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法千问-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这些神通是运用第五禅心而获得;于凡夫和有学圣者它是善的;于诸阿拉汉则是唯作的。通过第三种神通,有学圣者能辨识与他同等级,或层次较低的其他圣者的道心与果心,但不能辨识层次比他高的圣者的道心与果心。阿拉汉道心与果心则完全超越善神通心的范围。通过欲界智相应唯作心,阿拉汉能在省察自己的成就时辨识自己的道心与果心;通过唯作神通心,他能辨识其他圣者的道心与果心,包括有学圣者与阿拉汉。

二百零九、什么是心之所缘?答:廿三种欲界果报心、五门转向心及生笑心,只缘取欲界所缘。第二与第四无色禅的善、果报与唯作心,缘取广大心。五色禅心、第一与第三无色禅的善、果报与唯作心,缘取概念法。四道心与四果心缘取涅槃。十二不善心,以及智不相应的四善心与四唯作心,缘取除了出世间法之外的一切所缘。四智相应善心与善神通心这五种心,可缘取一切所缘,除了较高层次的道心与果心。四智相应大唯作心、唯作第五禅神通心及确定心,则可以缘取一切所缘。

二百一十、什么是依处?答:依处有六种,即:眼、耳、鼻、舌、身、心所依处。于欲界生存地有一切六依处,除了天生瞎眼或耳聋者。于色界天则无鼻、舌、身三依处,由于这三门的体验比眼门与耳门较为粗,所以不包括在这高层次的生存地里。诸论师说该地的有情也拥有这些感官的外形,但并没有净色,因此不能作为嗅、尝及触的依处,所以这些感受也就不能发生于色界天。于无色界天则完全没有依处,因为一切的依处都是由色法组成。于有色法的生存地,心与心所必须依靠依处而生起。依处是支持心生起的色法。虽然首五依处与五净色相符,但依处与门并不完全一致,因为它对心之生起有不同的作用。心路过程里的心与心所,通过门而得以和目标接触;依处则是支持心与心所生起的色法。这项作用上的差别是重要的。在眼门心路过程里,除了眼识之外,亦有许多种心以眼净色为门而生起,但眼净色只是眼识的依处,而不是其他也运用眼门的心的依处。关于门,作为结生、有分与死亡的诸心是‘离门’,即是不发生于任何门。然而在有名色法两者的生存地里,没有任何心是能够不依靠依处生起的。

二百一十一、什么是依处之转起?答:五识界完全以五净色为各自的依处而转起(发生)。但意界,即五门转向心与两种领受心,则依靠心脏而转起。其余的也如此依靠心脏而转起,即属于意识界的推度心、大果报心、两种嗔相应心、初道心、生笑心、色界心(3+3+8+2+1+1+15=33)其余的心,无论是善、不善、唯作或出世间,都可依靠或不依靠心所依处。(12+10+13+7=42)无色果报心则不依靠心所依处。

二百一十二、什么是七识界?答:在《巴利论藏》里,所有八十九心被分为七种识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界、意识界。名为意界的三种心只是非常粗浅地识知目标:因为五门转向心面对完全陌生的目标,而且是随着拥有不同依处的心之后生起;至于两种领受心,则是因为它们随着拥有不同依处的心之后生起。五识界则稍微强些,因为它们直接地看、听、嗅、尝或触目标;但还是相对的弱,因为它们是夹在两个拥有与它们不同依处的心之间。归纳于意识界的诸心能更完整与清晰地识知目标,因为在它们前后的心都与它们拥有相同的依处。在欲界地里,五识界依靠各自的依处生起,意界及意识界则依靠心所依处生起。于色界地则没有鼻、舌、身三处及与它们相符的识界。于无色地则只有意识界,且没有依处。

二百一十三、什么是六种心路过程?答:心路过程里的心;都依照自然定法的次序而生起。心路过程:直译巴利文vithi是‘路’,但在此则意为‘过程’。当诸心于根门或意门生起以识知目标时,它们不会杂乱无章或单独地生起,而是在一系列不同的识知过程阶段,依照有条有理的次序一个接着一个地生起。这次序名为‘心之定法’。依门而分的六种心路过程是:一、与眼门相关的心路过程;二、与耳门相关的心路过程;三、与鼻门相关的心路过程;四、与舌门相关的心路过程;五、与身门相关的心路过程;六、与意门相关的心路过程。或者,依识而分的六种心路过程是:一、与眼识相关的心路过程;二、与耳识相关的心路过程;三、与鼻识相关的心路过程;四、与舌识相关的心路过程;五、与身识相关的心路过程;六、与意识相关的心路过程。依门的心路过程应与依识的相符心路过程配合。

