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情海 作者:(民国)曹绣君-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沈必贵生前与他相友善。
  他可怜童氏母女孤苦无依,便收留她们住在驿站的一间廊房里。
  一天,有三四个身穿戎服的人来到驿站。杜君问他们从哪里来,其中一人答道:“我们是辽东某卫总帐下的小旗官,出差到海南办军务,暂到这里借宿一下。”正好童氏偶然站立帘下。来人中有个年轻人,特别淳朴拘谨,不像武卒。他数次往还注视童氏,而凄惨之色可掬。童氏感到奇怪,便出来相问。
  那年轻人回答说:“我姓徐,名苕,浙江常山人。年幼时,父亲曾为我聘同里沈必贵女儿为妻。未婚,而两家因事谪戍远方,多年已不通消息。刚才进驿站时,见妈妈容貌形状,酷似我的岳母,因此不禁感慨悲怆,无有他意。”童氏忙问:“沈家现在何处?那女儿叫什么名字?”年轻人答道:“那女儿名琼奴,字润贞。联亲时,她年方十四岁。今年当是十九岁了。只知沈家谪戍岭南,忘记所寄寓的州郡名称,因此难以寻觅。”
  童氏进房去将此事告诉琼奴。琼奴说:“若是真的,天意啊!
  ”第二天,童氏将那年轻人召至房中,仔细询问,果然是苕郎!
  如今他改名叫子兰,尚未娶亲。童氏大哭道:“我就是你的丈母娘啊!你丈人已死。我们母女流落到这里,免万死而得再生。
  没想到今日还能相见!”于是将这件奇事告诉杜君以及苕郎成就这桩奇缘。合卺之夜,苕郎与琼奴喜不胜喜,而又悲不胜悲。
  琼奴痛斥衷肠,并吟诵杜甫的诗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苕郎抚慰她说:“不要悲伤。暂且等候来年,我带你同归辽东吧!”到了出发的时候了。苕郎的同伴中有一个姓丁的总旗官,是个忠厚之人。他对苕郎说:“你正燕尔新婚,不便就此抛离。所办军务,我们分担了。你在此安慰妻子,等着我们回来。”苕郎非常感激,置酒为同伴们饯行。同伴们告别苕郎夫妇,往海南去了。
  不料吴指挥侦察到此事,愈加愤怒。他以抓逃兵为名,逮捕了苕郎,关进监狱中。竟然杖杀苕郎,将尸体藏进炭窑内。
  并急令媒人恐吓童氏说:“那苕郎已死,可以绝念了。我将选择吉日,派轿子来迎亲,如果再抗拒,定加毒惩不贷!”琼奴让母亲应诺下来。媒人去后,琼奴才对母亲说:“女儿不死,必为狂暴所辱。等到夜晚,我将与母亲诀别,以一死相抗!”
  母亲也不知该如何办。
  当晚,忽然监察御史傅公采到驿站。琼奴喜出望外,仰天大呼道:“我夫的冤案要昭雪了!”于是具状向傅公申诉。傅公问明冤情后,便顶住压力上奏皇帝,奉旨审讯勘查。但查找不到苕郎的尸体。正在审问时,厅堂前忽然刮起一股羊角风(旋风)。傅公祝告说:“魂魄有知,前面引路。”刚说完,那股风便旋转起来,在傅公马前带路,直奔炭窑,并吹去窑中的炭灰,现出苕郎的尸首。傅公命验尸官验视,尸首上果然伤痕宛然犹在。吴指挥因此获罪。傅公命州官将苕郎葬在城廓外边。
  琼奴在哭送时,自沉于苕郎墓侧的池塘中。傅公便命好生安葬,并上奏朝廷。皇帝批准礼部旌表琼奴之墓为“贤义妇之墓”。
  童氏也享受官府的衣食供给,得以优养终身。
  心终不死
  《槐西杂志》:族侄肇先说,从前中涵叔在旌德做官时,当地有人挖地挖出一个古墓,墓中的棺木与尸骸都成了灰土,只有一颗心还在,血色还赤红赤红的;挖墓者吓得赶快把它扔到水里去了。墓里还发现一块一尺见方的碑石,上面的字迹还能辨认。中涵叔得知此事后,便命人将那碑石取来看看。但挖墓的乡民害怕受连累,已将那碑石敲碎后沉到水中了,并隐瞒说并无此事,不过是里巷间的讹传。中涵叔罢官后,这才买到那块碑石的碑文的录本。碑文说:白璧有瑕,黄泉蒙耻。断魂水溽,骨埋山趾。我作誓词,祝霾圹底。千百年后,有人发此,尔不贞耶,消为泥滓。尔倘衔冤,心终不死。
  文末题有“壬申三月耕石翁为第五女作”字样。大概是其女冤屈而死,以此代墓志述其事吧。那女子的心仍没有腐朽,受冤枉可能是真的。然而那“耕石翁”没留下姓名,也没记载那女子的夫族姓氏,又没有写明当时的年号。所以不知那女子是谁,无从考见其事件始末,致使这桩奇迹没得到张扬表彰,真是太可惜了!
