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般若之旅-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我赞同,但是不幸的是我们都没有慈悲心。那么我们要如何对治这个问题?聆听是什么?慈悲的本质和结构是什么? 
    普:用心聆听是什么状态?有没有一种聆听比耳朵的听觉更深入? 
    克:聆听有两种,一种是用耳朵听,另一种是用心听。首先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听的艺术。 
    弗: 可能我们应该从相反的方向来讨论这个主题。“不听”是什么意思? 
    克:你的意思是什么?先生。 
    弗:“什么是聆听”好像很难回答,因此我想也许从反面来探讨…… 
    克:其实没有什么不一样。 
    普:我们继续好吗?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第一、聆听是什么?其中也包含了什么是“不听”;第二、慈悲心是什么?它们的本质、结构以及深度如何,其中的活动又如何? 
    克:请继续讨论。 
    弗:慈悲心是属于未知领域的,它和已知无关。 
    克:她的意思不是指未知领域。她问的是用心聆听到底是什么状态?“慈悲心”这几个字是我加进来的。也许我们应该暂时不去管这几个字。 
    普: 克里希那吉曾说过“用心聆听”这回事,我想探讨一下这个主题。 
    克:那么就让我们掌握两点来讨论:一是用耳朵听,二是用心听。 
    拉: 我们曾说过思想的反应永远是四分五裂的。不管是觉察也罢,聆听也罢,都是四分五裂的。那么心是否能不分裂?这是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 
    克:等一等。透过所有的感官整体地用心听是一回事,透过某一个感官局部地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拉:没错。 
    克:如果我们能透过所有的感官整体地用心听,就不必管耳朵听或不听的问题了。 
    苏: 先生,我并不知道什么叫做“用心聆听”,但是我有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一种没有妄念的聆听。譬如当我听拉塔或其他人说话时,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感觉,一种全然不同的沟通方式。 
    克:那种感觉和意念有何不同? 
    苏:我马上就要说到这点。 
    普:它和意念有何不同? 
    苏:如果意念和感觉没有什么不同,那么我就没话可说了。可是我又不能否定那种感觉,因为其中有温柔和感情。如果意识的所有产物都是意念的话,那么…… 
    克:我们必须把这点弄明白。先不要替它归类,让我们慢慢来。你们在聆听时到底有念头还是没有念头,这才是问题所在。 
    苏:两者都是…… 
    克:苏南达,慢慢来,不要急。我只想问:你在聆听的时候到底有念还是无念? 
    普:我们能够没有念头地聆听吗? 
    克:可以。 
    普:也许一生只有一次能这样全心全意地听。 
    克:我很了解。 
    普:即使我们曾经体会过这种听法,仍然有不够的地方。 
    克:我们将会讨论到它,现在慢慢来,不要急。 
    阿:在敏感度很低时,也许没有特别清晰的念头产生,而只有聆听。但是那种聆听之中缺乏敏感度,因此并不鲜活。 
    克:我想我们得先讨论一下什么是沟通。如果我想告诉你一件我很开心的问题,你就必须准备好要进入这个问题。换句话说,你必须和说者有同样强烈的兴趣,而且必须和说者处于相同的层次。这些全都是沟通的条件,否则就谈不上沟通。 
    苏:我们很难了解什么是相同的层次。 
    普:“沟通”有两种条件,“用心聆听”也许不需要这两种条件。 
    克:我们将会讨论到这点。什么是“用心聆听”如果我想告诉你一件我有深刻感受的事,你该如何来听?我想和你分享,我想和你有同样的感受,我想要你介入我的情况,不能这样的话,又如何谈得上沟通? 
    苏:我们怎么知道和对方是处于同一层次的? 
    克:对方的问题不只是智性或口头上的问题,而是一种深切的活生生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必须处在相同层次,否则你就无法真的听到什么。 
    苏:如果我们十分认真,是不是可以和对方处于相同层次? 