二百一十四、什么是心路过程的发生条件?答:心路过程必须具足一切所须的因缘条件才能发生。根据巴利注疏,每一种心路过程所须的因缘条件如下,一、于眼门心路过程:(1) 眼净色、(2) 色所缘、(3) 光、(4)作意。于耳门心路过程:(1)耳净色、(2)声所缘、(3)空间、(4)作意。于鼻门心路过程:(1)鼻净色、(2) 香所缘、(3) 风界、(4) 作意。于舌门心路过程:(1) 舌净色、(2) 味所缘、(3) 水界、(4) 作意。于身门心路过程:(1) 身净色、(2) 触所缘、(3) 地界、(4) 作意。于意门心路过程:(1) 心所依处、(2) 法所缘、(3) 有分。

二百一十五、什么是五门与意门心路过程?答:一、五门心路过程,这包括发生于五根门的五种心路过程;二、意门心路过程,这包括一切只发生于意门的心路过程。由于五门心路过程也须经由有分而生起,所以有时它们也称为‘混合心路过程’,因为它们涉及了意门与根门。只在意门里发生的心路过程则称‘纯意门心路过程’,因为它们没有通过根门,而只通过有分生起。虽然首五种心路过程通过不同的根门发生,但它们都依照同一个次序。第六种意门心路过程则包括多种不同的过程,唯一的共同点是它们都不依靠五根门生起。

二百一十六、什么是所缘的呈现方式?答:巴利文visayappavatti意为所缘在六门之一呈现于心识,或所缘呈现时的诸心活动。所缘的六种呈现方式可分别为在五根门的四种,即极大、大、微细、极微细,以及在意门的清晰与不清晰。在此所用的‘大’及‘微细’并不是指所缘的体积,而是指它给予心的撞击力。即使巨大或粗显色所缘呈现于眼门,但若眼净色很弱,或所缘在眼净色的高峰期已过才撞击它,或光线很暗,该所缘即不能给予清楚的印象,因而是属于微细或极微细所缘。反之,若细小的所缘在眼净色的高峰期撞击它、眼净色很强、光线又亮,如是该所缘即能给予清楚的印象,因而是属于大或极大所缘。因此‘大所缘’和‘微细所缘’等并不是指所缘的体积,而是指从所缘呈现于五根门的那一刻起,直至停止呈现期间,有多少个心路过程心生起。对于呈现意门心路过程的清晰及不清晰所缘的分别,亦依据相同的原则。

二百一十七、什么是极大所缘?答:在五门心路过程中,一心识刹那有三个小刹那:生、住及灭。色法的寿命是十七个心识刹那。五所缘在一个或几个心识刹那过去之后,在住时呈现于五根门。如是,若颜色所缘在经过一个心识刹那之后(1)呈现于眼门,有分波动了两个心识刹那后即中断(2…3)。随后转向于取同一个所缘的五门转向心生起与坏灭(4)。紧接着依照次序生灭的,是看该色所缘的眼识(5)、领受它的领受心(6)、推度它的推度心(7)、确定它的确定心(8)。随后任何一个具足因缘的二十九欲界速行心即会生起,一般上是七个心识刹那(9…15)。在速行之后,两个彼所缘(16…17)则依照情况生起。过后即沉入有分里。至此十七心识过程已完毕,即:十四心路过程心、两个有分波动及一个已过去的(有分)心识刹那。过后该所缘即灭尽,这所缘即名为‘极大’。在取极大所缘为目标的五门心路过程里,所缘的生起与过去有分的生起同时发生。由于五所缘与五净色的寿命都是十七个心识刹那,它们两者与第二个彼所缘同时灭尽。如是,这种心路过程进行了整整十七个心识刹那,而其中从五门转向心起始的十四个心,是真正的心路过程心。这种心路过程名为‘彼所缘时分’,即结束于彼所缘的过程。