  阿(衤盖)
  《滇载记》: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明玉珍在四川反元称帝,并亲自带领三万红巾军进攻云南。镇守云南的梁王及宪司官都逃跑了。威楚路诸部大乱,到处征兵救援。大理路总管段功与员外杨渊海合谋,占了一个上上吉的卦,于是决定发兵。
  红巾军屯驻在古田寺内,段功遣兵晚上纵火,烧毁古田寺。红巾军大乱,被烧死者占十分之七八。段功领兵追击残兵到七星关,又大胜而还。红巾军败退后,梁王感激段功,把女儿阿(衤盖)郡主嫁给他作妻子,并上奏皇帝,授他为云南行省平章官(最高长官)。段功贪恋富贵,不愿回大理路。他在大理的夫人高氏寄来一首词,催促他回去。其词曰:风卷残云,九霄冉冉逐。龙池无偶,水云一片绿。寂寞倚屏帏,春雨纷纷促。蜀锦半床间,鸳鸯独自宿。好语我将军,只恐乐极生悲冤鬼哭。
  段功便回大理总管府了。不久他又想走,部下杨智、张希乔挽留他。他不听。段功行至善阐时,梁王府就有人偷偷对梁王说:“段平章这次回来,大有吞金马(山)、咽碧鸡(山)之心!
  何不早作打算?”梁王于是密召阿(衤盖),交给她一具孔雀胆,命她乘机毒死段功。
  段功到了平章官署后,阿(衤盖)潸然泪下,并不执行父亲的命令。夜阑人定之时,阿(衤盖)对段功私语道:“我父亲猜忌你。我愿与你一同回大理去。”于是她拿出孔雀胆给段功看。段功说:“我对你家有功。我的脚受伤,你父亲还亲自为我包裹呢!你为何编造这样的恶语。”阿(衤盖)再三苦谏,段功不听。第二天,梁王邀请段功到东寺游玩。走到通济桥时,段功的马突然脱缰奔跑起来。梁王便命令番将围上去把他杀了。阿颙郡主听到消息后,失声痛哭道:“昨夜烛下,刚刚给你说,云南施宗、施秀二人为贪恋花女儿而丧身。今日果然又是厄运降临啊!你虽然冤死,我也不负你命丧黄泉!”阿颙几欲自尽,梁王对女儿防卫甚严。阿颙忧愁愤懑,作诗道:吾家住在雁门深,一片闲云到滇海。心悬明月照青天,青天不语今三载。欲随明月到苍山,误我一生踏里彩。吐噜吐噜段阿奴,施宗施秀同奴歹。云片波涛不见人,押不芦花颜色改。
  肉屏独坐细思量,西山铁立霜潇洒。
  段功的从官杨渊海员外,此时也题诗于粉壁,饮毒药自杀。
  其诗云:
  半纸功名百战身,不堪今日总红尘。死生自古皆由命,祸福于今岂怨人。蝴蝶梦残滇月海,杜鹃啼破点苍春。哀怜永诀云南土,锦酒休教洒泪频。
  杨渊海为段功而自杀,梁王很钦佩,尤为感到可惜;见粉壁上的题诗,更觉有些悲痛。于是对杨家厚加抚恤,传令用小棺材将杨渊海陪同段功葬在大理的土地上。
  张璧娘
  《情史类略》:书生林子真,常常在乌石山房内潜心读书。
  在他往返路过的街巷里,常见到一个素服淡妆长得很漂亮的女子。有一天,林子真又去乌石山房读书,突然听见有人喊:“喂,谁家小伙子?慢慢走。”林子真抬头一看,一个女子正靠在家门口,半掩身子半露面地笑着朝他打招呼。林子真顿时心慌意乱,口讷说不出话来。道路上人来人往,纷至沓来。林子真不好意思走上前去,就用目光向她招呼示意,边看边从她身边走过。路上,林子真假装同侍奉自己的男僮说话,心里却在想着那位女子。侍童心里明白林子真的内心想法,暗自记下那个女子的住处。上完学,回到家中,林子真派侍童前往女子家去转达自己对她的好感,并且,通过打听那女子的邻居老妇,才知道她叫张璧娘。
  张璧娘出身于平民之家,出嫁半年后丈夫就死了。璧娘相貌美丽,身姿妖冶,光彩照人。街坊巷里,许多年轻男子听说她夫亡而守寡,都争着给她送钱,以期博取璧娘的好感。张璧娘对他们送来的钱,一个也不接受。她偏偏暗地里从门户内偷偷观看林子真,心里喜爱上了他,但又担心没有什么好办法得到他。璧娘的家后面就是乌石山。乌石山后拐弯处,再向前走几十步就是林子真读书的地方。张璧娘思念着林子真,她希望清明节到来,利用早上踏青的机会与林子真相见。清明节的早上,带着酒踏青的人很多,摩肩擦踵,来往不断。张璧娘走出家门,正好与许多踏青的人相会,一同前行。许多人也都靠近她用目光盯着她。这时,林子真也混在人群中间游。由于他们俩人都怕别人说闲话,相互之间没有说一句话,踏青结束后各自回到家中。林子真闷闷不乐,于是写了一首诗借以表达自己的愁思,他在诗中说:秋波频传瞥檀郎,脉脉低回暗断肠。
