着儿。

〃对啊。〃男子诧异地看着我,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每个月都收。〃

〃那都是什么时候收呢?多少钱?〃

男子看着对面跳动的火光,笑着说:〃也就十块钱,每次时间都不固定,他们也害怕被人逮到。〃

〃是所有的人都交吗?有没有不交的?〃

〃就十块钱,你不交他们不让你走,一直缠着你,反正也不多,大家就都交了,省得惹麻烦。〃他有些无奈地说。

〃有出现过大冲突吗?〃我关切地问,四下扫了眼周围的人群。

〃有,听说有被围起来打的,怪吓人的。〃他耸了下肩。

听了他的话,我们三个心中有了底,既然有幸遇见了传说中的〃收保护费的〃,肯定不能放过。我们向路对面的火堆走去。

场景五:公车站旁的录音

在经过火堆时,我们很自然地分开,好像谁也不认识谁。我看到两个〃治安制服〃在盘问一对年轻人,便悄悄地站在了他们后面,拿起手机很镇定地录音。

〃你们交水费了吗?〃

〃交了,交了,交了一份。〃女孩子边说边赔笑脸,生怕得罪了这群人。

〃你们两个人怎么只交一个人的水费啊?〃穿治安制服的壮汉没好气儿地问道。

〃我刚来,就住两天。〃男孩子赶紧回答。

〃刚来也是住!就是住了一天,也要交水费。〃那壮汉不依不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