二百一十八、什么是色法的寿命?答:在《巴利论藏》里,一个心的寿命,名为一个心识刹那。这个时间单位是非常短暂的;根据巴利论师,在闪电间或眨眼间,即有数十亿个心识刹那过去了。虽然它极其短暂,但每个心识刹那还可以再分为三个小刹那,即:生时、住时、灭时。在每一个心识刹那里,一个心生起,执行其刹那间的作用,随后即坏灭,而供给下一心生起的因缘条件。如是,依心识刹那次序,心流持续不断地发生,即如河水之流一般。有些论师,例如阿难陀尊者(《阿毗达摩初疏钞》的作者),则不接受名法有‘住时小刹那’,举出《双论》中的‘心双’一章只提及心的生时与灭时,而没有提及住时。然而阿耨楼陀尊者并不支持这观点,注解其著作的诸论师也都不支持该观点。《阿毗达摩义广释》指出‘住时小刹那’是诸法生时与灭时之间的阶段,其时该法‘面对自己的坏灭’。列迪长老认为住时是生与灭两个阶段的中间点,就譬如把一块石头抛上空中,它必须有一个停止的刹那,然后才开始掉下来。他也说住时可以包括法的生时与灭时之外的整个寿命。许多论师认为佛陀在《增支部。3:47》里所说:‘缘生法有三相,即:生、灭、及住立的变易’已暗示了有住时。在此,他们认为‘住立的变易’即是指住时。色法也经过生、住、灭三时,但这三时所占的时间是等于十七个心生灭的时间。名法与色法的生时和灭时的时间都是一样长短,但色法的住时,则等于名法的四十九个小刹那。颜色所缘等五所缘都是色法,所以能够维持十七个心识刹那的时间。由于它们在生起的小刹那还很弱,所以只有在住时才能呈现于五根门。

二百一十九、什么是有分断?答:当没有活跃的心路过程发生时,属于同一种心的有分心流即会不断地发生,且只取同一个目标,也即是前一世最后一串临死速行心的目标,此目标是业、或业相、或趣相。在五所缘之一呈现于根门的当下,一个有分心已过去了,此心名为‘过去有分’。随后有两个由于该目标的撞击力而波动,第二个中断了有分流。在巴利疏钞里,这两个有分心被分别为‘有分波动’与‘有分断’。之后,在五门转向心生起的那一刹那,心流即已从‘离路的阶段’出来,而进入心路过程。

二百二十、什么是眼识心路过程?答:当颜色所缘撞击眼净色时,在眼处的支助之下,眼识即生起,取该撞击眼净色的色所缘为目标。对于眼识,眼净色是它的依处及门,色所缘是它的目标。在该心路过程里的其他心──五门转向心、领受心、推度心、确定心、速行及彼所缘──是属于意识。它们也取同一个色所缘为目标,以眼净色为门,但依靠心所依处而生起。对于该过程里所有的心,有分也是它们的门,因为整个心路过程是从有分出起的。如是所有的五门心路过程皆有二门,即个别的根门和共用的意门或有分。由于它特别地在眼门里生起,所以称它为‘眼门心路过程’,而由于特别地拥有眼识,所以称它为‘眼识心路过程’。由于它的目标是极大所缘,撞击根门之后只有一个有分心刹那过去,所以称之为‘极大所缘的心路过程’。对于其他的根门心路过程亦可如此理解,只需把‘眼识’换成各自的根识,如:耳识、鼻识等。

二百二十一、什么是心路过程的比喻?答:古代阿毗达摩论师以芒果的比喻,来恰当地形容心路过程。有个人盖着头睡在芒果树下。其时有粒熟了的芒果掉下撞在地上,其声吵到他的耳朵里。被声音吵醒之后,他张开眼看,伸手取该果,捏一捏及嗅一嗅它。然后把它给吃了,吞下及回味它的味道。过后再倒回去睡觉。在此,那人睡在芒果树下就有如有分流。芒果掉下撞在地上,其声吵到他的耳朵则有如所缘撞击根门,如:眼门。被声音吵醒即有如五门转向心转向所缘。张开眼看即有如眼识执行看的作用。伸手取该芒果有如领受心领受所缘。捏一捏芒果有如推度心在推度所缘。嗅一嗅它则有如确定心在确定所缘。吃芒果即有如速行在体验所缘的滋味。吞下及回味它的味道有如彼所缘取速行的所缘为所缘。那人过后再倒回去睡觉则有如再沉入有分。应注意整个心路过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