  只为傍人羞不语,缟衣飘渺但闻香。
  张璧娘住室的梳妆台上方,又有一个小楼阁依山而造。开始时,林子真派侍童到璧娘家。璧娘秘密地告诉侍童让林子真晚上到这个地方。到了晚上,璧娘让侍女把林子真带到这个小房间内藏起来。夜深人静的时候,张璧娘手打灯笼来到这里,于是男欢女爱极尽于飞之乐。天快亮的时候,林子真就从这个小楼阁里出去。像这样,他们度过了几个月的美满时光。有时,张璧娘也前往林子真读书的山房里,逗情调笑,厮磨亲昵,无所顾忌。
  不久,林子真的家搬到临汀他父亲任职的地方去了。临离开张璧娘的头天晚上,林子真对她没有提及此事,只是一味与璧娘极尽欢乐,开怀畅饮。第二天,林子真坐车径直离开了璧娘。时间长了,张璧娘才知道林子真远离他乡,于是她心神不定,若有所失;又因林子真离开时竟不告诉她一声,很轻易地抛弃了她,辜负了她的一片恩情,所以又感到非常懊悔。心境不佳,逐渐酿成重玻病中她写了一首诗寄给林子真,向他诉说相思之苦。诗云:黄消鹅子翠消鸦,簟拂层波怅九华。
  裙帛褪来腰束素,钏金松尽臂缠纱。
  床前弱态眠新柳,枕上回鬟压落花。
  不信登墙人似玉,断肠空盼宋东家。
  林子真收一张璧娘的诗后,才知道她得了病,然而没有办法,他只有暗暗流泪伤心。林子真找到一个信使,写好一封信让其转交给张璧娘。他在信中询问璧娘生活如何,并且与她约定相见的日期。可是,信使到时,张璧娘却在几天前就死了。
  信使从张璧娘处回后,把张璧娘的情况详细告诉给林子真。林子真失声痛哭,悲痛难忍。随后,他便作绝诗二首,悼念璧娘。
  其一云:
  有客何来自越城,闻君去伴董双城。
  相期总在瑶池会,不向人间哭一声。
  其二云:
  潘岳何须赋悼亡,人间无验返魂香。
  更怜三载穷途泪,犹洒秋风一万行。
  第二年,林子真从临江回到福县,犹豫徘徊,路过张璧娘居住过的地方,走进原先璧娘住过的梳妆楼,只见满屋萧条,尘土厚积,墙壁结满蛛网,燕子在楼内垒巢,却并不鸣叫。林子真从此再不去乌石山房内读书,还写下了两首感怀往事的诗。
  其一云:
  落梅到地夜无声,(巾兼)挂空阶碎月明。
  徙何朱阑人不见,双悬清泪听寒更。
  其二云:
  梅花历落奈愁何,梦里朱楼掩泪过。
  记得去年今夜月,美人吹入笛声多。
  璧娘平常喜好音乐,又特别擅长吹箫。她曾经到林子真的书房,玉立在梅树旁,为林子真吹奏。所以林子真在他的诗中提到了这件事。
  赵嘏
  《全唐诗话》:唐代赵嘏,字承佑,曾在浙西住过。他迷恋一个美姬,到手后,便想带她到外游历,但赵母不许,只得作罢。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赵嘏携家游鹤林。浙帅(浙西地方长官)窥见赵家美姬;于是强夺去占为已有。第二年,赵嘏考中进士。他写了一首绝诗寄给浙帅。诗云: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
  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
  浙帅见诗后心中不安,知道赵嘏是用蕃将沙吒利强夺韩翀美姬柳氏的故事来讽刺自己。浙帅便派武士护送美姬,到长安送归赵嘏。当时赵嘏刚从长安出关,途经横水驿时,看见一队人马颇为热闹,偶然问了一下路人,路上人答道:“这队人马是浙西来的,说是浙帅命他们护送新科进士赵嘏的娘子入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