    克:你现在就没有在用心听。我现在就想告诉你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要你听的原因是因为你也是一个人,这个问题也就是你的问题。也许你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在我和你分享时,你就加进了自己的注意力。因此聆听意味着分享以及超越语言的沟通。 
    普:所以,你必须先具有某种程度,否则无法构成沟通。 
    克:这就是我的意思。苏南达,你能不能这样聆听? 
    苏:我们似乎无法对每一个人都以同样的方式聆听。 
    克:我现在正在讲话,我要求你以这种态度来听我说话。 
    普:对你,我们可以做到。 
    克:因为你们已经为我塑造了一个形象,你们很重视这个形象,因此你们可以用心听我说话。 
    苏:不只是针对形象而已。 
    克: 你又没有领会我的意思。我是说你能不能不只用心听我说话,而且也能用心聆其他所有人的话。他也许想表达一种无法言传的东西,因此你能不能用心聆听? 
    克:为什么? 
    普:因为我们有偏见。 
    克:一点也不错,只要有偏见,就不可能形成沟通。 
    普:先生,你是不是说无言之中才有真相,因此要想听到话之中话,就不能像平常那样只听别人所说的话而已。 
    克:你说得太明确了。 
    普:不,不是太明确。你说话的时候语气和别人是不同的。 
    拉:我认为重点是有没有真的在接收、在聆听。至于是不是真相并不重要。 
    普:我们没有办法做到。 
    拉吉:我们的聆听之中都有动机。动机也许很明显,也许很细微。我们听别人说话,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不可能有太多收获,而听克里希那吉说话就完全不同了。 
    克:我们要如何改变这种偏见呢? 
    弗:问题是不是因为我们总是喜欢诠释? 
    克:看在老天的份上,千万不要诠释我说的话,只要听就对了。因为我对空手道一无所知,所以我去讲教卡达。我能够用心听他说话是因为我一无所知。你们的问题就是“知道”得太多了,你们有太多的意见和推测。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听的艺术。艺术就是把每样东西都摆在它最适当的位置。你也许有你的偏见、结论、比较、衡量和判断,但是在听的时候,这些都得扔掉,然后才形成沟通。 
    拉:把这一切都扔掉,也就是和对方处在同一层次、具有同样的强度了。 
    克:否则又何必听呢? 
    拉:我了解这种状态,但是我做不到。 
    克:现在就试试看。 
    苏:你是说聆听就能暂时把所有的妄念抹去、吞没? 
    克:如果我说:“我爱你”,你的反应是什么? 
    苏:但是没有人对我们说这种话。 
    克:我现在就在对你说这句话。 
    苏:不,先生,在日常生活里,这种情感很少有人会具备。 
    克:好,那么什么是听的艺术?什么是用心去听?若你不用心听,就失去听的意义了。若你很开心、很专注而又带有情感地听,彼此间就会形成深刻的沟通。即透过听的感官在听,对不对? 
    普:充分地听。 
    克:你们能不能这样听?我们能不能对自己不喜欢的人、认为愚蠢的人也同样地听。如果你们能有这么深的情感,语言就不重要了。让我们继续。 
    假设我没有偏见、没有结论,我十分注意地听某人说话。这个人因为对我有某种印象,所以他来找我时就已戴上了面具。于是我首先要求他把面具拿掉。除非他主动要求和我沟通,否则我不愿意窥探那面具后的真相。接着他就倾诉了许多人类共同的烦恼。他也许表达不佳,甚至有些愚蠢,但是他和其他男男女女一样都在受苦,所以仍然十分关切地聆听。 
    他说的一切其实就是人类历史。我不但要听他所说的话,并且要深入背后的真相。如果他表达得很肤浅,我们就先肤浅的听,然后再往深处推进。等到愈来愈深以后,他表达的就是共通的人性。因此他和我之间,其实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普:这种聆听的源头是什么? 
    克:就是慈悲心。那么慈悲心到底是什么?弗莱兹说过,慈悲心属于未知的领域。我们如何才能拥有那不可思议的智慧,也就是慈悲心呢? 
