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四级簿-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像是在同一个准备与自己的船只共存亡的船长说话。
  虽然我没到过苏丹。但我了解那里困扰人的政治情况,知道这位医生的处境多么艰难。 这位医生,就像苏丹大多数的医生一样是穆斯林,来自苏丹北部,而他的病人则是基督教徒 和泛灵论者。苏丹南北两部分的种族和宗教的敌对势力之间爆发的内战,至今未曾停息。医 生和他的病人之间个可能有多少感情可言,造成医院空无一人的瘟疫对此也无所帮助。
  穆罕默德医生接着说,“共有13人患上这种从未见过的病。”7人死了。我什么忙也 帮不上。“他的声音显得既气恼又惶恐。我问现在是否还有人发病。他说没有了,瘟疫在5 周前已经结束。”哦,马里迪现在还有问题,政府实行了封锁。那里已经停止贸易,禁止人 出入。“(后来我得知,由于封锁,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调查小组也未能进入马里迪,他们 只能呆在南方的省府朱巴(Juba)。
  “这种病有些什么症状?”我问。
  “病人不能吞咽,周身疼痛,眼里血管破裂,牙床出血,发高烧。”
  “你能告诉我你见到患这种病的第一个病人的情况吗?
  穆罕默德医生说那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在棉纺厂做工。住在郊外的居住区。他人 院时的症状是:高烧、头疼、嗓子疼、肚子疼、腹泻、便血。6天后就死了。我觉得听上去 像是苏丹的第一例埃波拉病毒患者。
  我离开之前,穆罕默德医生又说:“有件事我忘记告诉你了。我曾把一名病人送往马里 迪。那里的医院条件比较好。”
  他一定看出我表情上的变化。
  “怎么回事?有什么不对吗?”
  “没事。”我说。
  我不愿意使他感到更加沮丧。但他把病人送往马里迪,那就意味着把瘟疫传播到了那个 城市。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假如瘟疫没有传播到马里迪,恩扎拉的疫情就永远不会让外界知 道。当病毒从地球的一端袭击了某一土著人群时,只有当这种病毒影响了更多的人——导致 有钱人或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的死亡,才会引起注意。假如白肤色的西方人没有病倒或死亡 的话,在恩扎拉或其他地方经常发生的疫病是不会引起注意的。
  我在恩扎拉访问过的人尽管对会否再发生瘟疫有某种担心,但并没流露出恐惧的神色。 也许由于最后一个病例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他们认为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我怎么能肯定 那就真的是埃波拉病例呢?我缺少生物分析来作出确切的判断。我需要化学试验和我的轻便 实验室。我连医院病例都没有,有的只是墓碑和人们的口头介绍。就当前来讲这些也是需要 的。
  按照非洲医院的习惯,这第一个病例病人患病期间,是由病人亲属照管的。他死后,很 快他的兄弟也发病了。兄弟比较幸运,活了下来。奇怪的是,第一例病人的妻子更加幸运, 她根本没得病,后来的血清检查证实她完全没受感染。
  和医生谈话之后,我去拜访那位寡妇。她现在和她娘家的双亲及两个孩子住在一起。她 才十八九岁,最多不过20出头,由于服丧的缘故,她剃了光头。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她 的表情呆滞。非洲是个古怪的地方,当一个人死去或即将死去时,亲友聚集在房门外号陶大 哭,捶胸顿足。有些社团里,亲人们还用灰烬涂抹皮肤,以示哀伤,这种仪式可以连续进行 十多个小时。对西方人来说,这种表现方式未免过于戏剧比,不够真实。但是,它是非洲文 化的一部分,决非做作。而一旦服丧期过去,人们就十分冷静,这和西方的行为形成强烈对 比。可能是这种礼节提供一种抒发机会,让人们排除忧伤后能继续活下去。
  我是想从那名寡妇和别人了解传染病的来源。然而这位寡妇神经紧张,对采访很不习 惯。此外还有一个不利因素,在这个社会里妻子一般不了解丈夫在家庭之外的活动。我很想 知道此人生病前如何打发时间,以便了解病毒感染的来源。他有没有被昆虫叮咬过,曾否打 过针,是否吃过污染了的食物,有没有打过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了解这些几乎是不可能 的,但我多少得到一些关于病毒传播途径的证据。医院是可能的传染途径之一,针头的重复 使用,缺少隔离措施,其他病人和病人亲属部可能被传染上。然而不久我就了解到有种风俗 习惯给人们造成可怕的风险。遵照这里的文化,人们在埋葬尸体之前要亲自处理遗体以表示 对死者的至爱亲情。亲人一般要到棺材前来吻死尸,人们认为尸体是要做到绝对清洁的,他 们先是要把遗体充分洗净,把残留体内的粪便等秽物全部冲洗出来。由于埃波拉病人的粪便 不可避免地会带血,这就只能把病毒传染给亲人。日后我了解到这就是马里迪有这么多人患 上埃波拉病的原因。
  当前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在住宅区转悠,寻找能向我提供有关疫情信息的人。除了第一 例病人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病人来自同一病源。我访问了4个病人的家属,他们都与第一例 病人有过些接触,但他们的描述没能给我什么确切的答案。于是我的目光转向棉纺厂,它会 不会是埃波拉病毒从其自然界宿主进入人体的第一个地方?