    弗:慈悲心不在思想的领域之内,因此我永远也无法找到它。 
    克: 它是无法找到的,你必须不断地深入推进,就像一个钻孔机一样。 
    普:但是必须先有一点迹象。 
    克:当然,你不能只是空谈慈悲心,而没有一点迹象。 
    普:你为什么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影响力,能摧毁所有的偏见和碍障?只要我们一和你谈话,脑子的妄念就没有了。 
    克:这就像去井里提水,大部分人都提着小水桶去盛水,所盛的水就十分有限。另一种境界却像后院里有源源不绝的泉水一样。如果我想看到这泉水,我该怎么办? 
    弗:我首先要查明是什么东西阻碍我看到它。 
    克:这还是一种分析,我不主张分析,因为它浪费时间。我已经一目了然其中的理由、逻辑和重点,因此分析就不必要了。 
    苏:先生,我发现慈悲心和守静、打坐及任何经验都无关。 
    克:听着,苏南达!拉塔和普普的后院都已有了泉水。她们虽然嘴里不说,但是许多迹象都已经有了。因此我问自己,为什么我家后院没有泉水呢?我必须查明。这不代表我应该模仿别人,也不需要分析是什么东西阻碍了我,甚至不必问我该守静或不该守静。我不知道你明白我的意思没有? 
    苏:我明白了,先生。 
    克:你真的明白了吗? 
    苏:你的意思是什么? 
    克:她们得到了,而我还没有得到,我想得到它。我想看到这稀世珍宝。那么我该怎么办?克告诉我分析是浪费时间,因为分析者和所分析的对象根本是同一个东西。因此不必浪费时间,也不必枯坐守静,时间不多了。你现在就像处在一个火宅中,已经没有时间分析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拉: 先生,那美好的东西出现时,你根本不会问“我是如何得到它的?” 
    克:当我在挨饿时,我根本没有时间分析自己为什么会挨饿。 
    拉:我说的不是这个。 
    克:抱歉,你说的是什么? 
    拉:一个有迹象的人,他并不刻意想要那迹象。 
    克:你也许只是充满着我的话、我的热切度而已,也许你并没有什么迹象。 
    拉:我并不是说我已经有了什么,而是…… 
    克:简化一点,拉塔。你的后院已经有泉水了,非常非常少的人能得到这样的泉水。他们也许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他们并没有真的迹象。但是你已经有了,对于一个人而言,这就是最不寻常的事了。 
    弗:我能做什么吗? 
    克:也许能,也许不能。也许这种强烈的需求本身,就足以使你把其他的一切放下,你了解了吗?房子已经着火,没有时间再去讨论该用什么桶子盛水来救火了。 
    普:这种需求和能量的大小有没有关系? 
    克:好,普普认为和能量的大小有关。不,普普,当你爱上一个人,你强烈地想要他时,你根本就把别的都忘光了。 
    弗:这就是重点了。 
    克:我是在创造一种危机感,然后你们就自然会采取行动了。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面临危机时,你要不然就躲避,要不然就采取行动。普普,你现在是不是处在危机中呢?我来到你们的面前,告诉你们这一切,你们能听的都听了,能做的也都做了,但是什么迹象都没有发生?这种一点一滴的进展直到老死都不会有任何迹象。他要做的就是促成一种危机中的行动,不再有任何争辩或分析。这个危机是透过他的话语、他的影响力、他的感情和强度而造成的,还是你们自己必须要突破的危机?这就是世上最重要的事,别的都不必管了。 
    阿: 这种危机是一种外来的挑战,我对它无法产生恰当的内心反应。因为我无法产生恰当的内心反应,所以才有危机产生。你所说的危机好像不是外来的,而是内在自发的。 
    克: 他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内在危机,不是外在的,也不是肤浅的。 
    阿:危机有两种,一种是向外追寻一个危机,然后企图在内心找到恰当的反应,另一种是内心自发的不安,因为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因此不能再坐以待毙。 
    克:他已在你的心中创造了危机,他说的都是真相。如果你的内心已拥有这种深切的危机感,就是在用心聆听了。这种毫无停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