  尽管棉纺厂的经理很愿意帮忙,但他没能使我进一步了解病毒的可能来源和棉纺厂在疾 病传播中可能起的作用。一个很引人兴趣的事实是:棉纺厂的产品是经由朱巴通过尼罗河运 往喀土穆的。没有通过扎伊尔出口货物,也没路可通。经理甚至对我这样提问也感到惊奇。 他笑着回答说,不可能把任何货物通过扎伊尔运往市场,他已经多年没有在扎伊尔出售他的 产品了。我于是去棉纺厂进行考察。
  棉纺厂在恩扎拉镇的边缘,是几间砖制和木制的房子。厂房周围有一圈生锈的铁篱笆, 土地上原来可能栽种过花草树木。现在是荒草一片。那是五六十年前殖民时代的典型建筑 物,现在大部份窗户上已经没有玻璃,有的则糊上破纸或钉上木条,所剩无几的玻璃窗肮脏 不堪。厂一房里光线很差,大部分灯泡不亮,有的房间根本没灯泡。天花板很高,那是殖民 时代建筑物的标志,挂着的吊扇看起来大多已不能运转。(厂内的两个景象令人吃惊:一是 古老的纺织机的隆隆轰响和转动,机器橡是来自工业博物馆的陈列物;另一是空气中的古怪 气味,一种棉花纤维、灰尘和噪音的混杂体。这种气味令人无法描述,那是一种我似曾记 得,但是一时叫不出名来的气味。我仔细观察这所房子。当我的目光转向高高的天花板时, 我立刻知道那种气味的来源了。悬吊着的天花板多处已经褪变为灰色甚至黑色,有些地方已 经完全腐朽。这种变色,这种味道一一我忽然想起来了。
  蝙蝠。
  正如同热带非洲的大多数建筑物一样,天花板成了蝙蝠窝。入夜,这些夜间生活的动物 就从房顶倾巢而出,尖叫着去捕捉昆虫、瓜果为食。一到早晨,它们再飞回来头脚倒悬地美 美睡上一天。是它们排泄的粪便使天花板变色。天花板腐朽后,蝙蝠的粪便滴落到厂房的地 板上,与棉布和尘埃结合后产生出那种阿摩尼亚味道,我在非洲住了很久,知道蝙蝠对人类 无害。我们常在夜间爬到房顶上去捕捉它们。我们戴上垒球手套以免伤害它们,然后把它们 放掉。这里的人们对蝙蝠习以为常,工厂工人对它们毫不介意。然而对我来说,我不能不怀 疑蝙蝠在埃波拉病毒的传播上也起了一定作用。
  与死人同机
  蝙蝠的排泄物会否是埃波拉病毒的载体呢?如果是,病毒又怎么在蝙蝠体内生存呢?那 就得假定病毒相对说来对蝙蝠无害,而对于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则是致命的。这并不是不 可能,因为我们现在知道不同病毒有不同的适应性。但是要证实蝙蝠要对苏丹或任何其它地 方的埃波拉病毒负责就困难了。我们没听说过蝙蝠与扎伊尔的埃波拉病患者接触的报导,但 由于非洲到处都是蝙蝠,这也不能说明什么。
  猜想棉纺厂是恩扎拉瘟疫的传染源并不能说明它一定就是。要解开这个谜,必须进行广 泛的调查以证实蝙幅是否载有病毒。我当时不可能大量取样测试蝙蝠是否广泛受病毒感染以 致传播该种疾病,或者是它们没受过感染。几天后到达的世界卫生组织苏丹小组收集了几只 骗幅,然而样本不够,他们不仅没能分离出埃波拉病毒,也未能说明任何一只蝙蝠与过去曾 发生过的瘟疫有关。由于人类很少从自然载体中传染上疫病,所以不论病毒来自什么动物载 体,病例也不会很多。1978年,卡尔·约翰逊一行对非洲的丛林野兽进行广泛搜寻以发现 埃波拉病毒的载体时,曾对各种蝙蝠及其他兽类作过试验。后来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 (United States Army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USAMRIID)的吉 恩·约翰逊(Gene Johnson)又曾对一可疑的蝙蝠洞穴进行过一次彻底的闪电式调查,他掌 握的原材料比我们多得多,但也毫无成果。
  瘟疫能否从苏丹进入扎伊尔,对此我是有怀疑的。假若病毒是由蝙蝠携带的,那绝不会 只是一只蝙蝠而已,如我在此之前说过的那样,人类的交往也不像是传播的渠道。谁会千里 迢迢地从恩扎拉到扬布库去呢,他在几乎无路可走的漫长道路上跋涉又为了什么呢?那里没 有生意可作。恩扎拉棉纺厂生产的棉纱和布是通过朱巴运往喀士穆或是内罗毕的。无法从扎 伊尔出口,扎伊尔也没人会买。
  离开恩扎拉之前,我写了封信给唐·弗朗西斯(Don Francis),他后来成为畅销书《乐 队继续演奏》(And  the  BandP1av  0n)的已故作者兰迪·希尔茨(Randy  Shiltz)关于 人类免疫系统不全的主要顾问。唐是我的一个朋友,他曾参与在苏丹境内的一次天花疫病调 查。通过无线电波传播我得知他现在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小组,现在仍滞留古巴。我 相信,迟早有一天他会来恩扎拉,也愿意知道这里发生的一切。信中我提到埃波拉的第一个 病例。告知他死者的埋葬地点。我也详细地告诉了他瘟疫的发生情况以及如何去寻找医生和 存活者。应该说这是我带着十分满意心情写下的一封信,因为它说明我是进入恩扎拉的第一 个调查人。后来他告诉我说,他看到那封信时既惊讶又高兴。
  在恩扎拉呆了三天之后,我决定离开。虽然调查很有趣,但是再呆下去我也不可能找到 苏丹和扬布库两次瘟疫爆发之间的联系。我唯一可做的是收集样品和捕捉一些可能携带病毒 的动物,但是我没有条件也没有仪器来进行如此规模的调查,因此我决定回扎伊尔的扬布库 去,然后再北上,去中非共和国。
  由于我曾成功地进入苏丹、我想也许我也可能进入另一国境。但当我抵达离边界约15 英里处,发现有一棵横躺着的大树挡住去路,既无法绕着它走,又无法截断它过去。没人知 道为什么要砍倒那棵树,但它倒在那里已经好几个月了。就算是大树被搬走也没用。人们告 诉我说还得渡过一条河。那么说得要条渡船。问题是没有渡船。
  于是我掉过头来往回走,到别处去寻找埃波拉病毒。大雨下个不停。红泥浆路越来越泞 滑,走起来十分危险。但是司机满不在乎,途中我们捎带上的一个乘便车的人也如此。车子 不断地打滑我越来越胆战心惊。在非洲,于弹和病毒是我甘冒的两种风险,然而车祸呢?! 我不断要求司机开慢些,每次他都口中咕喀着表示同意,但仍然照开不误。一路上他都没有 尊重我的意愿,显然现在他也无意改变他的习惯。经过一个名叫比利(Bili)的小镇之后, 他突然一个急转弯,速度之快使整个车子打滑起来,橡个陀螺那样打转转。窗上显出各种色 彩:绿色的树、棕黄色的泥巴,红色的粘上,就好像快放的影片一般。后座中50加仑的柴 油桶疯狂地碰撞着,没捆住的东西四处飞舞,我摸索着想抓住什么东西,而吉普车继续飞速 前进,一会左、一会右地激烈摆动,最后终于翻倒在路旁。
  当我睁开眼时,我看到的是天空。我发现我栽倒在司机身上,耳中满是震耳欲聋的叫喊 声,那是出自搭便车的人之口。
  我被震得四肢麻木,但幸好并没受伤,我艰难地爬出车外。几乎站不住脚。司机则花了 更大的劲才勉强站起来。最糟的要算那个搭车人了。他痛苦地嚎叫着:“我的脖子断 了!”。但是即便我还处于头晕目眩的状态,我也看得出他是夸大其词。脖子断了的人,一 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